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两大高效节能减排工程: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和低谷 电能的绿色利用的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利用太阳能聚光器将光能或低谷 电能转变为高温热能,加热高热液流至一定高温进行高效保温、储存,再根据 需要在不同时段缓释高热液流,可对多个炊具的食材同时进行炒、炸、爆、熘、 煎、炝、蒸、煮、焖、炖、煨、煲、烧、烤类多种烹调方式的熟制,还能完成 餐具的高温消毒,结合我们此前已发明的流体换热热水器专利技术,还能方便 地用于供开/热水、采暖的成套方法。
背景技术目前,国内外太阳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都存在使用功能过于单 一的不足:大量使用的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只能提供热水,花上几千元却不能 做饭;而太阳能灶也仅能单一的做饭或炒菜,不能同时做多样饭菜,更不能方 便地大量地提供热水。
另外,在电力运行中,在电网负担较大的时段里,叫做电网负荷“高峰” 时段;在电网负担较小的时段里,叫做电网负荷“低谷”时段。有许多电网, 在负荷“高峰”时段常常出现较严重的缺电,电网就出现超荷运行状态。电网 如较长时间超荷运行,就容易发生严重的电网事故。可是一到晚上,随着用户 用电量的锐减而电网进入“低谷”运行时段。这时,电业人员既难以把自己网 内大量多余的电能调度出去,又无法把电能暂时储存起来,只得白白浪费掉了。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已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推广“削峰填谷”的节电措施, 就是要求大家千方百计地把上述“低谷”时段多余的电能充分利用起来。有的 地区已实行分时段计量用户用电量的办法,对“低谷”时段用电实行电价优惠 政策,仅收一半电价,甚至低于一半。
电能虽不能储存,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高效保温后却可以储存。因 此,使用一种电能加热储热装置,将“低谷”时段多余的电能转化为热能,高 效保温后在“高峰”时段使之有序释放,用于家庭炊事和取暖,既能有效地缓 解电网“高峰”时段的缺电压力,又能充分利用电网“低谷”时段多余的电能, 也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这不仅是企业或家庭有所得益的问 题,更是配合国家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目前,市场上既没有一种能同时做多样饭菜,又能高温消毒、又能方便地 大量地提供热水和采暖的整套太阳能灶、厨具及方法;更没有一种能将低谷电 能转变为高温热能,再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段缓释高温热能,既能同时做多样饭 菜,又能高温消毒、又能方便地大量地提供开/热水和采暖的整套灶、厨具及方 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既可利用太 阳能转变为高温热能,又能将低谷电能转变为高温热能,在高峰时段既能同时 做多样饭菜,又能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结合此前我们已发明的流体换热热水 器专利技术,还能方便地提供开/热水和采暖的方法。
本发明还将涉及太阳能/低谷电能储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专用灶、厨 具,主要包括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高热液流多用煲、高热液流 餐具消毒柜、电能加热储热箱等,为了能方便地提供开/热水和采暖,还须用到 我们此前已发明的流体换热热水器专利技术。
现对本发明的整套灶、厨具及技术方案分述如下。
一种高热液流炒锅灶,它主要由灶体、灶面板、锅底形夹层凹面、高热液 流管、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按钮、开关调节阀、环形液流管、液流孔、保温层 等组成。在灶面板的中央,有一焊接严密的锅底形夹层凹面,在锅底形夹层凹 面的底层凹面的中央,焊接有高热液流管,在锅底形夹层凹面的上端的外缘, 严密焊接有一环形液流管,在环形液流管与锅底形夹层凹面的连接处,开有若 干个液流孔,在环形液流管的外一侧,严密焊接有高热液流管,高热液流管上 连接有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手动/自动耐热阀门通过按钮或开关调节阀实现自动 /手动控制,在灶体、灶面板、锅底形夹层凹面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耐高温的 保温层。
高热液流炒锅灶,通常在锅底形夹层上层凹面的上部,设置有一口活动炒 锅,当活动炒锅置于锅底形夹层上层凹面之上时,二者之交接面严密无间隙, 活动炒锅和锅底形夹层上层凹面应采用热传导性能好的金属板材制做;在锅底 形夹层上层凹面的上部边缘,连接有一圈突出于灶面板的防溢锅圈,在活动炒 锅的上口边缘还设置有一圈向外翻卷的滴水锅沿,在炒锅之上还设置有内保温 锅盖、外保温锅盖。
一种高热液流多用炉,它由炉体、炉门、内胆、炉腔、空腔、高热液流管、 蒸汽通道、保温层构成。高热液流多用炉可以是单层炉腔,也可以由一个以上 的多层炉腔组合而成,内胆与炉体内壁牢固焊接,使其内与炉门形成液密良好 的洁净的炉腔,其外与炉体的内壁形成液密良好的空腔,高热液流管各有一端 与空腔牢固焊接,蒸汽通道之一端贯穿于内胆,另一端开口于炉体的外部,交 接处均牢固焊接,炉体和炉门的夹层内设置有保温层。
高热液流多用炉,它还可以在炉门上设置有观察窗,还可以在炉腔内设置 有底盘或烧烤架,以适应煮、焖、炖、煨、煲、烧、烤类烹饪作业,底盘与内 胆之间牢固焊接,底盘与内胆之焊接体再与炉体内壁牢固焊接,在所述的底盘 上方,设置有与底盘曲面相吻合的锅具,在锅具上方有锅盖,在锅具的边缘设 置有耐热手柄,还包括在底盘或内胆的外缘设置有吸热翅片。
