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69101.7 (22)申请日 2016.12.13 (73)专利权人 巫溪县兴顺沙发有限公司 地址 405800 重庆市巫溪县上磺镇寨沟街7 号-1号 (72)发明人 郑达才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代理人 李兴寰 (51)Int.Cl. A47C 27/10(2006.01) A47C 27/08(2006.01) A47C 27/18(2006.01) A47C 31/00(2006.01) (ESM)同。
2、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包括 床垫支架, 还包括设置在床垫内部的弹性调节机 构, 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充气囊,所述多 个充气囊各自的一端连接于相同的连接点, 所述 连接点下部设有永磁铁, 所述永磁铁连接连接点 并对其产生支撑力, 所述永磁铁通过弹簧连接位 于其下部的电磁铁, 所述电磁铁下部设有压强传 感器, 所述电磁铁和压强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 连接, 所述控制器向电磁铁提供可调节的电流, 所述控制器向压强传感器收集压力信息。 本实用 新型可以自动调节人躺卧的硬度, 具有较强的市 场使用价值。
3、和商业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06565657 U 2017.10.20 CN 206565657 U 1.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包括床垫支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床垫内部的弹性调 节机构, 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充气囊,所述多个充气囊各自的一端连接于相同的连 接点, 所述连接点下部设有永磁铁, 所述永磁铁连接连接点并对其产生支撑力, 所述永磁铁 通过弹簧连接位于其下部的电磁铁, 所述电磁铁下部设有压强传感器, 所述电磁铁和压强 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向电磁铁提供可调节的电流, 所述控制器向压强 传感器收集压力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充气囊周围设有 用于包裹的无纺布, 所述多个充气囊的夹持中心设有填充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调节机构三个并 排连接组成一个弹性调节单元, 所述弹性调节单元不少于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调节单位上部从 上至下依次设有织锦布料、 高弹性海绵和复合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调节单位下部从 上至下依次设有防静电隔板、 白棉毡和防螨针织面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
5、制器包括人体躺卧 姿势检测模块、 硬度调节模块、 头枕调节模块和调节按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 块连接压强传感器, 通过收集弹性调节单元内的三个压强传感器的压强信息, 比较判定压 强最小的压强传感器所在位置为人体脚的所在位置, 从而确定人体的躺卧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度调节模块分别连 接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和电磁铁, 通过获取人体的躺卧方向, 在所在方向上, 通过改变人 的人体、 肩部和头部所在位置弹性调节机构内的电磁铁电流大小, 当各自压强传感器降至 最低时的临界点为最佳睡眠姿。
6、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调节模块分别连 接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获、 硬度调节模块和调节按钮, 通过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获获 取人体的躺卧方向后, 通过调节按钮驱使硬度调节模块将人体头和肩部所在位置弹性调节 机构的电磁铁使其产生与永磁铁相排斥的力, 从而调节头枕高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65657 U 2 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背景技术 0002 家具目前在我国已经是每家每户生活还需的必需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 高, 对家具的追求不。
7、仅仅是停留在其实用性的基础上, 人们对家具的外观、 材质和功能的追 求已经逐渐替代了其实用性, 针对沙发而言, 传统的床垫提供固定式的舒适度感受, 没法对 其硬度、 包裹性进行调节, 由于人的睡眠质量对于人的精力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 传统式的床垫在如今越来越多工作时间的人们家里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睡眠质量的要求, 因 此, 有必要设计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 以满足人们坐在沙发上休息之余对于电子 产品充电的需求。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硬度可调的 床垫, 包括床垫支架, 还包括设置。
