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pdf

  • 上传人:zhu****69
  • 文档编号:7909164
  • 上传时间:2019-11-22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866.0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2562.X

    申请日:

    20090922

    公开号:

    CN101664252B

    公开日:

    2012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D13/02,A47D11/00

    主分类号:

    A47D13/02,A47D11/00

    申请人: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东青

    地址:

    515800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文冠路中段奥迪工业园

    优先权:

    CN200910192562A

    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刘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包括篮框架及布垫,其中篮框架由两个U形管对接组成,U形管的对接处通过棘轮装置相连接,通过棘轮装置调节两U形管可实现卧床或座椅或收合的转换,棘轮装置包括棘角及棘轮盘,通过棘角与棘轮盘上不同位置的轮齿位相啮合而实现U形管的角度可调,U形管的端部套设有拉杆,拉杆的一端与棘角枢接,拉杆的另一端套接有调节滑套,通过拉动调节滑套使棘角脱离棘轮盘的配合后而实现U形管可转动调节,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调整角度较多,可满足婴儿的各种睡姿或坐姿,且篮框架的中间没有任何机构,故婴儿睡在上面不会有东西顶到身子,从可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本发明设计巧妙,造型独特,可广泛应用于婴儿用品行业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包括一个篮框架(1)及安装于篮框架(1)上的可供婴儿躺卧的布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篮框架(1)由两个U形管对接组成,所述U形管的对接处通过棘轮装置(3)相连接,通过所述棘轮装置(3)可调节两U形管的角度而实现卧床状态或座椅状态或收合状态的转换,所述棘轮装置(3)包括与U形管的端部连接的棘角(31)及位于两个U形管之间的棘轮盘(32),通过棘角(31)与棘轮盘(32)上不同位置的轮齿位(322)相啮合而实现U形管的角度可调,所述U形管的端部套设有拉杆(41),所述拉杆(41)的一端与上述棘角(31)枢接,所述拉杆(41)的另一端套接有调节滑套(42),通过拉动调节滑套(42)使所述棘角(31)脱离棘轮盘(32)的配合后而实现U形管可转动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U形管中较长的为背靠架(11),较短的为脚垫架(12),所述背靠架(11)与脚垫架(12)的对接处设有一个安装座(13),棘轮盘(32)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3)上,所述安装座(13)的内侧设有两个可相对安装座(13)转动的q形壳套(4),所述U形管的端部及拉杆(41)安装于所述q形壳套(4)的直线端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座(13)上设有位于背靠架(11)下方的起到支撑作用的U形杆(15),所述U形杆(15)与脚垫架(12)相联接,通过转动所述脚垫架(12)可使所述U形杆(15)伸出或缩入所述安装座(1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U形杆(15)与脚垫架(12)之间通过一块三角形板(51)及一根片状连接杆(52)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52)的其中一端部与U形杆(15)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2)的另一端及中间分别设有一个滑槽(522),其中端部的滑槽(522)套设于安装座(13)中间的凸轴(137)上,中间的滑槽(522)套设于三角形板(51)的其中一角的凸柱(512)上,而所述三角形板(51)的另一角与安装座(13)中间的凸轴(137)可转动连接,第三角与上述q形壳套(4)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q形壳套(4)带动三角形板(51)转动继而带动连接杆(13)滑行并摆动而实现U形杆(15)的伸缩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桌板(6),所述桌板(6)可拆卸地安装于上述篮框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篮框架(1)的安装座(13)外侧设有两个支撑杆(14),上述桌板(6)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杆(14)靠上端的内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杆(14)的内侧面连接有一管子(147),所述支撑杆(14)的内侧面位于管子(147)下方设有T型固定轴(149),上述桌板(6)的背面对应设有供所述管子(147)嵌装的凹腔(61),桌板(6)的背面两侧对应设有T型卡槽(62),通过T型固定轴(149)与T型卡槽(62)相插接并转动所述桌板(6)使所述管子(147)嵌入凹腔(61)中而实现所述桌板(6)与支撑杆(14)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座(13)的外侧中间设有轴柱(72),上述支撑杆(14)对应设有轴孔(141),通过轴柱(72)与轴孔(141)相配合而实现支撑杆(14)可相对安装座(13)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座(13)上设有圆形卡盘(7),上述轴柱(72)设置于所述圆形卡盘(7)中间,所述圆形卡盘(7)上至少设有两个卡口(71),上述支撑杆(14)位于轴孔(141)的上方对应设有一个可控制的卡块(142),通过拉起卡块(142)并转动支撑杆(14)使其卡块(142)与卡口(71)相卡接而实现支撑杆(14)定位于相应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桌板(6)为板面上设有玩具的玩具桌板或为可供婴儿用餐的用餐桌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布垫(2)为背靠布垫与脚布垫连为一体的布垫,所述布垫(2)背面设有可供U形管套入的袋口(2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特征在于上述布垫(2)内连接有托板(8),所述托板(8)由两块平板(81)及位于两平板(81)之间用于连接两平板(81)的连接布(82)组成,所述布垫(2)背面中间朝向背靠布垫及脚布垫处均设有插缝(22),通过将托板(8)插置于所述插缝(22)中而实现托板(8)与布垫(2)相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用品,具体是一种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方便携带以及存放,很多婴儿座椅都设计成可以折叠的,有的甚至是可以坐卧转换的,这些婴儿座椅包括座椅架、设置在座椅架上的用于婴儿坐或者躺的座位,在座椅架上套有布垫,其中座椅架包括有底架、背靠架及背靠架撑开稳定机构,其中背靠架与底架的连接处设为轴与轴套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得背靠架可以绕底架转动折叠,又在背靠架与底架之间设有撑杆,在撑杆下端设有锁杆,而在底架中设有锁钩,通过锁钩钩住锁杆而实现背靠架的角度定位,然而一个固定位置的锁钩只能将背靠架定位在一个角度,若想使背靠架有多个定位角度,则需要调整锁钩的位置或设置多个锁钩,而且为了可实现解锁,还需要另外设有一个解锁操作机构,从而大大增加了该婴儿座椅的结构设计,使得其结构复杂,背靠架的角度调整范围不大,而且这些背靠架撑开稳定机构设置在背靠架和底架的内侧,故婴儿躺在背靠架及底架的布垫上面会顶到下边的背靠架撑开稳定机构,使得婴儿睡得不舒服且会影响到婴儿的身体发育,此外这类婴儿座椅还存在着其他的缺点,如没有配带可供婴儿玩耍或用餐的桌板,如布垫拆装不方便等等,总之,现有技术中的婴儿座椅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不足的地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有多级的定位角度调整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既可作为游戏床或椅使用、又可作为餐桌椅使用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包括一个篮框架及安装于篮框架上的可供婴儿躺卧的布垫,其特点是所述篮框架由两个U形管对接组成,所述U形管的对接处通过棘轮装置相连接,通过所述棘轮装置可调节两U形管的角度而实现卧床状态或座椅状态或收合状态的转换,所述棘轮装置包括与U形管的端部连接的棘角及位于两个U形管之间的棘轮盘,通过棘角与棘轮盘上不同位置的轮齿位相啮合而实现U形管的角度可调,所述U形管的端部套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上述棘角枢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套接有调节滑套,通过拉动调节滑套使所述棘角脱离棘轮盘的配合后而实现U形管可转动调节。 

