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排气茶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排气茶漏.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5500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6.08 CN 201855002 U *CN201855002U* (21)申请号 200920292824.5 (22)申请日 2009.12.14 A47G 19/2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丁守强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建清园 3 号楼 8 单元 301 室 (72)发明人 丁守强 (54) 实用新型名称 立体排气茶漏 (57) 摘要 立体排气茶漏, 在向茶杯内注水时, 可以保证 排气顺畅, 促使水流顺利注入杯体的新型茶漏结 构。其底部的过滤网为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立体结 构, 。
2、在使用时由于水的自重, 会在茶漏底面上形成 不同的压力, 杯内的气体可以从茶漏底面上水平 位置较高、 压力较小的位置排出, 从而避免了使用 时水无法顺利注入杯体的情况发生。该茶漏结构 可广泛用于各种茶杯及带茶漏结构的保温杯和其 它饮茶器皿中。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201855005 U1/1 页 2 1. 立体排气茶漏, 其特征在于 : 茶漏底面为具有高度差的立体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体排气茶漏, 其特征在于 : 茶漏底面与茶杯底面具有夹角, 该夹角大小在 。
3、20至 30之间 ; 杯体卡槽最高处与杯口平面的距离在 3-4 厘米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55002 U CN 201855005 U1/2 页 3 立体排气茶漏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方便的茶漏结构, 可应用于日常使用的各种茶杯。按国 际专利分类表 (IPC) 划分属于 A47J( 人类生活必需 ( 农、 轻、 医 )家具 ; 家庭用的物品 或设备 ; 咖啡磨 ; 香料磨 ; 一般吸尘器厨房用具 ; 咖啡磨 ; 香料磨 ; 饮料制备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茶杯 ( 包括各种保温杯和饮茶用的器皿 ), 有一些 附有防。
4、止杯中茶叶随水流流入口中的茶漏结构, 不论杯体和茶漏用金属材质、 聚乙烯或聚 丙烯树脂类材质, 还是其他材质制作, 茶漏底部均为与杯底面平行的水平网状结构。 此种结 构在使用中, 可以阻止杯中的茶叶随水流进入口中, 但有一常见弊端, 即在不摘除茶漏的情 况下向水杯内注水, 会由于杯内空气无法排除而导致水滞留在茶漏上方, 无法顺利进入杯 体, 甚至溢出烫到持杯人的手。 例如现在市场比较流行的lock&lock品牌型号HPL938B(SZ) 的 600ml 茶杯, 就存在此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改进茶杯茶漏在注水时排气不畅导致的不方便使用问题, 本实用新型特对原 来的茶漏结构进行改变, 。
5、将其底部的过滤网由水平面改为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立体结构, 这 样, 就可以促使杯中空气在水注入杯中时, 会从立体结构上部排除, 从而保证倒水的流畅。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将杯体内壁原先用于承接茶漏 的卡槽, 由原来与杯底平行改为与杯底平面夹角 20至 30之间的一个倾斜平面, 茶漏底 部也相应做同样的形状改变, 使之与内壁卡槽相吻合, 若杯体为圆柱形, 则可在杯体内壁与 茶漏底部, 取一适当地点 ( 例如茶漏底面最高处 ), 做一处阴阳相对的榫, 以固定茶漏的位 置。 茶漏底面为网状, 底面上方为适合杯体内壁形状的筒状结构, 延伸至杯口, 以便于摘取。 杯体。
6、卡槽最高处与杯口平面间留有适当距离, 为3cm至4cm之间, 以不让使用者饮用时口鼻 碰触到茶漏底面为宜, 留有这一距离也可防止在较快注水时水会溢出杯外。本方案核心特 点, 就是把原来与杯底面平行的茶漏底部改为了具有一定垂直高度差的立体结构。在使用 时由于水的自重, 会在茶漏底面上形成不同的压力, 杯内的气体可以从茶漏底面上水平位 置较高、 压力较小的位置排出, 从而避免了使用时水无法顺利注入杯体的情况发生。 在茶漏 底面形式结构设计上,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早期有金字塔型、 半球面型等多种设计方案, 后来 考虑到对用户的友好性和制作的难易程度, 最终选定以简单实用的倾斜平面为底面。茶漏 底面倾斜。
7、角度的选取, 则考虑了角度过大会增大底面积增加成本, 且不易取放 ; 角度过小则 注水时茶漏底面上不同位置压力差不够明显, 最终选定在与茶杯底面夹角 20至 30之 间, 依据杯体尺寸和茶漏网眼大小适当调整为宜。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使用时可以保证流水顺利进入杯体, 避免了倒水尤 其是倒开水时水进不去以及极端情况下开水溢出烫伤人事件的发生。 说 明 书 CN 201855002 U CN 201855005 U2/2 页 4 附图说明 0006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圆柱形茶杯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 图 1 是圆柱形茶杯茶漏部分的纵剖面构造图, 该剖面与。
8、茶杯底面垂直, 且过茶漏 底面水平最高点, 茶漏底面水平最低点与茶杯底面圆心三点。 0008 图 2 是圆柱形茶杯杯体部分的纵剖面构造图, 该剖面与茶杯底面垂直, 且过茶漏 底面水平最高点, 茶漏底面水平最低点与茶杯底面圆心三点。 0009 图 3 是茶漏茶杯使用时效果图。 0010 图1中茶漏部分右下角有一1/4球状缺口, 为阴榫, 与杯体中对应位置的阳榫形状 相适合。d 为茶漏 外径, 为茶漏底面与杯底平面夹角, 在 20 -30之间。 0011 图 2 中杯体右侧内壁有一 1/4 球状突起, 为阳榫, 与茶漏底部最高处的阴榫相适 合。m 为杯体外径, n 为杯体内径, h 为卡槽最高处与。
9、杯口平面距离, 在 3cm-4cm 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在图 1 中, 茶漏部分侧壁为筒状结构, 筒状外径大于杯体内径小于杯体外径, 即 n d m, 以便让杯体承接茶漏。茶漏侧壁上口为圆形, 与杯体上口平齐。茶漏底面为与杯 体底平面成夹角 的一个倾斜平面, 为网状结构, 在茶漏底面最高处做一 1/4 球状缺口作 为阴榫。 0013 在图 2 中, 在杯体内壁做与茶漏底面形状相适合的卡槽, 在卡槽最高处做与茶漏 阴榫相适应的 1/4 球状突起作为阳榫, 以固定茶漏位置。卡槽最高处与杯口平面留距离 h, 以防止使用者饮用时口鼻碰触到茶漏底面。 说 明 书 CN 201855002 U CN 201855005 U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55002 U CN 201855005 U2/2 页 6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55002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