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婴儿床及可折叠支架.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7970537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829.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115383.6

    申请日:

    20170206

    公开号:

    CN207152346U

    公开日:

    2018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D7/01

    主分类号:

    A47D7/01

    申请人:

    韦宗宝

    发明人:

    韦宗宝

    地址: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峰乡东港村北塝组

    优先权:

    CN20172011538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龙礼妹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床及可折叠支架,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包括床头板、床尾板、床板以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床头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床尾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依次相互铰接形成可折叠的床架,折叠后的各个板面与面之间相互贴合;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不同高度处设有用于插接固定床板的固定销的通孔。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婴儿床不适用多个年龄阶段的婴儿睡觉以及折叠不彻底或者折叠操作复杂且有缺陷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头板、床尾板、床板以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床头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尾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床尾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头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床头板、床尾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共同组成床架,所述床架包括第一临界状态和第二临界状态;当所述床架为第一临界形状时,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床头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四侧板垂直设置,所述床尾板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垂直设置;当所述床架为第二临界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靠里的一面与所述床头板靠里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一侧板靠外的一面与所述第二侧板靠外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三侧板靠里的一面与所述床尾板靠里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三侧板靠外的一面与所述第四侧板靠外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二侧板靠里的一面与所述第四侧板靠里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的不同高度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插接固定所述床板的固定销,使所述床板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床架的不同高度位置处,所述床板上方的床架空间即为睡觉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床尾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均为长宽高三边相互垂直的长方体,且相互之间均通过合页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床架的底部,所述底板与所述床板之间的空间为储物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可开闭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侧板高度的一半,且所述活动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面平齐,所述活动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通过合页铰接固定,所述活动门的活动端上设有插销,所述插销控制所述活动门的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和所述床尾板的底面均设有大小形状相同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向远离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的方向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定向轮,所述床尾板底部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万向轮;所述定向轮与所述床头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万向轮与所述床尾板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的底部两端和所述床尾板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圆柱形的凹槽;所述定向轮和所述万向轮的顶部为圆柱形的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插入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和所述底板大小形状相同,且均由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活动板拼接而成;两个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合页铰接,使两个活动板能够相互贴合的折叠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为铝制合金制成,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上均为格栅板。 10.一种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婴儿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床及可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婴儿床不使用时的占地空间以及方便婴儿床的携带,现有技术存在一种可折叠的婴儿床,具体是由多块大小形状相同的侧板通过合页相互铰接而形成一个床架,当需要折叠时,则需要将其中一个铰接处断开,随后使多个侧板通过相互贴合的折叠在一起。虽然该婴儿床可以很好的折叠来缩小占地空间,但是操作复杂,且其中的活动端处需要经常铰接或断开,容易损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上同样具有其他类型的方便折叠的婴儿床,但折叠不够彻底,只能相应的减少一部分占用空间,但折叠后的尺寸仍然过大,甚至不能放入家用汽车的后备箱,同样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外,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婴儿床的睡觉空间固定不变,导致其四周的防护栏的高度也变动,随着婴儿的长大并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时,很容易因为防护栏的高度过低,导致婴儿翻过防护栏而摔伤,进而限制了婴儿床的使用年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及可折叠支架,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婴儿床不适用多个年龄阶段的婴儿睡觉以及折叠不彻底或者折叠操作复杂且有缺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包括床头板、床尾板、床板以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所述床头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尾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床尾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头板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床头板、床尾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共同组成床架,所述床架包括第一临界状态和第二临界状态;

    当所述床架为第一临界形状时,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床头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四侧板垂直设置,所述床尾板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垂直设置;

    当所述床架为第二临界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靠里的一面与所述床头板靠里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一侧板靠外的一面与所述第二侧板靠外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三侧板靠里的一面与所述床尾板靠里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三侧板靠外的一面与所述第四侧板靠外的一面贴合,所述第二侧板靠里的一面与所述第四侧板靠里的一面贴合;

    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的不同高度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插接固定所述床板的固定销,所述床板可安装在所述床架的不同高度位置处,所述床板上方的床架空间即为睡觉空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床架的底部,所述底板与所述床板之间的空间为储物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床头板、床尾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均为长宽高三边相互垂直的长方体,且相互之间均通过合页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可开闭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侧板高度的一半,且所述活动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面平齐,所述活动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通过合页铰接固定,所述活动门的活动端上设有插销,所述插销控制所述活动门的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床头板和所述床尾板的底面均设有为大小形状相同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向远离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的方向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床头板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定向轮,所述床尾板底部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万向轮;

