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37784.8 (22)申请日 2016.12.07 (73)专利权人 杭州点厨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 368号海创园一幢 (南) 五楼E5033室 (72)发明人 骆建松 王桥刚 吴乐乐 陈杰 谢敏 庞加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3206 代理人 周培培 (51)Int.Cl. A47J 27/56(2006.01) A47J 36/38(2006.01) A47J 36/06(2006.01。
2、) A47J 27/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饭煲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一种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针对现有的电 饭煲的破泡装置双向通气带来的不能适用于吸 气式进料的电饭煲的不足,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安装有内胆的煲体, 设置在煲体上的煲盖, 设置在煲盖上的破泡装置, 破泡装置上设置单向 通气结构, 当自动进料时, 煲体内产生负压气流 回路, 单向通气结构中的通气通道关闭, 气流将 物料送入内胆, 当电饭煲烹饪产生气泡时, 单向 通气结构中的通气通道开启, 气泡被打破。
3、后从单 向通气通道流出。 本实用新型在破泡装置上设置 单向通气结构, 使得在自动进料时破泡装置能与 电饭煲外形成气密, 成功实现吸气式自动进料, 并在煮饭时保证气流畅通, 不影响正常煮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CN 206491679 U 2017.09.15 CN 206491679 U 1.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包括安装有内胆的煲体, 设置在煲体上的煲盖, 设置在 煲盖上的破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泡装置上设置单向通气结构, 当自动进料时, 所述 煲体内产生负压气流回路, 所述单向通气结构中的通气通道关闭, 气流将物料送入内胆, 当 电饭煲烹饪产生气泡时, 所。
4、述单向通气结构中的通气通道开启, 气泡被打破后从单向通气 通道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泡装置包括设 置在内胆排汽口上的下盖(2)和扣合在下盖(2)上的上盖(1), 所述上盖(1)上开设出汽孔 (12), 所述破泡装置还包括一可与出汽孔(12)形成气流通断的上叶片(3), 所述上盖(1)和 上叶片(3)构成单向通气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叶片(3)包括 一可盖住出汽孔(12)的盖板(31), 所述上盖(1)上开设中心孔(11), 所述盖板(31)下表面设 置限位柱(32), 所述限位柱(3。
5、2)安装于中心孔(11)中, 所述上叶片(3)可上下往复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柱(32)设置 于盖板(31)中心, 包括一位于上盖(1)另一侧的限位部(32B), 所述限位部(32B)为箭头形且 箭头尺寸大于中心孔(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1)的出汽 孔(12)外设置凸柱(13), 所述凸柱(13)抵触盖板(31)下表面, 所述上叶片(3)采用弹性硅胶 制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31)下表面 设有一圈环绕限位柱(32)的环。
6、形凸起(33)。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1) 与下盖(2)连接处开设一圈环形凹槽(17), 所述环形凹槽(17)中安装密封圈(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凹槽(17)横 截面为矩形, 所述密封圈(4)包括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部(41)、 从矩形部(41)竖直延伸的 竖直部(42)和从竖直部(42)延伸的倾斜部(43), 所述矩形部(41)设置于环形凹槽(17)中。 9.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泡装 置设置气泡导向结构和破泡结构, 所述。