    为了使得该婴儿篮更能满足婴儿的需求,既能供婴儿玩耍,又能供婴儿用餐,本发明的婴儿篮还包括有桌板,所述桌板可拆卸地安装于上述篮框架上。该桌板可以是在其板面上设置玩具形成玩具桌板,也可以是在其板面上设有可放置碗盘的凹位形成用餐桌板,还可以是在其板面上设置其他的东西,使其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 

    本发明由于采用在篮框架的两个U形管的对接处设置棘轮装置相连接的结构,通过所述棘轮装置可达到调节两个U形管,使两个U形管之间夹角发生变换,当夹角为180°~145°时可作为卧床使用,当夹角为145°~90°时可作为座椅使用,当夹角为0°时则为收合状态,方便存放,在两个U形管的对接处设置转动机构,使整个篮框架的中间没有任何机构,故婴儿睡在上面不会有任何东西顶到身子,从而可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而且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操作起来方便快捷,且调整到角度较多,可满足婴儿的各种睡姿或坐姿;又由于婴儿篮上还设有桌板,且所述桌板是安装在两个安装座外侧的支撑杆之间,而两个支撑杆又是通过轴与轴套的配合连接实现可相对安装座转动的,故可通过转动支撑杆可达到改变桌板的角度,因此可根据婴儿篮的使用状态来转动支撑杆,使得躺或坐在婴儿篮中的婴儿可以更容易地使用到桌板,也可以保证婴儿以正确良好的卧姿或坐姿使用到桌板,从而达到健康、安全的目的;又由于在布垫内套装有由两块平板通过连接布连接而成的托板,从而保证婴儿睡或坐在布垫上不会因为布垫太软而沉下去,有效避免了因布垫太软而影响婴儿的发育,因此进一步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其设计巧妙,造型独特,转换变形方便快捷,可放在床上使用或地上使用或旅行时放在车上使用,可作为娱乐的床椅也可作为用餐的餐椅,其使用范围广,而且安全又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可广泛应用于婴儿用品行业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婴儿篮卧床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婴儿篮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婴儿篮收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婴儿篮卧床状态时棘轮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婴儿篮座椅状态时棘轮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婴儿篮收合状态时棘轮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U形管及q形壳套与连接件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婴儿篮收合状态时U形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婴儿篮使用状态时U形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支撑杆及U形杆与连接件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支撑杆与桌板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布垫与托板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包括一个篮框架1及安装于篮框架1上的可供婴儿躺卧的布垫2,为进一步提高该婴儿篮的使用性能,又能保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的篮框架1由两个U形管对接组成,该U形管的对接处通过棘轮装置3相连接,通过所述棘轮装置可达到调节两个U形管,使两个U形管之间夹角发生变换,当夹角为180°~145°时可作为卧床使用,当夹角为145°~90°时可作为座椅使用,当夹角为0°时则为收合状态,方便存放,在两个U形管的对接处设置转动机构,使整个篮框架的中间没有任何机构,故婴儿睡在上面不会有任何东西顶到身子,从而可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而且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操作起来方便快捷,且调整到角度较多,可满足婴儿的各种睡姿或坐姿。 

