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pdf

  • 上传人:柴****2
  • 文档编号:7977551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1.0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48083.9

    申请日:

    20140625

    公开号:

    CN203935305U

    公开日:

    201411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2/954

    主分类号:

    A61F2/954

    申请人:

    李雷

    发明人:

    李雷

    地址:

    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街坊6号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楼8层血管科

    优先权:

    CN20142034808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庆超;桑传标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分支血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血管(101)和与该主血管连通的支血管(102),所述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包括可释放地收纳支架(104)并输送该支架的支架输送装置(103)、从主血管延伸到支血管的导引导丝(105)、以及沿主血管延伸的定位导丝(106),所述支架输送装置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引导丝外,其中支架上设置有限位孔(1061),定位导丝可滑动地穿过该限位孔。由于分支导丝在支架进入支血管后会卡在支血管的开口处,从而能够在轴向和周向上定位支架,从而使得支架能够精确地植入分支血管中,尤其是精确贴合于开口部分,因此与分支血管的贴合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所述分支血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血管(101)和与该主血管(101)连通的支血管(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包括可释放地收纳支架(104)并输送该支架(104)的支架输送装置(103)、从所述主血管(101)延伸到所述支血管(102)的导引导丝(105)、以及沿所述主血管(101)延伸的定位导丝(106),所述支架输送装置(103)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引导丝(105)外,所述支架(104)上设置有限位孔(1061),所述定位导丝(106)可滑动地穿过该限位孔(10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061)由连接在所述支架(104)上的限位环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输送装置(103)包括可沿导丝移动的导芯(107)、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芯(107)外的顶芯(108)、收纳所述支架(104)前端的第一导鞘(109)和收纳所述支架(104)后端的第二导鞘(110),所述第一导鞘(109)连接在所述导芯(107)上并且后端开放,所述第二导鞘(110)前端开放,所述顶芯(108)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导鞘(110)内且抵顶所述支架(104)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鞘(109)的前端封闭并连接于所述导芯(1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鞘(109)的前端形成为具有流线型结构的导引头(109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精确植入系统还包括多个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导鞘(110)、所述顶芯(108)和所述导芯(10)向后延伸并分别连接于各自的所述控制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导鞘(109)的后端尺寸并且平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4)具有主体部(1041)和位于该主体部(1041)后端的开口部(1042),所述主体部(1041)形成为直筒结构,所述开口部(1042)形成为喇叭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4)具有主体部(1041)和位于该主体部(1041)后端的开口部(1042),所述主体部(1041)形成为直筒结构,所述开口部(1042)的开口平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041)的轴线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061)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041)的后端或所述开口部(104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支血管的支架植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支血管 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用于径向支撑发生堵塞血管的血管支架的应用 越来越多。其中,随植入位置和治疗病种的不同血管支架的种类、结构和植 入方式也各不相同。目前,广泛使用的支架包括裸支架、涂层支架和覆膜支 架,支架的展开方式可分为球扩方式和自膨方式。而植入方式多为将压缩后 的支架通过导丝引导至植入位置后再展开。其中,球扩展开方式为通过向位 于预置在支架内部的球状气囊中充液(气)以将支架扩开后撤出,自膨展开 方式为通过将收纳被压缩支架的导鞘撤离后,通过支架自身的弹性结构弹 开。其中无论是球扩还是自膨方式的植入,都存在支架的准确定位和适应多 种血管结构的问题。例如在具有支血管的分支血管结构的开口部分,不仅血 管支架本身的结构需要特殊设计,而且植入方式也需要对应地改善才能够满 足在此类位置精确植入支架的目的。这是由于支血管和主血管的连接部分即 开口部分的结构具有弧形过渡结构并且血管的周向结构也不同,而现有技术 中的血管支架本身结构存在难以适应分支血管结构的连接部分结构的问题, 并且相应的植入方式也均存在应对分支血管时轴向、周向定位精度差的问 题,从而造成支架植入后效果不佳甚至再次发生血管堵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该支架精 确植入系统能够使得支架精确地植入在分支血管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 统,所述分支血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血管和与该主血管连通的支血管,所述 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包括可释放地收纳支架并输送该支架的支架输送装置、从 所述主血管延伸到所述支血管的导引导丝、以及沿所述主血管延伸的定位导 丝,所述支架输送装置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引导丝外,所述支架上设置有 限位孔,所述定位导丝可滑动地穿过该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限位孔由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限位环形成。

