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及服务机器人.pdf

  • 上传人:32
  • 文档编号:7908114
  • 上传时间:2019-11-22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636.7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709632.4

    申请日:

    20170619

    公开号:

    CN207785060U

    公开日:

    201808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L9/24

    主分类号:

    A47L9/24

    申请人: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

    发明人:

    恽为民,娄元建,庞作伟

    地址: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北路1122号90幢8层

    优先权:

    CN201720709632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孟金喆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包括:随动风道组件,其与服务机器人的吸尘主体和吸尘软管相连,并连通所述吸尘主体的吸尘风道和所述吸尘软管;及驱动组件,与所述随动风道组件相连并驱动其转动,以将所述吸尘软管缠绕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外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服务机器人,包括上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随动风道组件将所述服务机器人吸尘主体的吸尘风道和所述吸尘软管相连通,驱动组件驱动随动风道转动将吸尘软管缠绕在随动风道外侧,简单方便,整洁美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随动风道组件(1),其与服务机器人的吸尘主体(200)和吸尘软管(2)相连,并连通所述吸尘主体(200)的吸尘风道(201)和所述吸尘软管(2);及驱动组件(3),与所述随动风道组件(1)相连并驱动其转动,以将所述吸尘软管(2)缠绕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风道组件(1)包括T型随动风道(11),所述T型随动风道(11)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尘主体(200)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吸尘软管(2)连接、第三端与所述驱动组件(3)连接,所述T型随动风道(11)连通所述吸尘风道(201)和所述吸尘软管(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轮(31),所述驱动轮(31)内同轴设置有涡卷弹簧(32),所述涡卷弹簧(32)一端与所述驱动轮(31)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服务机器人的外壳;当所述吸尘软管(2)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涡卷弹簧(32)处于收缩状态,所述驱动轮(31)在所述涡卷弹簧(32)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1)转动,以将所述吸尘软管(2)缠绕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1)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卷弹簧(32)一端与所述驱动轮(31)相连,另一端与穿设在所述驱动轮(31)内的支撑轴(33)相连,所述支撑轴(33)固定于所述服务机器人的外壳,所述支撑轴(33)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随动风道组件(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组件(4),所述锁紧组件(4)靠近所述吸尘主体(200)一侧设置有固定架(5),所述锁紧组件(4)置于所述固定架(5)内,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锁紧轮(41)和锁紧开关(42),所述锁紧轮(41)套设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1)外侧且与所述驱动组件(3)同步转动,所述锁紧开关(42)转动固定在所述固定架(5)内且与所述锁紧轮(41)抵靠时限制所述锁紧轮(41)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开关(42)包括抵压轮(421)、支架(422)和弹性件(423),所述支架(422)的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5)上,所述支架(42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抵压轮(421),所述支架(42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架(422)设置;弹性件(423)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422)的连接有所述抵压轮(421)的一端,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固定架(5)上,按压所述支架(422)的另一端使所述支架(422)转动,所述支架(422)带动抵压轮(421)压缩所述弹性件(423),以使所述抵压轮(421)与所述锁紧轮(41)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风道组件(1)的外侧设置有软管挡环(12),所述软管挡环(12)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3),所述软管挡环(12)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T型随动风道(11)的第二端的凹口(121),所述T型随动风道(11)转动将所述吸尘软管(2)缠绕在所述软管挡环(12)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软管(2)的自由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功能吸口(21)。 9.一种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主体(200),所述吸尘主体(200)包括吸尘风道(201),所述吸尘风道(201)包括可拆卸设置的第一风道(2011)和第二风道(2012),所述第一风道(2011)与第二风道(2012)之间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20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道(2011)和/或第二风道(2012)与尘箱组件(203)连通;所述第一风道(2011)与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相连通;风机(204),其进风口与所述尘箱组件(203)连通,用于所述第一风道(2011)和/或第二风道(2012)导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机构(202)包括:T型风道(2021),其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地刷(205)、尘箱组件(203)相连通;风道转向件(2022),其转动设置于所述T型风道(2021)的交汇处,用于选择性地封堵所述第一风道(2011)的出口或所述第二风道(2012)的出口。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及服务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务自动化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服务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情况下,服务机器人的吸尘软管、地刷等前端部件都是跟机器本体叠放在一起的,从外在来看比较凌乱,特别是吸尘软管处于自然状态下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影响美观;螺旋外形的吸尘软管长期杂乱放置容易藏污纳垢,而且容易被其他物体踩压而出现损坏和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及服务机器人,解决了现有服务机器人的吸尘软管放置凌乱,不美观且容易被其他物体挤压而出现损坏和破裂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包括:

