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肺灸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温肺灸条.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64193.6 (22)申请日 2016.02.01 A61K 36/481(2006.01) A61K 36/282(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H 39/06(2006.01) (71)申请人 重庆百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404100 重庆市南岸区经开区花园村街 道兰花路 68 号融侨苹果城 2、 3、 4 号 4 幢 1 单元 11 层 8 号 (72)发明人 赵百孝 (54) 发明名称 一种温肺灸条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肺灸条, 由以下原料制成 : 艾绒、 防风、 。
2、川芎、 黄芪。 该灸条用于施灸对于肺部 保健及肺病治疗疗效显著。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7019720 A 2017.08.08 CN 107019720 A 1.一种温肺灸条, 其特征在于, 它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艾绒 60-80g 防风 5-15g 川芎 3-10g 黄芪 3-1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肺灸条, 其特征在于, 它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艾绒 65-75g 防风10-15g 川芎 5-10g 黄芪 5-10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肺灸条, 其特征在于,。
3、 它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艾绒 70g 防风10g 川芎 5 g 黄芪 10 g。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019720 A 2 一种温肺灸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温肺用的灸条。 背景技术 0002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用于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五官科疾病, 尤其对乳腺炎、 肩周炎、 盆腔炎等有特效。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 泛, 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中医认为艾灸有温阳补气、 温经通络、 消瘀散结、 补 中益气的作用。 但采用传统灸条灸疗治疗目的不明确, 疗效不确切, 为。
4、此, 申请人针对不同 疾病分别进行药用灸条研究, 意外的发现将适量的艾绒、 防风、 川芎、 黄芪混合后用于灸疗 对于慢性肺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肺灸条。 0004 本申请人发现, 在艾绒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防风、 川芎、 黄芪制成灸条用于施灸对对 肺部保健及肺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0005 具体地说, 本发明提供的温肺灸条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艾绒 60-80g、 防风 5-15g、 川芎 3-10g、 黄芪 3-10g; 进一步, 艾绒 65-75g、 防风10-15g、 川芎 5-10g、 黄芪 5- 10g; 优选, 艾绒 70g、 防风10。
5、g、 川芎 5 g、 黄芪 10 g。 0006 艾绒: 是由菊科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 的干燥叶加工而成。 传 统制作艾绒的步骤和工艺为: 选取干燥洁净的艾叶, 除去枝梗, 放入石臼中, 用木杵捣碎, 用 细筛罗去尘屑、 渣滓, 如此反复捣、 筛, 达到艾绒细软、 柔烂如绵的程度, 加工才算完成, 然后 将所得艾绒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 现代艾绒主要采用机械粉碎, 生产率高。 艾绒的功效主要 有: 通经活络、 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 生肌安胎、 养生保健的作用。 0007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未抽花茎的干燥根, 具有解表散风、 胜湿止痛、 祛风止痉的。
6、功 效, 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目眩、 周身尽痛、 风寒湿痹、 骨节疼痛、 四肢挛急等证, 是治疗感冒、 头痛、 风湿关节痛和破伤风的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 0008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芍 (Ligusticum chuauxioug Hort.) 的干燥根茎, 其性温, 味 辛、 微苦;具有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血癖气滞所致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 肝郁气 滞而致血行不畅的胸肋、 疼痛, 头痛, 风寒湿痹, 跌打肿痛等疾病。 0009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或蒙古黄 芪 (Astragalus memb。
7、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的干燥 根。 味甘, 微温, 具有补气固表, 托疮生肌、 利水的功效, 主治气血虚弱、 自汗、 久泻脱肛、 子宫 脱垂、 肾炎浮肿、 蛋白尿、 糖尿病、 慢性溃疡等症。 0010 本发明的艾灸用中药组合物应用于艾灸,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通过激发经气 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申请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7019720 A 3 中将艾绒、 防风、 黄芪、 。
8、川芎混合物制作成灸条弥补传统灸条成分单一、 灸疗效果针对性差 的缺陷, 对肺部保健及肺病治疗的疗效显著。 0011 2. 本申请的灸条中加入了防风、 黄芪和川芎后味道更易被患者接受, 无不良刺激 性气味。 实施例 0012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3 艾绒质量由艾绒的纯度来决定的, 纯度越高质量越好, 反之愈差。 艾绒纯度是用多 少公斤艾叶制作成1公斤的艾绒这个比例数表示, 依级别来分: 普通级 (8: 1以下) 、 高级 (15: 1以下) 、 特级 (25: 1以下) 、 极品 (25: 1以上) 四种艾绒; 依艾叶陈放的年份分为: 新艾。
9、绒和陈 艾绒, 其中, 陈艾绒用年份来命名, 如: 一年陈艾绒、 二年陈艾绒等。 0014 本申请中的艾绒可以采用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 也可以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 结合制备; 艾绒的级别依据实际需求而定, 优选三年5: 1陈艾绒。 0015 实施例1 A、 将烘干的防风、 川芎、 黄芪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 然后分别称取防风10g、 川芎 5 g、 黄芪10 g混合均匀; B、 将艾绒70g, 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 宽100mm的白棉纸上, 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 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 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 卷紧成直径约17-18mm、 长度约 200-210mm的。
