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静电无痕挂钩.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7849365
  • 上传时间:2019-11-11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64.1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425290.8

    申请日:

    20170608

    公开号:

    CN107411516B

    公开日:

    201810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29/087

    主分类号:

    A47G29/087

    申请人:

    昆山柏仕威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桂花

    地址:

    21532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花苑路5号

    优先权:

    CN201710425290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乐卫国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无痕挂钩,包括静电膜和挂钩底座,其特征在于,所受挂钩底座与静电膜通过冷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静电膜厚度为0.02~0.32mm。将活性剂均匀涂于静电膜上,将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排除空气,静置数日,接合处产生约0.002mm的厚度并融合。本技术方案为冷融合、基于现有市场制程的缺点改进开发出的新制程,将特殊调制的介面活性剂(不能久放)涂于底座及静电薄膜接合处,透过活性剂及温控的作法避开高低温造成的化学变化,让静电薄膜不只克服热涨冷缩,最薄可以到0.02mm,不只让吸附后承重效果更好,新的静电膜变薄,肉眼看不出来也能达到真正”无痕”挂钩的功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静电无痕挂钩,包括静电膜和挂钩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底座与静电膜通过冷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静电膜厚度为0.08~0.32mm;将活性剂均匀涂于静电膜上,将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排除空气,静置数日,接合处产生约0.002mm的厚度并融合;所述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紧压为5磅的垂直力,时间1分钟;所述活性剂内有含有环己酮,在接触的过程中接合处会开始分解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的吸附面,产生0.002mm的厚度并融合;接着要停止其进行分裂融合,在热房加高温至45摄氏度维持4小时,后置放于常温通风处静置三天,降温并降低剩余催化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无痕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为3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无痕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为20~25摄氏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挂装置,具体是一种静电无痕挂钩,是针对市场上静电无痕挂钩采用的热融合原理制作静电膜制程上的改善。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挂钩种类多,需求也多,现在市占率最多的是无痕挂钩,有吸盘、贴膜和静电膜三种吸附方式,既有的静电膜因为薄、软,所以要安装挂钩在静电膜上需要硬质的底座固定,但底座和静电膜的融合制程,会非常大的影响静电膜吸附效果。

    静电膜是采用PVC材质,所以遇到高热会变形、变质,因此热融合无法避免静电膜的损伤,过程中也会挥发有毒气体,为了改善这状况,使用的静电膜也受限于较厚的膜,制程上的防护措施也比较多,但这样制作出的静电膜吸附效果就比较差、且有安全顾虑,外露的膜太过于明显也影响美观。最重要的是透过使用者反馈,有许多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再一些比较冷或是热的环境使用,会明显的因为热涨冷缩原理影响静电膜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无痕挂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电无痕挂钩,包括静电膜和挂钩底座,其特征在于,所受挂钩底座与静电膜通过冷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静电膜厚度为0.08~0.32mm。

    将活性剂均匀涂于静电膜上,将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排除空气,静置数日,接合处产生约0.002mm的厚度并融合。

    所述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紧压,紧压为5磅的垂直力,时间1分钟。

    所述静置为3天。

    所述活性剂内有含有环己酮,在接触的过程中接合处会开始分解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的吸附面,产生0.002mm的厚度并融合;接着要停止其进行分裂融合,在热房加高温至45摄氏度维持4小时,后置放于常温通风处静置三天,降温并降低剩余催化效果。

    所述常温为20~25摄氏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PVC材质热涨冷缩的现象,避免热融合处理过程中化学变化催生出的有毒气体,并透过冷融合处理,制作过程中可使用更薄的静电膜。更薄的静电膜吸附效果越好,通过SGS及SLG等实验室拉力测试报告,我司的静电膜挂钩最重承受力度到27公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热熔和的挂钩粘合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挂钩黏贴墙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冷融合静电无痕挂钩粘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冷融合静电无痕挂钩黏贴墙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为原有市场技术的热融合方式,1为底座、2为静电膜,用高周波的方式对接合处3进行加热融合,加热过程中,为避免接合处3和PVC塑料会扭曲变形、或是破掉,因此静电膜2的厚度必须至少控制在0.05以上,但在温度太高或是太低的环境下,会有热涨冷缩造成底座1和静电膜2剥离的状况,图2中,静电膜的成品也会因为厚度变硬、且挂勾距离墙面较远,使得吸附承重效果打折扣,且因为厚度,也会使得薄膜非常显眼,不美观。

    图3和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的冷融合产品示意图,克服现有技术中图1及热融合的缺点,用特殊的介面活性剂开发出的新制程,在底座1和静电膜2接合处,将特殊调配的活性剂均匀涂于接合处3,将底座1和静电膜2紧压排除空气,且必须满足刚好5磅的垂直力道维持1分钟(有专门操作机器),之后静置3天,因活性剂内有环己酮,在跟PVC接触的过程中接合处3接合处会开始分解底座1和静电膜2的吸附面,产生约0.002mm的厚度并融合。所述静电膜厚度为0.08~0.32mm,基于杠杆原理越薄的静电膜,距离墙面越近,在静电吸附上的效果越好。

    所述活性剂内有含有环己酮,在接触的过程中接合处会开始分解挂钩底座与静电膜的吸附面,产生0.002mm的厚度并融合;接着要停止其进行分裂融合,在热房加高温至45摄氏度维持4小时,后置放于常温通风处静置三天,降温并降低剩余催化效果。

    如此可以克服PVC材质热涨冷缩的现象,并透过冷融合处理,制程中可使用更薄的静电膜,加强吸附承重效果。

    本技术是针对市售的静电无痕挂钩的静电膜生产工艺进行整体结构的创新,改善市场上热销的静电无痕挂钩既有缺点,原有的静电膜成熟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环保胶固定底座与静电膜,达成一体成形,但再好的胶水,都会因为时间久了产生衰败,对于介质两边的吸附效果,会随着时间长而变得不稳定,挂勾在承重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力道往下的拉扯,加速衰败脱落的结果;另一种是改良后的方法,采用热融合(高周波)方式将静电薄膜与底座融合后,再行安装挂勾,吸附在光滑墙面达到无痕吸附效果,因为采用热能方式,静电薄膜不能太薄(太薄的静电膜在与底座热融合的过程中,静电膜会因为接触热能产生脆化,会变形、破掉),且会挥发有毒气体,且加热过程中会让静电效果降低(PVC材质特有的弹性与静电效果丧失)、成品在使用过程中,热涨冷缩的环境也有剥离的隐忧,静电膜越薄,对吸附的效果越好,但目前市面上常规静电膜厚度最薄顶多到0.05mm、且承重吸附效果有限。

    本技术方案为冷融合、基于以上缺点开发出的新制程,将特殊调制的介面活性剂(不能久放)涂于底座及静电薄膜接合处,透过活性剂及温控的作法避开高低温造成的化学变化,让静电薄膜不只克服热涨冷缩,最薄可以到0.02mm,不只让吸附后承重效果更好,新的静电膜变薄,肉眼看不出来也能达到真正”无痕”挂钩的功效。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关 键  词:
    一种 静电 挂钩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静电无痕挂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84936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