7、破泡结构破泡件(8)。 10.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的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 (1)和下盖(2)一端通过枢轴(9)连接, 另一端通过卡扣(10)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491679 U 2 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饭煲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背景技术 0002 电饭煲在煮饭沸腾阶段, 会产生大量气泡, 为防止气泡溢出, 通常在内胆排汽口处 安装破泡装置, 破泡装置将内胆中的高温气泡打破, 防止高温气泡破裂时产生的液体飞溅。 对于采用吸气式进料的电饭煲, 在自动进料时,。
8、 破泡装置需要与电饭煲外形成气密, 以保证 电饭煲内存在负压气流回路。 而现有的电饭煲, 破泡装置上的出气口是双向通气的, 破泡装 置的出气口与电饭煲外不能形成气密, 因此不能适用于吸气式进料的电饭煲。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电饭煲的破泡装置双向通气带来的不能适用于吸气式进 料的电饭煲的不足, 提供一种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其破泡装置设置单向通气结构, 能与电饭煲外形成气密结构, 从而使电饭煲实现自动进料。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具有破泡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包 括安装有内胆的煲体, 设置在煲体上的煲盖, 设置在煲盖上的破泡装置, 其特。
9、征在于, 破泡 装置上设置单向通气结构, 当自动进料时, 煲体内产生负压气流回路, 单向通气结构中的通 气通道关闭, 气流将物料送入内胆, 当电饭煲烹饪产生气泡时, 单向通气结构中的通气通道 开启, 气泡被打破后从单向通气通道流出。 0005 在破泡装置上设置单向通气结构, 在进料时, 单向通气结构中的通气通道关闭, 破 泡装置与电饭煲外形成气密结构, 可以保证电饭煲内气压低于煲外一定值, 通过负压气流 回路将物料送入内胆, 实现自动进料。 同时, 当煮饭沸腾时, 破泡装置上的单向通气结构中 的通气通道开启, 不影响正常蒸煮。 0006 作为优选, 破泡装置包括设置在内胆排汽口上的下盖和扣合在。
10、下盖上的上盖, 上 盖上开设出汽孔, 破泡装置还包括一可与出汽孔形成气流通断的上叶片, 上盖和上叶片构 成单向通气结构。 通过上盖上开设出汽孔, 出汽孔与上叶片构成单向通气结构, 单向通气结 构简单, 气流通断可靠。 0007 作为优选, 上叶片包括一可盖住出汽孔的盖板, 上盖上开设中心孔, 盖板下表面设 置限位柱, 限位柱安装于中心孔中, 上叶片可上下往复运动。 当自动进料时, 由于重力和气 压的作用, 盖板将出汽孔盖住, 形成气密结构, 破泡装置内与破泡装置外形成负压差; 当煮 饭沸腾时, 破泡装置内气压达到一定值, 气压克服上叶片重力将上叶片顶起, 高温汽体从上 叶片与上盖间的缝隙中流出。
11、。 0008 作为优选, 限位柱设置于盖板中心, 包括一位于上盖另一侧的限位部, 限位部为箭 头形且箭头尺寸大于中心孔。 当气压克服上叶片重力将上叶片顶起, 大于中心孔的限位部 可以将上叶片限位, 从而稳定电饭煲内的气压; 箭头形的限位部可以方便的插入出汽孔中。 0009 作为优选, 上盖的出汽孔外设置凸柱, 凸柱抵触盖板下表面, 上叶片采用弹性硅胶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491679 U 3 制成。 由于长时间使用后, 上盖处会堆积米渣、 米糊等, 设置凸柱可以防止盖板下表面与上 盖被米渣迷糊粘牢, 影响煮饭。 0010 作为优选, 盖板下表面设有一圈环绕限位柱的环形凸起。。
12、 设置环形凸起进一步防 止盖板下表面与上盖被米渣迷糊粘牢。 0011 作为优选, 上盖与下盖连接处开设一圈环形凹槽, 环形凹槽中安装密封圈。 设置用 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凹槽, 方便安装密封圈, 环形凹槽可以设置在上盖上, 也可以设置在下 盖上。 0012 作为优选, 环形凹槽横截面为矩形, 密封圈包括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部、 从矩形 部竖直延伸的竖直部和从竖直部延伸的倾斜部, 矩形部设置于环形凹槽中。 采用此种结构 的密封圈, 上盖与下盖的扣合方便, 且密封可靠。 0013 作为优选, 破泡装置设置气泡导向结构和破泡结构, 破泡结构破泡件。 设置气泡导 向结构和破泡结构确保破泡可靠。 0014。
13、 作为优选, 上盖和下盖一端通过枢轴连接, 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 采用卡扣连接, 方便上盖和下盖的拆卸, 采用枢轴连接使得上盖和下盖不能完全分开, 避免遗失其中一个 部件。 0015 本实用新型在破泡装置上设置单向通气结构, 使得在自动进料时破泡装置能与电 饭煲外形成气密, 成功实现自动进料, 并在煮饭时保证气流畅通, 不影响正常煮饭。 进一步 地, 各技术特征组合后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1. 破泡装置的上盖上开设出汽孔, 出汽孔中安装可上下往复运动的上叶片, 上叶 片与出汽孔构成单向通气结构, 气流通断稳定可靠; 0017 2. 单向通气结构的上叶片下端设置环形凸起, 上盖上设凸柱。
