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床.pdf(1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018395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8.07 CN 102018395 B *CN102018395B* (21)申请号 201010562619.3 (22)申请日 2010.11.29 A47D 1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 21533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录 溪东路 20 号 (72)发明人 王海烨 胡杰 刘峰 何高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孙仿卫 (54) 发明名称 儿童床 (57) 摘要 一种儿童床, 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 。
2、位于侧围空间内的床板, 侧围包括侧围架, 床板能 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侧围空间内, 并且 侧围架与床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床板相对侧围 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儿童床还包括用于锁定 侧围架与床板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当将锁 定机构解锁后, 能够通过操作升降机构直接控制 床板在侧围架的侧围空间内上下移动, 从而达到 调节高度的目的, 操作较方便 ; 另外, 在床板处于 较低的位置下, 通过操作升降机构将床板升起, 以 便大人抱起婴幼儿。 (51)Int.Cl. 审查员 邓薇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018395 B CN 102018395 B *CN102018395B* 1/1 页 2 1. 一种儿童床, 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 位于所述的侧围空间内的床板 (1) , 所 述的侧围包括侧围架 (2)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床板 (1) 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 述的侧围空间内, 并且所述的侧围架 (2) 与所述的床板 (1) 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床 板 (1) 相对所述的侧围架 (2) 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的儿童床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的 侧围架 (2) 与所述的床板 (1) 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
4、,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呈 U 型并具有 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撑架 (37) 、 呈 U 型并具有第二横杆的第二支撑架 (38) 、 一端部与所述的 第一横杆相连接的第六牵引索 (39) 、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相连接的第七牵引索 (40) 、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六牵引索 (39) 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七牵引索 (40) 的另一端部相连 接的第八牵引索 (41) 、 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一侧部的第三挂钩 (42) , 所述的床板 (1) 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上方, 所述的床板 (1) 的一侧部转动地设置有 第五滚轮 (43) , 所述的床板 (1) 的另一侧部转动地设置。
5、有第六滚轮 (44) , 所述的第六牵引 索 (39) 绕过所述的第六滚轮 (44) , 所述的第五滚轮 (43) 压在所述的第六牵引索 (39) 与第 七牵引索 (40) 上或者压在所述的第八牵引索 (41) 上, 所述的第一支撑架 (37) 的端部与所 述的侧围架 (2) 的靠近所述的第三挂钩 (42) 的上侧部或者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 二支撑架 (38) 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 (2) 的远离所述的第三挂钩 (42) 的上侧部或者下侧 部相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侧围架 (2) 是由四个侧围组件围 设成的, 所述的床板 (1) 相应的。
6、呈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床板 (1) 与所述的侧围架 (2) 之间, 或者设置于所述的床板 (1) 与所述的升降机构之间, 或者设置于 所述的侧围架 (2) 与所述的升降机构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018395 B 2 1/5 页 3 儿童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床。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床, 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 位于所述的侧围空间内的 床板, 所述的侧围包括侧围架, 所述的侧围架包括多侧的侧围组件, 并且其中一侧的侧围组 件和与其相邻接的两侧的所述的侧围架相可拆卸地连接。
7、, 而侧围架内具有多个能够放置所 述的床板的档位。 当需要调节床板高度时, 需将侧围架的一侧的侧围组件取下, 将床板在所 述的侧围架内的一个档位处抽出, 抽出后再重新插入所述的侧围架的另一个档位处, 操作 较麻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床。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儿童床, 包括具有一个侧 围空间的侧围、 位于所述的侧围空间内的床板, 所述的侧围包括侧围架, 所述的床板能够沿 着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空间内, 并且所述的侧围架与所述的床板之间设置有 用于驱动所述的床板相对所述的侧围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
8、的儿童床还包括用于锁 定所述的侧围架与所述的床板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呈 U 型并具 有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撑架、 呈 U 型并具有第二横杆的第二支撑架、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横 杆相连接的第六牵引索、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相连接的第七牵引索、 一端部与所述的 第六牵引索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七牵引索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第八牵引索、 能够钩住 所述的侧围架的一侧部的第三挂钩, 所述的床板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 上方, 所述的床板的一侧部转动地设置有第五滚轮, 所述的床板的另一侧部转动地设置有 第六滚轮, 所述的第六牵引索绕过所述的第六滚轮, 所述的第五滚轮压在所述。