    随动风道组件,其与服务机器人的吸尘主体和吸尘软管相连,并连通所述吸尘主体的吸尘风道和所述吸尘软管;及

    驱动组件,与所述随动风道组件相连并驱动其转动,以将所述吸尘软管缠绕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外侧。

    作为上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随动风道组件包括T型随动风道,所述T型随动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尘主体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吸尘软管连接、第三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T型随动风道连通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吸尘软管。

    作为上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内同轴设置有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一端与所述驱动轮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服务机器人的外壳;

    当所述吸尘软管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涡卷弹簧处于收缩状态,所述驱动轮在所述涡卷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转动,以将所述吸尘软管缠绕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外侧。

    作为上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涡卷弹簧一端与所述驱动轮相连,另一端与穿设在所述驱动轮内的支撑轴相连,所述支撑轴固定于所述服务机器人的外壳,所述支撑轴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随动风道组件连接。

    作为上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靠近所述吸尘主体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锁紧组件置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轮和锁紧开关,所述锁紧轮套设在所述随动风道组件外侧且与所述驱动组件同步转动,所述锁紧开关转动固定在所述固定架内且与所述锁紧轮抵靠时限制所述锁紧轮的转动。

    作为上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紧开关包括抵压轮、支架和弹性件,所述支架的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抵压轮,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架设置;

    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的连接有所述抵压轮的一端,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固定架上,按压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使所述支架转动,所述支架带动抵压轮压缩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抵压轮与所述锁紧轮分离。

    作为上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随动风道组件的外侧设置有软管挡环,所述软管挡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软管挡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T型随动风道的第二端的凹口,所述T型随动风道转动将所述吸尘软管缠绕在所述软管挡环的外侧。

    作为上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尘软管的自由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功能吸口。

    一种服务机器人,包括吸尘主体,所述吸尘主体包括吸尘风道,所述吸尘风道包括可拆卸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与尘箱组件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上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相连通;

    风机,其进风口与所述尘箱组件连通,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导风。

    作为上述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切换机构包括:

    T型风道,其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地刷、尘箱组件相连通;

    风道转向件,其转动设置于所述T型风道的交汇处,用于选择性地封堵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或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随动风道组件将所述服务机器人吸尘主体的吸尘风道和所述吸尘软管相连通,驱动组件驱动随动风道转动将吸尘软管缠绕在随动风道外侧,简单方便,整洁美观,不易受到其他物体的挤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服务机器人,包括上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包括吸尘风道和风机,吸尘风道包括可拆卸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用于控制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与尘箱组件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分别对应不同的清洁场景,功能多样化,可拆卸的设置使得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能够单独使用,节省空间,清洁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服务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随动风道组件;2、吸尘软管;3、驱动组件;4、锁紧组件;5固定架;

    11、T型随动风道;12、软管挡环;21、功能吸口;31、驱动轮;32、涡卷弹簧;33、支撑轴;34、弹簧挡片;41、锁紧轮;42、锁紧开关;

    121、凹口;421、抵压轮;422、支架;423、弹性件;424、转轴;4221、按压部;

    200、吸尘主体;

    201、吸尘风道;202、风道切换机构;203、尘箱组件;204、风机;205、地刷;

    2011、第一风道;2012、第二风道;2021、T型风道;2022、风道转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式保护一种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如图1-4所示,随动风道组件1,其与服务机器人的吸尘主体200和吸尘软管2相连,并连通吸尘主体200的吸尘风道201和吸尘软管2;及

    驱动组件3,与随动风道组件1相连并驱动其转动,以将吸尘软管2缠绕在随动风道组件1外侧。

    具体的,随动风道组件1包括T型随动风道11,T型随动风道11的第一端与吸尘主体200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吸尘软管2连接、第三端与驱动组件3连接,T型随动风道11连通吸尘风道201和吸尘软管2,T型随动风道11的第二端分别垂直于T型随动风道1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轮31,在驱动轮31内同轴设置有涡卷弹簧32,涡卷弹簧32通过弹簧挡片34固定在驱动轮31内,涡卷弹簧32一端与驱动轮31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服务机器人的外壳;具体的,涡卷弹簧32的另一端与穿设在驱动轮31内的支撑轴33相连,支撑轴33固定于服务机器人的外壳,支撑轴33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动件(图中未示出),转动件与随动风道组件1连接,具体的转动件与T型随动风道11的第三端转动连接。