14、, 有效防止上叶片与 上盖粘牢; 0018 3. 上盖和下盖连接处的密封圈均为特制, 保证密封效果; 0019 4. 上盖与下盖通过枢轴连接使不易遗失其中一个部件。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破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破泡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破泡装置的分解图; 0023 图4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是本实用新。
15、型实施例的下盖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是图10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491679 U 4 0033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破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中, 1-上盖 ; 2-下盖; 3-上叶片; 4-密封圈; 5-上密封件; 6-下。
16、密封件; 7-下叶片; 8-破泡件; 9-枢轴; 10-卡扣; 11-中心孔; 12-出汽孔; 13-凸柱; 14-环形凸块; 15-凹槽; 16-定 位孔; 17-环形凹槽; 18-缺口; 19-导向板; 21-中心进气孔; 22-周边进气孔; 23-进气泡孔; 24-环形凸块; 25-凹槽; 26-定位孔; 27-破泡件安装座; 31-盖板; 32-限位柱; 33-环形凸起; 41-矩形部; 42-竖直部; 43-倾斜部, 44-工艺槽; 45-限位块; 51-矩形部; 52-弯曲部; 53-定位 柱; 81-顶板; 82-限位板; 83-破泡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
17、型实施例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 说明, 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全部。 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0037 如图1至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破泡装置, 包括上盖1、 下盖2、 上叶片3、 密 封圈4、 上密封件5、 下密封件6、 下叶片7、 破泡件8、 枢轴9和卡扣10。 上盖1和下盖2通过枢轴9 与卡扣10连接, 并通过密封圈4密封。 枢轴9设置于一端, 卡扣10设置于另一端。 由于枢轴9的 存在, 上盖1和下盖2不可拆卸, 防止上盖1和下盖2。
18、分离时, 其中一个部件遗失。 上盖1上安装 上叶片3和上密封件5, 上叶片3可以相对上盖1上下运动, 上盖1通过上密封件5与煲盖密封。 下盖2上安装下密封件6、 下叶片7和破泡件8。 下叶片7可以相对下盖2上下运动, 下盖2通过 下密封件6与内盖密封。 破泡件8将煮饭时产生的汽泡打破。 0038 如图5和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 上盖1中开设中心孔11, 中心孔11为 圆孔, 中心孔11外开设出汽孔12, 出汽孔12包括四个圆弧分布的扇形出汽孔, 出汽孔12外圈 设置凸柱13, 凸柱13圆周分布, 包括八个凸柱。 中心孔11中安装上叶片3。 凸柱13可以防止上 叶片3与上盖1粘牢。。
19、 上盖1外表面垂直向外延伸一环形凸块14, 环形凸块14中开设一圈凹槽 15, 凹槽15中安装上密封件5。 凹槽15的底壁开设四个对称分布的定位孔16, 定位孔16将上 密封件5限位。 上盖1一端安装枢轴9部件, 另一端安装卡扣10部件。 上盖1内侧设置环形凹槽 17, 环形凹槽17的内壁开设缺口18, 环形凹槽17中安装密封圈4。 上盖1内侧还设置导向板 19, 导向板19用于对气流或蒸汽导向。 导向板19为气泡导向结构的一部分。 0039 如图7和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盖, 下盖2中开设中心进气孔21, 中心进 气孔21为圆孔, 中心进气孔21外开设周边进气孔22, 周边进气孔2。
20、2包括四个圆弧分布的扇 形进气孔, 中心进气孔21外还开设进气泡孔23。 下盖外表面垂直向外延伸一环形凸块24, 环 形凸块24中开设一圈凹槽25, 凹槽25中安装下密封件6。 凹槽25的底壁开设四个对称分布的 定位孔26, 定位孔26将下密封件6限位。 下盖2一端安装枢轴部件, 另一端安装卡扣部件。 下 盖2内侧对应进气泡孔23处设置破泡件安装座27, 破泡件安装座27上安装破泡件8。 破泡件 安装座27为气泡导向结构的一部分, 对气泡进行导向。 0040 如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叶片, 上叶片3包括盖板31、 限位柱32和环形凸 起33, 限位柱32设于盖板31中心位置且垂直于盖。
