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式蒸煮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热式蒸煮器.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1592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7 CN 204015928 U (21)申请号 201420222020.9 (22)申请日 2014.04.30 A47J 27/00(2006.01) A47J 36/24(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上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00444 上海市宝山区真陈路 685 号 9 幢 3 楼 (72)发明人 代学忠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1260 代理人 成丽杰 (54) 实用新型名称 自热式蒸煮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
2、装置, 特别涉及一 种自热式蒸煮器, 包含 : 桶体, 所述桶体的上端面 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 ; 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桶体 上的上盖, 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桶体的开口 ; 所述 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桶体内的隔 板, 所述隔板隔开所述桶体的内腔, 使所述内腔被 分割成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第一腔体和位于所述 隔板上方的第二腔体, 且所述隔板上分布有用于 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穿孔 ; 所述 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 发热包。 同现有技术相比, 可在无须插电的情况下 对食材进行蒸煮和加热。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5。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15928 U CN 204015928 U 1/2 页 2 1. 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包含桶体, 所述桶体的上端面为不封闭的形成开 口 ; 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桶体上的上盖, 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桶体的开口 ; 所述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桶体内的隔板, 所述隔板隔开所述桶体的内腔, 使所述内腔被分割成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第一腔体和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二腔体, 且所 述隔板上分布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穿孔 ; 所述自热。
4、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发热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腔体内还具有一个用 于定位所述发热包的第三腔体, 所述发热包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且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 第一腔体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三腔体为设置在所述桶 体底部的环状结构所围成的区域, 且所述环状结构的顶部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 ; 其中, 所述环状结构的高度高于所述发热包的高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环状结构所围成的区域的 外形与所述发热包的外形相匹配。 5. 根据权利要求 。
5、3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环状结构的开口沿所述桶 体的竖直方向逐渐向外进行扩张。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桶体的内壁形成用于抵住 所述隔板的支撑部, 所述隔板抵在所述支撑部上。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撑部为一整个带有镂空 的环形板材 ; 或所述支撑部为等距环绕设置在所述桶体内壁上的凸块。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桶体的内壁等距环绕分布 有滑槽 ; 其中, 所述滑槽从所述桶体上端面的开口处开始开设, 并沿所述桶体的竖直方向向所 述桶体的内部进行延伸。
