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坚果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坚果夹.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467368.8 (22)申请日 2017.04.28 (73)专利权人 广东巨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田尾村 第二工业区 (72)发明人 蔡壮鑫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44215 代理人 张明 (51)Int.Cl. A47J 43/2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坚果夹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尤其是 指一种坚果夹, 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 上本体与 下本。
2、体通过铰链活动配合, 上本体后端设置有第 一手柄, 下本体后端设置有第二手柄, 上本体的 前端与下本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钳口与第二钳 口, 第一钳口与第二钳口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收 容腔与第二收容腔;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单 合理, 使用方便, 在使用过程中, 先将坚果放入收 容腔内, 然后捏合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 第一手 柄与第二手柄分别带动上本体与下本体靠拢, 第 一钳口与第二钳口分别将第一收容腔、 第二收容 腔内的坚果进行夹裂, 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人手扶 住坚果, 可防止夹到手指, 并且第一收容腔与第 二收容腔可有效的防止坚果的外壳与果肉奔出 或者掉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3、 CN 207627188 U 2018.07.20 CN 207627188 U 1.一种坚果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坚果夹包括: 上本体 (1) 和下本体 (2) , 所述上本体 (1) 与所述下本体 (2) 通过铰链活动配合, 所述上本体 (1) 后端设置有第一手柄 (11) , 所述下本 体 (2) 后端设置有第二手柄 (21) , 所述第一手柄 (11) 和所述第二手柄 (21) 配合使用, 所述上 本体 (1) 的前端与所述下本体 (2) 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钳口 (3) 与第二钳口 (4) , 所述第一钳口 (3) 与所述第二钳口 (4) 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收容坚果的第一收容腔 (5。
4、) 与第二收容腔 (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坚果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口 (3) 设置有多个第一棘 爪 (31)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坚果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钳口 (4) 设置有多个第二棘 爪 (41)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坚果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容腔 (5) 为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坚果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容腔 (5) 深度为0.5至2厘 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坚果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容腔 (6) 为圆形或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坚果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容腔 (6。
5、) 的深度为1.5至8 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坚果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 (11) 与所述第二手柄 (21) 上均设置有防滑橡胶层 (7)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627188 U 2 一种坚果夹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尤其是指一种坚果夹。 背景技术 0002 坚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干果, 但由于其果肉被镶嵌在壳内, 且壳硬, 不容易取出食 用, 传统的做法, 一般采用锤子等重物砸开其外壳的方法, 这种方法速度较慢, 而且常常因 为用力过猛而破坏里面的坚果仁, 导致坚果仁击碎而难以取出, 即便取出也不美观; 现有坚。
6、 果夹, 多采用钳口夹持坚果, 用力挤压使外壳破裂, 这类坚果夹具有相对的双凹面钳口, 通 常为圆弧形, 在挤压坚果外壳后, 果肉和外壳很奔出或者掉落, 不方便使用, 并且有的坚果 夹在夹裂坚果时, 需要手扶, 容易夹到手指。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使用, 可防止坚果的外壳、 果肉奔 出或者掉落, 且可防止夹手的坚果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坚果夹, 所述坚果夹包括: 上本体和下本体, 所述上本体与 所述下本体通过铰链活动配合, 所述上本体后端设置有第一手柄, 所述下本体后端设置有 。
7、第二手柄, 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配合使用, 所述上本体的前端与所述下本体的前 端设置有第一钳口与第二钳口, 所述第一钳口与所述第二钳口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收容坚 果的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钳口设置有多个第一棘爪。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钳口设置有多个第二棘爪。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收容腔为圆形或椭圆形。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收容腔深度为0.5至2厘米。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收容腔为圆形或椭圆形。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收容腔的深度为1.5至8厘米。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上均设置有防滑。
8、橡胶层。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坚果夹, 所述坚果夹包括: 上本体和下本体, 所述上本体与 所述下本体通过铰链活动配合, 所述上本体后端设置有第一手柄, 所述下本体后端设置有 第二手柄, 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配合使用, 所述上本体的前端与所述下本体的前 端设置有第一钳口与第二钳口, 所述第一钳口与第二钳口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收容坚果的 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 使用方便, 在使用过程中, 先 将坚果放入收容腔内, 然后捏合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 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分别带动上本 体与下本体靠拢, 第一钳口与第二钳口分别将。
9、第一收容腔、 第二收容腔内的坚果进行夹裂, 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人手扶住坚果, 可防止夹到手指, 并且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可有效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627188 U 3 的防止坚果的外壳与果肉奔出或者掉落。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分别为: 0019 上本体-1, 第一手柄-11, 下本体-2, 第二手柄-21, 第一钳口-3, 第一棘爪- 31, 第二钳口-4, 第二棘爪-41, 第一收容腔-5, 第二收容腔-6, 。
10、防滑橡胶层-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 的说明, 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 详细的描述。 0021 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坚果夹, 所述坚果夹包括: 上本体1和下本体 2, 所述上本体1与所述下本体2通过铰链活动配合, 所述上本体1后端设置有第一手柄11, 所 述下本体2后端设置有第二手柄21, 所述第一手柄11和所述第二手柄21配合使用, 所述上本 体1的前端与所述下本体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钳口3与第二钳口4, 所述第一钳口3与第二钳 口4底部分别设置有用。
11、于收容坚果的第一收容腔5与第二收容腔6;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 简单合理, 使用方便, 在使用过程中, 先将坚果放入收容腔内, 然后捏合第一手柄11与第二 手柄21, 第一手柄11与第二手柄21分别带动上本体1与下本体2靠拢, 第一钳口3与第二钳口 4分别将第一收容腔5、 第二收容腔6内的坚果进行夹裂, 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人手扶住坚果, 可防止夹到手指, 并且第一收容腔5与第二收容腔6可有效的防止坚果的外壳与果肉奔出或 者掉落。 0022 如图1、 2所示, 所述第一钳口3设置有多个第一棘爪31, 所述第二钳口4设置有多个 第二棘爪41, 可以避免坚果在被夹紧挤裂的过程中蹦出散落。 0023 如。
12、图1-3所示, 所述第一收容腔5为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第二收容腔6为圆形或椭圆 形, 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收容腔可更好的贴合坚果, 并且更容易取放坚果。 0024 所述第一收容腔5深度为0.5至2厘米, 所述第二收容腔6的深度为1.5至8厘米, 不 同尺寸的收容腔可以将不同大小的坚固放入, 并且不同大小的坚果可以选择不同的收容 腔, 使用更加方便。 0025 如图1、 2所示, 所述第一手柄11与所述第二手柄21上均设置有防滑橡胶层7, 可有 效的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打滑。 0026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
13、,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熟悉本 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 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 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属于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627188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5 CN 207627188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6 CN 207627188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7 CN 207627188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