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枕头.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724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 CN 203987241 U (21)申请号 201420334552.1 (22)申请日 2014.06.20 A47G 9/10(2006.01) A61F 5/045(2006.01) (73)专利权人 曹亚飞 地址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华路 1 号 (72)发明人 曹亚飞 曹沐 李仕斌 曾照峥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80 代理人 何青瓦 (54) 实用新型名称 枕头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枕头, 该枕头 包括颈。
2、枕部和头枕部, 颈枕部的外形与颈椎生理 曲度相适应 ; 头枕部与颈枕部连接, 头枕部和颈 枕部的夹角角度可调节。 通过上述方式, 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的枕头能够调节颈椎曲度, 适用于不同 类型及不同阶段颈椎病的治疗。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7241 U CN 203987241 U 1/1 页 2 1. 一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枕头包括 : 颈枕部, 所述颈枕部的外形与颈椎生理曲度相适应 ; 头枕部, 与所。
3、述颈枕部连接, 所述头枕部和所述颈枕部的夹角角度可调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枕部设有高度调节装置以调节所 述颈枕部的高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部包括头枕主部和位于所述头 枕主部两侧的头枕侧部, 所述头枕侧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头枕主部。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侧部比所述头枕主部高 1-2cm。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主部与所述头枕侧部通过过渡 区平滑过渡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部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用。
4、于测量 用户头部按压所述头枕部的力量。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部上还设有语音装置, 所述语音 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枕头内还设有数据收集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枕头内还设有远程连接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程连接装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 方式与远程医疗端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87241 U 2 1/3 页 3 枕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器械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集颈椎保健。
5、与治疗为一 体的枕头。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颈椎病呈现快速的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发病率越来 越高, 患病人群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工作和生活。 由于颈椎病是一种慢性、 反 复发作的自限性疾病, 颈椎病的保健和非手术治疗占据重要的地位。又由于它与不良坐姿 和睡姿有关, 所以, 在颈椎病的治疗和保健方面, 人们逐渐认识到枕头的重要性。 0003 为适应这种保健和治疗的需要, 设计师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枕头, 虽然满足了一些 需求, 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是, 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理由如下 : 0004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 颈椎常常处于屈曲的一种承。
6、受应力的异常 体位。早期容易颈部肌肉劳损, 随着病情发展就会出现椎间盘向后移位、 突出, 脊椎生理曲 度消失变直、 甚至反弓, 最后脊椎退变, 压迫血管、 神经造成各种临床症状。所以, 颈椎病治 疗的关键就是纠正异常的颈椎曲度、 复位突出间盘、 锻炼颈部肌肉, 从而达到长期维持健康 颈椎的目的。 0005 目前市售的众多保健枕在设计理念上, 只考虑到要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没有考虑 到颈椎病不同的分型和不同的治疗阶段需要维持不同的颈椎曲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枕头, 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枕头不能调节颈椎曲度的问 题。 0007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
7、方案是 : 提供一种枕头, 该枕头包 括颈枕部和头枕部, 颈枕部的外形与颈椎生理曲度相适应 ; 头枕部与颈枕部连接, 头枕部和 颈枕部的夹角角度可调节。 0008 其中, 颈枕部设有高度调节装置以调节颈枕部的高度。 0009 其中, 头枕部包括头枕主部和位于头枕主部两侧的头枕侧部, 头枕侧部的高度高 于头枕主部。 0010 其中, 头枕侧部比头枕主部高 1-2cm。 0011 其中, 头枕主部与头枕侧部通过过渡区平滑过渡连接。 0012 其中, 头枕部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用于测量用户头部按压头枕部的力量。 0013 其中, 头枕部上还设有语音装置, 语音装置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0014 其中,。
8、 枕头内还设有数据收集装置。 0015 其中, 枕头内还设有远程连接装置。 0016 其中, 远程连接装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远程医疗端连接。 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枕头分为颈枕部和头枕部, 颈枕部外形与颈椎生理曲度相适 说 明 书 CN 203987241 U 3 2/3 页 4 应, 头枕部与颈枕部的夹角角度可调节使得枕头能够调节颈椎曲度, 适用于不同类型及不 同阶段颈椎病的治疗。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
