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餐具结构.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7869521
  • 上传时间:2019-11-14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10.4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291355.8

    申请日:

    20100813

    公开号:

    CN201814271U

    公开日:

    2011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19/00,A47G19/02,A47G19/12

    主分类号:

    A47G19/00,A47G19/02,A47G19/12

    申请人:

    曾永祯

    发明人:

    曾永祯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三峡镇白鸡33-72号

    优先权:

    CN201020291355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餐具结构,包含一餐具本体以及二置放凹槽。餐具本体具有一盛装部。置放凹槽对应设于盛装部的顶缘,置放凹槽自盛装部的顶缘向下凹设所构成。以使置放凹槽能用来设置筷子或汤匙等餐具。提升食用卫生及用餐时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餐具本体,具有一盛装部;二置放凹槽,对应设于该盛装部的顶缘,该置放凹槽自该盛装部的顶缘向下凹设所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盛装部的顶缘进一步设有一手持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手持凹槽相对设于该置放凹槽的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餐具本体为碗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餐具本体为锅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餐具本体为盘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的技术,尤指一种在餐具本体上设置有置放凹槽,使其它餐具能稳定放置在置放凹槽上,以提升食用卫生及使用便利性的餐具结构。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所以各种餐具及餐具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最常见且天天会使用到的餐具莫过于碗、盘、锅具等,而搭配碗、盘、锅具使用的餐具则包含筷子、汤匙、刀叉等餐具。

    在实际使用时碗具可分别搭配筷子、汤匙或刀叉使用,以用来吃饭、吃面或喝汤。所以在用餐时至少需要使用其中一种餐具,然而,传统的碗、盘、锅具皆不具有可用来设置餐具的位置,所以餐具通常只能置放于桌面上,具体而言,筷子只能置放于桌面上或横放在碗具或盘具的顶缘。如此容易使筷子沾黏桌面上的脏污或细菌,若放置于餐具顶缘又很容易滑落,影响食用卫生及导致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为了改善上述传统餐具与餐具在使用上的不便,相关专利案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382070号,专利名称为「具置放槽的碗具」,主要结构包含碗体单元与底座单元,并在底座单元上设有一个容置槽,藉由底座的容置槽来放置筷子或汤匙等餐具。所以,现有技术虽然可达到避免餐具直接与桌面接触及避免沾黏脏污的功效,但必须额外设置一个底座单元,不仅造成成本增加,在实际使用时也必须多准备底座单元,所以使用上并不便利,再者,此种结构仅适用于碗具,而不适用于其它餐具,相对导致实用性降低。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应用各种餐具且整体结构单纯,除了能确保食用卫生,更能降低成本及提升整体实用性,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餐具结构,能保持食用卫生及提升整体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餐具结构,整体结构单纯,所以能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具结构,包含一餐具本体以及二置放凹槽。餐具本体具有一盛装部。置放凹槽对应设在盛装部的顶缘,置放凹槽自盛装部的顶缘向下凹设所构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盛装部的顶缘进一步设有一手持凹槽。手持凹槽相对设在置放凹槽的另一侧。且餐具本体可为碗具、盘具及锅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餐具结构,主要是在餐具结构的盛装部顶缘设有相对的置放凹槽,使各种餐具例如筷子、汤匙或刀叉能直接跨设在置放凹槽内,所以能保持食用卫生,并且整体结构单纯且使用便利,能降低成本及提升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餐具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餐具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餐具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餐具结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餐具结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

    2-------------餐具结构

    11------------餐具本体

    110-----------盛装部

    12------------置放凹槽

    13------------手持凹槽

    21------------筷子

    22------------大汤匙

    23------------叉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以下图式为简化的示意图式,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因此图式中仅例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元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元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并非以图示为限,可依实际设计需要作变化,合先叙明。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餐具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餐具结构1包含有一餐具本体11以及两置放凹槽12。

    餐具本体11具有一盛装部110。置放凹槽12对应设在盛装部110的顶缘,且置放凹槽12自盛装部110的顶缘向下凹设所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餐具本体11为碗具。如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时,餐具本体11上的置放凹槽12可用来放置筷子21或其它餐具。以避免筷子21与桌面接触,以避免筷子21沾粘细菌,保持筷子21的清洁卫生。也能避免筷子上的油脂沾粘到桌面。更能避免筷子21横跨在餐具本体11上而产生容易滑落的问题。

    请再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餐具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本体11亦可为锅具。而在餐具本体11上一样设有对应的置放凹槽12,藉此,在实际使用时,置放凹槽12则可用来放置大汤匙22,可避免大汤匙22直接置放于汤内而发烫,也能稳固的置放大汤匙22,避免大汤匙22滑落汤内。

    请再参阅图4所示,为餐具结构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本体11亦可为盘具。而在餐具本体11上一样设有对应的置放凹槽12,藉此,在实际使用时,置放凹槽12则可用来放置叉子23,可避免叉子23直接接触桌面而沾粘细菌,更能保持食用卫生。

    最后请参阅图5所示,为餐具结构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餐具结构1的餐具本体11的盛装部110的顶缘除了可设置相对的置放凹槽12外,又可近一步在盛装部110的顶缘设置一手持凹槽13。手持凹槽13相对设于置放凹槽12的另一侧。藉此设计,可供小朋友在拿持餐具本体11(例如碗具)时,大拇指直接抵靠在手持凹槽13内,即能令小朋友更易于稳固的拿持餐具本体11。

    相较于现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餐具结构,主要是在餐具本体(例如:碗具、锅具或盘具等)上设置两对应的置放凹槽,则可用来稳固设置各种不同的餐具(例如:筷子、汤匙或叉子等),以避免餐具直接与桌面接触而沾粘细菌,以保持清洁卫生外,更能避免餐具滑落,所以能提升整体实用性。另外,整体结构单纯,不仅能降低制造成本,更适合大量生产。

    虽然前述的描述及图式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必须了解到各种增添、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都不会脱离如所附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精神及范围。熟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可体会,本实用新型可使用于许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在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所附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关 键  词:
    餐具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餐具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86952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