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力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压力锅.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01125.1 (22)申请日 2016.11.07 (73)专利权人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 (杭州) 有限公 司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松乔街6号3幢-A (72)发明人 乐晓辉 朱光正 詹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217 代理人 魏亮 (51)Int.Cl. A47J 27/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压力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 属于厨房 家电领。
2、域, 解决了现有电压力锅上滑动式把手无 法兼顾操作感和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电 压力锅包括本体和盖体, 所述盖体上设有把手, 所述把手可相对所述盖体往复滑动, 以驱动所述 盖体与本体旋转扣合或者旋转分离, 所述把手与 盖体通过滚珠导轨副滑动连接, 所述滚珠导轨副 包括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和保持架, 所述保持架 上设有可自由转动的滚动体, 所述第一导轨固定 在把手上, 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盖体上, 所述第 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动配合, 所述滚动体夹持于 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配合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6612573 U 2017.11.07 CN 2066。
3、12573 U 1.一种电压力锅, 包括本体和盖体, 所述盖体上设有把手, 所述把手可相对所述盖体往 复滑动, 以驱动所述盖体与本体旋转扣合或者旋转分离,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与盖体通过 滚珠导轨副滑动连接, 所述滚珠导轨副包括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和保持架, 所述保持架上设 有可自由转动的滚动体, 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在把手上, 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盖体上, 所述第 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动配合, 所述滚动体夹持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配合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导轨板和由第一 导轨板两侧同向弯折形成的第一导轨臂, 所述第二导轨包括第二导轨板和由。
4、第二导轨板两 侧同向弯折形成的第二导轨臂, 所述第一导轨和保持架收容于所述第二导轨中, 所述滚动 体夹持于所述第一导轨臂和第二导轨臂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个第一导轨臂向着彼 此靠拢的方向凹陷, 以在第一导轨臂外侧形成沿第一导轨长度方向的第一滑道, 所述第二 导轨的两个第二导轨臂向着彼此远离的方向凹陷, 以在第二导轨臂内侧形成沿第二导轨长 度方向的第二滑道, 所述滚动体夹持于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轨板两端设有限位保持架的 限位挡板。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
5、在于, 所述保持架包括基板和由基本 两侧同向弯折形成的保持臂, 所述滚动体安装在所述保持臂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中部向上拱起。 7.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和滚动 体均为金属件。 8.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为滚珠、 滚针或者滚 柱。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12573 U 2 一种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0002 电压力锅具有烹饪速度快、 食物口感好的优点, 已。
6、成为多数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 的烹饪器具。 传统的电压力锅具基本采用旋转开合盖的操作方式, 用户只能通过旋转盖把 手来进行开盖或者合盖操作, 用户操作起来比较费力, 发明人针对传统电压力锅所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滑动开盖的改进方案, 用户使用时通过滑动盖把手完成开盖或者合盖操作, 给 予用户全新的操作体验, 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是: 把手通过螺钉柱安装到盖体上的导轨槽 中, 螺钉柱与导轨槽配合用于引导把手滑动, 螺钉柱与导轨槽之间配合精度直接影响到把 手的滑动平稳性以及滑动操作手感, 如果螺钉柱与导轨槽的配合间隙过小, 把手滑动阻力 较大, 操作手感不佳; 如果螺钉柱与导轨槽的配合间隙过大, 把手滑动。
