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半自动茶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烫半自动茶具.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888747.0 (22)申请日 2017.12.29 (73)专利权人 德化县自动茶具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362500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 诗墩工业区 (72)发明人 陈丽芬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代理人 郭福利 (51)Int.Cl. A47G 19/14(2006.01) A47G 19/1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烫半自动茶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茶具领域, 具。
2、体涉及一 种防烫半自动茶具, 包括底座和放置于底座上的 泡茶容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出水通道 下端口的软性出水堵头, 堵头本体底部设有连通 出水腔的出水孔, 堵头本体底面为光滑平面, 所 述底座的储水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止水腔和出 水腔, 止水腔和出水腔连接的通道左右两侧设有 限位部, 所述止水腔底部为平滑面, 出水腔底部 形成向下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移式半自 动茶具, 软性出水堵头采用软性材质, 软性出水 堵头位于止水腔内时, 软性出水堵头的底面贴合 止水腔底部, 出水孔被封堵, 在重力作用下, 可以 排除软性出水堵头和底座之间的空气, 能够使软 性出水堵头更好的贴合底座。 。
3、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208355141 U 2019.01.11 CN 208355141 U 1.一种防烫半自动茶具, 包括底座和放置于底座上的泡茶容器, 所述底座上设有储水 腔, 所述泡茶容器底部设有凸起, 该凸起内设有出水通道, 该出水通道的上端口设有滤网,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出水通道下端口的软性出水堵头, 下端口设有向内延伸的下限 位内沿, 所述软性出水堵头包括堵头本体, 该堵头本体内部设有与泡茶容器内部连通的出 水腔, 堵头本体外侧壁形成与下限位内沿配合的环形凹槽, 所述下限位内沿嵌入环形凹槽 内并与环形凹槽紧密配合, 所述堵头本体底部设有连通出水腔的。
4、出水孔, 堵头本体底面为 光滑平面, 所述底座的储水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止水腔和出水腔, 止水腔和出水腔连接的 通道左右两侧设有限位部, 所述止水腔底部为平滑面, 所述软性出水堵头位于止水腔内时, 软性出水堵头的底面贴合止水腔底部, 出水孔被封堵, 所述出水腔底部形成向下的斜面, 所 述储水腔上设有排水口, 所述软性出水堵头位于出水腔内时, 软性出水堵头悬空, 出水孔与 排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半自动茶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腔一端的底座顶部设 有三个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半自动茶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堵头本体的环形凹槽上方 设有上环形限位部, 下方设有下。
5、环形限位部, 所述上环形限位部下端面贴合下限位内沿上 端面, 下环形限位部贴合下限位内沿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半自动茶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性出水堵头为硅胶材 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半自动茶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网的底部设有多个向外 弯曲的卡脚, 该卡脚卡设于出水通道上端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半自动茶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底部设有支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半自动茶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茶容器为盖碗,所述盖 碗的碗盖上设有透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半自动茶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茶容器为茶壶, 所述茶 壶的壶盖上。
6、设有透气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55141 U 2 一种防烫半自动茶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茶具领域, 具体的涉及一种防烫半自动茶具。 背景技术 0002 茶是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饮品, 茶叶采用茶具冲泡, 传统的泡茶容器如盖碗、 茶壶 等, 在使用时, 将茶叶导入泡茶容器内并冲入开水, 待茶叶冲开后, 即可饮用, 传统的盖碗或 茶壶需要用手持并将茶水导入杯中, 由于茶水温度很高, 用手持握会烫手, 为解决该问题, 市面上出现一些半自动茶具,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691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半 自动茶具, 包括泡茶器、 底座, 其特。
7、征在于: 所述的泡茶器底部设有中空凸柱, 所述的中空凸 柱上设有出水孔, 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储水腔, 所述的储水腔内设有软托、 排水口, 所述的泡 茶器放置于软托上, 所述的排水口与储水腔连通。 该半自动茶具使用时只需轻提泡茶器, 茶 水便可流出, 放下后即可停止出水, 由于该半自动茶具出水需要提泡茶器, 出水过程中人手 仍然需要持续的提着泡茶器, 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烫手的问题, 使用不便捷, 此外由于人的视 线从上往下, 不容易观察到堵水垫和堵水垫的凸起, 且凸起部位较小, 因此泡茶器底部出水 孔与堵水垫的凸起较难准确定位, 在出水和停止之间切换速度慢, 如果定位不及时, 出水容 易过多, 导致。
8、茶杯内的茶水溢出, 出水量不好控制, 且密封性不好, 堵水垫不便于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烫半自动茶具, 能够防止烫手, 出水 和停水切换方便快速, 更好把控出水量, 软性出水堵头方便拆洗, 密封性好, 以解决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滑移式半自动茶具, 包括底座和放置于底座上的泡茶容器, 所述底座上设有储水腔, 所述泡茶容器底部设有凸 起, 该凸起内设有出水通道, 该出水通道的上端口设有滤网,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出 水通道下端口的软性出水堵头, 下端口设有向内延伸的下限位。
