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pdf

  • 上传人:GAME****980
  • 文档编号:7943257
  • 上传时间:2019-11-28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10.4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13605.6

    申请日:

    20180614

    公开号:

    CN108703620A

    公开日:

    201810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25/14

    主分类号:

    A47G25/14

    申请人:

    奉化拓升商贸有限公司

    发明人:

    兰荣富

    地址: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岳林街道湖桥小区南三弄四幢东第二间

    优先权:

    CN20181061360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智能衣架装置,所述智能衣架装置包括左右贯穿的设置于所述装置内且开口向前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在使用者需要换取衣物时,只需按下开关本装置即可自动放下衣物以供使用者换取,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值得推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智能衣架装置,所述智能衣架装置包括左右贯穿的设置于所述装置内且开口向前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面上通过转轴动力配合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齿轮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盖板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锥齿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套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左右两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上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杠的下端,所述第二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左右两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对称的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一空腔内左右对称且可滑动的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前后贯穿的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远离所述第一丝杠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右端延伸通入右侧的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左端延伸通入左侧的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第四空腔,所述第三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与所述第四空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盖板装置包括前后贯穿的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侧端面上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一转动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五空腔的上侧为开放设置,所述第五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五空腔下侧内壁的前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的后侧内壁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前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套筒,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内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其中,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滑杆上且与所述滑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前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后侧端面上,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内壁内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左右贯穿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内壁内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左右两端开口处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通风块,所述第一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壁上阵列的分布有扇叶,所述第一开腔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转槽,所述转动块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转槽内的齿环,所述转槽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转腔,所述转腔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上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转腔内转动且与所述齿环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六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块一侧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滑柱,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面滚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端面滚动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挂衣板,所述挂衣板内阵列的分布有前后贯穿的挂衣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左右两侧端面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贯穿的设置有固定孔,本装置可通过所述固定孔进行固定。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换下的衣物进行清洗后需进行存放,如果将衣物折叠起来存放时会产生折痕影响美观,因此很多人会选择使用衣架进行存放衣物,但传统衣柜及衣架所能挂置的衣物有限,而加大衣柜或者衣架则又不方便使用者换取衣物且占据空间较大,因此设计一种能够不适用时较小占据的空间,而所存放的衣物多于同体积存放衣物的量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智能衣架装置,所述智能衣架装置包括左右贯穿的设置于所述装置内且开口向前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面上通过转轴动力配合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齿轮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盖板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锥齿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套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左右两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上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杠的下端,所述第二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左右两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对称的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一空腔内左右对称且可滑动的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前后贯穿的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远离所述第一丝杠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右端延伸通入右侧的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左端延伸通入左侧的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第四空腔,所述第三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与所述第四空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盖板装置包括前后贯穿的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侧端面上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一转动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五空腔的上侧为开放设置,所述第五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五空腔下侧内壁的前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的后侧内壁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前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套筒,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内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其中,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滑杆上且与所述滑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前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后侧端面上,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内壁内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左右贯穿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内壁内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左右两端开口处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通风块,所述第一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壁上阵列的分布有扇叶,所述第一开腔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转槽,所述转动块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转槽内的齿环,所述转槽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转腔,所述转腔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上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转腔内转动且与所述齿环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六齿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块一侧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滑柱,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柱。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面滚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端面滚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挂衣板,所述挂衣板内阵列的分布有前后贯穿的挂衣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左右两侧端面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贯穿的设置有固定孔,本装置可通过所述固定孔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的使用过程,第一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二螺纹杆及第一螺纹杆转动,同时通过第六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此时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滑块被向左右两侧推移,同时,转动的第六齿轮带动升降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向上翻转至水平状态,同时转动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向上翻转,此时第一转动杆的前端拉动盖板向上摆转,在此过程中套筒在滑杆上滑动进而带动盖板向上翻转至装置主体的上侧,此时,第一空腔的前端开口被打开,同时悬挂于挂衣孔上的衣物被展开,衣物之间的距离加大,此时使用人员可进行挑选,而在本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间歇性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环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转动,进而加大第一空腔内气体的流通性,以防衣物发臭,本装置可自动的对衣物进行储存并在使用者需要换取衣物时,只需按下开关本装置即可自动放下衣物以供使用者换取,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值得推荐。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在未使用状态下时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包括装置主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智能衣架装置,所述智能衣架装置包括左右贯穿的设置于所述装置内且开口向前的第一空腔24,所述第一空腔24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8,所述第一固定块58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腔61,所述第一转动腔61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59,所述第一转动腔6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57,所述第一齿轮57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59的右端,所述第一齿轮57的右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55,所述第一电机59的左端面上通过转轴动力配合第二螺纹杆55,所述第一齿轮57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盖板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腔6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57锥齿啮合的第二齿轮61,所述第二齿轮61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24内的第一丝杠45,所述第一丝杠45上套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升降块49,所述升降块49的左右两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8,所述第一空腔24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1,所述第二固定块21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腔34,所述第二转动腔34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齿轮33,所述第三齿轮33的上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杠45的下端,所述第二转动腔32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轮33相啮合的第四齿轮32,所述第四齿轮32的左右两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对称的连接有第三螺纹杆25,所述第一空腔24内左右对称且可滑动的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9,所述第一滑块29内前后贯穿的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24的第二空腔31,所述第一转动杆48远离所述第一丝杠45的一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31远离所述第一丝杠45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空腔31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24一侧的第三空腔52,所述第一螺纹杆55的右端延伸通入右侧的所述第三空腔52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52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73的左端延伸通入左侧的所述第三空腔52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52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31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24一侧的第四空腔27,所述第三螺纹杆25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21的一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27内并与所述第四空腔27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盖板装置包括前后贯穿的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上侧端面上的第五空腔62,所述第五空腔62与所述第一转动腔61相连通且所述第五空腔62的上侧为开放设置,所述第五空腔62的前后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57相啮合的第五齿轮63,所述第五齿轮6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64,所述第五空腔62下侧内壁的前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六空腔65,所述第六空腔65的后侧内壁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转动杆69,所述第二转动杆69的前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套筒71,所述装置主体11的前侧设置有盖板66,所述盖板66内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七空腔67,所述第七空腔67的上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68,其中,所述套筒71套设于所述滑杆68上且与所述滑杆68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64的前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盖板66的后侧端面上,所述装置主体11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有益地,所述第一滑块29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4一侧的内壁内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左右贯穿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29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4一侧的内壁内的第一开腔42,所述第一开腔24的左右两端开口处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通风块41,所述第一开腔24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块37,所述转动块37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进风口38,所述进风口38的内壁上阵列的分布有扇叶39,所述第一开腔24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转槽36,所述转动块37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转槽36内的齿环36,所述转槽36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转腔44,所述转腔44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24一侧的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43,所述第二电机43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4的一端上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转腔44内转动且与所述齿环36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六齿轮45。