21、板31, 限位柱32为箭头形, 包括垂直部32A 和箭头部32B, 环形凸起33横截面为半圆形。 垂直部32A为一圆柱, 圆柱的直径小于上盖1上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491679 U 5 中心孔11的孔径, 箭头部32B的前端为圆锥形, 圆锥底面直径稍大于中心孔11的孔径。 上叶 片3采用弹性硅胶一体成型, 由于上叶片3具有弹性, 因此可以直接从插入出汽孔11中, 并被 箭头部32B限位。 环形凸起33大于中心孔11的孔径, 从而可以将中心孔11密封。 环形凸起33 可以防止上叶片3与上盖1粘牢。 盖板31为圆形, 盖板31面积大于上盖1上凸柱13所形成的圆 的面积, 即盖。
22、板31盖在凸柱13上且凸柱13位于盖板31内。 在自动进料时, 当煲内外气压差达 到一定值, 上叶片3产生弹性变形, 将中心孔11和出汽孔12完全盖住并密封。 上叶片3中未设 置限位柱32的一侧中心开设工艺孔。 0041 如图10和1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圈, 密封圈4安装于上盖1的环形凹槽 17中。 密封圈4包括矩形部41、 从矩形部41竖直延伸的竖直部42和从竖直部42延伸的倾斜部 43, 矩形部41未延伸端设置工艺槽44, 矩形部41向内延伸有限位块45, 限位块45安装于上盖 1的缺口17中。 0042 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密封件, 上密封件5包括安装于上盖1。
23、的凹槽 15中的矩形部51和从矩形部51内端延伸的弯曲部52, 弯曲部52内端从矩形部51内端凸出。 矩形部51下表面, 即未设置弯曲部52的一面延伸有定位柱53, 定位柱53为四个对称分布的 定位柱, 定位柱53安装于上盖1上的四个定位孔16中。 0043 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密封件, 下密封件6的结构与上密封件5的结 构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下密封件6的弯曲部的尺寸与上密封件5的弯曲部52的尺寸稍 有变化。 当受力相同时, 下密封件6的弯曲部变形程度和上密封件5的弯曲部52的变形程度 存在差别。 0044 如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叶片, 下叶片7与上叶片3。
24、的结构基本相同, 不 同之处在于: 下叶片7没有设置上叶片3的环形凸起33。 0045 如图15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破泡件, 破泡件8包括一顶板81, 顶板81一面延 伸有两块限位板82, 同一面还延伸有破泡柱83, 破泡柱83将汽泡打破。 004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当自动进料时, 破泡装置和电饭煲外形成一定 气压差, 由弹性硅胶制成的上叶片3逐渐弹性变形, 当气压差达到一定值时, 上叶片3的盖板 31将上盖1中的中心孔11和出汽孔12完全盖住, 形成密封, 从而完成自动进料。 当电饭煲内 煮饭沸腾时, 高温汽体将下叶片3顶起, 大部分高温汽体从下叶片7与下盖2间的缝隙流。
25、出, 并从上盖1的出汽孔11中流走。 由于下叶片7的存在, 气泡不能从下叶片7与下盖2间的缝隙 流出, 气泡只能从下盖2上的进气泡孔中流到破泡件安装座27中, 被并破泡件8上的破泡柱 83打破, 在上盖1的导向板19的导向下, 破泡产生的液体一部分直接掉落, 另一部分从下叶 片7中掉落, 实现破泡。 0047 以上,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 描述的内容。 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 围中。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4。
26、91679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8 页 7 CN 206491679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8 页 8 CN 206491679 U 8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8 页 9 CN 206491679 U 9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8 页 10 CN 206491679 U 10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5/8 页 11 CN 206491679 U 11 图10 图11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6/8 页 12 CN 206491679 U 12 图13 图14 说 明 书 附 图 7/8 页 13 CN 206491679 U 13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 8/8 页 14 CN 206491679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