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蒸汽对流式电蒸炉.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7924188
  • 上传时间:2019-11-23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860.0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241771.1

    申请日:

    20110711

    公开号:

    CN202179428U

    公开日:

    201204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04,A47J36/24

    主分类号:

    A47J27/04,A47J36/24

    申请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泽春,夏立国,陈善军

    地址:

    250118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新沙北路12号

    优先权:

    CN201120241771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包括炉腔及向炉腔内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设置在炉腔内或与炉腔连通,该炉腔包括放置食物的烹饪腔、连通烹饪腔的蒸汽加热腔以及隔热壁板,烹饪腔内包括食物放置区,隔热壁板上开设有烹饪腔的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所述蒸汽进口导引蒸汽进入烹饪腔的方向与蒸汽出口导引蒸汽离开烹饪腔的方向朝向食物放置区。如此,蒸汽进口引导的蒸汽可以直接接触需加热的食物,减少蒸汽的扩散,蒸汽出口将已接触过食物温度降低的蒸汽快速循环流回至蒸汽加热腔内加热,有针对的提高蒸汽温度。使得,蒸汽在循环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避免蒸汽扩散造成的热量浪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包括炉腔及向炉腔内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设置在炉腔内或与炉腔连通,该炉腔包括放置食物的烹饪腔、连通烹饪腔的蒸汽加热腔以及隔热壁板,烹饪腔内包括食物放置区,隔热壁板上开设有烹饪腔的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导引蒸汽进入烹饪腔的方向与蒸汽出口导引蒸汽离开烹饪腔的方向朝向食物放置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加热腔包括蒸汽循环的对流风扇,对流风扇对应烹饪腔的蒸汽出口设置在蒸汽加热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为矩形体,包括侧壁及启闭炉腔的门,隔热壁板的一端与侧壁的夹角为锐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3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为矩形体,包括侧壁及启闭炉腔的门,隔热壁板的一端与侧壁的夹角为90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包括气孔,气孔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包括均匀分布的栅格,栅格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蒸汽进口引导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还包括导引蒸汽的弧形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用厨房炊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快速蒸煮食物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蒸炉包括设有烹饪腔、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器以及用于加热蒸汽的蒸汽加热室,蒸汽加热室与烹饪腔之间设置有隔热壁板,蒸汽加热室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烹饪腔内蒸汽循环的风扇。

    然而,由于烹饪腔的体积较大,蒸汽在烹饪腔内循环时,较多的蒸汽未接触导食物,却一直被风扇驱动在烹饪腔内循环加热,导致热量浪费较多,烹饪效率低。

    除此以为,未接触食物的蒸汽,由于在腔内持续循环加热,这部分热量传递给烹饪腔外壳,导致外壳的温度较高,一方面影响安装在外壳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另外一方面还会发生烫伤人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蒸汽对流式电蒸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蒸汽对流式电蒸炉,包括炉腔及向炉腔内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设置在炉腔内或与炉腔连通,该炉腔包括放置食物的烹饪腔、连通烹饪腔的蒸汽加热腔以及隔热壁板,烹饪腔内包括食物放置区,隔热壁板上设置有烹饪腔的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所述蒸汽进口导引蒸汽进入烹饪腔的方向与蒸汽出口导引蒸汽离开烹饪腔的方向朝向食物放置区。

    所述蒸汽加热腔包括蒸汽循环的对流风扇,对流风扇对应烹饪腔的蒸汽出口设置在蒸汽加热腔内。

    所述炉腔为矩形体,包括侧壁及启闭炉腔的门,隔热壁板的一端与侧壁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锐角为30度。