6、截止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上方 ; 所述隔板的外缘对应所述滑槽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滑槽的凸起部。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大于所 述第一腔体的内径 ; 而所述隔板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 大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 径 ; 其中, 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并抵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上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设置 在所述上盖或所述桶体上的定时控制器 ; 所述定时控制器上具有 N 个时间档位, 其中, 所述 N 为自然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
7、所述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设置 在所述上盖或所述桶体上的温度显示器。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1 中任意一项所述自热式蒸煮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盖上具 有一活动塞, 所述活动塞具有一个竖直插入所述上盖内的插入部、 一个能够抵在所述上盖 上表面的头部和一个能够抵住所述上盖下表面的根部 ; 其中, 所述插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上盖盖壁的厚度, 且所述插入部具有一个连通所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15928 U 2 2/2 页 3 第一腔体的泄压通道和至少一个与所述泄压通道相连的泄压孔 : 所述插入部向上移动并超过预设高度时, 所述泄压孔暴露在所述上盖的外部, 所述泄 压通道通过所。
8、述泄压孔与大气连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15928 U 3 1/6 页 4 自热式蒸煮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背景技术 0002 蒸煮器, 是利用饱和蒸汽煮熟食品或加热食品的设备, 该设备可以不受地区气压 的影响, 可实现蒸煮过程在各地区的标准化操作。 0003 但由于目前的蒸煮器, 一般都需要通电后才能进行使用, 且体积非常庞大不易携 带, 所以在一些无法获得充足电源的场合下是无法进行使用的, 例如在野外、 工地等场合 下。 0004 另外, 由于如今的人们更注重健康饮食, 所以现在有许多上班族或者是学生都会 自备中饭。
9、。但由于在某些场合下并没有专门的加热设备, 特别是在学校中, 为了学生的安 全, 更不会为学生专门配备加热设备, 所以导致现在有许多上班族和学生会使用保温饭盒 来保存饭菜的热量, 但由于现有的保温饭盒的保温时间一般只有短短的数小时, 所以其保 温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且保温饭盒的价格都普遍昂贵, 当用户食用时, 饭菜基本上已经开 始变冷, 影响用户的食用的口感。特别是一些出租车司机,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更是无法按 时按点的进行吃饭, 当食用时, 饭菜基本上已经完全冷掉, 难以入口。 0005 所以为了克服上述保温饭盒所带来的缺点, 需要提一种无须插电即可对食材进行 加热的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10、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可在无须插电的情况下对食材进行 蒸煮和加热。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包含桶体, 所述桶体 的上端面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 ; 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桶体上的上盖, 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桶 体的开口 ; 0008 所述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桶体内的隔板, 所述隔板隔开所述桶体的 内腔, 使所述内腔被分割成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第一腔体和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二腔 体, 且所述隔板上分布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穿孔 ; 0009 所述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发热包。。
11、 001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 由于在桶体内设有布满穿孔的隔 板, 且隔板将桶体的内腔分割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其中第一腔体是用于设置发热包, 而 在实际使用时, 只需向第一腔体中灌水, 使整个发热包浸没在水中, 而第二腔体是用于放置 需要加热和蒸煮的食材, 或者将用于放置食材的容器放入第二腔体中, 然后合上上盖使整 个筒体内部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蒸煮器在实际的工作中, 可通过发热包所散发的热量来 煮沸灌入第一腔体中的水, 使水转化为水蒸气上升, 而上升后的水蒸气可通过隔板上的穿 孔进入第二腔体内, 并直接对第二腔体内的食材或容器进行蒸煮和加热, 以此可在不插电 说 明。