一种高热液流多用煲,它由煲体、煲盖、夹层内胆、高热液流管、环形液 流管、液流孔、锅具、吸热翅片、保温层构成。高热液流多用煲包含饭煲或汤 煲等多种类型,夹层内胆用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后再牢固焊接而成,夹层内胆分 两种:在夹层内胆的外侧和底部可以设置有吸热翅片,也可以不设置吸热翅片, 在夹层内胆的上端,严密焊接有一环形液流管,在环形液流管与夹层内胆的连 接处,开有若干个液流孔,在环形液流管的外一侧,严密焊接有高热液流管, 夹层内胆的下部也严密焊接有一根高热液流管直通夹层内胆的空腔,夹层内胆 的内侧均设置有锅具——饭锅或汤锅,在煲体、煲盖的夹层内设置有保温层。
一种高热液流多用煲,它由煲体、煲盖、盘管内胆、高热液流管、锅具、 保温层构成,高热液流多用煲包含饭煲或汤煲等多种类型,盘管内胆由延展性 好的金属管盘绕而成,盘管两端的管口自盘管内胆的下部和上部分别引出,盘 管内胆的内侧设置有锅具,锅具上口配置有煲盖,在煲体、煲盖的夹层内设置 有保温层。
一种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它由柜体、柜门、内胆、空腔、消毒间、搁架、 高热液流管、蒸汽通道、保温层构成。内胆与柜体内壁牢固焊接,使其内与柜 门形成液密良好的洁净的消毒间,其外与柜体的内壁形成液密良好的空腔,高 热液流管各有一端与空腔牢固焊接,蒸汽通道之一端贯穿于内胆,另一端开口 于柜体的外部,交接处均牢固焊接,柜体和柜门的夹层内设置有保温层。
一种电能加热储热箱,它由箱体、箱盖、释压管、内胆、高热液流管、耐 高温保温层、聚氨酯保温层、电加热装置构成。内胆由具有足够厚度的金属板 材牢固焊接而成,抗热渗漏,内胆牢固焊接有高热液流管,在箱盖上焊接有释 压管,靠内胆一侧填充有耐高温保温层,靠箱体一侧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在 箱底紧靠内胆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是指电热炉或为电热板或 为电热管。
一种太阳能聚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方法,它包括抛物面聚光器、接收 器、储热箱、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或高热液流多用煲、高热液流 餐具消毒柜、流体换热热水器、暖气片、保温水箱、高热液流管、耐热泵、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水泵、手动/自动水阀、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B、自动 控制装置。它包括下列回路及回路控制方法:
(1)、抛物面聚光器上的接收器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储热箱连 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2)、储热箱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耐热泵、手动/自动耐热阀门、 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的高热液流管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3)、储热箱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耐热泵、手动/自动耐热阀门、 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的高热液流管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4)、储热箱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耐热泵、手动/自动耐热阀门、 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的高热液流管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5)、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上的进、出水管通过输水管、手动/自动水阀与保 温水箱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6)、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上的进、出水管通过输水管与水泵、手动/自动水 阀与暖气片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7)、当进行炊事作业时,即开启第(2)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自动控制装 置指令关闭第(3)、(4)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当炊事作业完成时,即关闭第(2) 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手动或自动控制装置指令开启第(3)、(4)回路手动/自动 耐热阀门,第(3)回路从开启到关闭的时间设置为20~30分钟;第(5)回路中保温 水箱内的水温控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设定上、下限温度控制范围,当自动控制 装置通过设在保温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A检测到水温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 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开启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第(5)回路的手动/自动水 阀,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内的水温上升并与保温水箱内的水形成环流使保温水 箱内的水温不断上升,当保温水箱内的水温上升达到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 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5)回路的手动/自动水阀,使保温水箱内的水温在授控温度 范围内进行保温储存;
