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无痕挂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静电无痕挂钩.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10425290.8 (22)申请日 2017.06.0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74115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7.12.01 (73)专利权人 昆山柏仕威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1532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 花苑路5号 (72)发明人 朱桂花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代理人 乐卫国 (51)Int.Cl. A47G 29/087(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01624490。
2、 U,2010.11.10,说明书第 0003-0019段及附图1-2. CN 201487011 U,2010.05.26,全文. CN 204520211 U,2015.08.05,全文. DE 202013105260 U1,2014.01.16,全文. CN 105534251 A,2016.05.04,全文. 审查员 李慧 (54)发明名称 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包括静电 膜和挂钩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受挂钩底座与静 电膜通过冷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静电膜厚 度为0.020.32mm。 将活性剂均匀涂于静电膜 上, 将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
3、压排除空气, 静置数 日, 接合处产生约0.002mm的厚度并融合。 本技术 方案为冷融合、 基于现有市场制程的缺点改进开 发出的新制程, 将特殊调制的介面活性剂(不能 久放)涂于底座及静电薄膜接合处, 透过活性剂 及温控的作法避开高低温造成的化学变化, 让静 电薄膜不只克服热涨冷缩, 最薄可以到0.02mm, 不只让吸附后承重效果更好, 新的静电膜变薄, 肉眼看不出来也能达到真正” 无痕” 挂钩的功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107411516 B 2018.10.02 CN 107411516 B 1.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包括静电膜和挂钩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挂。
4、钩底座与静电膜 通过冷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静电膜厚度为0.080.32mm; 将活性剂均匀涂于静电膜 上, 将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排除空气, 静置数日, 接合处产生约0.002mm的厚度并融合; 所 述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 紧压为5磅的垂直力, 时间1分钟; 所述活性剂内有含有环己酮, 在接触的过程中接合处会开始分解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的吸附面, 产生0.002mm的厚度并融 合; 接着要停止其进行分裂融合, 在热房加高温至45摄氏度维持4小时, 后置放于常温通风 处静置三天, 降温并降低剩余催化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置为3天。 3.根据权。
5、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温为2025摄氏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411516 B 2 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挂装置, 具体是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是针对市场上静电无痕挂 钩采用的热融合原理制作静电膜制程上的改善。 背景技术 0002 市面上的挂钩种类多, 需求也多, 现在市占率最多的是无痕挂钩, 有吸盘、 贴膜和 静电膜三种吸附方式, 既有的静电膜因为薄、 软, 所以要安装挂钩在静电膜上需要硬质的底 座固定, 但底座和静电膜的融合制程, 会非常大的影响静电膜吸附效果。 0003 静电膜是采用PVC材质, 。
6、所以遇到高热会变形、 变质, 因此热融合无法避免静电膜 的损伤, 过程中也会挥发有毒气体, 为了改善这状况, 使用的静电膜也受限于较厚的膜, 制 程上的防护措施也比较多, 但这样制作出的静电膜吸附效果就比较差、 且有安全顾虑, 外露 的膜太过于明显也影响美观。 最重要的是透过使用者反馈, 有许多偏远地区的消费者, 再一 些比较冷或是热的环境使用, 会明显的因为热涨冷缩原理影响静电膜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静电无痕挂钩, 包括静电膜和挂钩底座, 其特。
