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儿童床.pdf

  • 上传人:t****
  • 文档编号:7910164
  • 上传时间:2019-11-22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983.7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62619.3

    申请日:

    20101129

    公开号:

    CN102018395B

    公开日:

    201308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D13/02

    主分类号:

    A47D13/02

    申请人: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海烨,胡杰,刘峰,何高军

    地址:

    21533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录溪东路20号

    优先权:

    CN201010562619A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仿卫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儿童床,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位于侧围空间内的床板,侧围包括侧围架,床板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侧围空间内,并且侧围架与床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床板相对侧围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儿童床还包括用于锁定侧围架与床板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当将锁定机构解锁后,能够通过操作升降机构直接控制床板在侧围架的侧围空间内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操作较方便;另外,在床板处于较低的位置下,通过操作升降机构将床板升起,以便大人抱起婴幼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儿童床,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位于所述的侧围空间内的床板(1),所述的侧围包括侧围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1)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空间内,并且所述的侧围架(2)与所述的床板(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床板(1)相对所述的侧围架(2)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儿童床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的侧围架(2)与所述的床板(1)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呈U型并具有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撑架(37)、呈U型并具有第二横杆的第二支撑架(38)、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横杆相连接的第六牵引索(39)、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相连接的第七牵引索(40)、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六牵引索(39)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七牵引索(40)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第八牵引索(41)、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2)的一侧部的第三挂钩(42),所述的床板(1)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的床板(1)的一侧部转动地设置有第五滚轮(43),所述的床板(1)的另一侧部转动地设置有第六滚轮(44),所述的第六牵引索(39)绕过所述的第六滚轮(44),所述的第五滚轮(43)压在所述的第六牵引索(39)与第七牵引索(40)上或者压在所述的第八牵引索(41)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架(37)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靠近所述的第三挂钩(42)的上侧部或者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架(38)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远离所述的第三挂钩(42)的上侧部或者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围架(2)是由四个侧围组件围设成的,所述的床板(1)相应的呈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床板(1)与所述的侧围架(2)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的床板(1)与所述的升降机构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的侧围架(2)与所述的升降机构之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床,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位于所述的侧围空间内的床板,所述的侧围包括侧围架,所述的侧围架包括多侧的侧围组件,并且其中一侧的侧围组件和与其相邻接的两侧的所述的侧围架相可拆卸地连接,而侧围架内具有多个能够放置所述的床板的档位。当需要调节床板高度时,需将侧围架的一侧的侧围组件取下,将床板在所述的侧围架内的一个档位处抽出,抽出后再重新插入所述的侧围架的另一个档位处,操作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床,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位于所述的侧围空间内的床板,所述的侧围包括侧围架,所述的床板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空间内,并且所述的侧围架与所述的床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床板相对所述的侧围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儿童床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的侧围架与所述的床板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呈U型并具有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撑架、呈U型并具有第二横杆的第二支撑架、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横杆相连接的第六牵引索、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相连接的第七牵引索、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六牵引索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七牵引索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第八牵引索、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的一侧部的第三挂钩,所述的床板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的床板的一侧部转动地设置有第五滚轮,所述的床板的另一侧部转动地设置有第六滚轮,所述的第六牵引索绕过所述的第六滚轮,所述的第五滚轮压在所述的第六牵引索与第七牵引索上或者压在所述的第八牵引索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架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的靠近所述的第三挂钩的上侧部或者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架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的远离所述的第三挂钩的上侧部或者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侧围架是由四个侧围组件围设成的,所述的床板相应的呈四边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床板与所述的侧围架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的床板与所述的升降机构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的侧围架与所述的升降机构之间。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将锁定机构解锁后,能够通过操作所述的升降机构直接控制所述的床板在所述的侧围架的侧围空间内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操作较方便;另外,在床板处于较低的位置下,通过操作所述的升降机构将所述的床板升起,以便大人抱起婴幼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一,第一滑动件与床板相滑动地设置);

    附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一,第一滑动件与侧围架的上部相滑动地设置);

    附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二,第二滑动件与床板相滑动地设置);

    附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二,第二滑动件与侧围架的下部相滑动地设置);