    优选地,所述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可沿导丝移动的导芯、可滑动地套设在 所述导芯外的顶芯、收纳所述支架前端的第一导鞘和收纳所述支架后端的第 二导鞘,所述第一导鞘连接在所述导芯上并且后端开放,所述第二导鞘前端 开放,所述顶芯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导鞘内且抵顶所述支架的后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鞘的前端封闭并连接于所述导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鞘的前端形成为具有流线型结构的导引头。

    优选地,所述支架精确植入系统还包括多个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导鞘、 所述顶芯和所述导芯向后延伸并分别连接于各自的所述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鞘的前端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导鞘的后端尺寸并且平 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支架具有主体部和位于该主体部后端的开口部,所述主体 部形成为直筒结构,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喇叭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架具有主体部和位于该主体部后端的开口部,所述主体 部形成为直筒结构,所述开口部的开口平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倾斜设 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孔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或开口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分支导丝在支架进入支血管后会卡在支血管的 开口处,从而能够在轴向和周向上定位支架,从而使得支架能够精确地植入 分支血管中,尤其是精确贴合于开口部分,因此与分支血管的贴合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 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 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喇叭型开口的分支血管的支 架精确植入系统在植入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具有斜切口的支架植入在分 支血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    主血管          102    支血管

    103    支架输送装置    104    支架

    105    导引导丝        106    定位导丝

    107    导芯            108    顶芯

    109    第一导鞘        110    第二导鞘

    1041   主体部          1042   开口部

    1061   限位孔          1091   导引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 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 通常是指相应物体轮廓的内和外,“远、近”则是某部件相对于另一部件的 远近位置,“前、后”则通常是以支架及相关部件沿血管的植入方向为基础 定义的,即,相应部件向前进入血管,向后退出血管。这些方位词只用于说 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在血管支架植入手术中,常常会遇到在具有分支的分支血 管,即该分支血管包括主血管101以及与该主血管101连通的支血管102, 即支血管102连接在主血管101的侧壁上,由于支血管102和主血管101之 间的连接区域具有弧形过渡,使得支血管102的接近主血管101的开口的尺 寸呈现向外扩展的喇叭形结构,这样如果植入现有的直筒型支架,将使得支 架在支血管102开口处不能完好地贴合于血管壁,这样将使得该区域的支架 和血管壁形成血栓从而造成血管病变。因此,需要使用一种喇叭形开口支架, 该支架的开口形成为向外开放的喇叭形,从而能够良好地贴合于例如的分支 血管的支血管102的开口过渡区域。另外,当支血管102与主血管101之间 具有倾斜角度时,如果仍使用直筒型支架,在支架定位后,之间的后端开口 将部分地伸入主血管101中,这样会造成对主血管101的堵塞,因此需要一 种具有斜切口的支架以能够适应倾斜的支血管102。然而,无论是喇叭形或 斜切口结构的开口,都将面临需要将支架的周向方向准确定位的问题,否则 将不能适应支血管102的开口在周向方向上的形状,造成支架效果差。因此, 在植入过程中,对支架的周向方向和轴向位置的控制均具有较高要求。据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和方法, 能够有效保证支架的轴向位置和周向方向的精确定位。

    其中,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需要植入的支架104包括主体 部1041和位于主体部1041后端的开口部1042,主体部1041形成为直筒结 构以适应相应分支血管的血管壁,而开口部1042形成为向外开放的喇叭形 结构以适应分支血管的开口,具体地,开口部1042形成为向外开放的弧形 过渡结构,以适应分支血管开口的形状。其中该喇叭形结构的具体结构需要 取决于所植入支血管202开口的结构,对于各种变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中。