7、征在于, 所受挂钩底座与静电膜 通过冷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静电膜厚度为0.080.32mm。 0007 将活性剂均匀涂于静电膜上, 将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排除空气, 静置数日, 接合 处产生约0.002mm的厚度并融合。 0008 所述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 紧压为5磅的垂直力, 时间1分钟。 0009 所述静置为3天。 0010 所述活性剂内有含有环己酮, 在接触的过程中接合处会开始分解挂钩底座与静电 膜的吸附面, 产生0.002mm的厚度并融合; 接着要停止其进行分裂融合, 在热房加高温至45 摄氏度维持4小时, 后置放于常温通风处静置三天, 降温并降低剩余催化效果。 0011 所述。
8、常温为2025摄氏度。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克服了PVC材质热涨冷缩的现象, 避免热 融合处理过程中化学变化催生出的有毒气体, 并透过冷融合处理, 制作过程中可使用更薄 的静电膜。 更薄的静电膜吸附效果越好, 通过SGS及SLG等实验室拉力测试报告, 我司的静电 膜挂钩最重承受力度到27公斤。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热熔和的挂钩粘合示意图。 0014 图2为现有技术中挂钩黏贴墙面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冷融合静电无痕挂钩粘合示意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7411516 B 3 0016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冷融合静电。
9、无痕挂钩黏贴墙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8 图1为原有市场技术的热融合方式, 1为底座、 2为静电膜, 用高周波的方式对接合 处3进行加热融合, 加热过程中, 为避免接合处3和PVC塑料会扭曲变形、 或是破掉, 因此静电 膜2的厚度必须至少控制在0.05以上, 但在温度太高或是太低的环境下, 会有热涨冷缩造成 底座1和静电膜2剥离的状况, 图2中, 静电膜的成品也会因为厚度变硬、 且挂勾距离墙面较 远, 使得吸附承重效果打折扣, 且因为厚度, 也会使得薄膜非常显眼, 不美观。 0019 图3和图4, 为本发明所述的的冷。
10、融合产品示意图, 克服现有技术中图1及热融合的 缺点, 用特殊的介面活性剂开发出的新制程, 在底座1和静电膜2接合处, 将特殊调配的活性 剂均匀涂于接合处3, 将底座1和静电膜2紧压排除空气, 且必须满足刚好5磅的垂直力道维 持1分钟(有专门操作机器), 之后静置3天, 因活性剂内有环己酮, 在跟PVC接触的过程中接 合处3接合处会开始分解底座1和静电膜2的吸附面, 产生约0.002mm的厚度并融合。 所述静 电膜厚度为0.080.32mm, 基于杠杆原理越薄的静电膜, 距离墙面越近, 在静电吸附上的效 果越好。 0020 所述活性剂内有含有环己酮, 在接触的过程中接合处会开始分解挂钩底座与静。
11、电 膜的吸附面, 产生0.002mm的厚度并融合; 接着要停止其进行分裂融合, 在热房加高温至45 摄氏度维持4小时, 后置放于常温通风处静置三天, 降温并降低剩余催化效果。 0021 如此可以克服PVC材质热涨冷缩的现象, 并透过冷融合处理, 制程中可使用更薄的 静电膜, 加强吸附承重效果。 0022 本技术是针对市售的静电无痕挂钩的静电膜生产工艺进行整体结构的创新, 改善 市场上热销的静电无痕挂钩既有缺点, 原有的静电膜成熟技术有两种, 一种是采用环保胶 固定底座与静电膜, 达成一体成形, 但再好的胶水, 都会因为时间久了产生衰败, 对于介质 两边的吸附效果, 会随着时间长而变得不稳定, 。
12、挂勾在承重的过程中, 也会因为力道往下的 拉扯, 加速衰败脱落的结果; 另一种是改良后的方法, 采用热融合(高周波)方式将静电薄膜 与底座融合后, 再行安装挂勾, 吸附在光滑墙面达到无痕吸附效果, 因为采用热能方式, 静 电薄膜不能太薄(太薄的静电膜在与底座热融合的过程中, 静电膜会因为接触热能产生脆 化, 会变形、 破掉), 且会挥发有毒气体, 且加热过程中会让静电效果降低(PVC材质特有的弹 性与静电效果丧失)、 成品在使用过程中, 热涨冷缩的环境也有剥离的隐忧, 静电膜越薄, 对 吸附的效果越好, 但目前市面上常规静电膜厚度最薄顶多到0.05mm、 且承重吸附效果有限。 0023 本技术。
13、方案为冷融合、 基于以上缺点开发出的新制程, 将特殊调制的介面活性剂 (不能久放)涂于底座及静电薄膜接合处, 透过活性剂及温控的作法避开高低温造成的化学 变化, 让静电薄膜不只克服热涨冷缩, 最薄可以到0.02mm, 不只让吸附后承重效果更好, 新 的静电膜变薄, 肉眼看不出来也能达到真正” 无痕” 挂钩的功效。 0024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 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作出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7411516 B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107411516 B 5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107411516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