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保温台.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35970.5 (22)申请日 2016.08.24 (73)专利权人 金华市立丰不锈钢厨具有限公司 地址 321001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劳动路 352号 (72)发明人 韩庆根 (51)Int.Cl. A47J 36/2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保温台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台, 包括支架和 保温箱体, 所述保温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底 面, 所述加热底面包括加热膜片和贴合于加热膜 。
2、片上下两面的上导热金属片和下导热金属片, 于 所述上导热金属片、 下导热金属片和加热膜片的 周缘包覆有由耐热材料制成的紧固件, 在上导热 金属片、 下导热金属片和加热膜片的周缘包覆有 由耐热材料制成的紧固件的方式, 增加了上导热 金属片和下导热金属片的抗应力变形能力, 进而 提高了加热底面的热传导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06197791 U 2017.05.31 CN 206197791 U 1.一种保温台, 包括支架(1)和保温箱体(2),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箱体(2)的底部设 置有加热底面(4), 所述加热底面(4)包括加热膜片(41)和贴合于加热膜片(4。
3、1)上下两面的 上导热金属片(43)和下导热金属片(42), 于所述上导热金属片(43)、 下导热金属片(42)和 加热膜片(41)的周缘包覆有由耐热材料制成的紧固件(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箱体(2)的底部侧壁设置 有与紧固件(44)配合的环槽(211), 所述紧固件(44)嵌入所述环槽(2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箱体(2)以环槽(211)的下 表面为分界面分割成可拆卸连接的箱体底面(22)和箱体框架(21), 所述箱体底面(22)和箱 体框架(21)采用螺丝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
4、台, 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上导热金属片(43)、 下导热 金属片(42)和加热膜片(41)穿设固定有感温部件(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部件(6)包括热敏电阻 (61)、 螺纹连接柱(62)、 设于热敏电阻(61)和螺纹连接柱(62)之间的抵压环片(621), 所述 螺纹连接柱(62)依次穿过上导热金属片(43)、 加热膜片(41)和下导热金属片(42)之后通过 螺母(64)紧固, 于所述抵压环片(621)和上导热金属片(43)形成挤压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保温台, 其特征在于, 于机架设有恒温控制电路, 所述 加热膜片(41)受控于。
5、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触发于热敏电阻(61)的触发电路(7)和 设置有加热膜片(41)且受控于触发电路(7)的执行电路(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温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电路(7)包括光耦合件, 所 述热敏电阻(61)连接于光耦合件的输入端以控制光耦合件的开断, 该光耦合件的输出端连 接有继电器线圈以控制继电器线圈的得失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温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电路(8)包括与加热膜片 (41)串联的保持型按钮(11)和受控于继电器线圈的继电器常闭触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箱体(2)靠近上端口的侧 壁设置。
6、有一蒸汽输出孔, 该蒸汽输出孔通过蒸汽管(91)连接有凝液箱(9), 该凝液箱(9)通 过一回流管(92)回接至保温箱体(2)的回流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箱体(2)的侧壁底部设置 有一放水阀(5)。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97791 U 2 一种保温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品领域,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保温台。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一些大型的企事业单位的食堂或者中餐馆, 由于就餐人数众多, 售饭时间持 续比较长, 做好的饭菜要盛放在容器里后再放到保温台上保温以防止饭菜冷掉, 进而影响 就。
