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牙种植,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植牙件。
背景技术
常规植牙手术是经过在牙槽骨上植入由固位台和种植体等部件组成的植牙件,进而再在植牙件上对应安装牙冠以实现假牙植入的。但由于受到现有的植牙件结构设计上的限制,临床应用中当患者需要种植多颗牙齿时,如当两颗邻牙均需要植入时,只能通过一次植入操作仅植入一颗牙齿的方式来多次种植而实现,其植牙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植入效率不高,费用较大,也给患者带来多次种植的痛苦。此外,现有的植牙件大都还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植入后与人体骨组织容易产生排斥,使用寿命较短;植入后其底部尖端受力不均,严重影响了术后感受;不利于术后快速回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植牙件,该人工植牙件一次植入即可完成至少两颗邻牙的种植修复,其种植效率高、费用低,且植入后连接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较好,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人工植牙件,其特征在于:它由植入体、弹簧、顶块、固位台、安装台和环状多孔钽制件构成;所述植入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位台;所述固位台上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台;所述植入体的体部上设有贯通的穿孔,穿孔中间设置弹簧,弹簧两端分别设置顶块;所述植入体的体部外表还设有环状凹槽,且环状凹槽内附着有一层环状多孔钽制件;所述植入体的颈部外表设置为环形内凹圆弧面。
上述植入体的尾部为光滑半球面,以增大其植入底端受力面积,且利于种植体底部的均匀受力,提升术后舒适感受。
具体来说,上述安装台优选为两个,且对称分布。根据患者口腔内需种植邻牙的具体情况,可于固位台上设置的两个安装台上,对应种植安装两颗牙冠,适用于两颗邻牙均需要修复的患者;且将其对称分布,进一步提升了其结构力学性能。
上述顶块的外侧一端为尖状突刺。作为更进一步优化,上述顶块具体为凸字形,且外侧一端为尖状突刺。该顶块还可设为圆锥体等常规的其他一端为尖状突刺的物体。
上述环状多孔钽制件,其孔隙率为50%~60%。该环状多孔钽制件可具体采用泡沫浸浆法、模压法等制备。
作为进一步优化,上述人工植牙件中的植入体、固位台和安装台可经一体成型为一体式结构,以简化其结构设计,便于加工生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植牙件,其结构优化,一次植入即完成了至少两颗牙齿的修复,减少了植牙的次数,节省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且其体部外表的多孔附着层,在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植入后人体骨组织长入该多孔结构,并向内填充进而形成内长入结构,实现了人工假体与骨组织有机结合为一整体,大大增加了结构整体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抗旋转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和植入舒适度。此外,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经植入后植入体的颈部外表的环形内凹圆弧面,即成为了沿周向分布的愈合区,便于植入后骨组织向该愈合区内凹处长入,大大缩短了恢复周期,增加了该人工结构与牙槽骨的紧密连接,而不易松脱移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所述人工植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人工植牙件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所述人工植牙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人工植牙件,它由植入体1、弹簧2、顶块3、固位台4、安装台5和环状多孔钽制件6构成,其中,植入体1、固位台4和安装台5经一体成型为一体式结构;其植入体1上端固定连接固位台4;固位台4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安装台5;其植入体1的体部上设有横向贯通分布的穿孔7,穿孔7中间设置弹簧2,弹簧2两端分别设置一顶块3;该顶块3具体为凸字形,且外侧一端为尖状突刺;其植入体1的体部外表还设有环状矩形凹槽8,且环状矩形凹槽8内附着有一层孔隙率为55%~60%的环状多孔钽制件6,该环状多孔钽制件6具体可参考采用如专利201110296515.7中所述方法制备;该植入体1的颈部9外表设置为环形内凹圆弧面,尾部10为光滑半球面。
应用时先在牙槽骨上钻出一安装孔,再将其插入到孔中合适深度,让弹簧2两端的顶块3在弹簧力作用下分别伸出,其外侧的尖状突刺即扎入骨组织中并紧紧嵌固其中,即实现了它与人体牙槽骨的紧密连接。可根据弹簧刚度调节结合牢固度,方便可靠。根据患者口腔内需种植邻牙的具体情况实现植入后,再分别于安装台5上对应种植安装两颗牙冠,实现了通过一次植入即植入两颗牙齿,适于两颗邻牙均需要修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