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pdf(2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2050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8.10 CN 201920501 U *CN201920501U* (21)申请号 201020675603.9 (22)申请日 2010.12.13 A47J 31/00(2006.01) A47J 31/44(2006.01) (73)专利权人 宁波三 A 集团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315324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西工业园 区 9-10# (72)发明人 景昱东 张潭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2 代理人 张一平 方闻俊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
2、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 置, 包括机座、 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 第一机件内 具有容装带环形边沿的饮料包的容置腔, 第二机 件左右两侧各活动连接有一夹板, 夹板前端可相 对第二机件张合, 夹板的前部设有第一轴, 夹板的 后部设有第二轴 ;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两组导向槽, 导向槽呈向前向外张开走向 ; 两引导板, 约束在 机座内左右两侧并仅能前后滑移, 引导板的前端 具有内凸的推动部, 第一机件的容置腔侧壁上开 有供推动部容置的缺口, 引导板的后部开有呈向 前向外张开走向的引导槽, 相应夹板的第一轴位 于该引导槽内并能相对滑移。整个脱包过程中不 需用弹簧将饮料包弹出。
3、再让夹板的阻挡部无需再 次夹持饮料包, 整个咖啡包的脱落过程简洁。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6 页 CN 201920503 U1/1 页 2 1. 一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包括有机座 (1) 及设置在机座内的第一机件 (2) 和 第二机件(3), 第一机件(2)内具有容装带环形边沿(41)的饮料包(4)的容置腔(21), 第二 机件 (3) 可相对第一机件 (2) 前后滑移, 第二机件 (3) 左右两侧各活动连接有一夹板 (5), 夹板 (。
4、5) 能随第二机件 (3) 前后滑移, 两夹板 (5) 的前端均具有弯折延伸至第二机件 (3) 前端面的阻挡部 (51), 该两阻挡部 (51) 间隔设置以形成可搁置咖啡包 (4) 的搁置部, 夹板 (5) 前端可相对第二机件 (3) 张合, 夹板 (5) 的前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一轴 (6), 夹板 (5) 的后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二轴 (7) ;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 设置在机座(1)上用以给相应夹板的第一轴(6)和第二轴(7)导向的两组导向槽(8), 导向槽 (8) 的前端呈向前向外张开走向, 即在导向槽 (8) 与第一轴 (6) 导向配合作用下可 使第二机件 (3) 在一次前移和后退过程。
5、中驱动夹板 (5) 前端相对第二机件 (3) 进行一次张 合 ; 两引导板 (9), 约束在机座 (1) 内左右两侧并仅能前后滑移, 引导板 (9) 的前端具有内 凸的推动部 (91), 该推动部 (91) 用以推动饮料包的环形边沿 (41) 的, 第一机件的容置腔 (21) 侧壁上开有供推动部 (91) 容置的缺口 (211), 引导板 (9) 的后部开有前端呈向前向外 张开走向的引导槽 (92), 相应夹板的第一轴 (6) 始终位于该引导槽 (92) 内并能相对滑移, 同时在饮料包 (4) 前端部分进入容置腔 (21) 状态下, 两夹板 (5) 相对张开且第一轴 (6) 位 于引导槽 (9。
6、2) 最前端而能带动引导板 (9) 前移。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向槽 (8) 由 后直槽部(81)、 前直槽部(82)及连接后直槽部(81)和前直槽部(82)的斜槽部(83)组成, 其中斜槽部 (83) 向前向外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轴 (7) 始终位于后直槽部 (81) 内滑移 ; 所 述引导槽 (92) 由后直槽 (921)、 前直槽 (922) 及连接后直槽 (921) 和前直槽 (922) 的斜槽 (923)组成, 其中斜槽(923)向前向外倾斜设置 ; 在饮料包(4)前端部分进入容置腔(21)状 态下, 所述第一轴 (6) 位于。
