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烹饪器具及其底座.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7918602
  • 上传时间:2019-11-23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682.9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41236.9

    申请日:

    20160324

    公开号:

    CN205514040U

    公开日:

    201608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00,A47J27/08,A47J36/00

    主分类号:

    A47J27/00,A47J27/08,A47J36/00

    申请人: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小鹰,程永康,李福友,张垚,杨保民,郭雄伟,李景文,唐修豪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乐东路19号

    优先权:

    CN201620241236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尚志峰;汪海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底座。其中,烹饪器具的底座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底座的散热孔,沿底座的中心向底座的边缘方向,多个散热孔呈放射状分布在底座上,以使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有利于由散热孔排出的气流沿散热孔的侧壁扩散到各个方向,提升了气流的扩散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可通过有效增大单个散热孔的排气面积,增大气流流动通道,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有效提升了底座的美观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底座的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多个所述散热孔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底座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具有多个所述散热孔且位于同一圆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分为多列,每一列中的多个所述散热孔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最左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0°<α<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左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60°≤α≤120°。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等间距设在所述底座上,每一列中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孔之间连接有筋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上靠近所述底座中心的侧壁与远离所述底座中心的侧壁之间的距离w1和所述筋条的宽度w2的比值为1<w1:w2≤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呈扇形或长条形或圆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座中心向外侧方向上多个所述散热孔呈现由低向高布置。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和包括该烹饪器具的底座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小家电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一般需要采用风扇进行强制散热,为了达到散热的目的,这些产品的底座上通常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布的散热孔,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方形或近似方形散热区域,然而该种布局的散热结构,散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升散热效果的烹饪器具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烹饪器具的底座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底座的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多个所述散热孔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底座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多个沿底座的中心向底座的边缘方向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孔,使得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这样有利于由散热孔排出的气流沿散热孔的侧壁扩散到各个方向,提升了气流的扩散面积,符合烹饪器具上风从风扇风道中引出后扩散的流动趋势,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通过将多个散热孔构造 呈扇形散热区域,可有效增大单个散热孔的排气面积,增大气流流动通道,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从而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规则的方形或近似方形的散热区域,而造成气流的扩散方向单一、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并且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有效提升了底座的美观性,使得整个底座在外观上显得更自然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近似扇形散热区域、扇环形散热区域或近似扇环形散热区域,均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具有多个所述散热孔且位于同一圆周上。

    上述实施例中,将多个散热孔沿底座的中心向底座的边缘方向规则排布,在保证多个散热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底座的美观性,并使得多个散热孔的加工简单,成型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分为多列,每一列中的多个所述散热孔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逐渐增大。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列中靠近底座边缘的散热孔的截面尺寸大于靠近底座中心的散热孔的截面尺寸,使更多的气流经靠近底座边缘的散热孔排出,从而有利于烹饪器具内的热气流向底座的边缘的扩散,增强了气流的散热速度,提升了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最左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0°<α<180°。

    上述实施例中,将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的左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右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保证多个散热孔排布的规则性,提升底座的美观性; 设置0°<α<180°,以保证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散热区域呈扇形或扇环形,并使得风形成单向性,不会产生绕流,便于热量的排出;α等于180°时,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的左侧壁与位于最右列的散热孔的右侧壁平直,气流流动力会极大的削弱,导致最左列和最右列排出的气流缺少流动动力,不利于热量的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最左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所述散热孔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60°≤α≤120°。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60°≤α≤120°,既能保证散热孔所构造成的散热区域的面积,具有足够的流动动力,又能避免每一组中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与最右列的散热孔排出的气流相互干扰,提高烹饪器具的散热效率;α<60°时,导致散热区域过小、散热方向过少,不利于烹饪器具内的热量沿各个方向排出;α>120°时,导致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与最右列的散热孔因流动动力出现明显减弱而影响散热效果,并且不利于多个散热孔在底座上进行合理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一列中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底座的中心向所述底座的边缘方向等间距设在所述底座上,每一列中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孔之间连接有筋条。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沿底座的中心向座的边缘方向等间距设置,使得气流在不同散热孔中平稳扩散,提高了底座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孔上靠近所述底座中心的侧壁与远离所述底座中心的侧壁之间的距离w1和所述筋条的宽度w2的比值为1<w1:w2≤3。