    该发明的棘轮装置3包括与U形管的端部连接的棘角31及位于两个U形管之间的棘轮盘32,如图4至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棘轮装置3安装于一个安装座13上,该安装座13位于两个U形管的对接处,该安装座13大致呈半圆形腔体,如图7所示,该腔体又包括有内外壳体131、132,其中在内壳体131的外侧设有两个q形壳套4,而该q形壳套4由左右两半壳套扣合并通过螺丝锁接而成,其中一半壳套为q形,另一半壳套为1型,两个q形壳套4的圆形端相并靠、两直端相远离的安装在安装座13上,在内壳体131的中间向外凸起一圈圆边133,该圆边133的外径略小于q形壳套4的圆孔43,故与内壳体131相邻接的q形壳套4的圆孔43套置在内壳体131的圆边133上,在圆边133的中间设有一个十字花键134,在十字花键134的四个键身上设有四个螺孔,在十字花键134的四个角处则设有带螺孔的圆柱,而在位于外边的q形壳套4的圆孔43处设有一个圆盖44,该圆盖44的直径比圆孔43的直径稍大,在圆孔43的外围设有可供圆盖44置入的 圆形凹位,该圆盖44上对应十字花键134上的螺孔的位置设有四个通孔,将圆盖44放入q形壳套4的圆形凹位中,再将通孔对准螺孔后利用螺丝将其固定在内壳体131上,从而实现q形壳体4与安装座13可转动的连接,在内壳体131的外侧还凸设有一个小圆柱135,该小圆柱135大致位于圆边133的左上角,在圆边133的右边还设有一道滑槽136,而与该内壳体131相邻接的q形壳套4的q形半壳套外侧同样设有一个小圆柱45和一道滑槽46,不同的是该滑槽46是设置在与内壳体131的小圆柱135的位置,而其小圆柱45则刚好是位于内壳体131的滑槽136中,如此设计则可以限制q形壳套4的移动范围。该实施例的棘轮盘32的中间设有一个十字通孔321,在十字通孔321的四个角处设有圆孔,该棘轮盘32安装在与内壳体131相邻接的q形壳套4中,通过其十字通孔321穿过伸出在q形壳套4中十字花键134上,再用螺丝穿过棘轮盘32上的圆孔并拧紧十字花键134四个角处的圆柱中,从而使得该棘轮盘32固定在内壳体131上,在棘轮盘32上共设有八个轮齿位322,其中有六个轮齿位322设置在棘轮盘32的左边,另外两个轮齿位设置在棘轮盘32的右边,在q形壳套4的圆形端与直线端的交接处设有棘角31,该棘角31刚好可以与棘轮盘32相啮合,该棘角31大致呈三角形片块,其中两个角设有圆孔311,其中较大的那个圆孔311通过螺钉与q形壳套4对应处的圆柱螺孔连接,且该棘角32可以绕该螺钉转动,另一个较小的圆孔311则是与一个拉杆41连接,在拉杆41的端部设有凸柱,将棘角31的圆孔311套进该凸柱中而实现该棘角31又可绕该凸柱转动,而棘角31在该较小的圆孔311对着的那条边上设有卡凸312,该卡凸312刚好可以卡进棘轮盘32的轮齿位322中,由于该棘角31可同时绕两个角转动,故当拉动拉杆41是,拉杆41会带动棘角31向后退,且同时大圆孔311所在的角绕其所接到螺钉转动,从而使得没有圆孔311的那 