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垃圾压缩箱夹带垃圾的连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卫垃圾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解决在垃圾转运站收集、压缩、处理垃圾过程中垃圾压缩箱闸门夹带垃圾的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垃圾转运站设备中,垃圾压缩机是主要的设备之一,垃圾压缩机采用的压缩方式有刮板式和活塞式,其中刮板式垃圾压缩机由于结构简单、破碎功能强、所需场地小、站内空间低等优点而被广大用户普遍运用,它不但能够代替以往的桶装、斗装的各种收运方式,而且还具有压缩垃圾的功能。然而,经本发明人研究后发现,原有技术的刮板式垃圾压缩机与垃圾压缩箱的对接部位均采用闸门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都存在同样一个问题,即在垃圾压缩转运站内,经过垃圾压缩机收集、压缩满一箱垃圾后,在垃圾压缩箱的闸门处夹带有残留垃圾。经本发明人对原有技术的刮板式垃圾压缩机做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原有技术的刮板式压缩机,特别是本专利权人申请的中国专利:二级压缩式垃圾挤压装置(专利号:02229357)所提供的刮板式压缩机,在压缩垃圾的机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即压缩板在做压缩垃圾运动到最终行程时,由于受机构及转动角度的限制,压缩板接触垃圾的端面顶点超出压缩机体与垃圾压缩箱的接合面的距离很小,即压缩板可转动进入垃圾压缩箱内的水平距离很小,在压满一箱垃圾,要将闸门放下时,会有较多垃圾反弹至闸门处,致使在完全关闭闸门时,有较多残留垃圾夹在闸门下端。以上所述之夹垃圾问题使得垃圾压缩车在将垃圾从垃圾压缩转运站转运至垃圾填埋场的途中产生了视觉及嗅觉上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进而影响了城市向卫生化、清洁化发展的步伐。
随着城市建设、环卫管理现代化及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产量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各大、中城市都纷纷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压缩转运站,使得垃圾压缩转运站不断增多,因此作为垃圾转运重要运输工具的垃圾压缩车也在逐年增多,也就是说在城市各大交通要道上行驶的垃圾压缩车将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各大环卫设备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垃圾压缩箱在外形上不仅要美观,而且装满垃圾后的垃圾压缩箱外表面的清洁程度要相当高,特别是垃圾压缩箱闸门处不能夹有在垃圾压缩转运站内带出的垃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彻底解决此类垃圾压缩转运站垃圾压缩箱闸门夹带垃圾现象已经是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对此类垃圾压缩机的压缩机构进行了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垃圾压缩箱闸门夹带垃圾的连杆机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连杆机构主要包括压缩板、压缩油缸、压缩油缸支座和压缩板支架。其特点是:在压缩油缸的一端设有连杆部件,所述的连杆部件包括长连杆和短连杆,短连杆其中一端铰接在压缩板支架上,短连杆另一端与长连杆其中的一端、压缩油缸活塞杆头铰接在一起,长连杆的另一端与压缩板其中的一端相互铰接,压缩板另一端铰接在压缩板支架上,压缩油缸的缸头铰接在压缩油缸支座上。本连杆机构在压缩垃圾时,通过液压系统由压缩油缸带动长连杆、短连杆转动,从而带动压缩板从压缩机内向外转动,进而将垃圾压进垃圾压缩箱内。
以上所述的连杆机构在压缩垃圾过程中,连杆机构与压缩板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往复式转动,当运动至最终行程时,压缩板转动进入垃圾压缩箱内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压缩板接触垃圾的端面与压缩板支架有一定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最大改进是将压缩垃圾的机构设计成连杆机构,使压缩板的转动角度更大,压缩板运动进入垃圾压缩箱的距离更长,有效减少了压缩后垃圾反弹至闸门的距离,从而减少了垃圾压缩箱闸门处残留的垃圾,解决了垃圾压缩箱闸门夹带垃圾的问题,进而避免在转运垃圾过程中垃圾压缩箱产生的视觉及嗅觉污染。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杆机构运动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连杆机构运动至最终行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4、图5和图6是本发明连杆机构的工作流程图。
图7是原有技术压缩垃圾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压缩板1、长连杆2、短连杆3、压缩油缸4、压缩油缸支座5、压缩板支架6、闸门7、垃圾压缩箱8、垃圾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地连杆机构包括压缩板1、长连杆2、短连杆3、压缩油缸4、压缩油缸支座5和压缩板支架6,短连杆3其中一端铰接在压缩板支架6上,短连杆3的另一端、长连杆2其中的一端以及压缩油缸4的活塞杆头三个部件铰接在一起,长连杆2的另一端与压缩板1其中一端相互铰接,压缩板1的另一端铰接在压缩板支架6上,压缩油缸4的缸头铰接在压缩油缸支座5上。本连杆机构在压缩垃圾时,通过液压系统由压缩油缸4带动长连杆2、短连杆3转动,从而带动压缩板1从压缩机内向外转动,进而将垃圾9压进垃圾压缩箱8内。由于本发明的连杆机构能使压缩板1获得更大的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得压缩板1运动进入垃圾压缩箱8的距离更长,有效减少了垃圾压缩后的反弹至闸门的距离,减少了垃圾压缩箱闸门7处残留的垃圾,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压缩箱8的闸门7夹带垃圾的问题,进而避免在转运垃圾过程中垃圾压缩箱8产生的视觉及嗅觉污染。
连杆机构的工作过程:
如图4~图6所示,图4为连杆机构带动压缩板1开始压缩垃圾9时;图5连杆机构带动压缩板1将垃圾9压进垃圾压缩箱8内;图6连杆机构带动压缩板1退回至初始位置的状态。
实施例1
下面以使用了本发明连杆机构的分离式垃圾压缩转运站设备的工作过程为实施例加以描述:
当需要收集垃圾时,空的垃圾压缩箱8由专用汽车底盘运至垃圾转运站内,接通电源,操纵液压系统,锁紧装置在锁紧油缸的带动下将垃圾压缩机与垃圾压缩箱8锁紧,闸门油缸运动,使垃圾压缩箱8的闸门7打开,这时即可将垃圾倒进垃圾压缩机的收集口内;垃圾倒进垃圾压缩机的收集口后,在挤压板以及破碎板的作用下,垃圾9被挤压至压缩腔内;当垃圾压缩机的压缩腔充满待压缩的垃圾9时,本发明的连杆机构开始工作,通过液压系统由压缩油缸4带动长连杆2、短连杆3转动,从而带动压缩板1从压缩机内向外转动,进而将垃圾9压进垃圾压缩箱8内,压完一次垃圾9后,压缩油缸4带动长连杆2、短连杆3转动,从而带动压缩板1从压缩机外向内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在连杆机构的反复运动下,垃圾压缩箱8逐渐被充满,当垃圾压缩箱8被垃圾9充满时,操作控制系统,压缩油缸4带动长连杆2、短连杆3转动,从而带动压缩板1从压缩机内向外转动,当压缩板1运动至垂直位置时,将垃圾压缩箱8的闸门7关闭,之后解除锁紧装置,垃圾压缩箱8与垃圾压缩机分离,此时可以发现垃圾压缩箱8的闸门7处并未夹带垃圾9,最后由专用汽车底盘将垃圾压缩箱8运至垃圾填埋场,一个工作循环就此结束;装满垃圾的垃圾压缩箱8运走后,可以将另一个空的垃圾压缩箱8与垃圾压缩机重新对接、锁紧,继续进行收集、压缩垃圾9,如此反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