    附图5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三);

    附图6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四);

    附图7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五);

    附图8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六);

    附图9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七);

    附图10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八);

    附图1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九,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呈开口向上的U型);

    附图1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实施例九,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呈开口向下的U型)。

    、床板;2、侧围架;3、第一滑动件;4、第一连杆;5、第二滑动件;6、第二连杆;7、第一撑杆;8、第二撑杆;9、第三撑杆;10、第四撑杆;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第三转轴;14、第四转轴;15、第五撑杆;16、第六撑杆;17、第三滑动件;18、第四滑动件;19、第一杆件;20、第二杆件;21、第三杆件;22、第四杆件;23、第五滑动件;24、第六滑动件;25、操作杆;26、第一牵引索;27、第一滚轮;28、第一挂钩;29、第二牵引索;30、第三牵引索;31、第二滚轮;32、第四牵引索;33、第五牵引索;34、第二挂钩;35、第三滚轮;36、第四滚轮;37、第一支撑架;38、第二支撑架;39、第六牵引索;40、第七牵引索;41、第八牵引索;42、第三挂钩;43、第五滚轮;44、第六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儿童床,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位于所述的侧围空间内的床板1。

    所述的侧围包括侧围架2,有些侧围还包括包设在所述的侧围架2上的布套。所述的床板1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空间内,并且所述的侧围架2与所述的床板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床板1相对所述的侧围架2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儿童床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的侧围架2与所述的床板1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

    所述的侧围架2是由四个侧围组件围设成的,所述的侧围架2的俯视图呈四边形,所述的床板1相应的呈四边形。所述的侧围架2制作成俯视图呈圆形也是可以的。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四组连杆机构,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的床板1的相应的侧部。

    如附图1所示,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床板1上的第一滑动件3、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3相转动连接的倾斜的第一连杆4,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部所述的侧围架2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床板1的角部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靠设在侧围架2相应的角部。所述的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第一滑动件3与床板1之间,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上部的转动连接处。锁定机构的具体的结构不限,只要能够将相对滑动或相对转动的两个部件之间的位置锁定的结构都能在此使用。通过连杆机构的变形,从而实现床板1相对侧围架2的升降。

    该连杆机构也可以是另一连接方式,如附图2所示,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架2的上部上的第一滑动件3、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3相转动连接的倾斜的第一连杆4,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部所述的床板1相转动连接。

    实施例二:如附图3,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床板1上的第二滑动件5、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滑动件5相转动连接的倾斜的第二连杆6,所述的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下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第二滑动件5与床板1之间,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的第二连杆6的下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下部的转动连接处。

    该连杆机构也可以是另一连接方式,如附图4所示,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架2的下部的第二滑动件5、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滑动件5相转动连接的倾斜的第二连杆6,所述的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床板1相转动连接。

    实施例三:如附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两组连杆机构,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的床板1的相对的两侧部,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一端部与所述的床板1通过第一转轴11相转动连接并倾斜设置的第一撑杆7、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下部通过第二转轴12相转动连接并倾斜设置的第二撑杆8、一端部与所述的床板1通过第三转轴13相转动连接并倾斜设置的第三撑杆9、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下部通过第四转轴14相转动连接的第四撑杆10,所述的第一撑杆7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8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撑杆9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四撑杆10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任意一个转动连接处。

    实施例四:如附图6所示,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五撑杆15、与所述的第五撑杆15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第六撑杆16、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床板1上的第三滑动件17、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架2的下部的第四滑动件18,所述的第五撑杆15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三滑动件17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撑杆15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下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六撑杆16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四滑动件1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六撑杆1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床板1相转动连接。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任意一个转动连接处,也可以设置于第三滑动件17与床板1之间与/或第四滑动件18与侧围架2的下部之间。

    实施例五:如附图7所示,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件19、与所述的第一杆件19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杆件20、第三杆件21、与所述的第三杆件21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第四杆件22、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的床板1上的第五滑动件23、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的侧围架2下部的第六滑动件24,所述的第一杆件19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五滑动件23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杆件20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床板1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杆件21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六滑动件24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四杆件22的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杆件19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三杆件21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杆件2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四杆件22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