一角会向后摆动一段距离,使卡凸312摆出棘轮盘32的轮齿位322,实现拉杆41与棘角31可一同转动,该实施例的拉杆41装置在q形壳套4的直线端中,在直线端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孔401,而在拉杆41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槽形孔411,通过螺丝穿过圆孔401与槽形孔411再用螺母旋紧,从而使得拉杆41与q形壳套4连成一体,因此q形壳套4也可绕安装座13的内壳体131的圆边133转动,在拉杆41的另一端也设有一个圆孔412,而U形管的端部设有两个圆孔111一个槽型孔112,其中槽型孔112为于两圆孔111中间,而U形管端部的圆孔111到槽形孔112之间的距离与拉杆41上的槽形孔411到圆孔412之间的距离一样,其中U形管端部的圆孔111与q形壳套4直线端中间的圆孔401对齐并通过该圆孔401上的螺丝固定,从而使得U形管与q形壳套4同步转动,在q形壳套4的外端还套设有一个方形套43,所述方形套43的中间也开有一个通孔,另一端开有螺母槽孔,该方形套43上的通孔也是和U形管端部的圆孔111及q形壳套4直线端中间的圆孔对齐的,上面所述的螺丝穿过各个孔后通过螺母拧紧,而该螺母则是嵌装在方形套43的螺母槽孔中,该方形套43的外端部的开口向内收缩并形成一个向外微凸的圆环边,在方形套43的收缩端口上还设有一个调节滑套42,该调节滑套42为一个横截面为T形的圆筒,该直径较小的端的圆孔刚好可以套在方形套43的圆环边外,该调节滑套42上设有一个圆形孔421,该圆形孔421与拉杆41端部的圆孔412及U形管的槽形孔112相对齐并通过螺丝与螺母锁接连接,在调节滑套42中又设有套管44,该套管44也呈横截面为T形的圆筒,不同的是套管44的长度比调节滑套42的长度长大概一半,且套管44较大端的直径比调节滑套42的孔径大,而套管44较小端的直径比调节滑套42的孔径小,因此套管44可穿入调节滑套42中,该套管44上开设有一个圆形孔441和一个槽形孔442,其中的槽形孔 442与调节滑套42的圆形孔421相对齐并通过螺丝与螺母锁接连接,而圆形孔441与U形管的另一个圆形孔111相对齐并通过螺丝与螺母锁接连接,从而形成了q形壳套4与方形套43及U形管相固定,而拉杆41可在q形壳套4及方形套4中移动,其移动范围为槽形孔411的槽长度,而调节滑套42则与拉杆41相固定,又可相对U形管的槽形孔112移动,而套管44与U形管相固定,因此当提拉调节滑套42时,调节滑套42带动拉杆41移动,从而使得棘角31与棘轮盘32相脱离,从而使得U形管连同套管44、调节滑套42、方形套43及q形壳套4、拉杆41和棘角31可一体转动,因此即可实现U形管可调节角度。该实施例的背靠架11安装在棘轮盘32上有六个轮齿位322的那一侧的q形壳套4内,且六个轮齿位322的位置与棘角31的卡凸312卡接时刚好是使得背靠架11与地面成0°、15°、30°、60°、75°与90°这六个角度位置,而脚垫架12安装在棘轮盘32上有两个轮齿位322的那一侧的q形壳套4内,且两个轮齿位322的位置与棘角31的卡凸312卡接时刚好是使得脚垫架12与地面成0°与90°这两个角度位置,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转动背靠架11,可以将背靠架11使之与脚垫架12呈180°或165°或150°放置,这样的婴儿篮可以作为卧床使用,如图1所示;也可以将背靠架11使之与脚垫架12呈90°或120°或135°放置,这样的婴儿篮可以作为座椅使用,如图2所示,使用以上两种功能时,无需转动脚垫架12,只需要转动背靠架11即可满足上面的角度要求;而当要收合起该婴儿篮时,则需将脚垫架12及背靠架11均转动成90°,此时脚垫架12与背靠架11收合在一起,方便携带或存放,如图3所示。 