    另外,除这种具有喇叭形开口结构的支架外,如图3所示,在另一中实 施方式中,支架104的开口部1042可以形成为斜切口结构,即,开口部1042 的开口平面相对于主体部1041的轴线倾斜设置。这样,该斜切口式支架可 以精确适应倾斜设置的支血管的开口,而不会如虚线所示的那样突入主血管 中造成主血管堵塞。而能够使用这种斜切口支架的原因,同样得益于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能够实现支架在周向方向和轴向位置的精确 定位。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适用于分支血管的支架植入。其中还可以将 如图1所示的喇叭形的开口部1042的开口平面也形成为斜切形式,对于此 类实施方式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为了保证能够将该支架104精确地送到分支血管,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 于利用分支血管的特殊结构,在引导支架输送装置103的导引导丝105的基 础上,增加定位导丝106,以通过定位导丝106实现对支架在轴向位置和周 向方向上的定位。具体地,定位导丝106与导引导丝105在引入主血管101 后将从穿过不同的路径引出,如图1所示,导引导丝105从主血管101引入 后延伸到支血管102,而定位导丝106则一直沿主血管101延伸,并且植入 系统还包括相对于支架104固定设置并供定位导丝106可滑动地穿过的限位 孔1061,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限位孔1061设置在支架104上。这样, 沿导引导丝105移动的支架104和支架输送装置103在进入支血管102后, 由于定位导丝106的存在,定位导丝106会卡在支血管102的入口处,因此 限位孔1061所在支架104的位置将无法进入支血管102,从而能够提供支架 104在沿支血管102的轴向上的精确定位。同样,定位导丝106在拉紧后, 限位孔1061相对于支架102的周向方向同样是确定的,因此可以使得支架 104的周向方向也精确定位,从而实现支架104的周向外形能够和血管壁的 特殊结构精确贴合。

    其中,限位孔1061形成在支架104上的位置可以取决于支架104的形 状和进入支血管102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喇叭形的开口部1042 贴合与支血管102和主血管101的开口过渡区域上,因此可将限位孔1061 形成在主体部1041的后端,这样通过卡在支血管102入口的定位导丝106 可以使得支架104的主体部1041进入支血管102中,而其开口部1041则与 开口弧形过渡区域相对应,从而实现支架在轴向位置的精确定位。对于为了 适应特殊血管的限位孔1061的位置变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另外,为了不影响支架104的功能,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 方式中的限位孔106由连接在支架104上的限位环形成,以能够用于约束定 位导丝106。该限位环的尺寸很小可以直接随支架104植入人体中而不会影 响支架104的功能。此外,限位孔106也可以直接由支架104本身的结构形 成,对于这种变形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支 架进入支血管102所用支架输送装置103的具体结构等,为了方便说明本实 用新型,在此只重点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具有喇叭形开口或 斜切口的支架104的输送,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支架104为自膨支架,即在释 放支架104后,其会自动弹开。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自膨支架在弹开过程中 保持精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释放地收纳支架104并输送该支架104的支 架输送装置103采用分段收纳和解锁的方式,即如图1所示,为了将支架104 引导到支血管102中,支架输送装置103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引导丝105外, 并且包括可沿导丝移动的导芯107、可滑动地套设在导芯107外的顶芯108、 收纳支架104前端的第一导鞘109和收纳支架104后端的第二导鞘110,第 一导鞘109连接在导芯107上并且后端开放,第二导鞘110前端开放,顶芯 108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导鞘110内且抵顶支架104的后端。因此通过 分别收纳主体部1041和分支部1042的第一导鞘109和第二导鞘110,在释 放支架时,可实现主体部1041和1042的分别释放,从而很好地控制自膨支 架的弹性,保证支架的位置和方向精度。下文中将具体介绍支架104的输送 和释放过程。

    其中,第一导鞘的前端封闭并连接于导芯107以与导芯107同步运动。 更优选地,该封闭的前端形成为导引头1091,该导引头1091可以形成为圆 锥形状等利于第一导鞘109向前运动的流线型结构,即该导引头1091与第 一导鞘109一体成型,此外导引头1091还可以与第一导鞘109分别形成而 位于第一导鞘109的前方,对于这种变形方式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中。其中,导芯107为空心结构以套在导引导丝105外并能够沿导引导丝 105移动,导芯107可以以向后延伸到体外的方式得到操控,例如连接体外 端的控制装置。