(8)、当需要采暖时,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设置需要调节的室内温度的上、 下限温度控制范围,当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设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B检测到室温 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开启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 和第(6)回路的水泵和手动/自动水阀,此时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内的高温热水与 暖气片内的水形成循环,使暖气片升温并促使室温上升,当室温上升达到设定 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6)回路的水泵和手动/自动水阀,使暖 气片停止升温,如此循环即可实现室温的自动调节;
(9)、当保温水箱水温或采暖室温两回路中任一回路的温度需要继续调升时, 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则始终处于开启装态,当保温水箱水温或采暖室 温两回路的温度均超过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4)回路的 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此时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则停止升温,当系统进行炊事作 业时,自动控制装置可指令第(4)回路自动避让,暂时关闭第(4)回路手动/自动耐 热阀门;
(10)、当第(2)、(3)、(4)回路中任一回路处于工作状态时,耐热泵则始终处于 开启装态,当第(2)、(3)、(4)回路中所有回路均处于完成任务状态——也称待机 状态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耐热泵和第(2)、(3)、(4)回路中的手动/自动耐 热阀门;
(11)、所述自动控制装置,是指微电脑智能控制装置或为可编程序控制装置 或为继电器控制装置;
(12)、所有连接管道经检漏合格后均进行高效保温处理:内层敷设耐高温保 温层,外层填注聚氨酯保温层;
(13)、本方法热传输工质采用棉籽油或改性导热油或硝酸盐导热,分别采用 油一岩石储热系统或硝酸盐储热系统。
一种太阳能聚热和低谷电能储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它包括抛物面聚光器、接收器、电能加热储热箱、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 液流多用炉或高热液流多用煲、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流体换热热水器、暖气 片、保温水箱、高热液流管、耐热泵、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水泵、手动/自动水 阀、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B、温度传感器C、自动控制装置,它包括下列 回路及回路控制方法:
(1)、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控制,设置低谷时段定时自动开启电源,利用低谷 时段的电能加热电能加热储热箱内的传热工质,低谷时段以外的时段即自动断 电停止加热,但系统具备在特殊情况下可实现手动供电的功能,并通过自动控 制装置设置电能加热储热箱内的传热工质加热上、下限温度控制范围,当自动 控制装置通过设在电能加热储热箱内的温度传感器C检测到储热传热工质温度 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电加热装置通电加热,当储热传热 工质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电加热装置断电停止加热, 使电能加热储热箱内的高热传热工质在授控高温范围内进行保温储存,以备在 低谷时段以外的时段有足够的热能可用;
(2)、电能加热储热箱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耐热泵、手动/自动 耐热阀门、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的高热液流管连通并形成封闭的 循环回路;
(3)、电能加热储热箱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耐热泵、手动/自动 耐热阀门、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的高热液流管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4)、电能加热储热箱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耐热泵、手动/自动 耐热阀门、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的高热液流管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5)、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上的进、出水管通过输水管、手动/自动水阀与保 温水箱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6)、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上的进、出水管通过输水管与水泵、手动/自动水 