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学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 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 年来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 势,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PCI治疗成功 的患者于术后发生原病变部位的冠状动脉再狭窄(restenosis,RS)是PCI治疗 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关于RS的研究和防治,现已有两种已公开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是“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大鼠,手术中需要 时给予10mg/kg补加。祛毛备皮(颈部下正中和右大腿内侧皮肤),大鼠仰卧固 定于手术台上。消毒大鼠颈部皮肤,沿颈正中线切开,暴露左颈总动脉。消毒 大鼠右侧腹股沟处皮肤,分离股动脉,选择股动脉分支下约1厘米处结扎远心 端。用弹簧片手术剪在结扎上方作一适度切口,将2.0F球囊导管插入股动脉, 在特定动物体位下(使大鼠颈部向上倾斜约30度角),将球囊导管沿股动脉插至 左侧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从颈部暴露切口确认)。球囊充盈生理盐水(约0.2ml), 牵拉导管(移行约1.5cm),造成颈动脉损伤,回抽生理盐水,使球囊恢复原状, 然后再度送入导管。重复上述操作3次。撤出导管,结扎动脉切口近心端,缝 合皮肤,术后连续三天肌肉注射青霉素20万u/d.kg防感染;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a、用弹簧片手术剪在股动脉分支结扎上方做切口股动脉损伤大,容易导致 大出血;
b、直接用2.0F球囊导管插入动脉,球囊不易固定和定位,对操作者技术 要求高;
c、需要在特定体位下(使大鼠颈部向上倾斜约30度角)将球囊送入左侧 颈动脉,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部分大鼠甚至无法送入,所花手术时间长;
技术方案二是常规消毒铺巾,3%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在颈 前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左侧颈前三角的左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自颈 外动脉向近心端插入改制的PTCA球囊导管,远端连接压力泵,使球囊内压力 为1.0个大气压并刚好能在血管内拉动,自远心端缓慢回拉球囊至颈内、颈外 动脉分叉处,重复共3次,完成后结扎颈外动脉。手术完毕时静脉内注射 1O0IU/ml的肝素生理盐水0.5ml,常规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肌肉注射青 霉素8万单位,每天1次,共3天;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
a、颈外动脉位置深,手术操作难度大,失血多,易感染;
b、因穿刺点距离颈总动脉近,球囊损伤颈总动脉不均匀,易导致颈动脉损 伤标准不一致;
c、因穿刺点距离颈总动脉近,获取所需研究血管段短,限制下一步检查项 目。
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从股动脉入路操作,从颈外动脉穿刺的不利因素,过多 损伤股动脉导致大出血,不便于球囊固定和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 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从股动脉入路操作,从颈外动脉穿刺的不利 因素,过多损伤股动脉导致大出血,不便于球囊固定和定位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 方法,该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手术中需要时给予补加,祛 毛备皮;
步骤二,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消毒大鼠颈部皮肤,沿颈正中线切开, 暴露左颈总动脉,消毒大鼠右侧腹股沟处皮肤,分离股动脉;
步骤三,选择股动脉分支下1厘米处结扎远心端,1ml注射器针穿刺股动 脉,通过注射器针送入超滑导丝到达左侧颈动脉,沿超滑导丝送入球囊至左侧 颈动脉;
步骤四,将球囊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使球囊内压力为1.0个 大气压并刚好能在血管内拉动,扩张球囊来回拖拉3次剥脱内皮,造成颈动脉 损伤,撤出球囊导管;
步骤五,结扎动脉切口近心端,缝合皮肤,术后连续三天肌肉注射青霉素 防感染。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戊巴比妥钠的注射量按照大鼠体重每千克注射40mg 戊巴比妥钠计算,手术中需要时给予补加的按照大鼠体重每千克注射10mg戊 巴比妥钠计算。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对大鼠的颈部下正中和右大腿内侧皮肤祛毛。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超滑导丝为0.014英寸,球囊的直径为2.0mm。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超滑导丝经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 到达左侧颈动脉。
进一步,在步骤四中,扩张球囊来回拖拉移行1.5cm剥脱内皮。
