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打印机.pdf

  • 上传人:t****
  • 文档编号:783013
  • 上传时间:2018-03-11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725.1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94710.X

    申请日:

    2008.05.04

    公开号:

    CN101570086A

    公开日:

    2009.11.0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41J 29/12申请公布日:2009110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1J 29/12申请日:20080504|||公开

    IPC分类号:

    B41J29/12

    主分类号:

    B41J29/12

    申请人: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汤晓杰; 郑 磊

    地址:

    264209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火炬路1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逯长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打印机,包括打印机主体和与打印机主体的后部铰接的上盖体,还包括开盖部件,所述上盖体上壁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盖部件的下端穿过所述上盖体上的开口且与所述打印机主体卡合连接;所述开盖部件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铰接,向上转动所述开盖部件实现其下端部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的卡合、脱离。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的打印机上盖开启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者通过一次操作即可完成上盖体的有效打开,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开启步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打印机,包括打印机主体和与打印机主体的后部铰接的上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盖部件,所述上盖体上壁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盖部件的下端穿过所述上盖体上的开口且与所述打印机主体卡合连接;所述开盖部件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铰接,向上转动所述开盖部件实现其下端部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的卡合、脱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凹容纳部,位于所述上盖体上方的开盖部件与所述内凹容纳部相对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上的所述内凹容纳部与所述开口之间为非连通关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开口相邻侧的所述内凹容纳部具有挡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盖部件由扳手和锁钩机构组成,
    所述扳手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铰接,
    所述锁钩机构包括锁钩和与所述锁钩卡合连接的锁紧轴,其中,所述锁钩设置在所述扳手的下端或打印机主体内,所述锁紧轴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主体内或所述扳手的下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具有预变形且固定设置在铰接点下方的所述扳手与所述上盖体之间,用于实现所述扳手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的锁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拉簧或扭簧。

    8、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盖部件由扳手组件和锁钩机构组成,
    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扳手和传力杆,所述扳手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铰接,所述传力杆的中部与上盖体铰接,且所述传力杆的上端与所述扳手的下端相抵接;
    所述锁钩机构包括锁钩和与所述锁钩卡合连接的锁紧轴,其中,所述锁钩设置在所述传力杆的下端或打印机主体内,所述锁紧轴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主体内或所述传力杆的下端;
    所述扳手的下端可推动所述传力杆的上端,实现所述传力杆下端的锁钩或锁紧轴与所述打印机主体内的锁紧轴或锁钩之间脱离。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具有预变形且固定设置在铰接点下方的所述传力杆与所述上盖体之间,用于实现所述传力杆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的锁紧。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拉簧或扭簧。