7、餐人员的身体健康。 现有技术中的保温台大多数采用水暖式保温, 即在保温台底部设置 水槽结构, 槽结构内盘有电加热管, 通过电加热管加热水槽内的水从而利用热水对放置在 保温台上盛放饭菜的容器进行保温。 0003 采用这种方式, 通过电对电热管的持续加热, 能耗较大; 另外在加热的过程中, 水 蒸汽会蒸发, 水槽内的水位会随之下降, 非常容易产生干烧现象; 最后, 由于采用的加热管 的形式, 当在保温台上放入盛放饭菜的容器之后, 会使得某些容器下方的加热管分布过密 而另外的容器下方加热管分布过疏, 从而会产生对容器的加热保温不均匀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加热。
8、保温均匀且防止干烧的保温台。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保温台, 包括支架和保温箱体, 所 述保温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底面, 所述加热底面包括加热膜片和贴合于加热膜片上下两 面的上导热金属片和下导热金属片, 于所述上导热金属片、 下导热金属片和加热膜片的周 缘包覆有由耐热材料制成的紧固件。 000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将加热部件设置成贴合在保温箱体底面的加热底面形式, 从 而当在保温台上放上饭菜容器的时候, 每一饭菜容器下方的加热面积都均匀, 达到均匀加 热的效果; 加热底面通过加热膜片和贴合在加热膜片上下两面的上导热金属片和下导热金 属片, 当加热膜片开始导电。
9、发热的时候, 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给上导热金属片和下 导热金属片上, 然后再由上导热金属片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保温箱体内的水中, 实现保温 箱体的加热保温功能, 在这过程中上、 下导热金属片与加热膜片的热传递方式主要通过与 加热膜片的贴合面来实现热量的直接传导, 所以上、 下导热金属片与发热膜片的贴合面积 将直接导致发热膜片的热传递效率和上、 下导热金属片吸收到热量的效率, 而上、 下导热金 属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非常容易受到热胀冷缩的因素影响从而使得内部应力集中而出 现弯曲上翘的现象, 而一旦出现弯曲上翘则与发热膜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将会减小, 进而使 得发热膜片无法即使的将热量传递给上、 下。
10、导热金属片使得其发热过大而无法即使散热导 致使用寿命减短, 同时使得上、 下导热金属片由于吸收到热量的减少从而使得传热效率降 低,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 于所述上导热金属片、 下导热金属片和加热膜片的周缘包覆有由耐 热材料制成的紧固件, 由于上、 下导热金属片产生弯曲变形通常是由于内部应力的集中导 致, 所以出现弯曲上翘的最显著部分便是上、 下导热金属片的周缘, 通过在上导热金属片、 下导热金属片和加热膜片的周缘包覆有由耐热材料制成的紧固件, 将大幅度的限制了上、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6197791 U 3 下导热金属片的弯曲上翘问题, 并且其轻易出现变形, 进而保证了上、 下。
11、导热金属片与加热 膜片之间的面贴合度,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提高发热部件的使用寿命和热传导效率, 高效的 传热性能实现了高效的点利用率, 更加有利于节能的大环境发展。 0007 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保温箱体的底部侧壁设置有与紧固件配合的环槽, 所述紧固 件嵌入所述环槽内。 000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紧固件可以选择密封橡胶的形式, 一方面提高了保温箱体与 加热底面之间的密封性能, 另一方面通过环槽将紧固件限制住, 提高了紧固件对加热膜片、 上导热金属片和下导热金属片边缘部位的定型能力。 0009 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保温箱体以环槽的下表面为分界面分割成可拆卸连接的箱体 底面和箱体框架, 所述。
12、箱体底面和箱体框架采用螺丝固定。 00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将保温箱体设置成箱体底面和箱体框架的形式, 方便了加热 底面的安装, 在安装加热底面的时候, 首先将加热底面的紧固件沿着箱体框架的环槽进行 安放, 之后通过螺丝实现与箱体框架的安装固定, 并且在这过程中箱体底面能够牢牢的压 住紧固件, 保证了加热箱体与加热底面之间的密封性能。 0011 进一步优化为: 于所述上导热金属片、 下导热金属片和加热膜片穿设固定有感温 部件。 0012 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感温部件包括热敏电阻、 螺纹连接柱、 设于热敏电阻和螺纹连 接柱之间的抵压环片, 所述螺纹连接柱依次穿过上导热金属片、 加热膜片和下导。
13、热金属片 之后通过螺母紧固, 于所述抵压环片和上导热金属片形成挤压密封。 00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将感温部件上的螺纹连接柱依次穿过上导热金属片、 加热膜 片和下导热金属片, 并且使得抵压环片压设在上导热金属片上, 再通过螺母锁入螺纹连接 柱紧固在下导热金属片上, 实现感温部件在加热部件上的固定; 并且通过抵压环片将上导 热金属片用于穿过螺纹连接柱的孔堵住实现密封, 防止了保温箱体中的水从此间隙中渗透 而破坏电路; 并且这种方式的设置, 当上导热金属片对保温箱体中的水进行加热时, 当水被 蒸发以至于低于热敏电阻的高度时加热膜片便开始进行干烧现象, 此时加热膜片将迅速发 热, 由上导热金属片。