    上述实施例中,散热孔的宽度与筋条的宽度的比值小于1时,使得散热孔宽度过小,导致散热面积过小,不利于热量的排出;散热孔的宽度与筋条的宽度的比值大于3时,导致散热孔的开孔面积过大,筋条过窄,无法保证底座的强度;因而设计散热孔的宽度与筋条的宽度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3时,既能保证底座的散热效率,又能够避免筋条过窄而导致底座的强度不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孔呈扇形或长条形或圆形状。当然,散热孔也可设计成其它形状,如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底座中心向外侧方向上多个所述 散热孔呈现由低向高布置。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将散热孔由低向高设置,出风口在高度方向形成更宽的面,不会互相干扰,实现对烹饪器具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底座,10散热孔,11筋条,12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及其底座。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底座1的散热孔10,沿底座1的中心 向底座1的边缘方向,多个散热孔10呈放射状分布在底座1上,以使多个散热孔10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1,底座1上设有多个沿底座1的中心向底座1的边缘方向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孔10,使得多个散热孔10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这样有利于由散热孔10排出的气流沿散热孔10的侧壁扩散到各个方向,提升了气流的扩散面积,符合烹饪器具上风从风扇风道中引出后扩散的流动趋势,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通过将多个散热孔10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可有效增大单个散热孔10的排气面积,增大气流流动通道,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从而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将多个散热孔10构造呈规则的方形或近似方形的散热区域,而造成气流的扩散方向单一、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并且将多个散热孔10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有效提升了底座1的美观性,使得整个底座1在外观上显得更自然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将多个散热孔10构造呈近似扇形散热区域、扇环形散热区域或近似扇环形散热区域,均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散热孔10沿底座1的中心向底座1的边缘方向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具有多个散热孔10且位于同一圆周上。

    上述实施例中,将多个散热孔10沿底座1的中心向底座1的边缘方向规则排布,在保证多个散热孔10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底座1的美观性,并使得多个散热孔10的加工简单,成型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散热孔10沿底座1的周向分为多列,每一列中的多个散热孔10的截面尺寸沿底座1的中心向底座1的边缘方向逐渐增大。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列中靠近底座1边缘的散热孔10的截面尺寸大于靠近底座1中心的散热孔10的截面尺寸,使更多的气流经靠近底座1边缘的散热孔10排出,从而有利于烹饪器具内的热气流向底座1的边缘的扩散,增强了气流的散热速度,提升了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10的左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10的右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10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散热孔10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0°<α<180°。

    上述实施例中,将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10的左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右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保证多个散热孔10排布的规则性,提升底座1的美观性;设置0°<α<180°,以保证多个散热孔10构造呈散热区域呈扇形或扇环形,并使得风形成单向性,不会产生绕流,便于热量的排出;α等于180°时,每一组中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10的左侧壁与每一组中位于最右列的散热孔10的右侧壁平直,气流流动力会极大的削弱甚至处于无动力状态,导致最左列和最右列排出的气流相互干扰而散失流动动力,不利于热量的排出。

    优选地,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10的左侧壁所在的直线与位于最右列的散热孔10的右侧壁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α为60°≤α≤120°。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60°≤α≤120°,既能保证散热孔10所构造成的散热区域的面积,具有足够的流动动力,又能避免每一组中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10与最右列的散热孔10排出的气流相互干扰,提高烹饪器具的散热效率;α<60°时,导致散热区域过小、散热方向过少,不利于烹饪器具内的热量沿各个方向排出;α>120°时,导致每一组中位于最左列的散热孔10与最右列的散热孔10因流动动力出现明显减弱而影响散热效果,并且不利于多个散热孔10在底座1上进行合理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10沿底座1的中心向底座1的边缘方向等间距设在底座1上,每一列中相邻两个散热孔10之间连接有筋条11。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列中多个散热孔10沿底座1的中心向座的边缘方向等间距设置,使得气流在不同散热孔10中平稳扩散,提高了底座1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如图3所示,散热孔10上靠近底座1中心的侧壁与远离底座1中心的侧壁之间的距离w1和筋条11的宽度w2的比值为1<w1:w2≤3。

    上述实施例中,散热孔10的宽度与筋条11的宽度的比值小于1时,使得 散热孔10宽度过小,导致散热面积过小,不利于热量的排出;散热孔10的宽度与筋条1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3时,导致散热孔10的开孔面积过大,筋条11过窄,无法保证底座1的强度;因而设计散热孔10的宽度与筋条1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3时,既能保证底座1的散热效率,又能够避免筋条11过窄而导致底座1的强度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或图4所示,每一个散热孔10均呈扇形,当然每一个散热孔10也可均呈近似扇形、长条形或圆形状,其它形状,例如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底座1中心向外侧方向上,多个散热孔10呈现由低向高布置,其中,所述由低到高是指沿底座1高度方向上的由低到高,图示中水平向右的箭头表示出风方向。

    通过将散热孔由低向高设置,出风口在高度方向形成更宽的面,不会互相干扰,实现对烹饪器具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1上还设有贯穿底座1的进气孔,外部空气经进气孔进入底座1内,换热后经多个散热孔10排出。

    上述实施例中,通常烹饪器具的底座1上安装有风扇,在风扇的作用下,外部冷空气经进气孔进入底座1,然后经散热孔10排出,实现对烹饪器具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1,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底座1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多个沿底座的中心向底座的边缘方向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孔,使得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近似扇形散热区域或扇环形散热区域,这样有利于由散热孔排出的气流沿散热孔的侧壁扩散到各个方向,提升了气流的扩散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通过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可有效增大单个散热孔的排气面积,增大气流流动通道,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并且将多个散热孔构造呈扇形散热区域,有效提升了底座的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烹饪 器具 及其 底座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烹饪器具及其底座.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91860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