    所述定向轮与所述床头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万向轮与所述床尾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床头板的底部两端和所述床尾板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圆柱形的凹槽;

    所述定向轮和所述万向轮的顶部为圆柱形的凸起;

    所述凸起能够插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床板和所述底板大小形状相同,且均由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活动板拼接而成;

    两个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合页铰接,使两个活动板能够相互贴合的折叠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床架为铝制合金制成,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上均为格栅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以及可折叠支架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使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包括床头板、床尾板、床板以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床头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床尾板依次铰接共同组成床架,在使用婴儿床睡觉时即将床架设置成第一临界状态,当需要携带存放时,即将床架设置成第二临界状态,具体的,只需拆下床板后,沿床架内睡觉空间方向推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铰接处以及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铰接处,随后再相互挤压床头板和床尾板,最终使床头板、床尾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两两相互贴合,不但操作方便,且折叠的更加彻底。

    此外,还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的不同高度上均设有通孔,通孔用于插接固定床板的固定销,随着婴儿的长大,可以通过在更低位置处的通孔插接固定销,使睡觉空间的高度更高,避免了婴儿掉落婴儿床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支架的技术优势与上述所述的婴儿床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可摇晃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床架折叠中间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床架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标:1-床头板;2-床尾板;3-第一侧板;4-第二侧板;5-第三侧板;6-第四侧板;7-床板;8-底板;9-活动门;10-弧形板;11-定向轮;12-万向轮;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床,包括床头板1、床尾板2、床板7以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和第四侧板6;床头板1的一端与第一侧板3一端铰接,第一侧板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4的一端铰接,第二侧板4 的另一端与床尾板2的一端铰接,床尾板2的另一端与第三侧板5 铰接,第三侧板5的另一端与第四侧板6的一端铰接,第四侧板6 的另一端与床头板1的另一端铰接;床头板1、床尾板2、第一侧板 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以及第四侧板6共同组成床架,床架包括第一临界状态和第二临界状态;当床架为第一临界形状时,第一侧板3与第二侧板4位于同一平面,第三侧板5与第四侧板6位于同一平面,床头板1分别与第一侧板3和第四侧板6垂直设置,床尾板2 分别与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垂直设置;当床架为第二临界状态时,第一侧板3靠里的一面与床头板1靠里的一面贴合,第一侧板3靠外的一面与第二侧板4靠外的一面贴合,第三侧板5靠里的一面与床尾板2靠里的一面贴合,第三侧板5靠外的一面与第四侧板6靠外的一面贴合,第二侧板4靠里的一面与第四侧板6靠里的一面贴合;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以及第四侧板6的不同高度上均设有通孔13,通孔13用于插接固定床板7的固定销,使床板7能够安装在床架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床板7上方的床架空间即为睡觉空间。

    本使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包括床头板1、床尾板2、床板7以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和第四侧板6,其中床头板1、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第四侧板6 以及床尾板2依次铰接共同组成床架,在使用婴儿床睡觉时即将床架设置成第一临界状态,当需要携带存放时,即将床架设置成第二临界状态,具体的,只需拆下床板7后,沿床架内睡觉空间方向推动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铰接处以及第三侧板5和第四侧板6的铰接处,随后再相互挤压床头板1和床尾板2,最终使床头板1、床尾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和第四侧板6两两相互贴合,不但操作方便,且折叠的更加彻底。

    此外,还在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以及第四侧板 6的不同高度上均设有通孔13,通孔13用于插接固定床板7的固定销,随着婴儿的长大,可以通过在更低位置处的通孔13插接固定销,使睡觉空间的高度更高,避免了婴儿掉落婴儿床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床头板1和床尾板2的宽度大于第一侧板3的长度,具体的,设置床架的总长度为1-2米长,床架的宽度略小于总长度的一半,高度不超过1米,保证能够适应多个年龄阶段婴儿、儿童使用的前提下,折叠后的床板7的体积能够很轻易地放入家用汽车的后备箱,进一步的方便婴儿床的携带。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床头板1、床尾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以及第四侧板6均为长宽高三边相互垂直的长方体,且相互之间均通过合页(图中未标出)铰接。