    由于当背靠架11转到与地面有一定角度的时候,若在背靠架11的下面没有什么支撑件的话,那么婴儿坐在该婴儿篮中背靠着背靠架11处时会整个婴儿篮失去平衡而向后方倒下,因此,如图8至图10,该实施例在背 靠架11的下方设有U形杆15,该U形杆15是用作支撑的,该U形杆15为圆柱形杆,在U形杆15的两端部连接有长方形条体151,当婴儿篮变成座椅时,U形杆15位于后方刚好可支撑住后方,使整个婴儿篮平衡,防止坐在上面的婴儿向后翻倒,该实施例的U形杆15是这样与安装座13相连接的:如图10所示,在安装座13朝向背靠架11方向的下方设有一个圆口130,该圆口130刚好可供U形杆15穿过,而在圆口130的内部还设有一个孔座9,该孔座9由两块半壳体组成,其中一块半壳体固定在安装座13的内壳体131内侧面上,另一块半壳体通过螺丝与其相锁接,在孔座9上设有一个横向圆形通孔91,该圆形通孔91的孔径与U形杆15的直径相同,安装时先将U形杆15靠在与安装座13的内壳体131连接的那块半壳体上,再将另一块半壳体对齐合上并通过螺丝锁紧,此时的U形杆15可以在孔座9中滑动,但由于U形杆15端部连接有长方形条体151,故U形杆15不会从孔座9中脱离开来,该U形杆15端部的长方形条体151上设有一个圆形孔152,而且在安装座13的壳体内还设有一个连接杆52和一个三角形板51,其中该连接杆52的一端设有一个圆形孔521,该圆形孔521与U形杆15的端部圆形孔152相对齐并通过插销插接而形成两者可相对转动,在连接杆52的中间和另一端则设有滑槽522,而在安装座13的内壳体131的内部中间设有凸轴137,其中连接杆52端部的滑槽522与该凸轴137相连接;而该三角形板51的两个角设有轴孔511,另一个角设有凸柱512,其中一个轴孔511与安装座13内壳体131中间的凸轴137相连接,而凸柱512则与连接杆52中间的滑槽522相连接,而上一段所描述的与该内壳体131相邻接的q形壳套4上的小圆柱45刚好是凸出在这内壳体131中,而三角形板51的另一个轴孔511就是套置在这个小圆柱45上,又因为该小圆柱45所在的q形壳套4是与脚垫架12相连接的,故当转动脚垫架12时,三角形 板51则随着脚垫架12绕安装座13中间的凸轴137转动,从而使得三角形板51的凸柱512所在的角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因为连接杆52中间的滑槽522与三角形板51的凸柱512相连接,故可带动连接杆52绕安装座13的内壳体131中间的凸轴137摆动,从而进一步带动U形杆15伸出或缩入到安装座13中,当脚垫架12位于0°的位置时,U形杆15伸出安装座13中,如图9所示;当脚垫架12位于90°的位置时,U形杆15缩入安装座13中,如图8所示,由上述可知脚垫架12位于90°,整个婴儿篮是出于收合状态的,此时U形杆15也缩入在安装座13中,故在存放时不会占空间,而且也方便携带。 