7、前直槽部 (82) 内且同时位于前直槽 (922) 最前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机件 (2) 的左右两侧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插槽 (22), 所述各引导板 (9) 的前端具有插板 (93), 该插 板 (93) 插入所述插槽 (22) 内并能前后滑移, 所述推动部 (91) 设置在插板 (93)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机件 (3) 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轴(31), 所述夹板(5)的中部开有一横向内径大于凸轴(31)直径的插孔 (52), 所述凸轴 (31) 穿设在该插孔 (5。
8、2) 内。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夹板上的阻挡 部 (51) 的内端面下部为一向外弯的弧面 (511)。 6. 根据权利要求 1 5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机座 (1) 由上壳 (11) 和下壳 (12) 对合连接而成, 所述两组导向槽 (8) 设置在下壳 (12)的左右两侧, 所述上壳(11)内的左右两侧设有仅供第二轴(7)的上端在其内滑移的直 槽 (111)。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壳 (11) 内还 设有对引导板 (9) 进行前后导向。
9、的限位槽 (112)。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5 页 3 一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其中饮料萃取装置主要是以咖啡 机为主。 背景技术 0002 咖啡机是饮料萃取装置中的一种, 咖啡机的饮料萃取方向主要有水平和竖直两个 方向。为使操作方便, 现有的咖啡机有实现自动脱包的功能。 0003 如一专利号为 ZL94193279.6( 公告号为 CN1130345Y) 的中国发明专利 定量袋装 磨碎咖啡的包装和使用这种包装咖啡的压力式咖啡机 披露了一种允许咖啡包自动掉落的 咖啡机。
10、结构, 该咖啡机虽然可使咖啡袋脱落, 但需专门设计驱动挡块转动的结构, 使得结构 显得复杂, 而且其在说明书中没有给出具体驱动挡块转动的机械结构。 0004 为此本申请人发明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 操作稳定方便、 手感好的咖啡机, 专利号 为 ZL200720110811.2( 公告号为 CN201044719Y)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咖啡机中咖啡包的 自动脱落机构 披露了这样一种咖啡机, 其特征在于第二机件两侧各活动连接有一夹板, 两 夹板的前端均具有弯折延伸至第二机件前端面的阻挡部, 该两阻挡部间隔设置以形成可搁 置咖啡包的搁置部, 夹板前端可相对第二机件张合, 夹板的前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一。
11、轴, 夹 板的后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二轴, 而在机座上设有两对以给相应夹板的第一轴和第二轴上 下端导向的导槽, 每对导槽由上导槽和下导槽组成, 且在每对导槽和对应第一轴的导向配 合作用下可在第二机件后退过程中至少驱动夹板前端相对第二机件进行一次张合。 0005 虽然前述咖啡机结构有所改进, 但导槽的结构比较复杂, 不易在机座上加工出导 槽结构 ; 另外前述专利在脱包过程中可能出现咖啡包吸附在第二机件的前端面上, 导致即 使夹板张开, 咖啡包也不易脱落, 另外还需要在第一机件内设置弹簧, 以保证在第二机件后 移过程中, 将咖啡包向外相对第一机件弹出一定距离, 才能保证夹板能将咖啡包完全夹离 第一机。
12、件的凹腔。 0006 因此前述专利还可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送包脱包 更为顺畅的饮料萃取装置, 该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的优点。 0008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 置, 包括有机座及设置在机座内的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 第一机件内具有容装带环形边沿 的饮料包的容置腔, 第二机件可相对第一机件前后滑移, 第二机件左右两侧各活动连接有 一夹板, 夹板能随第二机件前后滑移, 两夹板的前端均具有弯折延伸至第二机件前端面的 阻挡部, 该两阻挡部间隔设置以形成可搁置咖啡包的搁置部, 。
13、夹板前端可相对第二机件张 合, 夹板的前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一轴, 夹板的后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二轴 ;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设置在机座上用以给相应夹板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导向的两组导向槽, 导向槽的前端 说 明 书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2/5 页 4 呈向前向外张开走向, 即在导向槽与第一轴导向配合作用下可使第二机件在一次前移和后 退过程中驱动夹板前端相对第二机件进行一次张合 ; 两引导板, 约束在机座内左右两侧并 仅能前后滑移, 引导板的前端具有内凸的推动部, 该推动部用以推动饮料包的环形边沿, 第 一机件的容置腔侧壁上开有供推动部容置的缺口, 引导板的后部。