7、时容易左右晃动, 平 稳性不够; 即使在二者之间追加耐磨塑料件来减少摩擦力, 但随着产品使用时间的延长, 耐 磨塑料件自身的变形会导致把手滑动困难、 卡顿等情况出现, 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压力锅, 提升把手的滑动操作手感。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电压力锅, 包括本体和盖体, 所述盖体上设有把手, 所述把手可相对所述盖体 往复滑动, 以驱动所述盖体与本体旋转扣合或者旋转分离, 所述把手与盖体通过滚珠导轨 副滑动连接, 所述滚珠导轨副包括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和。
8、保持架, 所述保持架上设有可自由 转动的滚动体, 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在把手上, 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盖体上, 所述第一导轨和 第二导轨滑动配合, 所述滚动体夹持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配合处。 0006 在上述的电压力锅中, 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导轨板和由第一导轨板两侧同向弯 折形成的第一导轨臂, 所述第二导轨包括第二导轨板和由第二导轨板两侧同向弯折形成的 第二导轨臂, 所述第一导轨和保持架收容于所述第二导轨中, 所述滚动体夹持于所述第一 导轨臂和第二导轨臂之间。 0007 在上述的电压力锅中, 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个第一导轨臂向着彼此靠拢的方向凹 陷, 以在第一导轨臂外侧形成沿第一导轨长度方向。
9、的第一滑道, 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个第二 导轨臂向着彼此远离的方向凹陷, 以在第二导轨臂内侧形成沿第二导轨长度方向的第二滑 道, 所述滚动体夹持于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之间。 0008 在上述的电压力锅中, 所述第二导轨板两端设有限位保持架的限位挡板。 0009 在上述的电压力锅中, 所述保持架包括基板和由基本两侧同向弯折形成的保持 臂, 所述滚动体安装在所述保持臂上。 0010 在上述的电压力锅中, 所述基板中部向上拱起。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612573 U 3 0011 在上述的电压力锅中, 所述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和滚动体均为金属件。 0012 在上述的电压力锅中, 所。
10、述滚动体为滚珠、 滚针或者滚柱。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 包括本体和盖体, 所述盖体上设有把手, 所述把手可相对 所述盖体往复滑动, 以驱动所述盖体与本体旋转扣合或者旋转分离, 所述把手与盖体通过 滚珠导轨副滑动连接, 所述滚珠导轨副包括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和保持架, 所述保持架上设 有可自由转动的滚动体, 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在把手上, 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盖体上, 所述第 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滑动配合, 所述滚动体夹持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配合 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把手带动第一导轨相对第二导轨滑动, 而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在二者 摩擦力作用下。
11、转动, 形成滚动摩擦, 滑动阻力小, 提升了把手滑动的顺畅度; 由于滚动体夹 持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配合处, 保证了第一导轨的安装稳定性, 不易产生滑动方向的 左右晃动, 也即减轻了把手滑动过程中的晃动现象, 如此设计, 兼顾了把手的滑动操作手感 和滑动平稳性。 0015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滚珠导轨副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滚珠导轨副的分解示意图;。
12、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滚珠导轨副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 说明, 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全部。 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0022 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 出现诸如术语 “顶” 、“底” 、“内” 、“外” 、“上” 、“下” 等指示 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 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13、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限定有 “第 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3 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电压力锅, 包括本体(图中未示出)、 盖体 1, 盖体1和本体旋转扣合形成压力烹饪腔, 盖体1上设有把手2, 把手2可相对盖体1往复滑 动, 以驱动盖体1与本体旋转扣合或者旋转分离, 该电压力锅具体结构及其使用原理可以参 照申请人先前提出的申请号为 “2014104374。