12、 书 CN 204015928 U 4 2/6 页 5 的情况下实现对食材的蒸煮和加热。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腔体内还具有一个用于定位所述发热包的第三腔体, 所述发 热包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且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并且, 所述第三腔体为 设置在所述桶体底部的环状结构所围成的区域, 且所述环状结构的顶部为不封闭的形成开 口 ; 其中, 所述环状结构的高度高于所述发热包的高度。 由于在第一腔体中还具有一个第三 腔体, 且该第三腔体是由设置在桶体底部的环状结构所围成的区域, 而发热包是直接设置 在该区域中, 由该环状结构对发热包进行定位, 从而避免了发热包在对水进行加热时出现 。
13、晃动的现象, 保证了加热和蒸煮食材的过程能够正常的进行。 0012 并且, 为了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所述环状结构与所述桶体可采用一体成型, 或者 所述环状结构与所述桶体底部之间也可采用焊接或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工作人员可根据实 际的装配要求进行选择。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环状结构所围成的区域的外形与所述发热包的外形相匹配。从而 使得发热包在放入环状结构所围成的区域后, 该发热包的四周能够完全贴合住环状结构内 壁, 以此提高发热包在第三腔体中定位的牢固性, 进一步避免了发热包在对水进行加热时 出现晃动的现象。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环状结构的开口沿所述桶体的竖直方向逐渐向外进行扩张。。
14、使得 该开口的上方具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倾斜环面, 从而保证了流入第一腔体内的水在超过环状 结构的高度后, 能够在第一时间沿该倾斜环面流入第三腔体中, 倾斜环面能够起到对水流 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快第三腔体被水流充满的速度。 另外, 当水充满整个第三腔体后, 即使 桶体发生轻微的晃动, 通过此倾斜环面也可有效阻止水流的溢出, 有效避免了发热包有部 分超出第三腔体的液面高度而引起的干烧现象。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桶体的内壁形成用于抵住所述隔板的支撑部, 所述隔板抵在所述 支撑部上。由于桶体的内壁形成支撑部来抵住隔板, 以使得蒸煮器在生产过程中可直接将 桶体和隔板制作成两个单独的部件。在使用蒸煮器。
15、蒸煮时, 只需将隔板放入桶体内并抵在 支撑部上即可 ; 而在不使用时, 可直接将隔板从桶体中取出, 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桶体和隔板 进行清洗, 同时也方便了发热包的安装, 并且当发热包的热量耗完时, 用户无需更换整个蒸 煮器, 只需从桶体中取出隔板并对内部的发热包进行更换即可, 减少了用户在使用时所投 入的成本。 0016 并且, 为了满足定位的需求, 所述支撑部为一整个带有镂空的环形板材 ; 或所述支 撑部为等距环绕设置在所述桶体内壁上的凸块。 0017 另外, 为了保证桶体对隔板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 隔板与桶体也可采用以下的结 构进行组合。具体为, 所述桶体的内壁等距环绕分布有滑槽 ; 其中,。
16、 所述滑槽从所述桶体上 端面的开口处开始开设, 并沿所述桶体的竖直方向向所述桶体的内部进行延伸截止在所述 第一腔体的上方 ; 而所述隔板的外缘对应所述滑槽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滑槽的凸起部。在装 配时, 隔板可直接通过凸起部与滑槽的滑动配合滑入至桶体的内部, 并且在隔板放入桶体 内后, 由于隔板外缘的凸起部被滑槽的外形所限定, 从而使得隔板无法在桶体内中进行转 动, 以保证隔板具有更好的支撑性对食材进行支撑。 0018 或者, 在设计桶体时, 也可将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设计成大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 径 ; 而所述隔板的外径设计成小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 并大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 从而 说 明 书 CN。
17、 204015928 U 5 3/6 页 6 当隔板在放入桶体内后, 隔板可直接抵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上方。 0019 另外, 所述上盖上具有一活动塞, 所述活动塞具有一个竖直插入所述上盖内的插 入部、 一个能够抵在所述上盖上表面的头部和一个能够抵住所述上盖下表面的根部 ; 其中, 所述插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上盖盖壁的厚度, 且所述插入部具有一个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 泄压通道和至少一个与所述泄压通道相连的泄压孔 ; 所述插入部向上移动并超过预设高度 时, 所述泄压孔暴露在所述上盖的外部, 所述泄压通道通过所述泄压孔与大气连通。 当桶体 内的压力增大时, 活动塞会逐渐被上升的水蒸气顶起, 并在活动塞上升。
18、到一定高度后, 活动 塞上的泄压孔会暴露在桶体外, 使得活动塞内的泄压通道与大气导通, 这时桶体内部多余 水蒸气可通过泄压通道排入大气中, 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自热式蒸煮器具备了自动泄压的 功能, 避免在蒸煮食材时因桶体内部的压力过大而出现爆裂, 使得整个蒸煮器在使时更加 安全。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设置在所述上盖或所述桶体上的定时控制 器 ; 所述定时控制器上包含 N 个时间档位, 其中所述 N 为自然数。由于在蒸煮器上还设有定 时控制器, 且在定时控制器上设有多个时间档位, 在实际使用时, 用户可根据需要设定相应 的加热时间, 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整个蒸煮器的实用性和方便。