    具体的,在床头板1与第四侧板6之间和床尾板2与第二侧板4 之间还固定有容纳板,容纳板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侧板厚度的两倍,容纳板固定在床头板1和床尾板2的靠里的一面上(也可以为一体设计),并通过合页分别与第四侧板6和第二侧板4铰接。

    此外,除了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固定的合页以及第三侧板5和第四侧板6之间固定的合页位于床架的外侧,其余铰接处的合页均位于床架的内侧,使床架受到各个铰接处的限定,使其只能具有第一临界状态和第二临界状态,以保证床架结构的稳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还包括底板8,底板8可拆卸的设置在床架的底部,底板8与床板7之间的空间为储物空间。人们可以将玩具、奶瓶等婴儿用品放在储物空间内,方便婴儿用品的随用随取。

    在床架的底部同样设有用于插接固定底板8的固定销,以此来固定底板8;值得一提的,还可以在床板7和底板8的侧边设有螺纹孔,并通过圆环螺栓来固定底板8和床板7。

    采用圆环螺栓,可以不需要工具即可安装和拆卸底板8和床板7,且圆环形状减少了与人体意外碰撞时的产生的受伤隐患。

    相应的,为了方便打开储物空间,如图1、图2所示,还在第一侧板3上设有可开闭的活动门9,活动门9的高度为第一侧板3高度的一半,且活动门9的底面与第一侧板3的底面平齐,活动门9的固定端与第一侧板3通过合页铰接固定,活动门9的活动端上设有插销,插销控制活动门9的开闭。

    具体的,活动门9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3的左右方向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3的上下方向上。

    此外,还可以在第二侧板4上的对应位置处也设有活动门9,方便在靠近第二侧板4位置处的储物空间存放、取拿婴儿用品。

    进一步的,床头板1和床尾板2的底面均设有为大小形状相同的弧形板10,弧形板10向远离床头板1和床尾板2的方向凸起。带有弧形板10的床架可以前后摇晃,方便安抚婴儿的情绪以及快速睡眠。

    具体的,弧形板10的两端设有通孔13,在床头板1和床尾板2 的底面的两端设有车有螺纹的圆柱形凹槽,螺栓穿过弧形板10的通孔13并与凹槽螺纹连接,进而完成弧形板10的固定。

    考虑到固定弧形板10后,床头板1和床尾板2与侧板(代指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和第四侧板6任意一个)铰接用的合页承受侧板以及婴儿所有的力,容易造成合页连接处松动,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还可以将弧形板10设置在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以及第四侧板6的底面上,只需保证两个弧形板10相对于床架的中心对称设置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婴儿床在第一临界状态的移动,本实施例在床头板1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定向轮11,床尾板2底部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万向轮12;其中,定向轮11与床头板1可拆卸连接,万向轮12与床尾板2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在床头板1的底部两端和床尾板2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圆柱形的凹槽的前提下,设置定向轮11和万向轮12的顶部为圆柱形的凸起,凸起能够插入凹槽内。

    其中,插入凸起的凹槽可以是上述用来固定弧形板10的带有螺纹凹槽,此时,则需要将弧形板10拆下后再安装定向轮11和万向轮 12,且定向轮11和万向轮12的凸起均要车有螺纹,并与凹槽螺纹连接。

    也可以设置两种凹槽相对独立设置(插入凸起的凹槽也可以位于侧板的底面的某一位置处),插入凸起的凹槽为内壁光滑,凸起插入后,能够限制定向轮11和万向轮12的水平晃动即可,在床架和婴儿的重力作用下,定向轮11和万向轮12能够很好的固定在床架的四角。

    当万向轮12、定向轮11与弧形板10同时存在时,需要保证只万向轮12和定向轮11接触地面。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设置床板7和底板8大小形状相同,且均由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活动板拼接而成,两个活动板之间通过合页铰接,使两个活动板能够相互贴合的折叠在一起。

    具体的,活动板的长度等于侧板的长度,宽度为睡觉空间的宽度,当婴儿床需要折叠时,床板7和底板8折叠形成的长边和宽边与床架折叠形成的长边和宽边近乎一致,保证了婴儿床所有部件都可以放置在家用小车的后备箱内。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婴儿床的强度,本实施例设置床架为铝制合金制成,且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以及第四侧板6上均为格栅板,节省材料的同时,便于人们透过格栅不时的观察车内婴儿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架,包括上述所述的婴儿床。

    可折叠支架与上述婴儿床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关 键  词:
    婴儿 可折叠 支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婴儿床及可折叠支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97053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