    所述炉腔为矩形体,包括侧壁及启闭炉腔的门,隔热壁板的一端与侧壁的夹角为90度。

    所述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包括气孔,气孔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包括均匀分布的栅格,栅格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蒸汽出口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蒸汽进口引导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烹饪腔还包括导引蒸汽的弧形壁。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的食物放置区的中心位置位于蒸汽进口导引蒸汽进入烹饪腔的方向所在直线与蒸汽出口导引蒸汽离开烹饪腔的方向所在直线的交点处。如此,蒸汽进口引导的蒸汽可以直接接触需加热的食物,减少蒸汽的扩散,提高了烹饪效率。蒸汽出口将已接触过食物温度降低的蒸汽快速循环流回至蒸汽加热腔内加热,有针对的提高蒸汽温度,从而提高烹饪效率。另外由于烹饪腔内蒸汽扩散减少,较多的蒸汽参与了循环,减少了蒸汽热量对烹饪腔的散热,降低了烹饪腔外表的温度,避免烫伤人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所述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的蒸汽加热腔包括蒸汽循环的对流风扇,对流风扇对应烹饪腔的蒸汽出口设置在蒸汽加热腔内。如此,使用风扇强制对流,使烹饪腔内的蒸汽进入蒸汽加热腔加热,节约了蒸汽循环的时间,进一步的提高烹饪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的蒸汽出口及蒸汽进口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如此,进一步保证了蒸汽进口导引蒸汽进入烹饪腔的方向所在直线与蒸汽出口导引蒸汽离开烹饪腔的方向所在直线的交点处位于放置区的中心位置。

    同样道理,所述蒸汽出口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蒸汽进口引导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所述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的烹饪腔还包括导引蒸汽的弧形壁。如此,进一步引导蒸汽参与循环,减少扩散,提高烹饪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II-II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Ⅲ-Ⅲ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Ⅴ-Ⅴ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Ⅶ-Ⅶ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0、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1、炉腔;111、侧壁;112、门;12、烹饪腔; 121、食物放置区;13、蒸汽加热腔;131、干烧管;132、风扇;14、隔热壁板;141、蒸汽出口;142、蒸汽进口;143、气孔;15、蒸汽发生器;151、导热盘;152、喷嘴;16、供水机构;161、储水箱;162、水泵;17、主控电路板;20、蒸汽对流式电蒸炉;21、栅格;30、蒸汽对流式电蒸炉;40、蒸汽对流式电蒸炉;41、弧形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方式一: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该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0包括炉腔11及向炉腔11内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器15。所述炉腔11包括放置食物的烹饪腔12、连通烹饪腔12的蒸汽加热腔13以及隔热壁板14。蒸汽发生器15设置在蒸汽加热腔13内。隔热壁板14上开设有烹饪腔12的蒸汽出口141及蒸汽进口142。烹饪腔12与蒸汽加热腔13通过蒸汽出口141及蒸汽进口142相互连通。

    所述炉腔11的横截面内为矩形,包括侧壁111及启闭炉腔的门112。该炉腔11的侧壁上安装有主控电路板17以及蒸汽发生器15的供水机构16。

    所述烹饪腔12内包括有用于放置待烹饪食物的食物放置区121。蒸汽进口142导引蒸汽进入烹饪腔12的方向与蒸汽出口141导引蒸汽离开烹饪腔12的方向朝向食物放置区121。本实施方式中放置区121的中心位置位于蒸汽进口142导引蒸汽进入烹饪腔12的方向所在直线与蒸汽出口141导引蒸汽离开烹饪腔12的方向所在直线的交点处。如此,由蒸汽进口142导引进入烹饪腔12的蒸汽可以直接接触放置区121的食物,减少蒸汽的扩散,并且蒸汽出口141将已接触过食物温度降低的蒸汽快速循环流回至蒸汽加热腔13内加热,有针对的提高蒸汽温度,从而提高烹饪效率。

    所述蒸汽加热腔13内设置有加热蒸汽的干烧管131以及用于蒸汽循环的对流风扇132。该对流风扇132对应烹饪腔12的蒸汽出口141设置在蒸汽加热腔13内,用于将烹饪腔12内的蒸汽吸进蒸汽加热腔13内。

    所述隔热壁板14一端与侧壁111的夹角为锐角,即隔热壁板14倾斜设置在炉腔11内,分隔烹饪腔12与蒸汽加热腔13。如此,使得隔热壁板14本身构成蒸汽的导向结构,本实施方式为提高隔热壁板导向的效果,设置该锐角的角度为30度。该隔热壁板14水平位置的两端对应开设有蒸汽出口141及蒸汽进口142。该蒸汽出口141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气孔143,该气孔143朝向放置区121,即气孔143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14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本实施方式考虑气孔143引导蒸汽的效果及烹饪腔12的容积设置该锐角为45度。同样道理,蒸汽进口142也包括若干个气孔,该气孔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14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本实施方式为保证蒸汽的温度,在蒸汽出口141处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图未示),该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主控电路板17。