阀、暖气片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7)、当进行炊事作业时,即开启第(2)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自动控制装 置指令关闭第(3)、(4)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当炊事作业完成时,即关闭第(2) 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自动控制装置指令开启第(3)、(4)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 门,第(3)回路从开启到关闭的时间设置为20~30分钟;第(5)回路中保温水箱内 的水温控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设定上、下限温度控制范围,当自动控制装置通 过设在保温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A检测到水温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 装置则指令开启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第(5)回路的手动/自动水阀,管 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内的水温上升并与保温水箱内的水形成环流使保温水箱内的 水温不断上升,当保温水箱内的水温上升达到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 则指令关闭第(5)回路的手动/自动水阀,使保温水箱内的水温在授控温度范围内 进行保温储存;
(8)、当需要采暖时,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设置需要调节的室内温度的上、 下限温度控制范围,当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设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B检测到室温 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开启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 和第(6)回路的水泵和手动/自动水阀,此时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内的高温热水与 暖气片内的水形成循环,使暖气片升温并促使室温上升,当室温上升达到设定 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6)回路的水泵和手动/自动水阀,使暖 气片停止升温,即可实现室温的自动调节;
(9)、当保温水箱水温或采暖室温两回路中任一回路的温度需要继续调升时, 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则始终处于开启装态,当保温水箱水温或采暖室 温两回路的温度均超过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4)回路的 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此时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则停止升温,当系统进行炊事作 业时,自动控制装置可指令第(4)回路自动避让,暂时关闭第(4)回路手动/自动耐 热阀门;
(10)、当第(2)、(3)、(4)回路中任一回路处于工作状态时,耐热泵则始终处于 开启装态,当第(2)、(3)、(4)回路中所有回路均处于完成任务状态——也称待机 状态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耐热泵和第(2)、(3)、(4)回路中的手动/自动耐 热阀门;
(11)、所述自动控制装置,是指微电脑智能控制装置或为可编程序控制装置 或为继电器控制装置;
(12)、所有连接管道经检漏合格后均进行高效保温处理:内层敷设耐高温保 温层,外层填注聚氨酯保温层;
(13)、本方法热传输工质采用棉籽油或改性导热油或硝酸盐导热,分别采用 油一岩石储热系统或硝酸盐储热系统。
(14)、在没有太阳能可利用的天气条件下,启动由电能加热储热箱、高热液 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或高热液流多用煲、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流体换 热热水器、暖气片、保温水箱、高热液流管、耐热泵、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水 泵、手动/自动水阀、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B、温度传感器C、自动控制 装置组成的回路,就可以利用低谷电能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
在晴天可以利用太阳能聚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其方法如下:将抛物面 聚光器上的接收器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电能加热储热箱连通形成 封闭的循环回路,启动由电能加热储热箱、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 或高热液流多用煲、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流体换热热水器、暖气片、保温水 箱、高热液流管、耐热泵、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水泵、手动/自动水阀、温度传 感器A、温度传感器B、自动控制装置组成的回路,此时不必开启电能加热储热 箱的电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整套太阳能/低谷电能储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方法与现有技 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无污染物排放,在家庭 生活中拓宽太阳能的使用领域,有利于全球的节能减排。