    实施例六:如附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不是通过连杆机构来实现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自身作为转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一侧部的操作杆25、两根并列设置的第一牵引索26,所述的床板1位于所述的第一牵引索26的上方,每根所述的第一牵引索26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操作杆25相连接,每根所述的第一牵引索2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设有所述的操作杆25相对的另一侧部相连接,所述的床板1的相对的两侧部上分别转动地设置有两个第一滚轮27,相应的所述的第一滚轮27压在相应的所述的第一牵引索26上。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所述的操作杆25与所述的侧围架2之间,具体结构不限,只要是能够禁止所述的操作杆25相对侧围架2转动的结构都可以。转动所述的操作杆25,通过调节所述的第一牵引索26的长度,从而实现所述的床板1的升降。

    实施例七:如附图9所示,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第二牵引索29、一端部与所有的所述的第二牵引索29的一端部相连接的第三牵引索30、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2的一侧部的第一挂钩28,所述的第一挂钩28能够沿着第三牵引索3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第三牵引索30相滑动连接,所述的侧围架2的与所述的第一挂钩28相对的另一侧部与所有的所述的第二牵引索29的另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床板1位于所述的第二牵引索29的上方,所述的床板1的相对的两侧部上分别转动地设置有两个第二滚轮31,相应的所述的第二滚轮31压在相应的所述的第二牵引索29上。锁定机构能够设置于第一挂钩28与第三牵引索30之间,通过将第一挂钩28与第三牵引索30锁定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将床板1锁定于不同的高度位置,具体的锁定机构不限,只要能将第三牵引索30相对于第一挂钩28的位置相对定位即可。

    实施例八:如附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所述的侧围架2呈四边形,所述的床板1也呈四边形,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三根第四牵引索32、一端部与三根所述的第四牵引索32的一端部相连接的第五牵引索33、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2并位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一个角部的第二挂钩34,所述的第二挂钩34能够沿着第五牵引索3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第五牵引索33相滑动连接,同样的,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所述的第五牵引索33与所述的第二挂钩34之间。三根所述的第四牵引索32的另一端部分别相应的与侧围架2的其余三个角部相连接,所述的床板1位于所述的第四牵引索32与所述的第五牵引索33的上方,所述的床板1的一个角部转动地设置有一个第三滚轮35,所述的第三滚轮35压在所述的第五牵引索33上,所述的床板1的其余三个角部设分别转动地设置有第四滚轮36,三个所述的第四滚轮36分别压在相应的所述的第四牵引索32上。为了使得第四滚轮36运行地较稳定,在床板1的下部还相应地设置有使得与所述的第五牵引索33相邻的两个第四牵引索32转向的转向滚轮。

    实施例九:如附图11所示,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呈开口向上的U型并具有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撑架37、呈开口向上的U型并具有第二横杆的第二支撑架38、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横杆相连接的第六牵引索39、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相连接的第七牵引索40、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六牵引索39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七牵引索40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第八牵引索41、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2的一侧部的第三挂钩42,所述的床板1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的床板1的两侧部分别转动地设置有第五滚轮43与第六滚轮44,所述的第六牵引索39绕过所述的第六滚轮44,所述的第五滚轮43压在所述的第八牵引索41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架37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靠近所述的第三挂钩42的上侧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架38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远离所述的第三挂钩42的上侧部相转动地连接。同样的,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所述的第八牵引索41与所述的第三挂钩42之间。

    如附图12所示,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呈开口向下的U型并具有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撑架37、呈开口向下的U型并具有第二横杆的第二支撑架38、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横杆相连接的第六牵引索39、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相连接的第七牵引索40、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六牵引索39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七牵引索40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第八牵引索41、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2的一侧部的第三挂钩42,所述的床板1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的床板1的两侧部分别转动地设置有第五滚轮43与第六滚轮44,所述的第六牵引索39绕过所述的第六滚轮44,所述的第五滚轮43压在所述的第八牵引索41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架37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靠近所述的第三挂钩42的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架38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远离所述的第三挂钩42的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儿童床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儿童床.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91016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