9、内沿, 所述软性出水堵头包 括堵头本体, 该堵头本体内部设有与泡茶容器内部连通的出水腔, 堵头本体外侧壁形成与 下限位内沿配合的环形凹槽, 所述下限位内沿嵌入环形凹槽内并与环形凹槽紧密配合, 所 述堵头本体底部设有连通出水腔的出水孔, 堵头本体底面为光滑平面, 所述底座的储水腔 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止水腔和出水腔, 止水腔和出水腔连接的通道左右两侧设有限位部, 所 述止水腔底部为平滑面, 所述软性出水堵头位于止水腔内时, 软性出水堵头的底面贴合止 水腔底部, 出水孔被封堵, 所述出水腔底部形成向下的斜面, 所述储水腔上设有排水口, 所 述软性出水堵头位于出水腔内时, 软性出水堵头悬空, 出水孔与排。
10、水口连通。 0005 优选的, 所述出水腔一端的底座顶部设有三个支撑部。 0006 优选的, 所述堵头本体的环形凹槽上方设有上环形限位部, 下方设有下环形限位 部, 所述上环形限位部下端面贴合下限位内沿上端面, 下环形限位部贴合下限位内沿下端 面。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355141 U 3 0007 优选的, 所述软性出水堵头为硅胶材质。 0008 优选的, 所述滤网的底部设有多个向外弯曲的卡脚, 该卡脚卡设于出水通道上端 口内。 0009 优选的, 所述底座底部设有支腿。 0010 优选的, 所述泡茶容器为盖碗,所述盖碗的碗盖上设有透气孔。 0011 优选的, 所述泡茶容。
11、器为茶壶, 所述茶壶的壶盖上设有透气孔。 0012 由上述描述可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移式半自动茶具, 软性出水堵头采用软性 材质, 软性出水堵头位于止水腔内时, 软性出水堵头的底面贴合止水腔底部, 出水孔被封 堵, 在重力作用下, 可以排除软性出水堵头和底座之间的空气, 能够使软性出水堵头更好的 贴合底座, 起到关水的效果; 需要出水时, 只需将泡茶容器从止水腔提起放至出水腔, 出水 过程中无需一直提着泡茶容器, 能够有效防止烫手, 出水和停水切换方便快速, 减少误操 作, 能够更好把控出水量, 软性出水堵头和滤网方便拆洗。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防烫半自动茶具的。
12、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5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16 图4为具体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防烫半自动茶具的出水状态示意图。 0017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0018 图6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7为软性出水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8为具体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防烫半自动茶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3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滑移式半自动茶具, 包括底座1、 放置 于底座1上的泡茶容器2和软性出水堵头3, 底座1上设有。
13、储水腔, 泡茶容器2底部设有向下的 凸起21, 该凸起21内设有出水通道22, 该出水通道22的上端口设有滤网23, 软性出水堵头3 设置于出水通道22下端口, 软性出水堵头3作为泡茶容器2底部的支撑, 出水通道22下端口 设有向内延伸的下限位内沿24。 0024 如图3、 4、 7所示, 软性出水堵头3包括堵头本体, 该堵头本体内部设有与泡茶容器2 内部连通的出水腔, 堵头本体外侧壁形成与下限位内沿24配合的环形凹槽31, 堵头本体的 环形凹槽31上方设有上环形限位部32, 下方设有下环形限位部33, 下限位内沿24嵌入环形 凹槽31内并与环形凹槽31紧密配合, 上环形限位部32下端面贴合下。
14、限位内沿24上端面, 下 环形限位部33贴合下限位内沿24下端面, 堵头本体底部设有连通出水腔的出水孔34, 堵头 本体底面为光滑平面, 软性出水堵头3为硅胶材质, 滤网23的底部设有多个向外弯曲的卡 脚, 该卡脚卡设于出水通道22上端口内。 0025 如图6所示, 底座1的储水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止水腔11和出水腔12, 止水腔11和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355141 U 4 出水腔12连接的通道左右两侧设有限位部13, 止水腔11底部为平滑面, 软性出水堵头3位于 止水腔11内时, 软性出水堵头3的底面贴合止水腔11底部, 出水孔34被封堵, 出水腔12底部 形成向下的斜。
15、面, 储水腔上设有排水口14, 软性出水堵头3位于出水腔内时, 软性出水堵头3 悬空, 出水孔34与排水口14连通, 出水腔12一端的底座1顶部设有三个支撑部15, 三个支撑 部15形成三角布置, 底座1底部设有支腿。 0026 本实施例中, 泡茶容器2为盖碗,盖碗的碗盖上设有透气孔。 0027 如图1至3所示, 使用过程中, 当泡茶容器2底部的凸起21嵌入止水腔11内时, 泡茶 容器2依靠软性出水堵头3支撑, 软性出水堵头3的底面贴合止水腔11底部, 出水孔34被封 堵, 由于软性出水堵头3采用软性材质, 在重力和水压作用下, 可以排除软性出水堵头3和底 座1之间的空气, 使软性出水堵头3更。
16、好的贴合底座1, 起到关水的效果, 限位部13起到限制 泡茶容器2凸起21的作用; 如图4和5所示, 需要出水时, 只需将泡茶容器2从止水腔11中提 起, 将凸起21放入出水腔12中, 支撑部15支撑泡茶容器2底部, 软性出水堵头3悬空于出水腔 内, 泡茶容器2的茶水经由出水孔34、 出水腔12和排水口14流出, 出水过程中无需一直提着 泡茶容器2, 能够有效防止烫手, 出水和停水切换方便快速, 减少误操作, 能够更好把控出水 量, 软性出水堵头3和滤网23方便拆洗。 0028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8和9所示, 泡茶容器2为茶壶, 茶壶的壶盖上设有透气孔, 其他 技术特征同具体实施例一。 00。
17、29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 此, 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 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的行为。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355141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6 CN 208355141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7 CN 208355141 U 7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8 CN 208355141 U 8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9 CN 208355141 U 9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0 CN 208355141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