2、开发“低谷”时段的电能用于家庭炊事、烧热水和取暖,既能为电网调 峰,又能减少浪费,节约宝贵的能源资源。
3、不论是利用太阳能还是开发利用“低谷”时段的电能,都能为老百姓大 幅度节约日常生活开支。
4、整套高热液流灶、厨具,既能炊事,又能供热水、采暖,一物多用,可 解决目前太阳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功能过于单一的不足;可节省老百姓的 置物开支。
5、整套高热液流灶、厨具及方法的研发,使同时做多样饭菜、供热水、采 暖成为可能,与现有太阳能灶相比,可节省50%的炊事时间,方便了百姓的生 活。
附图说明
图1高热液流炒锅灶主剖视图。
图2高热液流炒锅灶侧剖视图。
图3高热液流炒锅灶俯视图。
图4高热液流多用炉正立面图。
图5高热液流多用炉正剖视图。
图6高热液流多用炉A——A剖视图。
图7高热液流多用炉底盘、吸热翅片仰视图。
图8高热液流多用煲(夹层内胆有吸热翅片型)侧剖视图。
图9高热液流多用煲(夹层内胆无吸热翅片型)侧剖视图。
图10高热液流多用煲(盘管内胆型)侧剖视图。
图11高热液流消毒柜正剖视图。
图12高热液流消毒柜B——B剖视图。
图13电能加热储热箱正剖视图。
图14太阳能聚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灶、厨具及方法示意图。
图15低谷电能储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灶、厨具及方法示意图。
图16太阳能/低谷电能储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灶厨具及方法示意图。
图17太阳能/低谷电能储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整体厨房立面图。
图中:1.灶体,2.灶面板,3.锅底形夹层凹面,4.高热液流管,5.手动/自动耐 热阀门,6.按钮,7.开关调节阀,8.环形液流管,9.液流孔,10.保温层,11.防溢 锅圈,12.活动炒锅,13.滴水锅沿,14.内保温锅盖,15.外保温锅盖,16.炉体, 17.炉门,18.内胆,19.炉腔,20.空腔,21.蒸汽通道,22.观察窗,23.底盘,24. 烧烤架,25.炉体内壁,26.锅具,27.锅盖,28.耐热手柄,29.吸热翅片,30.煲体, 31.煲盖,32.夹层内胆,33.锅具,34.盘管内胆,35.锅具,36.柜体,37.柜门,38. 空腔,39.消毒间,40.搁架,41.箱体,42.箱盖,43.释压管,44.内胆,45.耐高温 保温层,46.聚氨酯保温层,47.电加热装置,48.抛物面聚光器,49.接收器,50. 温度传感器A,51.温度传感器B,52.温度传感器C,53.自动控制装置,54.耐 热泵,55.水泵,56.暖气片回路手动/自动水阀,57.储热箱,58.电能加热储热箱, 59.暖气片,60.保温水箱,61.保温水箱回路手动/自动水阀,62.第(2)循环回路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63.第(3)循环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4.第(4)循环回路手动/ 自动耐热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高热液流炒锅灶,它包括灶体1,灶面板2,锅底形夹层凹面3,高热 液流管4,手动/自动耐热阀门5,按钮6,开关调节阀7,环形液流管8,液流 孔9,保温层10。在灶面板2的中央,有一焊接严密的锅底形夹层凹面3,在锅 底形夹层凹面3的底层凹面的中央,焊接有高热液流管4,在锅底形夹层凹面3 的上端的外缘,严密焊接有一环形液流管8,在环形液流管8与锅底形夹层凹面 3的连接处,开有若干个液流孔9,在环形液流管8的外一侧,严密焊接有高热 液流管4,高热液流管4上连接有手动/自动耐热阀门5,手动/自动耐热阀门5 通过按钮6或开关调节阀7控制,在灶体1,灶面板2,锅底形夹层凹面3之间 的空隙处,填充有耐高温的保温层10。
本实施例的高热液流炒锅灶,还在锅底形夹层上层凹面3的上部边缘,连 接有一圈突出于灶面板的防溢锅圈11,在锅底形夹层上层凹面3的上部,设置 了一口活动炒锅12,当活动炒锅12置于锅底形夹层上层凹面3之上时,二者之 交接面严密无间隙;在活动炒锅12的上口边缘还设置有一圈向外翻卷的滴水锅 沿13,在炒锅之上还设置有内保温锅盖14、外保温锅盖15。
一种高热液流多用炉,它由炉体16,炉门17,内胆18,炉腔19,空腔20, 高热液流管4,蒸汽通道21,保温层10构成,本实施例的高热液流多用炉由两 个炉腔组合而成,内胆18与炉体内壁25牢固焊接,使其内与炉门17形成液密 良好的洁净的炉腔19,其外与炉体内壁25形成液密良好的空腔20,高热液流 管4各有一端与空腔20牢固焊接,蒸汽通道21之一端贯穿于内胆18,另一端 开口于炉体16的外部,交接处均牢固焊接,炉体16和炉门17的夹层内设置有 保温层10。
本实施例的高热液流多用炉,还在炉门17上设置了观察窗22,在炉腔19 内设置了底盘23和烧烤架24,底盘23与内胆18之间牢固焊接,底盘23与内 胆18之焊接体再与炉体内壁25牢固焊接,在所述的底盘23的上方,设置了与 底盘曲面相吻合的锅具26,在锅具26上方有锅盖27,在锅具26的边缘设置有 耐热手柄28,在底盘23或内胆18的外缘设置了吸热翅片29。
一种高热液流多用煲,它由煲体30,煲盖31,夹层内胆32,高热液流管4, 环形液流管8,液流孔9,锅具33、35,吸热翅片29,保温层10构成,夹层内 胆32用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后再牢固焊接而成,夹层内胆32分两种:在夹层内 胆32的外侧和底部设置有吸热翅片型和未设置吸热翅片型,见图8和图9,在 夹层内胆32的上端,严密焊接有一环形液流管8,在环形液流管8与夹层内胆 23的连接处,开有若干个液流孔9,在环形液流管8的外一侧,严密焊接有高 热液流管4,夹层内胆32的下部也严密焊接有一根高热液流管4,夹层内胆32 的内侧设置有锅具33、35,在煲体30,煲盖31的夹层内设置有保温层10。