14、开有前端呈向前向外张开 走向的引导槽, 相应夹板的第一轴始终位于该引导槽内并能相对滑移, 同时在饮料包前端 部分进入容置腔状态下, 两夹板相对张开且第一轴位于引导槽最前端而能带动引导板前 移。 0009 上述导向槽由后直槽部、 前直槽部及连接后直槽部和前直槽部的斜槽部组成, 其 中斜槽部向前向外倾斜设置 ; 所述引导槽由后直槽、 前直槽及连接后直槽和前直槽的斜槽 组成, 其中斜槽向前向外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轴始终位于后直槽部内滑移 ; 在饮料包前端部 分进入容置腔状态下, 所述第一轴位于前直槽部内且同时位于前直槽最前端。以上为向前 向外张开走向的导向槽和引导槽具体结构方式, 该导向槽和引导槽具。
15、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的优点。 0010 进一步改进, 上述第一机件的左右两侧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插槽, 所述各引导板 的前端具有插板, 该插板插入所述插槽内并能前后滑移, 所述推动部设置在插板上。 引导板 的前部与第一机件之间通过插板和插槽的配合, 使引导板更好地约束在机座内并确保引导 板只能相对机座前后滑移。 0011 上述第二机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轴, 所述夹板的中部开有一横向内径大于凸轴直 径的插孔, 所述凸轴穿设在该插孔内。 当然该夹板还可采用其它结构设置在第二机件侧部, 如在夹板的内端面设置一球形凹槽, 凸轴的端部设计成和球形凹槽相配球头状, 装配时将 凸轴的端部容置入夹板的球形凹槽内,。
16、 这样夹板便可相对第二机件张合。还可将凸轴设计 成向上的弯折状, 所述的夹板至上而下套设在该凸轴上, 这样夹板也可相对第二机件张合。 该结构可相应变化出很多种。 0012 上述夹板上的阻挡部的内端面下部为一向外弯的弧面。 这样可保证在夹板合拢状 态下, 阻挡部的内端面下部对咖啡包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可使咖啡包更稳定搁置在由两阻 挡部间隔设置而形成可搁置咖啡包的搁置部上。 0013 上述机座由上壳和下壳对合连接而成, 这样便于将其它各部件组装到机座内, 所 述两组导向槽设置在下壳的左右两侧, 所述上壳内的左右两侧设有仅供第二轴的上端在其 内滑移的直槽。直槽对第二轴的上端具有引导作用, 可使夹板的。
17、动作更平稳。 0014 为进一步对引导板进行约束限位, 上述上壳内还设有对引导板进行前后导向的限 位槽。更好保证引导板只能相对机座前后平稳滑移。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 饮料包先被夹持在夹板前端的两阻挡 部之间, 饮料包随第二机件和夹板的前移, 在第一轴和导向槽的配合作用下, 使夹板前端的 阻挡部在适当的时候张开, 保证顺利将饮料包送入第一机件的容置腔内 ; 同时夹板的后移 使推动部向外推动饮料包的环形边沿, 将饮料包从容置腔内推出, 完成脱包, 第二机件继续 后移, 在第一轴和导向槽的配合作用下, 使夹板前端的阻挡部合拢复位 ; 整个脱包过程中不 需用弹簧将饮料。
18、包弹出再让夹板的阻挡部无需再次夹持饮料包, 整个咖啡包的脱落过程简 洁, 且本装置中各部件结构简单, 组装也很方便。 说 明 书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3/5 页 5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萃取前的初始状态 ) ; 0017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萃取前的初始状态 ) ; 0018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 萃取前的初始状态 ) ; 0019 图 4 为图 3 的 A-A 向剖视图 ; 0020 图 5 为图 3 的 B-B 向剖视图 ; 0021 图 6 为。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萃取装包且打开状 态 ) ; 0022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萃取且合拢状态 ) ; 0023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壳后的结构剖视图 ( 萃取且合拢状态 ) ; 0024 图 9 为图 8 的 C-C 向剖视图 ; 0025 图 10 为图 8 的 D-D 向剖视图 ; 0026 图 1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萃取且合拢状态下饮料包的位置示意图 ; 0027 图 1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萃取且合拢状态下引导板推动部的位置示意图 ; 0028 图 