    如图1、图2所示,为了使该婴儿篮的功能更为齐全,更能满足婴儿的使用要求,该发明的婴儿篮还包括有桌板6,所述桌板6可拆卸地安装于上述篮框架1上,该发明在安装座13的外侧设有支撑杆14,而该桌板6安装于所述两个支撑杆14靠上端的两内侧面之间。其具体的安装方式如下:如图11所示,其中安装座13的外壳体132的外侧对应内部的凸轴137的轴心同轴设有一个圆形凹腔138,该圆形凹腔138中设有四个螺孔,圆形凹腔138中连接有一个直径与圆形凹腔138一致的圆形卡盘7,该圆形卡盘7上对应圆形凹腔138的四个螺孔的位置设有四个通孔,通过螺钉可以将圆形卡盘7固定在圆形凹腔138上,在圆形卡盘7的外侧中间设有轴柱72,在圆形卡盘7的上方设有两个呈60°夹角的卡口71;而该实施例的支撑杆14上小下大大扁形杆状体,支撑柱14的下部开有通腔143,在通腔143的外侧设有腔盖144,腔盖144通过扣位与通腔143相扣接,在腔盖144上设有两个孔,其中下方的孔为圆形轴孔141,该轴孔141与圆形卡盘7的轴柱72相插接而实现支撑杆14与安装座13连接且可绕轴柱72转动,另外在通腔143上方设有一个与圆形卡盘7的卡口71相同形状的卡块142,该卡块 142一体设有向外凸出的推动钮145,在卡块142的上方连接有伸缩弹簧146,当向上推动该推动钮145,卡块142也向上抬起,使卡块142与卡口71相脱离,此时整个支撑杆14可以绕安装座13转动,当转动到一定角度且有卡口71的位置时,松开推动钮145,则卡块142在伸缩弹簧146的弹力作用下会复位,从而再次与圆形卡盘7上的卡口71卡接,通过支撑杆14上的卡块142与圆形卡盘7的卡口71相卡接配合可避免使用时会松动而出现意外,而推动钮145则刚好凸出在腔盖144上方的孔中,该孔设计成长条形孔,该推动钮145可在长条形孔中上下移动。该实施例的支撑杆14只有两个角度的变动,一个角度是与地面呈90°,另一个角度是与地面成60°,当该婴儿篮为卧床状态时,则支撑杆14位于与地面呈90°的位置时婴儿刚好可以触碰到支撑杆14上的桌板6;而当该婴儿篮为座椅状态时,则支撑杆14位于与地面呈60°的位置时婴儿也刚好可以触碰到支撑杆14上的桌板6。该实施例的支撑杆14的内侧面之间连接有一个管子147,该管子147的两端设计成圆弧弯曲过度而形成垂直的,位置管子147的两直端上设有轴孔,而支撑杆14的两端部设有插孔148,通过将管子147的两端插入到支撑杆14的两插孔148中,并使管子的轴孔与支撑杆14上的螺孔对齐,通过螺丝可以将管子固定在支撑杆14中,在支撑杆14的内侧面位于管子147下方设有T型固定轴149,该T型固定轴149内一体连接有圆筒140,该圆筒140刚好可容置与支撑杆14的内部,在支撑杆14的内侧面开有圆孔,将T型固定轴149的较小圆柱端卡进该圆孔并使圆筒140套装在支撑杆14的内腔中,从而使该T型固定轴149不可绕其轴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杆14上,对应在桌板6的背面对应设有供管子147嵌装的凹腔61,而在桌板6的下端设有T型卡槽62,通过T型固定轴149与T型卡槽62相插接并转动桌板6使管子147嵌入到凹腔61中,从而使得该桌板6稳固,但 为避免管子147脱离凹腔,在桌板6的凹腔61外侧中间的位置设有一个锁扣键63,该锁扣键63为一个可向上凸起挡住装置于凹腔61中的管子147脱离出来,在锁扣键63安装于锁扣座64中,在锁扣座64的一端还设有一个锁扣开关65,通过按下锁扣开关65可使锁扣键63向下凹进锁扣座64中,故当要拆下桌板6时,可先按下锁扣开关65可使锁扣键63向下凹进锁扣座64中,再将桌板6的凹腔61离开管子147,然后才将桌板6从T型固定轴149中拉出来。其拆装方便快捷,家长可根据婴儿的需要更换上不同功能用途的桌板6,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婴儿篮的使用价值。 