9、的第六牵引 索与第七牵引索上或者压在所述的第八牵引索上, 所述的第一支撑架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 架的靠近所述的第三挂钩的上侧部或者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二支撑架的端部与 所述的侧围架的远离所述的第三挂钩的上侧部或者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000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的侧围架是由四个侧围组件围设成的, 所述的床板相应 的呈四边形。 000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床板与所述的侧围架之间, 或 者设置于所述的床板与所述的升降机构之间, 或者设置于所述的侧围架与所述的升降机构 之间。 0007 本发明的范围, 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 同时也应。
10、涵 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 例如上述特征与本 申请中公开的 (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0008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 当将锁定机构解 说 明 书 CN 102018395 B 3 2/5 页 4 锁后, 能够通过操作所述的升降机构直接控制所述的床板在所述的侧围架的侧围空间内上 下移动, 从而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 操作较方便 ; 另外, 在床板处于较低的位置下, 通过操作 所述的升降机构将所述的床板升起, 以便大人抱起婴幼儿。 附图说明 0009 附图 1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11、 (实施例一, 第一滑动件与床板相滑动地设置) ; 0010 附图 2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一, 第一滑动件与侧围架的上部相滑动地设置) ; 0011 附图 3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二, 第二滑动件与床板相滑动地设置) ; 0012 附图 4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二, 第二滑动件与侧围架的下部相滑动地设置) ; 0013 附图 5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三) ; 0014 附图 6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四) ; 0015 附图 7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五) ; 0016 附图 8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六) ; 0017 附图 9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
12、例七) ; 0018 附图 10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八) ; 0019 附图 11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九, 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呈开口向上的 U 型) ; 0020 附图 12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实施例九, 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呈开口向下的 U 型) 。 0021 、 床板 ; 2、 侧围架 ; 3、 第一滑动件 ; 4、 第一连杆 ; 5、 第二滑动件 ; 6、 第二连杆 ; 7、 第 一撑杆 ; 8、 第二撑杆 ; 9、 第三撑杆 ; 10、 第四撑杆 ; 11、 第一转轴 ; 12、 第二转轴 ; 13、 第三转 轴 ; 14、 第四转轴 ; 15、 第五撑杆 ; 。
13、16、 第六撑杆 ; 17、 第三滑动件 ; 18、 第四滑动件 ; 19、 第一 杆件 ; 20、 第二杆件 ; 21、 第三杆件 ; 22、 第四杆件 ; 23、 第五滑动件 ; 24、 第六滑动件 ; 25、 操 作杆 ; 26、 第一牵引索 ; 27、 第一滚轮 ; 28、 第一挂钩 ; 29、 第二牵引索 ; 30、 第三牵引索 ; 31、 第二滚轮 ; 32、 第四牵引索 ; 33、 第五牵引索 ; 34、 第二挂钩 ; 35、 第三滚轮 ; 36、 第四滚轮 ; 37、 第一支撑架 ; 38、 第二支撑架 ; 39、 第六牵引索 ; 40、 第七牵引索 ; 41、 第八牵引索 ;。
14、 42、 第 三挂钩 ; 43、 第五滚轮 ; 44、 第六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一 : 如附图 1- 附图 2 所示, 一种儿童床, 包括具有一个侧围空间的侧围、 位 于所述的侧围空间内的床板 1。 0023 所述的侧围包括侧围架2, 有些侧围还包括包设在所述的侧围架2上的布套。 所述 的床板 1 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空间内, 并且所述的侧围架 2 与所述 的床板 1 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床板 1 相对所述的侧围架 2 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 述的儿童床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的侧围架 2 与所述的床板 1 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 0024 所述的侧围架2。
15、是由四个侧围组件围设成的, 所述的侧围架2的俯视图呈四边形, 所述的床板 1 相应的呈四边形。所述的侧围架 2 制作成俯视图呈圆形也是可以的。 0025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四组连杆机构,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的床板 1 的相应的侧部。 说 明 书 CN 102018395 B 4 3/5 页 5 0026 如附图 1 所示,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 床板 1 上的第一滑动件 3、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 3 相转动连接的倾斜的第一连杆 4, 所述的第一连杆 4 的另一端部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床板 1 的角部能 够沿着上下方向滑。
16、动地靠设在侧围架 2 相应的角部。所述的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第一滑动 件 3 与床板 1 之间, 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的第一连杆 4 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上部的 转动连接处。锁定机构的具体的结构不限, 只要能够将相对滑动或相对转动的两个部件之 间的位置锁定的结构都能在此使用。通过连杆机构的变形, 从而实现床板 1 相对侧围架 2 的升降。 0027 该连杆机构也可以是另一连接方式, 如附图 2 所示,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沿 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上部上的第一滑动件 3、 一端部与所述的 第一滑动件 3 相转动连接的倾斜的第一连杆 4, 所述的第一连杆 4 的另一。