10、圆柱条, 粘合封闭, 45-60低温干燥, 装袋包装即可。 0016 实施例2 A、 将烘干的防风、 川芎、 黄芪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 然后分别称取防风15g、 川芎 10 g、 黄芪10 g混合均匀; B、 将艾绒65g, 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 宽100mm的白棉纸上, 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 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 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 卷紧成直径约17-18mm、 长度约 200-210mm的圆柱条, 粘合封闭, 45-60低温干燥, 装袋包装即可。 0017 实施例3 A、 将烘干的防风、 川芎、 黄芪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 然后分别称取防风10g、 川芎。
11、 5g、 黄芪3g混合均匀; B、 将艾绒80g, 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 宽100mm的白棉纸上, 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 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 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 卷紧成直径约17-18mm、 长度约 200-210mm的圆柱条, 粘合封闭, 45-60低温干燥, 装袋包装即可。 0018 实施例4 A、 将烘干的防风、 川芎、 黄芪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 然后分别称取防风14g、 川芎 8g、 黄芪8g混合均匀; B、 将艾绒70g, 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 宽100mm的白棉纸上, 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 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 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
12、0mm, 卷紧成直径约17-18mm、 长度约 200-210mm的圆柱条, 粘合封闭, 45-60低温干燥, 装袋包装即可。 0019 效果例 1.研究对象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7019720 A 4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共收集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60例, 分为两组: 药灸组30例, 对照组 30例。 0020 1.2纳入标准 两组病例均为治疗前在年龄、 性别、 病程、 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 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寨性肺疾病组制定的 慢性阻寨 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的标准。 中医辩证为寒。
13、饮伏肺, 风寒束肺。 诊断标准为: 喘 急胸闷, 咳嗽痰多清稀, 或伴有恶寒发热, 头痛等症, 舌苔薄白, 脉浮紧。 诊断参照个国普通 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中医内科学 进行。 0021 1.3排除标准 伴有心源性体克、 致命性心律失常、 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合并有严重肝肾 功能障碍者; 内分泌系统以及造血系统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有 精神异常或不愿合作者。 0022 2治疗方法 2. 1对照组 对照组艾条的制备: 步骤A: 对照组的中药成分按照专利 (CN 102406806 A) 中配制, 具体如下: 称取马钱子24g, 龙血竭7g, 乳香8g, 没药6g。
14、, 独角莲13g, 麻黄8g、 防风8g, 黄连7g, 黄芩 8g, 红花3g, 儿茶5g, 甘草2g, 将称量好的中药材马钱子, 龙血竭, 乳香, 没药, 独角莲, 麻黄、 防风, 黄连, 黄芩, 红花, 儿茶, 甘草清除杂质洗净、 晒干, 混合在一起后用中药粉碎机将所有 中药物粉碎并混合均匀, 再将粉碎后的混合物一起研磨成细粉, 过120目筛备用。 0023 步骤B: 将艾绒70g, 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 宽100mm的白棉纸上, 再均匀地在艾 绒上撒布按照步骤A制得的细粉末25g, 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 卷紧成直径约17-18mm、 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 粘。
15、合封闭, 45-60低温干燥, 装袋包装备用即可。 0024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上述灸条配合治疗, 取肺腧、 肾腧、 涌泉、 足二里、 丰隆 穴位进行艾灸, 每处施灸10分钟, 一天一次。 2周一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2天, 治疗2个疗程。 0025 2.2 药灸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药灸配合治疗, 取肺腧、 肾腧、 涌泉、 足 二里、 丰隆穴位进行艾灸, 每处施灸10分钟, 一天一次。 2周一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2天, 治 疗2个疗程。 0026 3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主症, 次症) 咳、 痰、 喘、 满发作的时间、 次数、 程度、 持续时。
16、间、 诱发原因; 相关体征:血压、 脉搏、 体温、 呼吸、 舌、 脉。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 测定并记 录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0027 3.2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咳嗽、 咳痰、 喘急等呼吸道异常症状消失, 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有效: 咳嗽、 咳痰、 喘急等呼吸道异常症状好转, 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恢复;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7019720 A 5 无效: 呼吸道主要症状未改善, 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3.3 结果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 对照组301016486.67 药灸组301910196.67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疗效比较, 灸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寨性肺疾病的临床症候, 其中, 在 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本发明中的药灸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 .67%, 显效率达到 6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7019720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