一种高热液流多用煲,它由煲体30,煲盖31,盘管内胆34,高热液流管4, 锅具33,保温层10构成,盘管内胆34由延展性好的金属管盘绕而成,盘管两 端的管口自盘管内胆的下部和上部分别引出,盘管内胆34的内侧设置有锅具33, 锅具33上口配置有煲盖31,在煲体30,煲盖31的夹层内设置有保温层10。
一种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它由柜体36,柜门37,内胆18,空腔38,消 毒间39,搁架40,高热液流管4,蒸汽通道21,保温层10构成,内胆18与柜 体内壁25牢固焊接,使其内与柜门37形成液密良好的洁净的消毒间39,其外 与柜体内壁25形成液密良好的空腔38,高热液流管4各有一端与空腔38牢固 焊接,蒸汽通道21之一端贯穿于内胆18,另一端开口于柜体36的外部,交接 处均牢固焊接,柜体36和柜门37的夹层内设置有保温层10。
一种电能加热储热箱,它由箱体41,箱盖42,释压管43,内胆44,高热 液流管4,耐高温保温层45,聚氨酯保温层46,电加热装置47构成,内胆44 由具有足够厚度的碳素钢板材牢固焊接而成,抗热渗漏,内胆44牢固焊接有高 热液流管4,在箱盖42上焊接有释压管43,靠内胆44一侧填充有耐高温保温 层45,靠箱体一侧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46,在箱底紧靠内胆装置有电加热装置 47,所述的电加热装置47是采用电热炉。
一种太阳能聚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方法,它包括抛物面聚光器48,接 收器49,储热箱57,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 流体换热热水器,暖气片59,高热液流管4,耐热泵54,水泵55,暖气片回路 手动/自动水阀56,温度传感器A50,温度传感器B51,自动控制装置53,保温 水箱60,保温水箱回路手动/自动水阀61,第(2)循环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2, 第(3)循环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3,第(4)循环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4,它 包括下列回路及回路控制方法:
(1)、抛物面聚光器48上的接收器49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4与 储热箱57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2)、储热箱57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4与耐热泵54、手动/自动 耐热阀门62、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的高热液流管4连通并形成封 闭的循环回路;
(3)、储热箱57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4与耐热泵54、手动/自动 耐热阀门63、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的高热液流管4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4)、储热箱57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4与耐热泵54、手动/自动 耐热阀门64、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的高热液流管4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5)、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上的进、出水管通过输水管、手动/自动水阀61与 保温水箱60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6)、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上的进、出水管通过输水管与水泵55、手动/自动 水阀56与暖气片59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7)、当进行炊事作业时,即开启第(2)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2,自动控制 装置指令关闭第(3)、(4)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3,64;当炊事作业完成时,即 关闭第(2)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2,自动控制装置指令开启第(3)、(4)回路手动 /自动耐热阀门63,64,第(3)回路从开启到关闭的时间设置为20~30分钟;第 (5)回路中保温水箱60内的水温控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53设定上、下限温度控 制范围,当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设在保温水箱60内的温度传感器A50检测到水温 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开启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 64、第(5)回路的手动/自动水阀61,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内的水温上升并与保温 水箱60内的水形成环流使保温水箱内的水温不断上升,当保温水箱60内的水 温上升达到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5)回路的手动/自动水 阀61,使保温水箱内的水温在授控温度范围内进行保温储存;