14、传递过来的热量可以通过抵压环片传递给热敏电阻, 同时还可以由下 导热金属片传递热量给螺母, 再传递热量给螺纹连接柱之后传递给热敏电阻, 最终由热敏 电阻反馈给外接的恒温控制电路, 使得加热膜片停止加热, 防止了加热膜片的干烧问题。 0014 进一步优化为: 于机架设有恒温控制电路, 所述加热膜片受控于控制电路, 所述控 制电路包括触发于热敏电阻的触发电路和设置有加热膜片且受控于触发电路的执行电路。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正常进行保温加热的时候, 执行电路将使得加热膜片发热, 设置在加热底面上的热敏电阻将在加热膜片对保温箱体中的水加热过程中阻止逐渐减小, 当温度达到预设的额定值时, 将。
15、使得触发电路控制执行电路断开, 执行电路的断开将使得 加热膜片停止加热, 而一旦当温度下降, 热敏电阻的阻止将逐渐增大, 当温度小于设定的额 定值时, 触发电路将控制执行电路接通, 加热膜片继续加热, 最终保温箱体内的温度能够达 到一个平衡范围, 实现保温台对饭菜的保温效果, 且通过控制电路和执行电路, 能够使得加 热底面间断工作, 节省能源的浪费, 节能环保。 0016 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光耦合件, 所述热敏电阻连接于光耦合件的输 入端以控制光耦合件的开断, 该光耦合件的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线圈以控制继电器线圈的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6197791 U 4 得失。
16、电。 0017 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执行电路包括与加热板串联的保持型按钮和受控于继电器线 圈的继电器常闭触点。 00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按下保持型按钮之后, 执行电路将被导通, 加热底面将开始 对保温箱体中的水加热, 热敏电阻的阻值将逐渐减小, 流过光耦合件的电流逐渐增大, 当温 度达到预设值时, 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到能够使得电流流过光耦合件导通, 继电器线圈得 电, 从而继电器常闭触点动作断开, 执行电路将断开, 加热底面停止加热; 当保温箱体内水 的温度渐渐下降时, 热敏电阻的阻值将逐渐增大, 通过光耦合件的电流将逐渐减小最后使 得光耦合件断开, 进而使得继电器线圈失电, 而继电器。
17、线圈失电将使继电器常闭触点闭合, 继电器常闭触点闭合将使得执行电路继续被导通, 加热底面继续对保温箱体内的水加热, 从而使得柜体内的温度达到一定范围内的平衡, 且通过控制电路和执行电路, 能够使得加 热元件间断工作, 节省能源的浪费, 节能环保。 0019 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保温箱体靠近上端口的侧壁设置有一蒸汽输出孔, 该蒸汽输 出孔通过蒸汽管连接有凝液箱, 该凝液箱通过一回流管回接至保温箱体的回流孔中。 00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可在蒸汽输出孔和回流孔中均设置单向阀, 蒸汽输出孔上的 单向阀方向为保温箱体向外界导通, 回流孔中的单向阀方向为外界向保温箱体内部导通; 在进行保温加热的时候。
18、, 将产生热蒸汽, 这些热蒸汽将通过蒸汽管进入到凝液箱液化之后 通过回流管回流至保温箱体中, 这一回流系统的设置, 一方面回流的水分能够补充保温箱 体中被蒸发的水分, 延长了保温箱体中的水被蒸干的时间, 另一方面回流回来的水依然带 有较高的温度, 加热底面加热这些回流回来的水需要的能量相比于直接在保温箱中加水的 方式耗费的能量更少, 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0021 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保温箱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一放水阀。 002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完成保温台对饭菜的加热工作之后, 可以打开放水阀将保 温箱体中的水放掉, 方便对保温箱体进行清洁工作。 002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9、在于: 1、 对饭菜容器的加热保温更加均匀; 0024 2、 加热底面对保温箱体中的水加热效率更加高; 0025 3、 在加热保温过程中能够防止干烧现象; 0026 4、 通过恒温控制电路与蒸汽回收系统的应用, 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台与饭菜容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台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保温箱体与加热底面的分解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底面分解示意图; 0031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恒温控制电路示意图。 0032 图中, 1、 支架; 11、 保持型按钮; 2、 保温箱体; 21、 箱体框架。