17、端部所述的床板 1 相转动连接。 0028 实施例二 : 如附图 3,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沿着水平 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床板1上的第二滑动件5、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滑动件5相转 动连接的倾斜的第二连杆6, 所述的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下部相转动 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第二滑动件 5 与床板 1 之间, 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的第二 连杆 6 的下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下部的转动连接处。 0029 该连杆机构也可以是另一连接方式, 如附图 4 所示,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沿 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下部的第二滑动件。
18、 5、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 二滑动件 5 相转动连接的倾斜的第二连杆 6, 所述的第二连杆 6 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床板 1 相转动连接。 0030 实施例三 : 如附图 5 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两组连杆 机构,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的床板 1 的相对的两侧部,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 包括一端部与所述的床板 1 通过第一转轴 11 相转动连接并倾斜设置的第一撑杆 7、 一端部 与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下部通过第二转轴 12 相转动连接并倾斜设置的第二撑杆 8、 一端部与 所述的床板 1 通过第三转轴 13 相转动连接并倾斜设置的第三撑杆 9、 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
19、 架2的下部通过第四转轴14相转动连接的第四撑杆10, 所述的第一撑杆7的另一端部与所 述的第二撑杆 8 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三撑杆 9 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四撑杆 10 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任意一个转动连接处。 0031 实施例四 : 如附图 6 所示,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五 撑杆15、 与所述的第五撑杆15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第六撑杆16、 沿着水平直线 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床板 1 上的第三滑动件 17、 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 的侧围架 2 的下部的第四滑动件 18, 所述的第五撑杆 15 的一端部与所述。
20、的第三滑动件 17 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五撑杆 15 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下部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 第六撑杆 16 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四滑动件 18 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六撑杆 16 的另一端部 与所述的床板 1 相转动连接。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任意一个转动连接处, 也可以设置于第 三滑动件 17 与床板 1 之间与 / 或第四滑动件 18 与侧围架 2 的下部之间。 0032 实施例五 : 如附图 7 所示, 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 每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 杆件 19、 与所述的第一杆件 19 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杆件 20、 第三杆件 21、 说 明 书 CN。
21、 102018395 B 5 4/5 页 6 与所述的第三杆件 21 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第四杆件 22、 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 动连接在所述的床板 1 上的第五滑动件 23、 沿着水平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的侧围架 2 下部的第六滑动件24, 所述的第一杆件19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五滑动件23相转动连接, 所 述的第二杆件 20 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床板 1 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三杆件 21 的一端部与所 述的第六滑动件 24 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四杆件 22 的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 2 相转动连 接, 所述的第一杆件19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三杆件21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 二。
22、杆件 20 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四杆件 22 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 0033 实施例六 : 如附图 8 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的升降机构不是通过连杆 机构来实现的,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自身作为转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一侧部 的操作杆 25、 两根并列设置的第一牵引索 26, 所述的床板 1 位于所述的第一牵引索 26 的上 方, 每根所述的第一牵引索26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操作杆25相连接, 每根所述的第一牵引索 2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设有所述的操作杆25相对的另一侧部相连接, 所述的床 板 1 的相对的两侧部上分别转动地设置有两个第一滚轮 27, 相应的所述。
23、的第一滚轮 27 压 在相应的所述的第一牵引索 26 上。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所述的操作杆 25 与所述的侧围架 2 之间, 具体结构不限, 只要是能够禁止所述的操作杆 25 相对侧围架 2 转动的结构都可以。 转动所述的操作杆 25, 通过调节所述的第一牵引索 26 的长度, 从而实现所述的床板 1 的升 降。 0034 实施例七 : 如附图 9 所示, 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两根并列 设置的第二牵引索 29、 一端部与所有的所述的第二牵引索 29 的一端部相连接的第三牵引 索 30、 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一侧部的第一挂钩 28, 所述的第一挂钩 28 能够沿着第三。