(8)、当需要采暖时,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53设置需要调节的室内温度的上、 下限温度控制范围,当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设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B51检测到室 温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开启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 门64和第(6)回路的水泵55和手动/自动水阀56,此时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内的 高温热水与暖气片59内的水形成循环,使暖气片升温并促使室温上升,当室温 上升达到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6)回路的水泵55和手动 /自动水阀56,使暖气片59停止升温,如此循环即可实现室温的自动调节;
(9)、当保温水箱水温或采暖室温两回路中任一回路的温度需要继续调升时, 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4则始终处于开启装态,当保温水箱水温或采 暖室温两回路的温度均超过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53则指令关闭第(4) 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4,此时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则停止升温,当系统进 行炊事作业时,自动控制装置可指令第(4)回路自动避让,暂时关闭第(4)回路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64;
(10)、当第(2)、(3)、(4)回路中任一回路处于工作状态时,耐热泵54则始终处 于开启装态,当第(2)、(3)、(4)回路中所有回路均处于完成任务状态——也称待 机状态时,自动控制装置53则指令关闭耐热泵54和第(2)、(3)、(4)回路中的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62,63,64;
(11)、本实施例的自动控制装置,是采用微电脑智能控制仪;
(12)、所有连接管道经检漏合格后均进行高效保温处理:内层敷设耐高温保 温层,外层填注聚氨酯保温层;
(13)、本方法热传输工质采用棉籽油导热,采用油一岩石储热系统。
一种太阳能聚热和低谷电能储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方法,它包括抛物 面聚光器48,接收器49,电能加热储热箱58,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 炉,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流体换热热水器,暖气片59,高热液流管4,耐热 泵54,水泵55,暖气片回路手动/自动水阀56,温度传感器A50,温度传感器 B51,温度传感器C52,自动控制装置53,保温水箱60,保温水箱回路手动/自 动水阀61,第(2)循环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2,第(3)循环回路手动/自动耐热 阀门63,第(4)循环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4,它包括下列回路及回路控制方 法:
(1)、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控制,设置低谷时段定时自动开启电源,利用低谷 时段的电能加热电能加热储热箱58内的传热工质,低谷时段以外的时段即自动 断电停止加热,但系统具备在特殊情况下可实现手动供电的功能,并通过自动 控制装置53设置电能加热储热箱58内的传热工质加热上、下限温度控制范围, 当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设在电能加热储热箱58内的温度传感器C52检测到储热传 热工质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装置53则指令电加热装置47通电 加热,当储热传热工质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53则指令电加 热装置47断电停止加热,使电能加热储热箱58内的高热传热工质在授控高温 范围内进行保温储存,以备在低谷时段以外的时段有足够的热能可用;
(2)、电能加热储热箱58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4与耐热泵54、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62、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的高热液流管4连通并 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3)、电能加热储热箱58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4与耐热泵54、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63、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的高热液流管4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 环回路;
(4)、电能加热储热箱58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4与耐热泵54、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64、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的高热液流管4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 环回路;
