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431511.X (22)申请日 2016.12.23 (73)专利权人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地址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滨 海二路218号 (72)发明人 蒋圣伟 文广才 曹骥 茅忠群 诸永定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2 代理人 徐雪波 史冠静 (51)Int.Cl. A47J 27/04(2006.01) A47J 36/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
2、种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蒸功能的烹饪设 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包括内胆, 内胆通过第一蒸 汽接头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内 胆的背板上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在背板的背部 设有热风室, 在热风室内安装有加热组件, 热风 室通过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内胆相连通, 热风 室还通过第二蒸汽接头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的内胆上设有第一蒸汽入口, 内胆背部的热风室 通过内胆背板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内胆相连 通, 热风室还通过第二蒸汽接头与外部蒸汽管路 相连通, 使得两路蒸汽进入内胆中加热食物, 蒸 汽量。
3、更大, 且热风室内的加热组件对第二路蒸汽 进行二次加热, 蒸汽温度更高, 蒸汽的温场均匀 性更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6603600 U 2017.11.03 CN 206603600 U 1.一种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包括内胆(1), 所述内胆(1)通过第一蒸 汽接头(2)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1)的背板(11)上开有进风口 (111)和出风口(112), 在所述背板(11)的背部设有热风室, 在所述热风室内安装有加热组 件(4), 所述热风室通过所述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与内胆相连通, 所述热风室还通过 第二。
4、蒸汽接头(3)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 风口(111)设于所述内胆背板(11)的中央, 所述的出风口(112)设于所述内胆背板(11)的两 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在所 述内胆背板(11)的背部固定有热风室盖板(5), 所述热风室盖板(5)中央镂空并在镂空部安 装有电机支架板(6), 所述内胆背板(11)、 热风室盖板(5)和电机支架板(6)共同围成所述的 热风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 胆背。
5、板(11)和热风室盖板(5)的背部安装有第一隔热板(7), 在所述电机支架板(6)的背部 安装有第二隔热板(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 一隔热板(7)与内胆背板(11)、 热风室盖板(5)之间设有保温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 机支架板(6)与热风室盖板(5)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 胆背板(11)与热风室盖板(5)之间通过支撑架(10)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蒸功能的烹饪。
6、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 热组件(4)包括电机(41)、 扇叶支架(42)、 扇叶(43)和加热管(44), 所述扇叶支架(42)安装 在电机(41)的输出轴上, 所述扇叶(43)安装在扇叶支架(42)上, 所述加热管(44)环绕在所 述扇叶(43)的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 管(44)安装在所述的电机支架板(6)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03600 U 2 一种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蒸功能的。
7、烹饪设备 的蒸汽入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 有的 带 蒸 功 能 的 烹 饪 设 备 往 往 都 只 有 一 个 蒸 汽 入口 , 如申 请 号 为 201510457051.1(申请公布号为CN 105011740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 一种蒸箱 微波炉一体机 , 该一体机在烹饪室炉腔上设有蒸汽入口, 该蒸汽入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蒸 汽输出口相连通, 可见该蒸箱微波炉一体机只有一路蒸汽进入烹饪室炉腔。 又如专利号为 201410167732.X(授权公告号为CN 103976641 B)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 一种水箱上置 式蒸箱 , 该蒸箱的蒸发器顶部的出蒸汽口与内胆背部的。
8、进蒸汽口相连通, 蒸汽从蒸发器产 生后进入内胆内部, 可见该蒸箱也只有一路蒸汽进入烹饪室炉腔。 由此可见, 这些烹饪设备 采用一路蒸汽入口结构, 虽然结构上比较简单, 成本较低, 但是, 其缺点是不仅蒸汽量相对 较小, 而且内胆内部靠近蒸汽入口的区域温度相对较高, 远离蒸汽入口的区域温度相对较 低, 使得内胆内的蒸汽温场均匀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综上所述, 有待对现有的带蒸功能 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 提供一种蒸汽量更 大、 内胆内蒸汽的温场均匀性更好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0004 。
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 汽入口结构, 包括内胆, 所述内胆通过第一蒸汽接头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的背板上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在所述背板的背部设有热风室, 在所述热风室内 安装有加热组件, 所述热风室通过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内胆相连通, 所述热风室还通过 第二蒸汽接头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0005 为了提高内胆内部的蒸汽流动性, 所述的进风口设于所述内胆背板的中央, 所述 的出风口设于所述内胆背板的两侧。 0006 优选地, 在所述内胆背板的背部固定有热风室盖板, 所述热风室盖板中央镂空并 在镂空部安装有电机支架板, 。