1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0、 ( 脱包过程 ) ; 0029 图 1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 脱包过程 ) ; 0030 图 1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31 图 16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32 图 17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33 图 18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34 图 19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6 如图 1 19 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0037 一。
21、种方便脱包的饮料萃取装置, 包括有机座 1 及设置在机座内的第一机件 2 和第 二机件 3, 机座 1 由上壳 11 和下壳 12 对合连接而成。 0038 第一机件 2 固定在机座 1 内的前部, 第二机件 3 约束在机座 1 内并可相对 第一机件 2 前后滑移, 当然作为完整的饮料萃取装置, 还包括驱动第二机件 3 滑移的 驱动结构, 驱动结构可以是由把手带动的连杆结构, 其为常规结构, 可参考专利号为 ZL200720110811.2( 公告号为 CN201044719Y)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咖啡机中咖啡包的自 动脱落机构 。 0039 第一机件2内具有容装带环形边沿41的饮料包4的容。
22、置腔21, 饮料包4可以是咖 啡包, 其四周及环形边沿 41 为硬性材质制成, 饮料包 4 的前后端面上密布有供水流通过的 细孔, 其为咖啡机中咖啡包采用的常规结构, 萃取时饮料包的主体进入容置腔 21 内, 而环 形边沿 41 则与第二机件 3 的前端面贴合, 如图 19 所示。 0040 第二机件 3 左右两侧各活动连接有一夹板 5, 夹板 5 能随第二机件 3 前后滑移, 夹 板 5 设置在第二机件 3 上的结构为 : 第二机件 3 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轴 31, 夹板 5 的中 部开有一横向内径大于凸轴 31 直径的插孔 52, 该插孔 52 为条形孔, 即该插孔 52 的高度和 说 。
23、明 书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4/5 页 6 凸轴 31 的直径相同或略大, 而插孔 52 的横向宽度大于凸轴 31 的直径, 所述的凸轴 31 穿设 在该插孔 52 内, 这样便于两块夹板 5 便可相对第二机件 3 张合, 而且又能对夹板 5 进行上 下限位。 0041 如图 18 所示, 两夹板 5 的前端均具有弯折延伸至第二机件 3 前端面的阻挡部 51, 夹板上的阻挡部51的内端面下部为一向外弯的弧面511, 故该夹板4呈大致的L形, 该两阻 挡部 51 间隔设置以形成可搁置咖啡包 4 的搁置部, 夹板 5 前端可相对第二机件 3 张合, 夹 板 5。
24、 的前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一轴 6, 夹板 5 的后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二轴 7。 0042 设置在机座 1 上用以给相应夹板的第一轴 6 和第二轴 7 导向的两组导向槽 8, 如 图 11 所示, 该两组导向槽 8 设置在下壳 12 的左右两侧, 导向槽 8 的前端呈向前向外张开走 向, 故导向槽基本呈 Z 形, 即导向槽 8 由后直槽部 81、 前直槽部 82 及连接后直槽部 81 和前 直槽部 82 的斜槽部 83 组成, 其中斜槽部 83 向前向外倾斜设置, 第二轴 7 始终位于后直槽 部 81 内滑移, 在导向槽 8 与第一轴 6 导向配合作用下可使第二机件 3 在一次前移和后退过 程中。
25、驱动夹板 5 前端相对第二机件 3 进行一次张合。 0043 如图 17 所示, 两引导板 9, 约束在机座 1 内左右两侧并仅能前后滑移, 第一机件 2 的左右两侧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插槽 22, 插槽 22 前端贯穿, 各引导板 9 的前端具有插板 93, 该插板93插入所述插槽31内并能前后滑移, 如图12所示, 上壳11内的左右两侧设有仅 供第二轴 7 的上端在其内滑移的直槽 111, 上壳 11 内还设有对引导板 9 进行前后导向的限 位槽 112 ; 引导板 9 的前端具有内凸的用以推动饮料包的环形边沿 41 的推动部 91, 推动部 91 设置在插板 93 上, 第一机件的容置腔 。
26、21 侧壁上开有供推动部 91 容置的缺口 211, 引导 板 9 的后部开有前端呈向前向外张开走向的引导槽 92, 故导向槽基本呈 Z 形, 即引导槽 92 由后直槽 921、 前直槽 922 及连接后直槽 921 和前直槽 922 的斜槽 923 组成, 其中斜槽 923 向前向外倾斜设置, 相应夹板的第一轴 6 始终位于该引导槽 92 内并能相对滑移, 同时在饮 料包 (4) 前端部分进入容置腔 (21) 状态下, 第一轴 (6) 位于前直槽部 (82) 内且同时位于 前直槽 (922) 最前端 0044 本饮料萃取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 0045 如图 1 6 所示, 制备咖啡饮。