    另外,第二导鞘110的前端与顶芯108的前端之间的间隔用于收纳支架 104的开口部1042,后端沿主血管101向后延伸并可以以延伸到体外的方式 得到操控,例如连接体外端的控制装置。其中,为了实现分别释放支架104, 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和第一导鞘109的后端不具有连接关系,例如为了向前 移动顺畅,可以将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尺寸设计小于第一导鞘109的后端尺 寸,并且使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和第一导鞘109的后端平滑过渡。这样有效 地避免了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刮到血管壁的问题,更好地保护了血管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定位导丝106的存在,第一导鞘109和第二导鞘110 具有的相对位置需要保证穿过支架104上限位孔1061的定位导丝106自由 穿过,即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有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导鞘110 的前端嵌入第一导鞘109的后端中,此时可在第一导鞘109和/或第二导鞘 110上形成供定位导丝106穿过的通孔。对于这种变形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中。

    顶芯108用于保证在输送和解锁过程中支架104的位置稳定,其前端面 用于抵顶支架104的开口部1042,顶芯108同样可以以向后延伸到体外的方 式得到操控,例如体外端的控制装置。

    上述介绍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系统的结构,下面详细介绍本实用新 型提供的植入系统在将支架104安装到支血管102的植入方法。

    首先,在准备步骤中,将导引导丝105从主血管101引入延伸到支血管 102,且支架104压缩以收纳在第一导鞘109和第二导鞘110内。并将定位 导丝106穿过限位孔1061后沿主血管101延伸。

    然后,进行将支架104引入支血管102的步骤,首先,操作各自的控制 装置以控制导芯107、顶芯108和第二导鞘110沿导引导丝105在血管内同 步向前移动,其中,通过导芯107带动第一导鞘109移动,以保证第一导鞘 109所收纳的支架104的主体部1041移入支血管102。此时,当限位孔1061 所在主体部1041的后端位置到达支血管102的入口时,定位导丝106会挡 在支血管102的入口处,从而在移动方向上定位支架104在支血管102的轴 向位置,即使得开口部1042能够与支血管102的开口过渡区域对齐,并且, 通过拉紧定位导丝106,具有张力的定位导丝106还能够在周向方向上定位 支架104,从而使得支架104不论主体部1041还是开口部1042的位置均能 够精确定位,即,能够保证支架104在扩展后准确地贴合到分支血管的开口 部分处。

    下面介绍支架104的解锁步骤,首先,通过操作各自控制装置,保持顶 芯108不动,并沿导引导丝105向后拉动第二导鞘110,从而通过固定的顶 芯108的抵顶,使得支架104的开口部1042得到释放,这时,开口部1042 也能够展开从而精确贴合到支血管102的开口过渡区域。然后,固定第二导 鞘110和顶芯108不动,操作导芯107沿导引导丝105向前移动,从而带动 第一导鞘109同步向前移动,由于定位导丝106的存在,此时第一导鞘109 将脱离支架104的本体部1041,以使得主体部1041展开并贴合于支血管102 的血管壁。即,采用首先释放支架后端再释放支架前端的方式。这样可以更 好地保证支架104的开口部1042的定位精确性。在其他操作方式中,也可 以首先释放支架前端再释放支架后端或者两端同时释放,对于这种操作方式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特有的两端释放的 特点,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膨支架的展开过程,并且特别适应于具有主体部 1041和分支部1042的支架,使得支架104能够精确地贴合于分支血管的开 口部分,保证其与支架和血管的形状良好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在第一导鞘109和/或第二导鞘110 上形成有供定位导丝106的通孔,在需要首先释放抽出定位导丝106。否则 在两个导鞘释放支架104完毕后再抽出定位导丝106即可,这样通过定位导 丝106可一直对释放过程中的支架104进行定位。对于这种步骤上的变形方 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最后,待支架104完全贴合于血管壁后,进行植入系统的退出步骤。其 中,由于支架104已经贴合于血管壁,只需操作导芯107和顶芯108沿导引 导丝105向后抽出,以同步带动第一导鞘109向后退出支血管102和主血管 101,从而完成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的植入系统和方法能够实现具有喇叭形开 口或斜切形开口的支架104在分支血管的分叉开口处的精确植入,具有较高 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支血管的植入系统除用于 具有喇叭形开口的支架外,还可以用于其他形状的支架,例如普通直筒型支 架的植入。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输送装置除用于在分支血管的植入 领域中,还可以用于其他位置血管的支架植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 情况下,对于这种应用对象和领域的变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 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关 键  词:
    分支 血管 支架 精确 植入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97755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