9、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 0019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枕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2 是图 1 所示的枕头的高度调节装置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 0021 图 3 是图 1 所示的枕头沿 A-A 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均。
10、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枕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枕头主要 用于保健与治疗颈椎, 枕头包括颈枕部 101 和头枕部 201。 0024 颈枕部101的外形与颈椎生理曲度相适应, 具体而言, 颈枕部101的外形与正常状 态下的颈椎生理曲度相适应, 进行弧形平滑过渡。本实施例的颈枕部 101 还具有高度可调 节功能, 以起到向上支撑颈椎并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 0025 请结合参阅图 2, 图 2 是图 1 所示的枕头的高度调节装置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示中, 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 102、 弧形块 103、 齿轮 104、 齿条 1。
11、05、 马达 106 以及横杆 107。 0026 底座 102 为高度调节装置提供支撑, 弧形块 103 用于提供适应正常颈椎所需之生 理曲度, 齿轮 104 和齿条 105 在工作时互相啮合, 马达 106 提供驱动力以使得齿轮 104 和齿 条 105 啮合, 横杆 107 优选为弹性材料。其中, 在高度调节装置内部还设有与齿轮连接的升 降杆(图未示), 在马达106的带动下, 齿轮104和齿条105互相啮合并形成齿轮副, 在齿轮 副的作用下, 弧形块 103 以及横杆 107 进行升降, 使得颈枕部 101 高度得到调节。 0027 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在颈枕部 101 内部。
12、设置多根电控支撑伸缩杆, 通过电 控模块使得电控支撑伸缩杆得以伸缩, 进而实现颈枕部 101 的高度调节。值得说明的是, 实 现颈枕部 101 高度调节的方式具有多种, 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 高度调节装置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可实现如图 3 箭头所示方 向的高度调节。 0028 头枕部 201 与颈枕部 101 连接, 头枕部 201 包括头枕主部 202 和位于头枕主部 202 两侧的头枕侧部 203, 头枕主部 202 与头枕侧部 203 通过过渡区 204 平滑过渡连接, 头 枕侧部 203 的高度高于头枕主部 202,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
13、头枕侧部 203 比头枕主部 202 高 1-2cm。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通 说 明 书 CN 203987241 U 4 3/3 页 5 过将头枕侧部203设置比头枕主部202高, 可使得使用者在侧卧时可以支撑头部, 睡姿感到 舒适。在本实施例中, 头枕侧部 203 的高度优选与颈枕部 101 相同。 0029 本实施例的头枕部 201 和颈枕部 101 的夹角角度可调节 ( 如图 3 所示方向 ), 比 如可在头枕部 201 远离颈枕部 101 的一端设置一个升降装置, 通过升降装置的升降达到改 变头枕部 201 和颈枕部 101 。
14、的夹角角度, 当然, 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头枕部 201 和颈枕部 101 的夹角角度调节, 不难理解, 只要属于头枕部 201 和颈枕部 101 的夹角角度可调节的发 明构思,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通过头枕部 201 和颈枕部 101 的夹角角度可调节 的设置, 能够调节颈椎曲度, 适用于不同类型及不同阶段颈椎病的治疗。 0030 优选地, 头枕部 201 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 ( 图未示 ) 和语音装置 ( 图未示 ), 语音 装置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用户头部按压头枕部 201 的力量。因为头枕 部 201 和颈枕部 101 的夹角角度可调节, 使用者可利用本实用新。
15、型的枕头进行颈项肌功能 锻炼, 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 还可通过语音装置进行语音指导, 颈项肌功能锻炼对维持颈椎 的生理曲度、 预防颈椎周围肌肉、 韧带等组织劳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在语音装置的指导 下, 使用者做颈部后伸动作 ( 头部压在头枕部 201 上 ), 压力感受器可感应使用者头部后压 的力量, 从而根据力量通过对使用者进行语音指导。在颈枕部 101 缓慢上升恢复颈椎曲度 及颈椎肌肉锻炼过程中, 头部向下, 由于重力作用, 还会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对于颈椎病治 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0031 优选地, 在本实施例中, 枕头内还设有数据收集装置和远程连接装置, 数据收集装 置用来收集使用者。
16、每天使用或者锻炼情况的具体数据, 比如使用者每天使用 6、 7 或者 8 个 小时, 锻炼 30、 40 或者 50 分钟, 将这些数据收集并保存起来。远程连接装置用来与远程医 疗端连接, 通过远程连接装置与远程医疗端通信, 远程医疗端可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医疗 服务, 了解枕头在使用者颈椎保健及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导使用者使用, 也可以为医 生提供病人追踪随访的数据, 提供医学研究的资料。 在本实施例中, 远程连接装置可通过无 线或者有线的方式与远程医疗端连接, 比如可通过蓝牙或 wifi 等。 0032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具有以下优点 : 0033 1. 由于头枕部与颈枕部的夹角。
17、角度可调节, 从而使得枕头能够维持不同的颈椎曲 度以满足颈椎病不同的病理分型和不同的治疗阶段的治疗需要 ; 0034 2. 颈枕部的高度可调节使得, 枕头有助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和恢复 ; 0035 3. 头枕部的压力感受器和语音装置能够督促和指导病人进行颈项肌功能锻炼, 对 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预防颈椎周围肌肉、 韧带等组织劳损具有重要作用 ; 0036 4. 数据收集装置和远程连接装置能够为使用者收集使用数据并提供远程医疗服 务, 方便快捷。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987241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7241 U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7241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