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夹层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效夹层锅.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691737.8 (22)申请日 2014.11.18 A47J 27/04(2006.01) A47J 36/36(2006.01) (73)专利权人 杭州万全盛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 31110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 和睦桥村 (72)发明人 宋玉英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效夹层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层锅, 旨在提供一 种高效夹层锅,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在锅底与夹层 之间设置若干导热圈, 所述的导热圈包括导热片, 相邻导热圈的导热片交错设置, 所述的导热片与 锅底固定, 导热片与夹层无接触, 。
2、导热片可增加锅 底与蒸汽的接触面积, 提高蒸汽的热交换效率 ; 其次, 导热片指向夹层的面为倾斜面, 倾斜面朝向 锅底中心向下倾斜, 倾斜面呈 “V” 形, 可将形成的 冷凝水快速导流至集水槽内集中, 避免冷凝水二 次蒸发吸收大量热量, 增加蒸汽内热量的利用效 率, 使夹层锅更节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9233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11 CN 204192334 U 1/1 页 2 1. 一种高效夹层锅, 包括锅体和夹层, 所述的锅体包。
3、括锅底, 所述的锅底为朝向夹层的 锅体底面, 其特征是 : 所述的锅底设有若干导热圈, 所述的导热圈包括导热片, 相邻的导热 圈之间的导热片交错排布, 所述的导热片呈扇形板状, 导热片与夹层分离设置, 导热片包括 头部和底部, 所述的底部与锅底固定连接, 所述的头部为倾斜面, 所述的倾斜面朝向锅底中 心向下倾斜, 所述的倾斜面呈 “V” 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效夹层锅, 其特征是 : 所述的锅底和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水 针, 所述的导水针呈圆锥状, 所述的导水针包括锥尖部和锥底部, 所述的锥底部与头部固定 连接, 所述的锥尖部与夹层抵触。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高效夹层锅,。
4、 其特征是 : 所述的锥底部固定于倾斜面中间部 位。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高效夹层锅, 其特征是 : 所述的导热片由纯铜材料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高效夹层锅, 其特征是 : 所述的夹层由高锰钢合金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192334 U 2 1/3 页 3 一种高效夹层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加工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高效夹层锅。 背景技术 0002 夹层锅又名蒸汽锅、 蒸煮锅、 夹层蒸汽锅。通常由锅体和支脚组成。锅体是由内外 球形锅体组成的双层结构形式, 中间夹层通入蒸汽加热。夹层锅具有受热面积大、 热效率 高、 。
5、加热均匀、 液料沸腾时间短、 加热温度容易控制、 外型美观、 安装容易、 操作方便、 安全可 靠等特点。 夹层锅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的加工, 也可用于大型餐厅或食堂熬汤、 烧菜、 炖肉、 熬粥等, 是食品加工提高质量、 缩短时间、 改善劳动条件的良好设备。 0003 目前, 申请号为 CN90213827.8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压夹层锅 , 它包括锅体、 夹层、 蒸汽排管和液体导热介质, 所述的蒸汽排管盘旋于夹层与锅体之间, 所述的液体导热 介质沸点为200。 这种无压夹层锅由于蒸汽排管的盘旋设置于夹层与锅体之间, 可以提高 蒸汽和锅体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但由于蒸汽排管在受冷后仍旧能够产生冷凝。
6、水, 冷凝水吸 收蒸汽内的热量再次蒸发, 导致蒸汽的热量利用率降低, 因此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且快速收 集冷凝水,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夹层锅, 提高蒸 汽利用率, 降低冷凝水二次蒸发所导致的热量损失。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高效夹层锅, 包括锅体和 夹层, 所述的锅体包括锅底, 所述的锅底为朝向夹层的锅体底面, 所述的锅底设有若干导热 圈, 所述的导热圈包括导热片, 相邻的导热圈之间的导热片交错排布, 所述的导热片呈扇形 板状, 导热片与夹层分离设置, 导热。
7、片包括头部和底部, 所述的底部与锅底固定连接, 所述 的头部为倾斜面, 所述的倾斜面朝向锅底中心向下倾斜, 所述的倾斜面呈 “V” 形。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导热片有利于增加锅底与蒸汽的接触面积, 增加导热效 率, 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 相邻导热圈的导热片交错排布有利于蒸汽的均匀流通, 提高蒸汽的 利用率 ; 导热片与夹层无接触, 避免了导热片上的热量传递至夹层, 导致热量散失 ; 导热片 头部为倾斜面, 且倾斜面呈 V 形, 有利于冷凝水的导流, 使之呈水滴状滴落至夹层上, 沿夹 层流至夹层底部的集水槽内, 防止冷凝水受热蒸发所导致的蒸汽利用率降低。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