    说明书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使用卷式打印纸的打印机,通常在打印机内部设置用于容纳打印纸卷的纸仓。当打印纸用完时,操作者通过开启打印机的上盖开启机构打开上盖,完成更换打印纸卷。
    如图1所示,该图是传统打印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打印机上盖100与打印机主体300铰接,打印机上盖100可以相对于打印机主体300打开或闭合;打印机上盖100的内部设置锁紧轴(图中未显示),打印机主体300的内部设置锁钩(图中未显示);开启扳手200的一端与所述锁钩连接且其另一端伸出打印机主体300外表面;锁钩与锁紧轴卡接,这样,上盖100相对于打印主体300锁紧闭合。当需要开启打印机上盖100更换打印纸卷时,操作者扳动开启扳手200,锁钩同步转动且与锁紧轴脱离,打印机上盖100处于非锁紧状态,此时,握住打印机上盖100继续旋转,直至所述打印机上盖10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300完全敞开。
    上述传统打印机的开启机构存在操作不便的缺陷,操作者扳动开启扳手200后,所述打印机上盖10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300只能开启一很小的角度,不能满足更换打印纸卷的需要,操作者还需要进一步握住打印机上盖100边缘继续旋转,才能使打印机上盖10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300完全敞开。也就是说,需要二次操作才能完成打印机上盖的开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的打印机上盖开启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打印机,包括打印机主体和与打印机主体的后部铰接的上盖体,还包括开盖部件,所述上盖体上壁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盖部件的下端穿过所述上盖体上的开口且与所述打印机主体卡合连接;所述开盖部件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铰接,向上转动所述开盖部件实现其下端部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的卡合、脱离。
    优选地,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凹容纳部,位于所述上盖体上方的开盖部件与所述内凹容纳部相对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上盖体上的所述内凹容纳部与所述开口之间为非连通关系。
    与所述开口相邻侧的所述内凹容纳部具有挡板。
    优选地,所述开盖部件由扳手和锁钩机构组成,所述扳手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铰接,所述锁钩机构包括锁钩和与所述锁钩卡合连接的锁紧轴,其中,所述锁钩设置在所述扳手的下端或打印机主体内,所述锁紧轴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主体内或所述扳手的下端。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具有预变形且固定设置在铰接点下方的所述扳手与所述上盖体之间,用于实现所述扳手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的锁紧。
    所述弹性部件为拉簧或扭簧。
    优选地,所述开盖部件由扳手组件和锁钩机构组成,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扳手和传力杆,所述扳手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铰接,所述传力杆的中部与上盖体铰接,且所述传力杆的上端与所述扳手的下端相抵接;所述锁钩机构包括锁钩和与所述锁钩卡合连接的锁紧轴,其中,所述锁钩设置在所述传力杆的下端或打印机主体内,所述锁紧轴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主体内或所述传力杆的下端;所述扳手的下端可推动所述传力杆的上端,实现所述传力杆下端的锁钩或锁紧轴与所述打印机主体内的锁紧轴或锁钩之间脱离。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具有预变形且固定设置在铰接点下方的所述传力杆与所述上盖体之间,用于实现所述传力杆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的锁紧。
    所述弹性部件为拉簧或扭簧。
    本发明提供的打印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所述开盖部件与所述上盖体铰接,且所述开盖部件的下端和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为卡合连接;在需要更换打印纸卷等情景下,操作者转动上盖体外侧的开盖部件,所述开盖部件的下端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脱离,此时,继续拉动开盖部件进而实现上盖体与打印机主体之间处于完全打开状态。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一次操作即可完成上盖体的有效打开,简化了开启步骤。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上设置的内凹容纳部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操作空间,同时,内凹容纳部内设置的挡板将所述内凹容纳部分隔为不连通的两个腔,这样,可防止经所述开盖部件端部落入的异物经开口落入打印机主体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固定设置在铰接点下方的所述开盖部件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装配时,弹性部件先进行预拉伸或预压缩,以保证所述开盖部件与所述打印机主体之间的卡合连接关系处于卡紧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打印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实施例1中开盖部件3a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D向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上盖体2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中所述开盖部件及相关部件反向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所述实施例2中开盖部件3b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中所述开盖部件及相关部件反向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9中:
    1-打印机主体;2-上盖体;21-开口;22a、22b-铰接轴;3a、3b-开盖部件;31a-扳手;321a、321b-锁钩;31b-扳手组件;311b-扳手;312b-传力杆;322a、322b-锁紧轴;4-弹性部件;5-内凹容纳部;51-挡板;6a、6b-铰接孔;7-纸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该图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打印机主体1、与打印机主体1后部铰接的上盖体2和开盖部件3,其中,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打印头、走纸胶辊、切刀以及驱动电机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故在此未予赘述。
    本发明的设计要点在于所述开盖部件3,同时结合打印机主体1和上盖体2的结构设计,向上转动开盖部件即可实现上盖体2与打印机主体1之间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见图3,该图是图2的I-I剖视图,为了清楚的显示本发明技术方案,本图仅保留了与本发明相关的主要部件。如图3所示,所述上盖体2上壁的中部设置有开口21,所述开盖部件3a的下端穿过所述上盖体2上的开口21且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卡合连接;所述开盖部件3a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2铰接。向上转动所述上盖体2上面的开盖部件3a,即,所述开盖部件3a绕其中部的铰接点转动,以实现其下端部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之间的卡合、脱离。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盖体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内凹容纳部5,位于所述上盖体2上方的开盖部件3a与所述内凹容纳部5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S。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上盖体2上方的开盖部件3a嵌入所述内凹容纳部5时,所述内凹容纳部5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操作空间,当需要打开上盖体2时,使用者可通过所述开盖部件3a与所述内凹容纳部5之间的间隙S完成开盖操作。
    为满足防尘的需求,所述上盖体2上的所述内凹容纳部5与所述开口21之间为非连通关系,具体地,与所述开口21相邻侧的所述内凹容纳部5具有挡板51。这样,可防止经所述开盖部件3a端部落入的灰尘和异物经开口21落入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
    实际上,所述上盖体2上的所述内凹容纳部5与所述开口21之间为非连通关系的实现,不局限于图中所述的直线型挡板结构,也可以为弧状挡板,只要满足使用需要均可。不再一一阐述。
    进一步地,所述开盖部件3a由扳手31a和锁钩机构(图中未标记)组成,所述扳手31a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2铰接,所述锁钩机构包括锁钩321a和与所述锁钩321a卡合连接的锁紧轴322a,其中,所述锁钩321a设置在所述扳手31a的下端,所述锁紧轴322a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主体1内。其中,锁钩为活动端,锁紧轴为固定端。
    实际上,上述实现卡合配合关系的锁钩和锁紧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在所述扳手31a的下端设置锁紧轴,所述打印机主体1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扳手31a下端的锁紧轴卡合连接的锁钩(图中未示出)。其中,锁紧轴为活动端,锁钩为固定端。
    当然,与所述扳手31a的下端部的锁钩321a相配合实现卡合连接的所述打印机主体1上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锁紧轴322a的设计。它也可以是在所述打印机主体1的相应位置上设置的与所述锁钩321a相配合的卡槽结构(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地是,只要能够满足使用需要,实现扳手31a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之间的卡合连接均可。
    本发明还包括弹性部件4,所述弹性部件4具有预变形且固定设置在铰接点下方的所述扳手31a与所述上盖体2之间,用于实现所述扳手31a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之间的锁紧,以防止打印过程中产生振动而导致上述卡合关系的松脱。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4为拉簧,该拉簧设置在所述锁钩头侧的扳手31a与上盖体2之间,其一端挂装在所述扳手31a上,其另一端挂装在所述上盖体2上;当上盖体2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闭合时,通过所述拉簧的预拉伸变形,以获得所述扳手31a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之间可靠的卡紧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部件4也可根据打印机主体1内部空间进行选择,比如说,可以选择设置在所述锁钩头的相反侧的扳手31a与上盖体2之间压簧;也可以是扭簧,扭簧中心穿过所述扳手31a的铰接轴,扭簧一端卡接在铰接点上方的上盖体2的,扭簧另一端卡接在扳手31a铰接点下方的上盖体2上。其中,所述压簧或扭簧的详细结构及连接关系未在图中示出。
    当然,所述弹性部件也可以是塑性弹性体,诸如弹性橡胶、TPU等,只要是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并且可以储存较大能量的材质均可。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开盖部件3a的详细结构,请一并参见图4和图5,图4是本发明所述实施例1中开盖部件3a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D向视图。