(5)、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上的进、出水管通过输水管、手动/自动水阀61与 保温水箱60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6)、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上的进、出水管通过输水管与水泵55、手动/自动 水阀56、暖气片59连通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7)、当进行炊事作业时,即开启第(2)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2,自动控制 装置53指令关闭第(3)、(4)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3,64;当炊事作业完成时, 即关闭第(2)回路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2,自动控制装置指令开启第(3)、(4)回路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63,64,第(3)回路从开启到关闭的时间设置为20~30分钟; 第(5)回路中保温水箱内的水温控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设定上、下限温度控制范 围,当自动控制装置53通过设在保温水箱60内的温度传感器A50检测到水温 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开启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 64、第(5)回路的手动/自动水阀61,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内的水温上升并与保温 水箱60内的水形成环流使保温水箱内的水温不断上升,当保温水箱内的水温上 升达到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5)回路的手动/自动水阀61, 使保温水箱内的水温在授控温度范围内进行保温储存;
(8)、当需要采暖时,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53设置需要调节的室内温度的上、 下限温度控制范围,当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设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B51检测到室 温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开启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 门64和第(6)回路的水泵55和手动/自动水阀56,此时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内的 高温热水与暖气片59内的水形成循环,使暖气片59升温并促使室温上升,当 室温上升达到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6)回路的水泵55和 手动/自动水阀56,使暖气片停止升温,即可实现室温的自动调节;
(9)、当保温水箱水温或采暖室温两回路中任一回路的温度需要继续调升时, 第(4)回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4则始终处于开启装态,当保温水箱水温或采 暖室温两回路的温度均超过设定温度上限时,自动控制装置则指令关闭第(4)回 路的手动/自动耐热阀门64,此时管式流体换热热水器则停止升温,当系统进行 炊事作业时,自动控制装置可指令第(4)回路自动避让,暂时关闭第(4)回路手动/ 自动耐热阀门64;
(10)、当第(2)、(3)、(4)回路中任一回路处于工作状态时,耐热泵54则始终处 于开启装态,当第(2)、(3)、(4)回路中所有回路均处于完成任务状态——也称待 机状态时,自动控制装置53则指令关闭耐热泵54和第(2)、(3)、(4)回路中的手 动/自动耐热阀门62,63,64;
(11)、本实施例的自动控制装置,是采用微电脑智能控制仪;
(12)、所有连接管道经检漏合格后均进行高效保温处理:内层敷设耐高温保 温层,外层填注聚氨酯保温层;
(13)、本方法热传输工质采用硝酸盐导热,采用硝酸盐储热系统。
(14)、在没有太阳能可利用的天气条件下,启动由电能加热储热箱、高热液 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或高热液流多用煲、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流体换 热热水器、暖气片、保温水箱、高热液流管、耐热泵、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水 泵、手动/自动水阀、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B、温度传感器C、自动控制 装置组成的回路,就可以利用低谷电能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
在晴天可以利用太阳能聚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其方法如下:将抛物面 聚光器上的接收器的高热传热工质通过高热液流管与电能加热储热箱连通形成 封闭的循环回路,启动由电能加热储热箱、高热液流炒锅灶、高热液流多用炉 或高热液流多用煲、高热液流餐具消毒柜、流体换热热水器、暖气片、保温水 箱、高热液流管、耐热泵、手动/自动耐热阀门、水泵、手动/自动水阀、温度传 感器A、温度传感器B、自动控制装置组成的回路,此时不必开启电能加热储热 箱的电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