27、料时, 将饮料包上的环形边沿 41 搁置在由两阻挡部 51间隔设置以形成的的搁置部之间, 通过第二机件3和阻挡部51的阻挡, 及阻挡部51的内 端面下部为一向外弯的弧面 511 的撑托, 饮料包 4 便可被稳定定位在第二机件 3 的前端, 此 时夹板 5 上的第一轴 6 和第二轴 7 下端均在导向槽 8 的后直槽部 81 内, 第一轴 6 的上端位 于引导板 9 的引导槽 92 的前直槽部 922 内, 第二轴 7 的上端位于直槽 111 内 ; 接着驱动结 构驱动第二机件 3 相对第一机件 2 前移, 第一轴 6 和第二轴 7 的下端在导向槽 8 的后直槽 部 81 内前移, 当饮料包 4 。
28、主体部分进入第一机件 2 的容置腔 41 内状态下, 第一轴 6 的下端 通过斜槽部 83 进入前直槽部 82 内, 第一轴 6 的上端通过斜槽部 923 进入前直槽部 922 内, 第一轴6的上端和下端前移的同时也逐渐向外偏移, 第二轴7的水平位置始终不变, 故夹板 5 上的阻挡部 51 相对第二机件 3 逐渐张开, 直至第一轴 6 的上端与引导槽 92 的前直槽部 922的前内端面抵触, 第二机件3继续前移, 第一轴6推动引导板9前移, 当第一轴6下端移 至导向槽 8 的前直槽部 82 的最前端, 夹板 5 的阻挡部位于第一机件 2 的左右两侧, 引导板 9 的推动部 91 容置在缺口 2。
29、11 内, 同时, 第一机件 2 和第二机件 3 之间也完全闭合, 该装置 便可开始萃取, 如图 7 12 所示。 说 明 书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5/5 页 7 0046 在该整个过程中第二轴 7 的下端始终位于导向槽 8 的后直槽部 81 内, 第二轴 7 的 上端始终位于直槽 111 内。 0047 如图 13 14 所示, 饮料制作结束后, 第二机件 3 相对第一机件 2 后移, 当第一轴 6 的下端通过斜槽部 83 进入前直槽部 82 内, 第一轴 6 的上端通过斜槽部 923 进入前直槽 部 922 内, 第一轴 6 的上端和下端后移的同时也逐。
30、渐向内偏移, 第二轴 7 的水平位置始终不 变, 故夹板 5 上的阻挡部 51 相对第二机件 3 逐渐合拢, 直至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时饮料包 4 还位于第一机件 2 的容置腔 21 内, 直至第一轴 6 的上端与引导槽 92 的后直槽部 921 的后 内端面抵触, 第二机件 3 继续后移, 第一轴 6 推动引导板 9 后移, 引导板 9 的推动部 92 向外 推动饮料包的环形边沿, 将饮料包从容置腔内推出, 完成脱包, 此时夹板 5 处于初始状态。 说 明 书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16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31、 CN 201920503 U2/16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3/16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4/16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5/16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6/16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7/16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32、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8/16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9/16 页 16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0/16 页 17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1/16 页 18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2/16 页 19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3/16 页 20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4/16 页 21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5/16 页 22 图 15 图 1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CN 201920503 U16/16 页 23 图 17 图 18 图 1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501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