8、在床垫内部的弹性调节机构, 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多个 充气囊,所述多个充气囊的一端连接于相同的连接点, 所述连接点下部设有永磁铁, 所述永 磁铁连接连接点并对其产生支撑力, 所述永磁铁通过弹簧连接位于其下部的电磁铁, 所述 电磁铁下部设有压强传感器, 所述电磁铁和压强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 向电磁铁提供可调节的电流, 所述控制器向压强传感器收集压力信息。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多个充气囊周围设有用于包裹的无纺布, 所述多个充气囊的夹持 中心设有填充棉。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弹性调节机构三个并排连接组成一个弹性调节单元, 所述弹性调 节单元不少于一个。 0007 进一步。
9、地, 所述弹性调节单位上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织锦布料、 高弹性海绵和复 合棉。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弹性调节单位下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防静电隔板、 白棉毡和防螨 针织面料。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控制器包括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 硬度调节模块、 头枕调节模块 和调节按钮。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连接压强传感器, 通过收集弹性调节单元 内的三个压强传感器的压强信息, 比较判定压强最小的压强传感器所在位置为人体脚的所 在位置, 从而确定人体的躺卧方向。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硬度调节模块分别连接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和电磁铁, 通过获 取人体的躺卧方向, 在所在方向。
10、上, 通过改变人的人体、 肩部和头部所在位置弹性调节机构 内的电磁铁电流大小, 当各自压强传感器降至最低时的临界点为最佳睡眠姿势。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565657 U 3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头枕调节模块分别连接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获、 硬度调节模块 和调节按钮, 通过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获获取人体的躺卧方向后, 通过调节按钮驱使硬 度调节模块将人体头和肩部所在位置弹性调节机构的电磁铁使其产生与永磁铁相排斥的 力, 从而调节头枕高度。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实用新型在人体躺卧时脚、 身体、 头和肩部分别设置三个弹性调节机构, 弹性调 节机构。
11、内设有由充气囊、 连接点、 填充棉和无纺布组成的漏斗结构, 该结构可以有效的对人 体产生支撑力, 并且配合连接点处的永磁铁和电磁铁通过电流调节高度, 可以有效的改变 人体躺卧时陷入床垫的深度, 从而改变人体接触床垫的面积, 当人体接触床垫的面积增大 时, 人体自身受到的单位压强就会降低, 从而提高人体躺卧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 识别人躺卧时的方向, 通过设定压强值和/或人体脚、 身体、 头和肩膀的压强比例来达到人 体躺卧的最佳舒适度, 当人体收到的压强最低和最低持续的临界点时, 人躺卧的舒适度最 佳; 另外, 本实用新型可以主动调节人体头枕的高度, 可以使其自动升高来满足不同人躺卧 的。
12、头枕高度。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硬度可调的床垫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弹性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模块的结构连接图; 0018 如图中所示: 1-床垫支架、 2-弹性调节机构、 3-织锦布料、 4-高弹性海绵、 5-复合 棉、 6-防静电隔板、 7-白棉毡、 8-防螨针织面料、 9-控制器、 21-多个充气囊、 22-填充棉、 23- 无纺布、 24-永磁铁、 25-弹簧、 26-电磁铁、 27-压强传感器、 91-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 92- 硬度调节模块、 93-头枕调节模块、 94-调节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
1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并使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床垫支架1, 弹性调节机构2、 控制器9和多层布料 组成, 其中包括: 弹性调节机构上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织锦布料3、 高弹性海绵4和复合棉5, 弹性调节机构下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防静电隔板6、 白棉毡7和防螨针织面料8; 其中由锦布 料、 高弹性海绵和复合棉组成与人体接触的亲肤层, 该层材料可以有效的对人体进行支撑, 并通过高弹性海绵设计满足人体躺卧的舒适感, 并。