19、性。 0021 另外, 所述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设置在所述上盖或所述桶体上的温度显示器。使 用者可通过温度显示器所显示的温度值, 来知晓当前桶内食材的加热或蒸煮的实际温度, 使用户在使用蒸煮器时能够更好的掌控加热或蒸煮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热式蒸煮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为环形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为凸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 0025 图 4a 和图 4b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自热式蒸煮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26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自热。
20、式蒸煮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27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自热式蒸煮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28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自热式蒸煮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29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中活动塞的结构示意图 ; 0030 图 9 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中活动塞被顶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然而,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各 实施方式中,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 但是, 即使没有这些技 术细节和。
21、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 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 护的技术方案。 003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如图 1 所示, 包含捅体 1, 桶 体1的上端面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 还包含 : 设置在桶体1上的上盖2, 且上盖2封闭桶体1 的开口, 在实际的应用中, 桶体 1 可为圆形或方形, 而上盖 2 的形状与桶体 1 的形状相匹配。 说 明 书 CN 204015928 U 6 4/6 页 7 当桶体 1 采用圆形时, 上盖 2 与桶体 1 可采用内外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 ; 而当桶体 1 采用方 形时, 上盖2与桶体1可采用与现有饭盒相同的卡扣式的连。
22、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 的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 桶体 1 的形状仅以圆形和方形为例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 桶体 1 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其他的形状, 在此就不再进行阐述。 0033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置在桶体 1 内的隔板 3, 隔板 3 隔开 桶体 1 的内腔, 使内腔被分割成位于隔板 3 下方的第一腔体 4 和位于隔板 3 上方的第二腔 体 5, 且隔板 3 上分布有用于连通第一腔体 4 和第二腔体 5 的穿孔 6。 0034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置在第一腔体 4 内的发热包 7。 0035 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 由于桶。
23、体内设有布满穿孔 6 的隔板 3, 且隔板 3 将桶体 1 的 内腔分割成第一腔体 4 和第二腔体 5。第一腔体 4 是用于设置发热包 7 的, 而在实际使用 时, 只需向第一腔体 4 中灌水, 使整个发热包 7 浸没在水中, 而第二腔体 5 是用于放置需要 加热和蒸煮的食材, 或者将用于放置食材的容器放入第二腔体 5 中, 然后合上上盖使整个 筒体内部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具体的说, 该发热包 7 采用的是类似 “暖宝宝” 中的发热材 料进行制作, 所以当发热包 7 接触到空气时, 其内部的发热材料就会产生氧化反应并产生 一定热量, 而当氧化反应结束后, 发热即会终止。在实际的工作中, 可通过。
24、发热包 7 所散发 的热量来煮沸灌入第一腔体 4 中的水, 使水转化为水蒸气上升, 而上升后的水蒸气可通过 隔板上的穿孔 6 进入第二腔体 5 内, 直接对第二腔体 5 内的食材或容器进行蒸煮和加热, 从 而可在不插电的情况下实现对食材的蒸煮和加热。 0036 具体的说, 桶体 1 的内壁形成用于抵住隔板 3 的支撑部, 隔板是直接抵在支撑部 上。其中, 如图 2 所示, 该支撑部为一整个带有镂空的环形板材 8, 或者如图 3 所示, 该支撑 部也可以采用等距环绕设置在桶体 1 内壁上的凸块 9。从而使得蒸煮器的生产过程中可直 接将桶体 1 和隔板 3 制作成两个单独的部件。在使用蒸煮器蒸煮时。