14、72.3” , 名称为 “一种烹饪器具” 的发明专利, 此 处不在进行详述。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则是在该申请案的基础上对其把手的滑动连接结构 进行改进, 提升把手滑动操作手感, 具体是将把手2与盖体1通过滚珠导轨副滑动连接, 该滚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612573 U 4 珠导轨副包括第一导轨3、 第二导轨4和保持架5, 保持架5上设有可自由转动的滚动体52, 第 一导轨3固定在把手2上, 第二导轨4固定在盖体1上, 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滑动配合, 滚动 体52夹持于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的配合处。 0024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把手2带动第一导轨3相对第二导轨4滑动, 。
15、而保持架5上的滚 动体52在二者摩擦力作用下转动, 形成滚动摩擦, 滑动阻力小, 提升了把手2滑动的顺畅度; 由于滚动体52夹持于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的配合处, 保证了第一导轨3的安装稳定性, 不 易产生滑动方向的左右晃动, 也即减轻了把手2滑动过程中的晃动现象, 如此设计, 兼顾了 把手2的滑动操作手感和滑动平稳性。 0025 结合图2-4, 具体实现时, 第一导轨3包括第一导轨板30和由第一导轨板30两侧同 向弯折形成的第一导轨臂31, 第二导轨4包括第二导轨板40和由第二导轨板40两侧同向弯 折形成的第二导轨臂41, 第一导轨3和保持架5收容于第二导轨4中, 滚动体52夹持于第一导 轨。
16、臂31和第二导轨臂41之间。 其中, 第一导轨板3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01, 第一导轨板30通 过螺钉固定到把手2底部, 第二导轨板4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01, 第二导轨板40通过螺钉固 定到盖体1上部, 保持架5可滑动地置于第二导轨4中, 第一导轨3装入第二导轨4后通过第一 导轨臂31和第二导轨臂41的卡合, 将第一导轨3和保持架5限位在第二导轨4中, 第一导轨3 和保持架5都可相对第二导轨4纵长方向往复滑动。 0026 为了更好的配合滚动体52, 第一导轨3的两个第一导轨臂31向着彼此靠拢的方向 凹陷, 以在第一导轨臂31外侧形成沿第一导轨3长度方向的第一滑道311, 第二导轨4的两个 第。
17、二导轨臂41向着彼此远离的方向凹陷, 以在第二导轨臂41内侧形成沿第二导轨4长度方 向的第二滑道411, 滚动体52夹持于第一滑道311和第二滑道411之间, 使第一导轨臂31外侧 面和第二导轨臂41内侧面分别与滚动体52表面更好的拟合, 提高滚珠导轨副的导向精度。 0027 保持架5包括基板50和由基本两侧同向弯折形成的保持臂51, 滚动体52安装在保 持臂51上, 滚动体52的数量根据第一导轨3的长度而定, 一般的, 可以沿着保持臂51长度方 向间隔分布3至10个, 本实施例的滚动体52为滚珠, 保持臂51上可设置内球面卡口, 将滚珠 卡装到内球面卡口中, 保证滚珠可以在多个维度自由旋转,。
18、 并且滚珠内侧与第一导轨臂31 接触, 滚珠外侧与第二导轨臂41接触, 籍由二者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滚珠旋转, 保 持架5亦可在滚珠的带动下与第一导轨3同向运动。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 滚动体亦可采用滚 针、 滚柱等类似结构的部件。 0028 为了防止保持架5从第二导轨4滑脱, 在第二导轨板40两端设有限位保持架5的限 位挡板42, 本实施例中, 限位挡板42由第二导轨板40端部弯折形成, 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挡板 亦可作为单独的部件固定连接到第二导轨板端部。 保持架5的基板50中部向上拱起, 一方面 是为了避让第二导轨4上的螺钉, 另一方面, 当基板50中部向上拱起时, 只有基板50左右两 。
19、侧部位接触第二导轨4, 接触面积减少, 利于保持架5在第二导轨4中的滑动, 也即提升第一 导轨3的滑动顺畅度。 0029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导轨3、 第二导轨4、 保持架5和滚动体52均为金属件, 例如铝 合金导轨、 钢制滚珠等等, 相比塑料件, 其耐久性更好, 可以保持把手2长久的使用效果。 0030 在原有的申请案中, 把手上的螺钉柱在实现与盖体的滑动连接时, 还需要连接传 动机构, 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盖体内部的锁紧件锁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 可以在把手2上并 排设置第一导轨和螺钉柱, 螺钉柱仍按照原先方案连接到盖体上, 但在依靠滚珠导轨副实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612。
20、573 U 5 现把手滑动导向时, 螺钉柱只需完成与传动机构的连接, 对尺寸配合精度要求也大大降低。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电压力锅及其类似功能的产品。 003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 式中描述的内容。 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 的范围中。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612573 U 6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6612573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6612573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