    有益地,所述第二空腔31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块58一侧的第一滑槽51,所述第一固定块58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槽51内并与所述第一滑槽51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滑柱56,所述第二空腔31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空腔24一侧的第二滑槽28,所述第二固定块21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滑槽28内并与所述第二滑槽28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柱26。

    有益地,所述第一空腔24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八空腔53,所述第八空腔53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54,所述第一转动轮54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块29的上端面滚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24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九空腔22,所述第九空腔22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轮23,所述第二转动轮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9的下侧端面滚动配合连接。

    有益地,所述第一转动杆48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挂衣板46,所述挂衣板46内阵列的分布有前后贯穿的挂衣孔47。

    有益地,所述装置主体11的前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块72。

    有益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1左右两侧端面上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内贯穿的设置有固定孔202,本装置可通过所述固定孔202进行固定。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29最大限度缩回第一空腔24内,此时第一螺纹杆55及第二螺纹杆73最大限度缩回到第三空腔52内,第三螺纹杆25最大限度缩回第四空腔27内,此时升降块49在第六齿轮45上最大限度下降,此时第一转动杆48带动悬挂于挂衣孔47上的衣物向下摆动,进而减小存放空间同时保持衣物的悬挂状态,而只是减小悬挂衣物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一转动杆64摆转向前,此时盖板66的后侧端面与装置主体11的前侧端面相抵接,套筒71位于滑杆68的最上侧位置。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第一电机59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二螺纹杆73及第一螺纹杆55转动,同时通过第六齿轮45带动第三齿轮33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32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螺纹杆25转动,此时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滑块29被向左右两侧推移,同时,转动的第六齿轮45带动升降块4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48向上翻转至水平状态,同时转动的第一齿轮57带动第五齿轮6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64向上翻转,此时第一转动杆64的前端拉动盖板66向上摆转,在此过程中套筒71在滑杆68上滑动进而带动盖板66向上翻转至装置主体11的上侧,此时,第一空腔24的前端开口被打开,同时悬挂于挂衣孔47上的衣物被展开,衣物之间的距离加大,此时使用人员可进行挑选,而在本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间歇性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六齿轮45转动,进而带动齿环36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37转动,进而加大第一空腔24内气体的流通性,以防衣物发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的使用过程,第一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二螺纹杆及第一螺纹杆转动,同时通过第六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此时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滑块被向左右两侧推移,同时,转动的第六齿轮带动升降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向上翻转至水平状态,同时转动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向上翻转,此时第一转动杆的前端拉动盖板向上摆转,在此过程中套筒在滑杆上滑动进而带动盖板向上翻转至装置主体的上侧,此时,第一空腔的前端开口被打开,同时悬挂于挂衣孔上的衣物被展开,衣物之间的距离加大,此时使用人员可进行挑选,而在本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间歇性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环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转动,进而加大第一空腔内气体的流通性,以防衣物发臭,本装置可自动的对衣物进行储存并在使用者需要换取衣物时,只需按下开关本装置即可自动放下衣物以供使用者换取,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值得推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关 键  词:
    一种 自动化 智能 衣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衣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94325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