25、, 只需将隔板 3 放入桶 体 1 内并抵在环形板材 8 或凸块 9 构成的支撑部上即可 ; 而在不使用时, 可直接将隔板 3 从 桶体 1 中取出, 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桶体 1 和隔板 3 进行清洗, 同时也方便了发热包 7 的安 装, 并且当发热包的热量耗完时, 用户无需更换整个蒸煮器, 只需取出隔板 3 并对内部的发 热包 7 进行更换即可, 从而减少了用户在使用时所投入的成本。 0037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 式大致相同, 其主要区别在于, 桶体 1 可取消采取支撑部的形式来支撑隔板 3, 而是可以采 用以下的结构来支撑隔板 3, 具体。
26、为 : 0038 如图 4a 所示, 在制作桶体 1 时, 可在桶体 1 的内壁等距环绕开设有滑槽 10。其中, 滑槽 10 从桶体 1 上端面的开口处开始开设, 并沿桶体 1 的竖直方向向桶体 1 的内部进行延 伸截止在第一腔体 4 的上方。而隔板 3 的外缘对应滑槽 10 设有能够插入滑槽 10 的凸起部 11, 且该凸起部 11 的外形最好与滑槽 10 的外形相匹配。 0039 在装配时, 可将隔板 3 上的各凸起部 11 直接对准桶体 1 上的各滑槽 10, 然后通过 凸起部 11 和滑槽 10 之间的滑动配合将隔板 3 滑入桶体 1 的内部, 并且, 由于隔板 3 外缘的 凸起部 1。
27、1 被滑槽 10 的外形所限定, 从而使得隔板 3 无法在桶体 1 内中进行转动, 以保证隔 板 3 具有更好的支撑力对放入桶体 1 内的食材进行支撑。 0040 另外, 为了使得第二腔体 5 具有更大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食材, 在设计桶体时, 如图 4b 所示, 也可将第二腔体 5 的内径设计成大于第一腔体 4 的内径, 从而使得第一腔体 说 明 书 CN 204015928 U 7 5/6 页 8 4 与第二腔体 5 的连接处形成一凸台 12, 而将隔板 3 的外径设计成小于第二腔体 5 的内径, 并大于第一腔体 4 的内径, 当隔板 3 在放入桶体 1 内后, 该隔板 3 可直接抵在凸台。
28、 12 上并 位于第一腔体 4 的上方。 0041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 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其主要改进在于 : 如图 5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第一腔 体 4 中还设有一个用于定位发热包 7 的第三腔体 13, 该发热包 7 是设置在第三腔体 13 内, 并且第三腔体 13 与第一腔体 4 连通。 0042 具体的说, 该第三腔体 13 为设置在桶体 1 底部的环状结构 14 所围成的区域, 且环 状结构 14 的顶部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 第三腔体 13 通过该开口与第一腔体 4 连通, 另外设 计环状结构时, 可将环状结构。
29、的高度设计成高于发热包的高度, 并沿环状结构的竖直方向 设有标示液位的刻度, 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环状结构上的刻度放入适量的水, 避免液位过 高影响蒸煮。 0043 从本实施方式中, 我们不难发现, 由于在第一腔体 4 中还具有一个第三腔体 13, 且 该第三腔体 13 是为设置在桶体 1 底部的环状结构 14 所围成的区域, 而发热包 7 是直接设 置在该区域中的, 由该环状结构 14 对发热包 7 进行定位, 从而避免了发热包 7 在对水进行 加热时出现晃动的现象, 保证了加热和蒸煮食材的过程能够正常的进行。 0044 并且, 为了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环状结构14与桶体1可采用一体成型, 。
30、或者环状 结构14与桶体1底部之间也可采用焊接或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装配 要求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结构 14 与桶体 1 之间仅以一体成型、 焊接以及螺钉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在实际的应用中, 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例如铆钉 铆接, 在此就不再进行阐述。 0045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设计环状结构14时, 可将环状结构14所 围成的区域的外形尽量设计成与发热包 7 的外形相匹配。从而使得发热包 7 在放入环状结 构 14 所围成的区域后, 该发热包 7 的四周能够完全贴合住环状结构 14 的内壁, 以此提高发 热包在第三腔。
31、体13中定位的牢固性, 进一步避免了发热包7在对水进行加热时出现晃动的 现象。 0046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设计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第四实施方式是在第三实施 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其主要改进在于, 如图 6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环状结构 14的开口沿桶体1的竖直方向逐渐向外进行扩张。 使得该开口的上方具有一个向外延伸的 倾斜环面 15, 从而保证了流入第一腔体 4 内的水在其液位超过环状结构 14 的高度后, 能够 在第一时间沿该倾斜环面 15 流入第三腔体 14 中, 倾斜环面 14 能够起到对水流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加快第三腔体 14 被水流充满的速度。另外, 当水充满整。