    该实施例的桌板6可以设计成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桌板6,该实施例共设有两个桌板6,其中一个为玩具桌板6A,如图1中的桌板6所示;另一个为用餐桌板6B,如图2中的桌板6所示。如图2所示,其中用餐桌板6B为一个横截面呈L型的桌板6,放置平板的中间略向下凹,而在左上角凸有一个小平台,在小平台的中间设有一个圆形凹腔,设计成下凹可在放置碗盘时避免滑掉出来,而在放置平板前方凸起一个平板也可避免碗盘掉落;如图1所示,该玩具桌板6A的前面设有若干个可供玩耍的小玩具,玩具桌板6A内部设有发声装置和发光装置,如图所示,位于玩具桌板6A前面的左上方设有一个梅花形按键,按该梅花形按键可实现在歌曲播放模式和歌曲演奏模式之间切换;在其右边还有一个心形按键,该心形按键为播放按键,当在模仿模式下按下该播放按键时,会循环播放音乐,直至最后一首播放完毕则停止,当在演奏模式下按下该播放按键时,则每按一下会转换下一首歌曲;在中间上面设有四盏星形灯,当播放歌曲时四盏星形灯会依次闪烁;在右边设有一个旋转滚筒,可用手去拨动其旋转;在左边梅花形按键和心形按键下方设有一个鱼竿,在鱼竿一端设有卷线轮,另一端设有一只小鱼,卷线轮和小鱼之间用线连接一起,并设有复位弹簧,用手转动 卷线轮,小鱼会越来越靠近卷线轮,同时会有“咔咔”声,松手后,小鱼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而在玩具桌板前面中间靠下的位置设有琴键,在演奏模式下按这些琴键会弹奏当前歌曲,而在播放模式下按这些琴键则会对应发出该琴键的响声;在玩具桌板6A的下方还设有3个拉钩66,这些拉钩66内部与发声装置和发光装置相联接,在拉钩下还挂设有挂件9,通过拉动这些挂件9则会带动拉钩66向下移动,从而触发玩具桌板6A内部的发声发光装置,使其发出声音,且四盏星形灯同时闪烁。在玩具桌板6A的背面左边位置设有一个电源开关,还有一个音量加大键和一个音量减小键,背面右边位置设有一个用于装电池的电池槽,在电池槽的外面设有一个可盖置其上的电池盖。 

    如图12所示,套在背靠架和脚垫架上的布垫2是一块由背靠布垫与脚布垫连为一体的布垫2,其中背靠布垫的长度比脚布垫的长度长一些,该布垫2的背面设有可供背靠架11及脚垫架12套入的袋口21,该袋口21是由一块布与布垫2三面缝合而成的,在袋口21处还设有魔术贴23,安装布垫2时,先将布垫2从桌板下穿过,再将两个袋口21对应套进背靠架11和脚垫架12上,再将魔术贴23贴紧即可完成组装,另外在布垫2的左右边缘上设有六条挂绳24,而在连接件13上对应设有六个卡扣139,当将布垫2安装好后,将这六条挂绳24分别扣在连接件13上对应的卡扣139上,如图1至图3所示,从而可防止布垫2左右移动。此外,在布垫2的背面中间的位置还设有两个插缝22,该插缝22用于插接托板8的,该托板8为一个长一个短的平板81、中间用一块连接布82连接而成的,在安装托板8时,先将布垫2背面朝外的对折,接着将托板8呈倒V形插入布垫2的插缝22内,其中较长一边的平板81插入到背靠布垫所在的插缝22中,较短一边的平板81插入到脚布垫所在的插缝22中,在两个插缝22的外侧还设有魔 术贴24,将托板2插进去后将两侧的魔术贴24对贴,从而将托板8隐藏到布垫2中。在布垫2的正面中间的位置设有一个左右贯穿的布孔,在布孔中穿有一条腰带25,通过该腰带25可防止婴儿坐着的时候摔倒或躺着的时候翻出婴儿篮。 

    尽管本发明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参照本发明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可折叠 变形 婴儿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可折叠变形的婴儿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90916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