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地拖.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5357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 CN 203953570 U (21)申请号 201420413411.9 (22)申请日 2014.07.24 A47L 13/20(2006.01) A47L 13/24(2006.01) A47L 13/42(2006.01) (73)专利权人 郭广玺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镜湖大道 绿茵路 9 号 D 栋 4 楼 (72)发明人 郭广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88 代理人 汤喜友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地拖 (5。
2、7) 摘要 一种新型地拖, 包括, 拖杆, 其底端部设置有 两个对置的侧板, 侧板内侧设置有挤水部件, 拖杆 上枢接有主动齿轮、 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主动齿轮上固定有一扳手 ; 活动的穿接在拖杆内 部的活动杆, 活动杆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 齿条 ; 固定连接在活动杆下端部且位于侧板下方 的棉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由主动齿轮、 从动齿 轮以及齿条组成的传动组件将扳手的转动转换为 活动杆沿拖杆长度方向的移动, 简化了挤水地拖 的结构 ; 同时, 主动齿轮、 从动齿轮可以被安装在 拖杆上, 且齿条置于拖杆内部, 从而无需在拖杆外 部设置偏心的连杆机构, 增加了地拖的美观度。 (51)I。
3、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53570 U CN 203953570 U 1/1 页 2 1. 一种新型地拖,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拖杆, 其底端部设置有两个对置的侧板, 侧板内侧设置有挤水部件, 拖杆上枢接有主动 齿轮、 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主动齿轮上固定有一扳手 ; 活动的穿接在拖杆内部的活动杆, 活动杆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齿条 ; 固定连接在活动杆下端部且位于侧板下方的棉头。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新型。
4、地拖, 其特征在于, 拖杆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对置的安装板, 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位于两安装板之间且分别通过两枢接件枢接在两安装板上。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新型地拖, 其特征在于, 枢接件包括活动的穿接在两安装板上 的枢轴、 以及卡紧件, 枢轴包括带有内螺纹孔的轴部、 以及位于轴部外侧端用于挤压其中一 个安装板的第一挤压部, 卡紧件包括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中的螺杆部、 以及位于螺杆部外 侧端用于挤压另一个安装板的第二挤压部。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新型地拖, 其特征在于, 拖杆内部设置有一限位槽, 活动杆上设 置有卡装于限位槽内的凸缘。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新型地拖, 其特征在。
5、于, 挤水部件为枢接在侧板内侧的挤压辊, 挤压辊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新型地拖, 其特征在于, 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的直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53570 U 2 1/3 页 3 一种新型地拖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地拖。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地拖通常是将固定有吸水棉头的安装件固定在拖杆的底端部, 在挤水时, 需要手持拖杆使吸水棉头用力挤压地面, 有些时候, 为了将水充分的挤出吸水棉头, 还需要 用脚踩压吸水棉头, 这种地拖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0003 为了方便使用, 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些挤水地拖, 其是将棉头固定。
6、在拖杆底部, 在 拖杆上活动的设置挤水部件, 拖杆上铰接一扳手, 扳手与挤水部件之间设置一连杆, 连杆的 一端与挤水部件连接、 另一端与扳手铰接, 扳手与连杆形成一个偏心机构, 拉动扳手可带动 挤水部件在拖杆上移动以挤压棉头, 这种结构虽然能够达到方便挤水的目的, 但是其结构 较为复杂, 且连杆设置在拖杆外部, 影响地拖的外部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地拖, 其结构简单, 且无需在拖杆外部设置连杆, 不会影响地拖的外部美观度。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新型地拖, 包括, 0007 。
7、拖杆, 其底端部设置有两个对置的侧板, 侧板内侧设置有挤水部件, 拖杆上枢接有 主动齿轮、 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主动齿轮上固定有一扳手 ; 0008 活动的穿接在拖杆内部的活动杆, 活动杆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齿条 ; 0009 固定连接在活动杆下端部且位于侧板下方的棉头。 0010 拖杆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对置的安装板, 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位于两安装板之间 且分别通过两枢接件枢接在两安装板上。 0011 枢接件包括活动的穿接在两安装板上的枢轴、 以及卡紧件, 枢轴包括带有内螺纹 孔的轴部、 以及位于轴部外侧端用于挤压其中一个安装板的第一挤压部, 卡紧件包括螺纹 连接在内螺纹孔中的螺杆。