8、设置为 : 所述的锅底和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水针, 所述的导水针 呈圆锥状, 所述的导水针包括锥尖部和锥底部, 所述的锥底部与头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锥尖 部与夹层抵触。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导水针的设置有利于将导热片头部形成的冷凝水导流至 夹层上, 促进冷凝水的收集, 防止冷凝水受热蒸发所导致的蒸汽利用率降低, 提高蒸汽的使 用效率。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的锥底部固定于倾斜面中间部位。 说 明 书 CN 204192334 U 3 2/3 页 4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由于倾斜面底部呈 “V” 形, 因此斜面上靠近夹层锅中心部 位的位置为最低点, 导。
9、水针的锥底部固定于导热片最低点, 有利于冷凝水导通, 促进冷凝水 的收集, 防止冷凝水受热蒸发所导致的蒸汽利用率降低, 提高蒸汽的使用效率。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的导热片由纯铜材料构成。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导热片由纯铜制成, 极大的提高导热片的导热性, 增加锅 底和蒸汽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的夹层由高锰钢合金构成。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高锰钢可减少蒸汽内热量传递至空气内, 减少热损失, 增 加蒸汽的热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高效夹层锅实施例的拆分示意图 ; 0016 图 2 。
10、为锅体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3 为导热片排列示意图 ; 0018 图 4 为锅体剖视图 ; 0019 图 5 为导热片及导水针剖视图。 0020 附图标记 : 1、 锅体 ; 2、 夹层 ; 3、 进气口 ; 4、 出气口 ; 5、 集水槽 ; 6、 导热片 ; 61、 头部 ; 62、 底部 ; 7、 导水针 ; 71、 锥尖部 ; 72、 锥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参照图 1 至图 5 对本实用新型高效夹层 2 锅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2 如图 1 至图 5 所示, 一种高效夹层 2 锅, 包括锅体 1 和夹层 2, 所述的锅体 1 包括锅 底, 所述的锅底为朝向夹层。
11、 2 的锅体 1 底面, 所述的锅底设有若干导热圈, 所述的导热圈包 括导热片 6, 相邻的导热圈之间的导热片 6 交错排布, 所述的导热片 6 呈扇形板状, 导热片 6 与夹层 2 分离设置, 导热片 6 包括头部 61 和底部 62, 所述的底部 62 与锅底固定连接, 所述 的头部 61 为倾斜面, 所述的倾斜面朝向锅底中心向下倾斜, 所述的倾斜面呈 “V” 形。 0023 导热片 6 的设置有利于增加锅底与蒸汽的接触面积, 增加导热效率, 提高蒸汽的 利用率 ; 相邻导热圈的导热片6交错排布有利于蒸汽的均匀流通, 蒸汽在经过导热片6之间 的缝隙逐渐蔓延, 扩大加热区域, 避免了进气口 。
12、3 附近热量过于集中的现象, 使得锅体 1 加 热更为均匀 ; 由于夹层 2 与空气接触, 因此夹层 2 与空气之间还存在一个热交换, 导热片 6 与夹层 2 无接触, 避免了导热片 6 上的热量传递至空气, 减少了蒸汽热量的浪费 ; 由于蒸汽 遇到导热片6, 温度降低会有冷凝水析出, 导热片6头部61为倾斜面, 且倾斜面呈V形, 有利 于冷凝水的导流, 使之更容易导流至夹层 2 上, 并且沿夹层 2 流至夹层 2 底部 62 的集水槽 5 内, 防止冷凝水受热蒸发所导致的蒸汽利用率降低。 0024 其中, 所述的锅底和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水针 7, 所述的导水针 7 呈圆锥状, 所述的 导水针 。
13、7 包括锥尖部 71 和锥底部 72, 所述的锥底部 72 与头部 61 固定连接, 所述的锥尖部 71 与夹层 2 抵触。 0025 导水针 7 的设置有利于将导热片 6 头部 61 形成的冷凝水导流至夹层 2 上, 促进冷 凝水的收集, 防止冷凝水受热蒸发所导致的蒸汽利用率降低, 提高蒸汽的使用效率 ; 其次, 说 明 书 CN 204192334 U 4 3/3 页 5 导水针 7 呈圆锥状, 且锥尖部 71 与夹层 2 抵触, 有利于冷凝水导流的同时减少了导热片 6 与夹层 2 的接触面积, 避免夹层 2 与导热片 6 之间的热传递, 减少蒸汽的热量浪费。 0026 其中, 所述的锥底。
14、部 72 固定于倾斜面中间部位。 0027 由于倾斜面底部 62 呈 “V” 形, 且倾斜面朝向锅底中心向下倾斜, 因此斜面上靠近 夹层 2 锅中心部位的位置为最低点, 导水针 7 的锥底部 72 固定于导热片 6 最低点, 有利于 冷凝水导通, 促进冷凝水的收集, 防止冷凝水受热蒸发所导致的蒸汽利用率降低, 提高蒸汽 的使用效率。 0028 其中, 所述的导热片 6 由纯铜材料构成。 0029 纯铜的导热性在金属中较好, 并且成本较低, 易于加工, 因此采用纯铜制成导热片 6, 可以极大的提高导热片 6 的导热性, 增加锅底和蒸汽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030 其中, 所述的夹层 2 由高锰钢。
15、合金构成。 0031 高锰钢具有熔点高、 硬度高、 导热性差等特点, 因此高锰钢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效 率较低, 可以减少蒸汽内热量传递至空气, 减少热损失, 增加蒸汽的热量利用率 ; 同时, 提高 了夹层 2 的硬度, 使之不易发生损坏, 提高安全性。 0032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 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说 明 书 CN 204192334 U 5 1/5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334 U 6 2/5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334 U 7 3/5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334 U 8 4/5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334 U 9 5/5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334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