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突破了桌椅的传统构造,使其功能更齐全。桌、椅移位轻 便;桌面可多次伸长或缩短;转盘由手轮或电驱动,并与桌面齐平, 且可加热保温。
本发明适合办公桌椅、会议桌椅、工作台和餐桌椅等,现以餐桌 椅为例备图说明如下:
1、图1,是动式桌在全缩进时的总装图,1、是定桌架; 2、是 定桌面;3、是转盘;4、是动桌面。
2、图2,是动式桌在全扩张时的总装图。
3、图3,图左是动式椅示意图。两后椅腿下边装有滚轮:5、它 可使椅子在移动时轻便,且不划擦地面。两前椅腿下边装有垫块:6、 它可使椅子在负重时,平稳、且不会碰伤地面。图右是与动式椅相配 套的动式桌示意图。与动式椅一样,两左桌腿下边装有滚轮:7、两 右桌腿下边装有垫块:8、9、是定桌架;10、是左导轨齿轮;11、是 右导轨齿轮;12、是转盘磨擦轮;13、是转盘;14、是定桌面;15、 是动桌面。
4、图4,是两左右导轨齿轮带动内外四根导轨向外扩张到头时 的示意图。16、是左导轨齿轮:它上边带动内导轨:17、右导轨齿轮: 18、上边带动外导轨:19、20、是齿条;21、是连杆;22、是轴;23、 是手轮。当手轮逆时针转动时两右导轨齿轮18也逆时针转动,它同 时带动两左导轨齿轮顺时针转动。转动的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 把所有的导轨向里收。当收到头时,则如下图所示。
5、图5,是导轨向内收缩到头时的示意图。
6、图6,是导轨受力示意图。图上面是导轨向外扩张到头时的 受力情况。导轨24下方由导轨齿轮25支承。左上方由导轨托轮26 支承。上方由导轨压轮27压制,进而平衡导轨前端的旋转力偶。导 轨压轮27的分布状况见图7。
图下面是导轨全缩进时的状况。
7、图7,是导轨压轮的分布状况与转盘磨擦轮结构示意图。28、 是曲架,曲架28的下面固定在桌腿上。上边固定定桌架29、中间的 空间可使下移的动桌面自由出入。定桌架29上装有轴承30,轴承30 内套装有轴31,轴31上装有外导轨压轮轴承32它压在外导轨的上 边。还装有内导轨压轮轴承33,它压在内导轨的上边。
在轴31上还装有转盘磨擦轮34,它与转盘的关系请看图8。磨 擦轮34与轴是静配合。轴31的最末端装有齿轮35及与其啮合的齿 轮36,齿轮36可由手轮带动,可由带定时装置的电力驱动,也可与 电脑匹配。
8、图8,是转盘支承、转动、受热示意图。37是转盘支轮,它 内部装有轴承,轴承内套与定桌架固定。外套装有带梯形边的支轮 37。梯形边可防止转盘径向摆动。支轮37上装有转盘38,支轮37 在转盘外围均布。转盘38下部装有磨擦轮39,转盘的左右旋转驱动 力由它提供,也可在转盘上边由手直接驱动。40是热源,它可提供 给转盘可变化的热能。
9、图9是动桌面:41、在导轨42上的动作示意图。上图是动桌 面41在全扩张时大部分都停在导轨上轨外面42上。下图是动桌面 41在全收缩时大部分都停在导轨下轨内面44上。下图左端是轴承45 在变轨时的状况。轴承45的上方支着动桌面41,动桌面互相由铰链 链接(图中未标)。动桌面一边做成凸园形46,另一边做成凹园形47, 这样使两构件间无直缝,比较美观,也不易夹手。
10、图10是桌体全扩张时部件图。48是导轨齿轮;49、是定桌 架;50、是导轨托轮;51、是导轨;52、是导轨压轮;53、是动桌面; 54、是定桌面;55、是转盘。
11、图11,是桌体全收缩时部件图。
12、图12,是专用桌布示意图。56、是桌布;中间是孔,它的 直径略大于转盘直径,以防止转盘转动时产生擦碰。57、是园形钢圈, 它用以保证孔的尺寸和刚度;58、是钢条,它固定在桌布56的端头, 并与最外边那块动桌面的内面相连接。这样桌布56就可以随同动桌 面53一起连动。
13、图13是餐巾与其支架的示意图。59、是定桌面或动桌面。 它的下方固定有弹片盒:60、盒上边内侧装有卡片61;它可卡定弹 片62;弹片62上方装有餐巾架63;架63上挂餐巾64,餐巾64下 边可与桌布边或桌面下方相搭连。弹片62可因人而变化长短。此餐 巾把人的上身和下身衣服全可罩住,人又可寸丝不挂,行动无碍
14、图14是垃圾收容箱示意图。65、是插片。它可插在定桌面 或动桌面的下边。插片65上固定着导槽杆66,导槽67内有可在其 中滑动的导杆68,导杆68的前端插入收容箱69、侧壁的轴孔70中, 这样箱69即可以轴孔70为圆心转动又可在导杆68的带动下前后滑 动。
箱盖71、后方固定盖后杆72,杆72的末端由线73与导杆连杆 74在点75处连接。
线76左端固定在导槽杆66的环77上,中间穿越箱69的底部环 78、79及环80。在环81处与拨杆82相连接。杆82在无外力时,箱、 箱盖及其附件都保持现状。当用腿侧给拨杆82一个向右的外力时线 段81-80变长,79-78基本不变。80-79、78-77变短。进而使箱底抬 高箱体前翻且前移。线73长度不变,下边又与连杆74固定,这样线 73此时拉动盖后杆72向下,盖71大幅张开。对比图见图15。
15、图15是箱体、箱盖张合对比图。左图是无外力时状况,右 图是受力后的情况。当外力撤消时,因轴孔83在箱重心的左方,箱 84和盖85都可在重力的作用下都回复至图左中的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