    所述蒸汽发生器15设置在蒸汽加热腔13内,产生的蒸汽直接由蒸汽加热腔13内的干烧管131形成高温蒸汽。本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器15包括导热盘151及喷嘴152。干烧管131嵌入在导热盘151内。喷嘴152朝向导热盘151。

    所述供水机构16包括储水箱161及水泵162,储水箱161通过水泵162将水提供给蒸汽发生器15的喷嘴152。喷嘴152将水雾化后喷洒在导热盘151上,导热盘151接收干烧管131的热量,将水雾快速的蒸发形成蒸汽。

    所述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0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食物放置在烹饪腔12内的食物放置区121上,闭合门112,启动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0;随后,主控电路板17启动干烧管131一段时间后,导热盘151随干烧管151一起发热,再启动水泵162将储水箱161内的水供给至喷嘴152,由喷嘴152雾化后,喷向导热盘151,导热盘151将水雾蒸发形成蒸汽,蒸汽在蒸汽加热腔13内有干烧管131继续加热形成高温蒸汽;接着,启动风扇132,高温蒸汽由蒸汽进口142进入烹饪腔12,由于气孔143的导向作用,蒸汽直接接触放置区的食物;随后,接触食物后的蒸汽温度降低,由蒸汽出口141吸进蒸汽加热腔13内,再由干烧管131加热,如此形成了蒸汽在烹饪腔12及蒸汽加热腔13间的循环加热,并且由于气孔的导向作用,减少蒸汽扩散,提高烹饪效率;最后,烹饪完成,关闭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0。

    本实用新型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0通过在隔热壁板14的蒸汽出口141及蒸汽进口142设置具有导向作用的气孔,实现蒸汽直接作用与待烹饪食物,避免了蒸汽扩散导致热效率下降的弊端,提高了电蒸炉的烹饪效率,并且将隔热壁板14设置为倾斜状,进一步提高了蒸汽导向的效果。

    可以理解,所述蒸汽发生器也可以与蒸汽加热腔连通或与烹饪腔连通。

    可以理解,所述风扇也可以对应蒸汽进口设置,将蒸汽加热腔内的蒸汽吹进烹饪腔。那么这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方式二: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该蒸汽对流式电蒸炉20与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0不同点在于:所述隔热壁板14与侧壁111垂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壁板14上的蒸汽出口141及蒸汽进口142包括均匀分布的栅格21,栅格21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14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方式三: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该蒸汽对流式电蒸炉30与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0不同点在于:所述蒸汽出口141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14所在平面的垂直。蒸汽进口142引导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锐角小于60度。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蒸汽出口141导引蒸汽的方向垂直隔热壁板14,本实施方式中,为保证蒸汽进口142导引蒸汽进入烹饪腔12的方向与蒸汽出口141导引蒸汽离开烹饪腔12的方向朝向食物放置区121,以及考虑烹饪腔的体积,设置该锐角为30度。

    可以理解,所述蒸汽进口142导引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14所在平面的垂直。蒸汽出口141导蒸汽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隔热壁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那么这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方式四:

    请参阅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蒸汽对流式电蒸炉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该蒸汽对流式电蒸炉40与蒸汽对流式电蒸炉10不同点在于:所述烹饪腔12还包括导引蒸汽的弧形壁41。

    所述弧形壁41连接侧壁111与门112。该弧形壁41面向烹饪腔12内的一侧为平滑结构。减少烹饪腔12内的蒸汽死角,使烹饪腔12内的蒸汽全部参与循环,避免蒸汽残留在烹饪腔12内冷凝的弊端。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率。

    可以理解,所述蒸汽加热腔也可以包括弧形壁,实现蒸汽在蒸汽加热腔内的导向,减少蒸汽在蒸汽加热腔内的残留。那么这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关 键  词:
    蒸汽 对流 式电蒸炉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蒸汽对流式电蒸炉.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92418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