    如图4所示,所述锁钩321a对称设置在所述扳手31a的两侧,当然,根据实际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空间,所述锁钩321a可以仅在一侧设置。如图5所示,所述扳手31a是上、下分体结构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上盖体2上设置有铰接轴22a(该铰接轴22a在图3中示出),在所述扳手31a上下分体结构的接合部形成与所述上盖体2上的铰接轴22a相适配的铰接孔6a。
    装配时,先将所述扳手31a上、下两部分分别扣合在所述铰接轴22a上,然后再用螺钉将所述扳手31a和铰接轴22a二者固定连接;如此分体结构设计,具有零件加工方便,装配工艺性好的优点。
    下面接合图3说明本实施例所述打印机上盖体2的开启过程。当需要开启上盖体2时,逆时针向上扳动扳手31a,扳手31a克服弹性部件4的拉力,且绕铰接轴22a转动,所述扳手31a下端的锁钩321a与打印机主体1上的锁紧轴322a脱离,此时,握住扳手31a,继续向上扳动上盖体2,即可实现上盖体2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完全敞开。
    请参见图6,该图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上盖体2开启状态示意图。这时,打印机主体1内部的纸仓7完全暴露出来,便于用户更换打印介质。
    另外,也可以绕所述铰接轴22a顺时针方向扳动扳手31a完成上盖打开的操作,请参见图7,该图为实施例1中所述开盖部件及相关部件反向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扳手31a、锁钩321a、锁紧轴322a及弹性部件4等主要部件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即为图3中所示相应部件沿前、后方向的镜像设置。
    实施例2:
    请参见图8,该图是本实施例所述开盖部件3b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开盖部件3b由扳手组件31b和锁钩机构(图中未标记)组成,所述扳手组件31b包括扳手311b和传力杆312b,所述扳手311b的中部与所述上盖体2铰接,图中所示,所述传力杆312b的中部与所述扳手311b下方的上盖体2铰接(基于打印机的内部结构,所述传力杆312b与所述上盖体2之间的铰接点不局限在所述扳手311b的下方,它可以高于所述扳手311b与所述上盖体2之间的铰接点或与其在同一高度上),且所述传力杆312b的上端与所述扳手311b的下端相抵接;所述锁钩机构包括锁钩321b和与所述锁钩321b卡合连接的锁紧轴322b,其中,所述锁钩321b设置在所述传力杆312b的下端,所述锁紧轴322b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主体1内;所述扳手311b的下端可推动所述传力杆312b的上端,实现所述传力杆312b下端的锁钩321b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内的锁紧轴322b之间脱离。
    同样,上述实现卡合配合关系的锁钩和锁紧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在所述传力杆312b的下端设置锁紧轴,所述打印机主体1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传力杆312b下端的锁紧轴卡合连接的锁钩(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地是,只要能够满足使用需要,实现传力杆312b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之间的卡合连接均可。
    另外,本实施例还包括弹性部件4,所述弹性部件4具有预变形且固定设置在铰接点下方的所述传力杆312b与所述上盖体2之间,用于实现所述传力杆312b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之间的锁紧,用于上述卡合关系发生松脱。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4也采用拉簧,该拉簧设置在所述锁钩头侧的传力杆312b与上盖体2之间,其一端挂装在所述传力杆312b上,其另一端挂装在所述上盖体2上;当上盖体2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闭合时,通过所述拉簧的预拉伸变形,以获得所述传力杆312b与所述打印机主体1之间可靠的卡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体2上设置有铰接轴22b,所述扳手311b可以是上、下分体结构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在所述扳手311b上下分体结构的接合部形成与所述上盖体2上的铰接轴22b相适配的铰接孔6b。
    同样,装配时,先将所述扳手311b上、下两部分分别扣合在所述铰接轴22b上,然后再用螺钉将扳手311b和铰接轴22b二者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述打印机上盖体的开启过程是:转动扳手311b(图示箭头A方向),所述扳手311b的下端绕铰接轴22b转动(图示箭头B方向);接着,扳手311b的下端头推动传力杆312b的上端头,使得锁钩321b克服弹性部件4的弹力,绕所述传力杆312b的铰接点旋转(图示箭头C方向),这样,传力杆312b上的锁钩321b与锁紧轴11b脱离。此时,继续抬起扳手311b,上盖体2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完全敞开。
    同样地,也可以绕所述铰接轴22b顺时针方向扳动扳手31b完成上盖打开的操作,请参见图9,该图为实施例2中所述开盖部件及相关部件反向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扳手311b、锁钩321b、锁紧轴11b、传力杆312b及弹性部件4等主要部件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即为图8中所示相应部件沿前、后方向的镜像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打印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打印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8301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