10、所述内胆背板、 热风室盖板和电机支架板共同围成所述的热 风室。 0007 为了防止热风室内的热量扩散出去影响其他元器件性能, 在所述内胆背板和和热 风室盖板的背部安装有第一隔热板, 在所述电机支架板的背部安装有第二隔热板。 0008 为了对热风室内的蒸汽进行保温, 在所述第一隔热板与内胆背板、 热风室盖板之 间设有保温棉。 0009 为了提高热风室的密封效果, 所述的电机支架板与热风室盖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 圈。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603600 U 3 0010 为了将热风室盖板牢固地固定在内胆背板上, 所述的内胆背板与热风室盖板之间 通过支撑架相连接。 0011 所述热风。
11、组件可以有多种结构, 优选地, 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电机、 扇叶支架、 扇 叶和加热管, 所述扇叶支架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扇叶安装在扇叶支架上, 所述加热 管环绕在所述扇叶的周围。 0012 进一步优选, 所述加热管安装在所述的电机支架板上。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内胆上设有 第一蒸汽入口, 内胆背部的热风室通过内胆背板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内胆相连通, 热风 室还通过第二蒸汽接头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使得两路蒸汽进入内胆中加热食物, 蒸汽 量更大, 且热风室内的加热组件对第二路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蒸汽温度更高, 蒸汽的温场均 匀性更好。
12、。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蒸汽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部热风室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风室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 如图1至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为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其蒸汽入口结构包括有内胆1, 内胆1通过第一蒸汽接头2和第二蒸汽接头3与外部蒸汽管路 。
13、(图中未示)相连通。 其中, 第一蒸汽接头2设于内胆1的侧壁, 第一蒸汽接头2的安装结构与 现有蒸箱相同。 内胆1背部具有背板11, 在背板11上开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 且进风口 111设于内胆背板11的中央, 出风口112设于内胆背板11的两侧。 在背板11的背部设有热风 室, 在热风室内安装有加热组件4, 热风室通过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与内胆1相连通, 热风 室还通过第二蒸汽接头3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0022 本实施例中, 在内胆背板11的背部固定有热风室盖板5, 热风室盖板5中央镂空并 在镂空部安装有电机支架板6, 内胆背板11、 热风室盖板5和电机支架板6共同围成热。
14、风室。 内胆背板11与热风室盖板5之间通过支撑架10焊接固定, 为了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支 撑架10共有四个并设于热风室盖板5的四个角落, 当然, 支撑架10也可以与热风室盖板5做 成一体件。 此外, 为了提高热风室盖板5与内胆背板11之间的密封性, 热风室盖板5四周与内 胆背板11接触处涂耐高温胶进行密封。 0023 为了防止热风室内的热量扩散出去影响其他元器件性能, 在内胆背板11和热风室 盖板5的背部安装有第一隔热板7, 在电机支架板6的背部安装有第二隔热板8, 使第二隔热 板8可以遮挡住加热组件4。 为了对热风室内的蒸汽进行保温, 本实施例中, 在第一隔热板7 与内胆背板11、 。
15、热风室盖板5之间设有保温棉。 为了提高热风室的密封效果, 以防止微波和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603600 U 4 蒸汽泄漏, 电机支架板6与热风室盖板5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9。 0024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4包括电机41、 扇叶支架42、 扇叶43和加热管44, 其中, 扇叶 支架42安装在电机41的输出轴上, 扇叶43安装在扇叶支架42上, 加热管44环绕在扇叶43的 周围并安装在电机支架板6上。 0025 本实施例的双蒸汽入口结构的原理如下: 0026 该第一蒸汽接头2通过打胶固定在内胆1侧壁的蒸汽入口12, 第一蒸汽接头2的入 口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第一蒸汽接头2。
16、的出口与蒸汽入口12相连通, 外部蒸汽通过第一 蒸汽接头2进入内胆1内, 形成第一路蒸汽通道。 第二蒸汽接头3固定在热风室盖板5上, 第二 蒸汽接头3的入口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 第二蒸汽接头3的出口与热风室相连通, 外部蒸 汽通过第二蒸汽接头3进入热风室内, 此时, 加热管44开始工作, 进入热风室的蒸汽被二次 加热, 蒸汽温度高于100, 然后通过内胆背板11的两侧出风口112进入内胆1内, 形成第二 路蒸汽通道。 刚开始时, 热风室内的蒸汽温度高于内胆1内的蒸汽, 当电机41工作时, 内胆1 内较低温度的蒸汽将通过内胆背板11中央的进风口111被吸入到热风室内, 较低温度的蒸 汽与热风室。
17、内较高温度蒸汽混合, 然后通过出风口112再次进入内胆1内, 一进一出这两个 动作不断循环, 以增强内胆1内的蒸汽的流动性, 使内胆1内蒸汽温场更加均匀。 进入内胆1 的蒸汽最终从内胆1顶部的蒸汽出口13流出。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 比如该 蒸汽入口结构还可以适应于蒸箱、 蒸箱微波炉一体机, 蒸箱烤箱一体机等其他带蒸功能的 烹饪设备上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603600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6603600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6603600 U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6603600 U 8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6603600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