    当吸尘软管2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涡卷弹簧32处于收缩状态,驱动轮31在涡卷弹簧32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并带动随动风道组件1转动,以将连接于随动风道组件1的第二端的吸尘软管2缠绕在随动风道组件1外侧,将吸尘软管2进行收纳,使吸尘软管2摆放整洁。吸尘软管2在非工作状态时,涡卷弹簧32处于收缩状态,为驱动组件3的转动提供动力,实现吸尘软管2的自动收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2-4所示,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还包括锁紧组件4,锁紧组件4靠近吸尘主体200一侧设置有固定架5,锁紧组件4置于固定架5内,固定架5用于容纳上述锁紧组件4并起到固定和支撑锁紧组件4的作用。锁紧组件4包括锁紧轮41和锁紧开关42,锁紧轮41套设在随动风道组件1外侧且与驱动组件3同步转动,锁紧开关42转动固定在固定架5内且与锁紧轮41抵靠时限制锁紧轮41的转动。

    锁紧开关42包括抵压轮421、支架422和弹性件423,支架422的中部通过转轴424转动设置在固定架5上,支架422的一端转动连接抵压轮421,支架422的另一端伸出支架422设置;抵压轮421用于与上述锁紧轮41相抵靠,以限制与锁紧轮41同步转动的驱动轮31的转动,弹性件423一端连接于支架422的连接有抵压轮421的一端,另一端抵靠在固定架5上,按压支架422的另一端的按压部4221,使支架422绕上述转轴424转动,支架422带动抵压轮421压缩弹性件423,以使抵压轮421与锁紧轮41分离。当松开按压部4221时,支架422在弹性件423的回复力的作用下重新抵压在锁紧轮41上,限制锁紧轮41的转动,从而限制驱动轮31的转动,无法使随动风道组件1转动对吸尘软管2进行收纳。

    进一步的,锁紧轮41周向设置有防滑结构,用于增大与抵压轮421之间的摩擦,防止抵压轮421在抵压状态时,锁紧轮41出现转动的情况发生。具体的,防滑结构为在锁紧轮41周向设置齿形结构,增大了锁紧轮41和抵压轮421之间的摩擦力,防滑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用达到增加锁紧轮41和抵压轮421之间的摩擦的结构即可,例如在锁紧轮41周向设置橡胶结构(图中未示出),还可以在橡胶结构上设置凸起结构(图中未示出),用于增大摩擦。还可以在抵压轮421的外侧设置上述防滑结构。

    随动风道组件1的外侧设置有软管挡环12,如图3所示,软管挡环12设置在锁紧轮41和驱动轮31之间且软管挡环12连接于驱动组件3,且软管挡环12具有一定的宽度,给吸尘软管2的收纳留有一定的空间,软管挡环12设置有用于容纳T型随动风道11的第二端的凹口121,T型随动风道11转动将吸尘软管2缠绕在软管挡环12的外侧且位于锁紧轮41和驱动轮31之间,当吸尘软管2缠绕在软管挡环12外侧时,锁紧轮41和驱动轮31能够对吸尘软管2起到止挡作用,防止吸尘软管2缠绕到其他结构上。

    吸尘软管2的自由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功能吸口21。功能吸口21可拆卸设置能够使吸尘软管2连接不同的功能吸口21,根据不同的清洁场景,更换不同的功能吸口21,使用范围更广泛。

    本实施方式还保护一种服务机器人,如图5所示,包括吸尘主体200,吸尘主体200包括吸尘风道201,吸尘风道201包括可拆卸设置的第一风道2011和第二风道2012,第一风道2011与第二风道2012之间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202,用于控制第一风道2011和/或第二风道2012与尘箱组件203连通;第一风道2011与上述的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相连通;

    风机204,其进风口与尘箱组件203连通,用于第一风道2011和/或第二风道2012导风。

    第一风道2011与第二风道2012分别对应不同的清洁场景,功能多样化,可拆卸的设置使得第一风道2011与第二风道2012能够单独使用,节省空间,也能够同时使用,清洁效率高。将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与第一风道2011相连通,将地刷205与第二风道2012相连通,能够使得服务机器人使用更方便,适合不同清洁场景的环境清洁,清洁效率高,但是为了保证较好的清洁效果,尽量第一风道2011和第二风道2012单独使用。

    具体的,风道切换机构202包括:

    T型风道2021,其三个开口分别与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地刷205、尘箱组件203相连通;

    第一风道2011、第二风道2012和尘箱组件203连通;风道转向件2022,其转动设置于T型风道2021的交汇处,用于选择性地封堵第一风道2011的出口或第二风道2012的出口,以根据需求控制第一风道2011或第二风道2012的开关。上述风道转向件2022为控制第一风道2011和第二风道2012转换的开关,风道转向件202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风机204与尘箱组件203连接,尘箱组件203是污物收纳和过滤的装置,可以取出清洁。风机204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风机204的出风口与外界相通。第一风道2011和第二风道2012共用一个风机204,充分利用了资源,减小了占地面积,减轻了重量,使用方便且更灵活。

    注意,上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关 键  词:
    一种 吸尘 软管 自动 收纳 装置 服务 机器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吸尘软管自动收纳装置及服务机器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90811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