进一步,在步骤五中,术后连续三天肌肉注射青霉素为20万u/d.kg。
本发明提供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使用1ml 注射器针穿刺股动脉,避免了过多损伤股动脉导致大出血。本发明使用超滑导 丝建立轨迹,无需特殊体位球囊即可到达左侧颈动脉,使用超滑导丝建立轨迹, 便于球囊固定和定位。此外本发明降低了既往技术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建模成 功率,减少了现有技术的并发症,较好的解决了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从股动脉入 路操作,从颈外动脉穿刺的不利因素,过多损伤股动脉导致大出血,不便于球 囊固定和定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的 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 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流 程。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该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 窄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手术中需要时给予补加,祛 毛备皮;
步骤二,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消毒大鼠颈部皮肤,沿颈正中线切开, 暴露左颈总动脉,消毒大鼠右侧腹股沟处皮肤,分离股动脉;
步骤三,选择股动脉分支下1厘米处结扎远心端,1ml注射器针穿刺股动 脉,通过注射器针送入超滑导丝到达左侧颈动脉,沿超滑导丝送入球囊至左侧 颈动脉;
步骤四,将球囊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使球囊内压力为1.0个 大气压并刚好能在血管内拉动,扩张球囊来回拖拉3次剥脱内皮,造成颈动脉 损伤,撤出球囊导管;
步骤五,结扎动脉切口近心端,缝合皮肤,术后连续三天肌肉注射青霉素 防感染。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在步骤一中,戊巴比妥钠的注射量按照 大鼠体重每千克注射40mg戊巴比妥钠计算,手术中需要时给予补加的按照大 鼠体重每千克注射10mg戊巴比妥钠计算。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在步骤一中,对大鼠的颈部下正中和右 大腿内侧皮肤祛毛。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在步骤三中,超滑导丝为0.014英寸, 球囊的直径为2.0mm。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在步骤三中,超滑导丝经股动脉—髂动 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到达左侧颈动脉。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在步骤四中,扩张球囊来回拖拉移行 1.5cm剥脱内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在步骤五中,术后连续三天肌肉注射青 霉素为20万u/d.kg。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01: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大鼠,手术中需要时给予 10mg/kg补加,祛毛备皮;
S102: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消毒大鼠颈部皮肤,沿颈正中线切开, 暴露左颈总动脉,消毒大鼠右侧腹股沟处皮肤,分离股动脉;
S103:选择股动脉分支下约1厘米处结扎远心端,1ml注射器针穿刺股动 脉,通过注射器针送入0.014英寸超滑导丝到达左侧颈动脉,沿超滑导丝送入 2.0mm球囊至左侧颈动脉;
S104:将球囊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使球囊内压力为1.0个大 气压并刚好能在血管内拉动,扩张球囊来回拖拉3次剥脱内皮,造成颈动脉损 伤,撤出球囊导管;
S105:结扎动脉切口近心端,缝合皮肤,术后连续三天肌肉注射青霉素20 万u/d.kg防感染。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大鼠,手术中需要时给予 10mg/kg补加,祛毛备皮(颈部下正中和右大腿内侧皮肤);
第二步,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消毒大鼠颈部皮肤,沿颈正中线切开, 暴露左颈总动脉,消毒大鼠右侧腹股沟处皮肤,分离股动脉;
第三步,选择股动脉分支下约1厘米处结扎远心端,1ml注射器针穿刺股 动脉,通过注射器针送入0.014英寸超滑导丝经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到达左侧颈动脉,沿超滑导丝送入2.0mm球囊至左侧颈动脉;
第四步,将球囊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从颈部暴露切口确认), 使球囊内压力为1.0个大气压并刚好能在血管内拉动,扩张球囊来回拖拉3次 (移行约1.5cm)剥脱内皮,造成颈动脉损伤,撤出球囊导管;
第五步,结扎动脉切口近心端,缝合皮肤,术后连续三天肌肉注射青霉素 20万u/d.kg防感染。
本发明通过动脉入路选择股动脉而不是既往研究主要选择的颈外动脉,使 用穿刺技术,减少出血风险,使用导丝建轨,降低操作难度,建立了稳定、快 速、可靠、经济的颈动脉损伤模型以利于进一步研究,降低了既往技术的操作 难度,提高建模成功率,减少了既往技术的并发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