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400274.X (22)申请日 2017.12.22 (71)申请人 安徽理工大学 地址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72)发明人 黄莉 卫凯平 黎志豪 (51)Int.Cl. A47J 41/02(2006.01) A47J 4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其包括: 安全纽扣, 其安装在瓶身螺旋口附近用 于加固螺旋口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支架, 贴于 。
2、内胆和瓶身内部, 用于固定内胆, 同时对内胆起 到缓冲作用, 较少摩擦和碰撞; 将底盘附近的螺 旋口放到了瓶盖附近, 则底盘和瓶身连为一体。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 耗材少, 成本低, 可以大大 增加了开水瓶的安全性能, 减少安全隐患。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107928460 A 2018.04.20 CN 107928460 A 1.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其特征包括: 安全纽扣, 其安装在瓶身螺旋口附近, 用 于加固螺旋口上半部分瓶身和下半部分瓶身: 当内胆放入瓶身后, 扭紧螺旋口, 然后将安全 纽扣扣好, 则当螺旋口松动的时候, 上半部分也不会脱落; 支架, 贴。
3、于内胆和瓶身内部, 总共 设计了12个支架, 用于固定内胆; 支架靠近内胆那一侧有海绵, 对内胆起到缓冲作用, 减少 摩擦和碰撞; 将底盘附近的螺旋口放到了瓶盖附近, 底盘和瓶身连为一体, 则底盘不会脱 落, 减少安全隐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其特征在于: 底盘不可拆卸, 和 瓶身连为一体, 把手在瓶身, 底盘发生脱落的频率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其特征在于: 在螺旋口增加了安 全纽扣, 即使螺旋口发生了松动情况, 上半部分也不会掉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其特征在于: 内胆和瓶身之间有 支架。
4、固定, 支架靠近内胆的那一侧还有海绵, 加固内胆的同时对内胆起到缓冲作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928460 A 2 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 具体是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背景技术 0002 开水瓶成为人类生存的一部分已经有数个世纪了, 开水瓶提供了宝贵的载水功 能。 一般的开水瓶主要有内胆、 瓶身、 底座等, 底座和瓶身之间有螺旋接口, 用于换新内胆。 但是这样的开水瓶使用寿命短, 经常发生底盘脱落现象, 以及内胆炸裂现象, 存在很大安全 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解决开水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发。
5、生脱落炸裂的问题, 设计出一种 方便安全的开水瓶, 增加了开水瓶的使用寿命, 降低了生活成本, 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安全隐 患。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下解决方案。 其技术方案是: 该开水瓶在外观上改动不大, 将底盘 的螺旋口放在了开水瓶盖附近, 同时在螺旋口附近增加了安全纽扣, 当内胆换好, 螺旋口扭 好后, 将安全纽扣扣好, 当螺旋口发生松动情况时, 瓶盖也不会和瓶身分离。 在瓶身和内胆 之间增加支架, 靠近内胆的那一侧有海绵, 加固内胆的同时起到了缓冲作用。 0005 本发明的效益是: 减少换开水瓶的频率, 节约了生活成本, 大大的降低了安全隐 患。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发明一种安全。
6、性能较高的开水瓶的装置图 0007 图2为开水瓶的俯视图 0008 图3为开水瓶的正视图 0009 图4为螺旋口附近的安全纽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了使本发明所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开水瓶, 包括内 胆、 瓶身、 安全纽扣、 支架等。 0011 安全纽扣, 其安装在瓶身螺旋口附近, 用于加固螺旋口上半部分瓶身和下半部分 瓶身: 当内胆放入瓶身后, 扭紧螺旋口, 然后将安全纽扣扣好, 则当螺旋口松动的时候, 上半 部分也不会脱落。 0012 支架, 贴于内胆和瓶身内部, 总共。
7、设计了12个支架, 用于固定内胆; 支架靠近内胆 那一侧有海绵, 对内胆起到缓冲作用, 减少摩擦和碰撞。 0013 将底盘附近的螺旋口放到了瓶盖附近, 底盘和瓶身连为一。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7928460 A 3 001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特点。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 本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由各种变化和改 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 要求及其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7928460 A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107928460 A 5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107928460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