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磁场磁灸枕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磁疗因其适应症状广泛,保健效果显著,无创伤、无疼痛、副 作用小、安全、可靠,易学易懂、经济实惠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 种广泛推广的新型治疗方法。磁疗即所谓的磁场治疗,是一种利用磁力或磁 场治疗疾病的方法通称,一般是欲治疗的部位置于可变动的磁场中,根据磁 极产生的磁性对人体组织产生影响,以达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消炎、 镇痛等治疗目的。
现有的一些磁疗枕头往往是将磁材料设置在枕头中,使用时,磁材料产 生磁力线,磁力线作用于使用者从而起到磁疗作用。然而,现有的磁疗产品 中,磁材料往往都是随机进行设置,这样往往使得各个磁材料形成的磁场之 间能量的相互抵消,磁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磁场磁灸枕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磁疗产品由于 磁材料设置的不合理导致磁疗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磁场磁灸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 包括一用于撑托人体的顶面,所述枕头本体顶面上具有用于撑托人体头部的 凹陷面和用于撑托人体颈椎的凸起面,所述凹陷面与所述凸起面之间呈过渡 状连接,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内的多个磁石;
其中,所述多个磁石以预设间隔设置在基材上;
所述磁石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且所述多个磁石的负极均朝向 所述枕头本体顶面。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基材包括:第一基材和第二基 材;
其中,所述多个磁石中的第一磁石以第一预设间隔沿所述枕头本体的长 度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上;
所述多个磁石中的第二磁石以第二预设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上形成 多个磁条;所述磁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枕头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磁条 以第三预设间隔设置。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基材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 的中心位置。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二预设 间隔相等。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磁石通过所述基材上设置 的多个凹槽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材上,且所述磁石凸出于所述凹槽;其中,每 个凹槽对应设置一个磁石。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磁石通过缝制或粘合方式设置 在所述基材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磁场磁灸枕头,通过将多个磁石设置在枕头本体内, 磁石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正极朝向基材,负极朝向枕头本体的顶 面,使得使用该负磁场磁灸枕头时,更多的负极靠近使用者,这样负极产生 的磁力线能快速地作用到使用者,使用者处于由负极产生的磁力线所形成的 负磁场中,负磁场能够保持恒定的磁场强度,从而能有效地激活人体机能, 增强磁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第一基材侧视结构示意 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枕头本体侧视结构示意 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第二基材侧视结构示意 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 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 负磁场磁灸枕头包括:
枕头本体1,所述枕头本体1包括一用于撑托人体的顶面,所述枕头本 体顶面上具有用于撑托人体头部的凹陷面11和用于撑托人体颈椎的凸起面 12,所述凹陷面11与所述凸起面12之间呈过渡状连接,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1内的多个磁石2;
其中,所述多个磁石2以预设间隔设置在基材21上;
所述磁石2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且所述多个磁石2的负极均 朝向所述枕头本体顶面。
具体来说,图1为沿枕头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侧视图。多个磁石2设置 在枕头本体1内,多个磁石2固定设置在基材21上,其中,磁石2的一端 朝向基材21,磁石2的另一端向上朝向枕头本体的顶面,且本实施例中, 磁石2的一端为正极,磁石2的另一端为负极,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有 磁石的正极朝向基材21,所有磁石的负极朝向枕头本体的顶面,如图2 所示,在基材21上设置20个磁石2,其中,20个磁石2的负极均朝上, 因此,当多个磁石2中有更多的负极朝上,这样当使用者的头部位于枕头本 体顶面上时,更多的负极朝向使用者,则负极产生的磁力线能快速地作用到 使用者上,而且由负极产生的磁力线形成的负磁场磁场强度较大,从而能够 增强磁疗效果,有效地激活人体机能。
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磁石2为导磁材料,为了避免基材对多个条形磁 块的干扰,基材选用不导磁材料,例如可以为柔软性的基板(柔性基板)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磁场磁灸枕头,通过将多个磁石设置在枕头本体内, 磁石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正极朝向基材,负极朝向枕头本体的顶 面,使得使用该负磁场磁灸枕头时,更多的负极靠近使用者,这样负极产生 的磁力线能快速地作用到使用者,使用者处于由负极产生的磁力线所形成的 负磁场中,负磁场能够保持恒定的磁场强度,从而能有效地激活人体机能, 增强磁疗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包括: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
其中,所述多个磁石中的第一磁石以第一预设间隔沿所述枕头本体的长 度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上;
所述多个磁石中的第二磁石以第二预设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上形成 多个磁条;所述磁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枕头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磁条 以第三预设间隔设置。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可以将磁石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第一磁 石,设置在第一基材211上,其中,以第一预设间隔沿所述枕头本体的长度 方向依次排列;
另外一部分为第二磁石,设置在第二基材212上,其中,以第二预设间 隔沿所述枕头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形成多个磁条;所述磁条以第三预设 间隔设置。其中,每个磁条之间的间距可以为相等或不相等。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基材212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相等。
具体来说,多个磁石设置在基材上时,多个磁石2之间沿枕头本体长度 方向的间距相等,且磁石2之间的第一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可以为 20-40mm,通过将磁石2之间的第一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设置为 20-40mm,能够保证多个磁石2之间形成较大的磁场强度,且磁场强度较均 匀,当作用在人体上或动物体上时,穿透力更强,磁力线能够穿透皮肤内, 增强磁场对人体或动物体的作用,改善人体或动物体的微循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多个磁石2设置在基材21上时,可以在基材 21上设置的多个凹槽,多个磁石2可以设置在凹槽中,多个磁石2通过基材 21上设置的多个凹槽固定设置在基材21上,其中,每个凹槽对应设置一个 磁石2,且如图3所示,所述磁石2凸出于所述凹槽。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第一基材侧视结构示意 图,图4为图3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一基材的厚度为17mm,设置磁石后的厚度为30mm。如 图4所示,第一基材的宽度为50mm,长度为400mm。
图5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枕头本体侧视结构示意 图。如图5所示,基材设置在枕头本体内的高度为10mm,第一基材的内边 缘距离枕头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02mm。
图6为本实用新型负磁场磁灸枕头一实施例的第二基材侧视结构示意 图,图7为图6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第二基材的厚度为17mm,设置磁石后的厚度为30mm。如 图7所示,第一基材的宽度为150mm,长度为200mm。
本实施例中,当基材21的厚度较小或者材质较软时,多个磁石2还可以 通过粘合方式设置在基材21上,或者通过缝制方式将多个磁石2缝制在基材 21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磁石2的磁场强度大 于1000高斯,这样多个磁石2产生的磁场强度会大于1000高斯,当作用于 人体上,磁疗效果较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 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