8、部、 以及位于螺杆部外侧端用于挤压另一个安装板的第二挤压 部。 0012 拖杆内部设置有一限位槽, 活动杆上设置有卡装于限位槽内的凸缘。 0013 挤水部件为枢接在侧板内侧的挤压辊, 挤压辊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0014 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的直径。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 0016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由主动齿轮、 从动齿轮以及齿条组成的传动组件将扳手的转 动转换为活动杆沿拖杆长度方向的移动, 简化了挤水地拖的结构 ; 同时, 主动齿轮、 从动齿 轮可以被安装在拖杆上, 且齿条置于拖杆内部, 从而无需在拖杆外部设置偏心的连杆机构, 增加了地拖的美观度。 说 明 书 C。
9、N 203953570 U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 0019 图 3 为图 2 的 A-A 剖视图 ; 0020 其中 : 10、 拖杆 ; 11、 限位槽 ; 12、 侧板 ; 13、 挤压辊 ; 14、 安装板 ; 20、 活动杆 ; 21、 齿 条 ; 22、 凸缘 ; 30、 从动齿轮 ; 40、 主动齿轮 ; 51、 枢轴 ; 511、 轴部 ; 512、 第一挤压部 ; 52、 卡紧 件 ; 521、 螺杆部 ; 522、 第二挤压部 ; 60、 扳手 ; 70、 棉头。 具体实施方式。
10、 0021 下面, 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 0022 如图1、 2、 3所示的新型地拖, 其包括拖杆10、 活动杆20以及棉头70, 其中, 拖杆10 的底端部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侧板12, 该两侧板12之间形成一个挤水空间, 侧板12的内侧设 置有挤水部件, 该挤水部件可以是枢接在侧板12上的挤压辊13, 两挤压辊13位于挤水空间 的开口处两侧, 此外, 挤水部件也可以是设置在侧板 12 内侧的凸起部或板状部件, 拖杆 10 上枢接有主动齿轮 40、 从动齿轮 30, 从动齿轮 30 与主动齿轮 40 啮合, 主动齿轮 40 上固定 有一扳手 60, 转动扳手 。
11、60 使主动齿轮 40 转动, 从而带动从动齿轮 30 转动。上述的拖杆 10 为一中空的杆状结构, 活动杆 20 活动的穿接在拖杆 10 内部, 并且活动杆 20 具有可顺延拖 杆 10 长度方向运动的自由度, 活动杆 20 的上端部设置有一齿条 21, 该齿条 21 与从动齿轮 30以啮合的方式配合, 在从动齿轮30转动时, 齿条21能够顺延拖杆10的长度方向运动, 使 活动杆 20 顺延拖杆 10 的长度方向运动。棉头 70 被固定在活动杆 20 的下端部并位于侧板 12 的下方。 0023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地拖在使用时, 向上拨动扳手60使主动齿轮40顺时针转动, 带 动从动齿轮 30。
12、 逆时针转动, 齿条 21 随之沿拖杆 10 的长度方向向上运动, 从而带动棉头 70 向上运动, 棉头 70 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其侧面被挤水部件挤压发生形变, 从而使棉头 70 脱水, 反向拨动扳手 60, 使棉头 70 复位, 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棉头 70 的脱水。 0024 为了使活动杆 20 具有较大的行程以方便使用, 上述的主动齿轮 40 的直径大于从 动齿轮 30 的直径, 当然, 为了更为省力, 上述的主动齿轮 40 也可以是小于从动齿轮 30 的直 径。 0025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由主动齿轮 40、 从动齿轮 30 以及齿条 21 组成的传动组件将 扳手 60 的转动转换为。
13、活动杆 20 沿拖杆 10 长度方向的移动, 简化了挤水地拖的结构, 同时, 主动齿轮 40、 从动齿轮 30 可以被安装在拖杆 10 上, 且齿条 21 置于拖杆 10 内部, 从而无需 在拖杆 10 外部设置偏心的连杆机构, 增加了地拖的美观度。 0026 拖杆10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对置的安装板14, 两安装板14之间形成一个安装位, 该 安装位的宽度与主动齿轮 40 和从动齿轮 30 的厚度相当, 主动齿轮 40 和从动齿轮 30 在确 保能够转动的前提下, 被卡装限定在安装位内部, 且主动齿轮40和从动齿轮30分别通过两 个枢接件枢接在两安装板 14 上。为了便于安装, 上述的枢接件包括。
14、活动的穿接在两安装板 14 上的枢轴 51, 以及卡紧件 52, 其中, 枢轴 51 包括带有内螺纹孔的轴部 511、 以及位于轴部 511 外侧端用于挤压其中一个安装板 14 的第一挤压部 512, 卡紧件 52 包括螺纹连接在内螺 说 明 书 CN 203953570 U 4 3/3 页 5 纹孔中的螺杆部 521、 以及位于螺杆部 521 外侧端用于挤压另一个安装板 14 的第二挤压部 522, 以主动齿轮 40 的安装为例, 将主动齿轮 40 置于两安装板 14 之间的安装位后, 使主动 齿轮 40 与安装板 14 上预设的轴孔对齐, 然后将枢轴 51 的轴部 511 穿入安装板 14。
15、 以及主 动齿轮 40 的轴孔中, 在将卡紧件 52 的螺杆部 521 旋入到轴部 511 的内螺纹孔中, 充分旋紧 卡紧件 52, 利用第一挤压部 512 和第二挤压部 522 分别压紧两安装板 14, 从而完成主动齿 轮 40 的安装 ; 从动齿轮 30 的安装方式与上述相同, 在这里不做重复说明。 0027 为了防止活动杆 20 在拖杆 10 内部活动时发生偏摆, 可以在上述拖杆 10 内部设置 一限位槽 11, 活动杆 20 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卡装在限位槽 11 内的凸缘 22。 0028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挤压辊 13 作为挤水部件时, 可以在挤压辊 13 的表面设置多个 凸起部, 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挤水的效果。 0029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 做出其它各种 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953570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3570 U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3570 U 7 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3570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