14、配合弹性调节机构的升降来改变人体的 躺卧程度, 从而对床硬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 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充气囊21、 填充棉 22、 无纺布23、 永磁铁24、 弹簧25、 电磁铁26和压强传感器27, 多个充气囊的一端连接与一个 连接点, 以该连接点为中心, 多个充气囊呈扇形分开, 多个充气囊由无纺布包过成漏斗结 构, 在多个充气囊中心设有填充棉; 在连接点下部设有永磁铁, 永磁铁和连接点固定, 永磁 铁下部设有电磁铁, 其通过弹簧连接, 电磁铁下部设有压强传感器; 电磁铁和压强传感器分 别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与控制器9连接, 控制器9包括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91、 硬度调节 说 明 书 2。
15、/4 页 4 CN 206565657 U 4 模块92、 头枕调节模块93和调节按钮94, 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通过收集弹性调节单元内 的三个压强传感器的压强信息, 比较判定压强最小的压强传感器所在位置为人体脚的所在 位置, 从而确定人体的躺卧方向; 硬度调节模块连接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获取人体的躺 卧方向, 在所在方向上, 通过改变人的人体、 肩部和头部所在位置弹性调节机构内的电磁铁 电流大小至到各自压强传感器将至最低时的临界点为最佳睡眠姿势; 头枕调节模块分别连 接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获、 硬度调节模块和调节按钮, 通过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获获 取人体的躺卧方向后, 通过调节按钮驱使硬度。
16、调节模块将人体头和肩部所在位置弹性调节 机构的电磁铁使其产生与永磁铁相排斥的力, 从而调节头枕高度。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人体躺卧亲肤层上时, 会对弹性调节机构产生压 强, 该压强首先作用于多个充气囊、 无纺布和填充棉形成的漏斗结构顶部, 通过顶部将下压 力进行集中传到连接点, 连接点的下压力通过永磁铁、 弹簧、 电磁铁, 传送到压强传感器上, 压强传感器进行压强信息收集, 该压强及为人体压力通过弹性调节机构后的压强值, 由于 弹性调节机构与人体产生下压力的接触面积是恒定的, 所以该压强值只随人体与亲肤层接 触的面积该表而改变, 因此, 当弹性调节机构需要进行硬度调节时, 。
17、首先将压强传感器收集 到的压力信息与设定的压强信息进行比对, 当压强大于人体满意舒适度压力值时, 通过硬 度调节模块增大电磁铁的电流, 电磁铁的磁性增大, 从而将永磁铁往下吸, 永磁铁下降时, 带动多个充气囊下降, 人体躺卧在亲肤层的下陷深度变深, 从而使人体与亲肤层的接触面 积增大, 当接触面积增大时, 由于人体在单个地方的体重可以视为恒定, 因此, 人体对床的 压强及床对人体的压强减小, 从而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 让人觉得床硬度变软了。 002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中, 考虑将人体分为三个部分, 脚、 身 体、 头和肩膀, 在三个部分分别设置一个弹性调节机构, 组成一。
18、个弹性调节单元, 通过三个 弹性调节机构的压强传感器读数, 以及人体躺卧姿势检测模块比较压强传感器数值, 数值 最小的可以认为是人体的脚, 从而判别人的躺卧方向; 确定了人体的躺卧方向后, 可以在硬 度调节模块内预设人躺卧身体部位的最佳舒适度压强值、 头和肩部的最佳舒适压强值, 可 以通过降低和升高弹性调节机构来将压强值调节至固定值。 002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硬度调节模块可以设置主动模式, 将 弹性调节模块永磁铁的高度降到使压强值最低时的临界点为最佳舒适度, 因为, 当人体与 亲肤层的接触面积增加至一定程度时, 将不会增加, 此时如果再降低高度, 会使人躺卧时被 亲肤。
19、层包过, 从而产生压迫感, 因此, 在压强值达到最低时的临界值为最佳舒适度值。 002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头枕调节模块连接调节按钮和人体躺 卧姿势检测模块, 通过获取人体躺卧方向后, 调节按钮发出调节信号, 该信号可以增大或降 低电磁铁电流大小, 从而改变头和肩膀弹性调节机构的高度, 可以对头枕的高度进行有效 调节。 0025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 本实用新型在人体躺卧时脚、 身体、 头和肩部分别设置三个弹 性调节机构, 弹性调节机构内设有由充气囊、 连接点、 填充棉和无纺布组成的漏斗结构, 该 结构可以有效的对人体产生支撑力, 并且配合连接点处的永磁铁和电磁铁通过电流调。
20、节高 度, 可以有效的改变人体躺卧时陷入床垫的深度, 从而改变人体接触床垫的面积, 当人体接 触床垫的面积增大时, 人体自身受到的单位压强就会降低, 从而提高人体躺卧的舒适度。 本 实用新型可以自动识别人躺卧时的方向, 通过设定压强值和/或人体脚、 身体、 头和肩膀的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565657 U 5 压强比例来达到人体躺卧的最佳舒适度, 当人体收到的压强最低和最低持续的临界点时, 人躺卧的舒适度最佳; 另外, 本实用新型可以主动调节人体头枕的高度, 可以使其自动升高 来满足不同人躺卧的头枕高度。 0026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565657 U 6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20656565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