24、 牵引索 30 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第三牵引索 30 相滑动连接, 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与所述的第 一挂钩 28 相对的另一侧部与所有的所述的第二牵引索 29 的另一端部相连接, 所述的床板 1 位于所述的第二牵引索 29 的上方, 所述的床板 1 的相对的两侧部上分别转动地设置有两 个第二滚轮 31, 相应的所述的第二滚轮 31 压在相应的所述的第二牵引索 29 上。锁定机构 能够设置于第一挂钩 28 与第三牵引索 30 之间, 通过将第一挂钩 28 与第三牵引索 30 锁定 于不同的位置, 从而实现将床板 1 锁定于不同的高度位置, 具体的锁定机构不限, 只要能将 第三牵引索 30 相对于第。
25、一挂钩 28 的位置相对定位即可。 0035 实施例八 : 如附图 10 所示, 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 所述的侧围架 2 呈四边形, 所 述的床板 1 也呈四边形,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三根第四牵引索 32、 一端部与三根所述的第 四牵引索32的一端部相连接的第五牵引索33、 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2并位于所述的侧围 架 2 的一个角部的第二挂钩 34, 所述的第二挂钩 34 能够沿着第五牵引索 33 的长度方向与 所述的第五牵引索33相滑动连接, 同样的, 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所述的第五牵引索33与所 述的第二挂钩 34 之间。三根所述的第四牵引索 32 的另一端部分别相应的与侧围架 2 的其 。
26、余三个角部相连接, 所述的床板 1 位于所述的第四牵引索 32 与所述的第五牵引索 33 的上 方, 所述的床板 1 的一个角部转动地设置有一个第三滚轮 35, 所述的第三滚轮 35 压在所述 的第五牵引索 33 上, 所述的床板 1 的其余三个角部设分别转动地设置有第四滚轮 36, 三个 所述的第四滚轮 36 分别压在相应的所述的第四牵引索 32 上。为了使得第四滚轮 36 运行 地较稳定, 在床板1的下部还相应地设置有使得与所述的第五牵引索33相邻的两个第四牵 引索 32 转向的转向滚轮。 说 明 书 CN 102018395 B 6 5/5 页 7 0036 实施例九 : 如附图 11 。
27、所示, 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呈开口 向上的 U 型并具有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撑架 37、 呈开口向上的 U 型并具有第二横杆的第二支 撑架 38、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横杆相连接的第六牵引索 39、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相连 接的第七牵引索 40、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六牵引索 39 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七牵引索 40 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第八牵引索 41、 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一侧部的第三挂钩 42, 所 述的床板 1 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上方, 所述的床板 1 的两侧部分别转 动地设置有第五滚轮 43 与第六滚轮 44, 所述的第六牵引索 39 绕过所。
28、述的第六滚轮 44, 所 述的第五滚轮 43 压在所述的第八牵引索 41 上, 所述的第一支撑架 37 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 架 2 的靠近所述的第三挂钩 42 的上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二支撑架 38 的端部与所 述的侧围架 2 的远离所述的第三挂钩 42 的上侧部相转动地连接。同样的, 锁定机构可以设 置于所述的第八牵引索 41 与所述的第三挂钩 42 之间。 0037 如附图12所示,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呈开口向下的U型并具有第一横杆的第一支 撑架 37、 呈开口向下的 U 型并具有第二横杆的第二支撑架 38、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横杆相 连接的第六牵引索 39、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
29、杆相连接的第七牵引索 40、 一端部与所述的 第六牵引索 39 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七牵引索 40 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第八牵引索 41、 能够钩住所述的侧围架 2 的一侧部的第三挂钩 42, 所述的床板 1 位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 述的第二横杆的上方, 所述的床板 1 的两侧部分别转动地设置有第五滚轮 43 与第六滚轮 44, 所述的第六牵引索 39 绕过所述的第六滚轮 44, 所述的第五滚轮 43 压在所述的第八牵 引索 41 上, 所述的第一支撑架 37 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 2 的靠近所述的第三挂钩 42 的下 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二支撑架38的端部与所述的侧围架2的远离所述的。
30、第三挂钩 42 的下侧部相转动地连接。 0038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2018395 B 7 1/12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8 2/12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9 3/12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0 4/12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31、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1 5/12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2 6/12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3 7/12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4 8/12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5 9/12 页 16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6 10/12 页 17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7 11/12 页 18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8 12/12 页 19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18395 B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