20、; 211、 环槽; 22、 箱体底 面; 3、 饭菜容器; 4、 加热底面; 41、 加热膜片; 42、 下导热金属片; 43、 上导热金属片; 44、 紧固 件; 5、 放水阀; 6、 感温部件; 61、 热敏电阻; 62、 螺纹连接柱; 621、 抵压环片; 63、 密封圈; 64、 螺 母; 7、 触发电路; 8、 执行电路; 9、 凝液箱; 91、 蒸汽管; 92、 回流管。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6197791 U 5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 性的, 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
21、4 实施例, 一种保温台, 参见附图1和2, 包括支架1和放在支架1上的保温箱体2, 其中 的保温箱体2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架设梁用于放置饭菜容器3, 并且在保温箱体2内设置有加 热底面4, 具体参见附图3, 保温箱体2设置成拆卸连接的箱体框架21和箱体底面22, 并且在 箱体框架21相对箱体底面22的一面设置有一圈环槽211, 此环槽211用于限位加热底面4, 在 安装的时候, 先将加热底面4限位在此环槽211中, 然后通过螺丝将箱体底面22与箱体框架 21锁紧。 0035 参见附图4, 加热底面4的中间层为加热膜片41, 在上下面分别采用胶水贴合有上 导热金属片43和下导热金属片42, 并且通。
22、过紧固件44, 这里的紧固件44可以是橡胶材料, 将 加热膜片41、 上导热金属片43和下导热金属片42的外边缘固定住; 继续参见附图4, 在加热 底面4上还固定有感温部件6, 感温部件6包括一体设置的热敏电阻61和螺纹连接柱62, 螺纹 连接柱62和热敏电阻61的连接部位还设置有抵压环片621, 通过螺纹连接柱62穿过加热膜 片41、 上导热金属片43和下导热金属片42之后再采用螺母64实现固定, 并且为了增加感温 部件6和加热底面4之间的密封性, 在螺母64和下导热金属片4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3, 在抵 压环片621和上导热金属片43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圈63。 0036 参见附图5为控制电路。
23、的示意图, 包括触发电路7和执行电路8, 触发电路7包括了 热敏电阻61, 热敏电阻61连接于光耦合件U的输入端以控制光耦合件U的开断, 该光耦合件U 的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线圈K以控制继电器线圈K的得失电; 执行电路8包括串联设置的继 电器常闭触点k、 加热膜片41和保持型按钮11。 0037 继续参见附图1和2, 保温台还配合使用有蒸汽回收系统, 包括凝液箱9, 凝液箱9通 过蒸汽管91和回流管92连接到保温箱体2中, 形成回路, 并且为了保证流向, 在蒸汽输出孔 和回流孔中均设置单向阀, 蒸汽输出孔上的单向阀方向为保温箱体2向外界导通, 回流孔中 的单向阀方向为外界向保温箱体2内部导通。 。
24、0038 在使用的时候, 现在保温箱体2内加水, 并且放上饭菜容器3; 接着按下保持型按钮 11, 执行电路8工作, 加热膜片41将对水进行加热, 热敏电阻61的阻值将逐渐减小, 流过光耦 合件U的电流逐渐增大, 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 热敏电阻61的阻值减小到能够使得电流流过 光耦合件U导通, 继电器线圈K得电, 从而继电器常闭触点k动作断开, 执行电路8将断开, 加 热膜片41停止加热; 当保温箱体2内的水温度渐渐下降时, 热敏电阻61的阻值将逐渐增大, 通过光耦合件U的电流将将逐渐减小最后使得光耦合件U断开, 进而使得继电器线圈K失电, 而继电器线圈K失电将使继电器常闭触点k闭合, 继电器。
25、常闭触点k闭合将使得执行电路8继 续被导通, 加热膜片41继续对保温箱体2内的水加热, 从而使得保温箱体2内的水温度达到 一定范围内的平衡。 在此期间, 保温箱体2内的水分会有部分以蒸汽的形式产生, 这些热蒸 汽将通过蒸汽管91进入到凝液箱9液化之后通过回流管92回流至保温箱体2中, 这一回流系 统的设置, 一方面回流的水分能够补充保温箱体2中被蒸发的水分, 延长了保温箱体2中的 水被蒸干的时间, 另一方面回流回来的水依然带有较高的温度, 加热底面4加热这些回流回 来的水需要的能量相比于直接在保温箱中加水的方式耗费的能量更少, 达到节能减排的要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61977。
26、91 U 6 求。 0039 若是在使用过程中, 保温箱体2内的水被逐渐蒸干, 且当水被蒸发以至于低于热敏 电阻61的高度时加热膜片41便开始进行迅速发热, 由上导热金属片43传递过来的热量可以 通过抵压环片621传递给热敏电阻61, 同时还可以由下导热金属片42传递热量给螺母64, 再 传递热量给螺纹连接柱62之后传递给热敏电阻61, 最终由热敏电阻61反馈给外接的恒温控 制电路, 使得加热膜片41停止加热, 防止了加热膜片41的干烧问题。 00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 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 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6197791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8 CN 206197791 U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9 CN 206197791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0 CN 206197791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