32、个第三腔体 14 后, 即使桶体 1 发生轻微的晃动, 通过此倾斜环面也可有效阻止水流的溢出, 有效避免了发热包 7 有部分 超出第三腔体的液面高度而引起的干烧现象。 0047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第五实施方式是在第四实施方式 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其主要改进在于, 如图7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上盖2上还设有 一活动塞 16。 0048 具体的说, 如图8所示, 该活动塞16具有一个竖直插入上盖2内部的插入部16-1、 一个能够抵在上盖 2 上表面的头部 16-2 和一个能够抵住上盖 2 下表面的根部 16-3。其中, 说 明 书 CN 204015928 U 。
33、8 6/6 页 9 插入部 16-1 的长度大于上盖 2 盖壁的厚度, 且插入部 16-1 的内部具有一个连通第一腔体 4 的泄压通道 16-4 和至少一个与泄压通道 16-4 相连的泄压孔 16-5,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泄 压孔 16-5 设有两个。 0049 并且, 当插入部 16-1 向上移动并超过一定高度时, 插入部 16-1 上的泄压孔 16-5 会暴露在上盖 2 的外部, 从而使得泄压通道 16-4 可通过泄压孔 16-5 与大气连通。 0050 从上述实施方式我们不难发现, 如图 9 所示, 当桶体 1 内的压力增大时, 活动塞 16 会逐渐被上升的水蒸气顶起, 并在活动塞上升到一。
34、定高度后, 活动塞插入部上的泄压孔 16-5会暴露在桶体1外, 使得活动塞16内的泄压通道16-4与大气导通, 这时将桶体1内部 多余的水蒸气可通过泄压通道排入大气中, 以使得本实施方式的自热式蒸煮器具备了自动 泄压的功能, 避免在蒸煮食材时因桶体 1 内部的压力过大而出现爆裂, 使得整个蒸煮器在 使用时更安全。 0051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 泄压通道16-4和泄压孔16-5构成活动塞的泄压 结构, 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该泄压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的形式设置在活动塞上。例如 : 该 活动塞16的泄压通道16-4中还可以设有一个浮子, 在一般情况下, 浮子是堵住泄压通道的 入口的, 。
35、而当桶体 1 内的压力过大时, 该浮子被顶起, 并带动活动塞 16 向上运动, 使得泄压 通道的入口被打开, 从而使得桶体 1 内的多余水蒸汽可有泄压通道 16-4 并经泄压孔 16-5 排入大气中, 通过浮子可对泄压进行精确控制, 确保桶体 1 内具有足够的气压。 0052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热式蒸煮器, 第六实施方式是在第五实施 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其主要改进在于 : 本实施方式的自热式蒸煮器还包含 : 设 置在上盖 2 或桶体 1 上的定时控制器, 且该定时控制器上具有多个时间档位。例如, 可包含 蒸煮档、 加热档、 保温档等多个时间档位。 0053 在实际使用。
36、时, 用户可根据不同食材加热或蒸煮的时间长短, 通过定时控制器上 不同的时间档位来设定相应的加热时间。从而方便了用户对食材加热时间进行控制, 进一 步提高了整个蒸煮器的实用性和方便性。 0054 并且, 为了配合定时控制器的使用, 在上盖2或桶体1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温度显示 器。使用者可通过温度显示器来知晓食材的加热或蒸煮的温度, 使用户在使用蒸煮器时能 够更好的掌控加热或蒸煮的时间。 0055 具体的说, 该温度显示器具有一个暴露在所述上盖 2 或桶体 1 外部的温度显示区 和一个延伸到桶体 1 内腔的测温计。在实际使用时, 可通过测温计直接对桶体 1 内的温度 进行测量, 而温度显示区可对测。
37、温计所测得的温度进行显示, 使用者可通过温度显示区来 知晓当前的加热温度,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蒸煮器的实用性。 0056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方式所提到的温度显示区可以是采用显示屏来显示, 或也 可采用温度计来显示, 厂商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单独的定制。 0057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例, 而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 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和范围。 说 明 书 CN 204015928 U 9 1/5 页 10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5928 U 10 2/5 页 11 图 4a 图 4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5928 U 11 3/5 页 12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5928 U 12 4/5 页 13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5928 U 13 5/5 页 14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5928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