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式取水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挤压式取水器.pdf(1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188087.8 (22)申请日 2018.03.07 (71)申请人 宁波澳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港工 业城大港一路68号 (72)发明人 胡根龙 陈家亮 薛建洲 潘金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3206 代理人 竺琪明 (51)Int.Cl. A47J 31/46(2006.01) A47J 31/4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式取。
2、水器。 现有取水器 存在体积大或需要外接电源的缺陷, 影响使用体 验。 本发明包括箱体、 盖体、 排水管以及水袋, 盖 体和箱体围合形成储水腔, 盖体设增压结构, 增 压结构包括气囊、 复位弹簧以及杠杆组件, 气囊 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 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储 水腔底部且可与水袋密封插接, 排水管的出水口 延伸至箱体上部外侧, 取水器通过增压结构对储 水腔内的水袋施加压力, 使得水源通过排水管向 外输送。 使用者通过增压结构提升储水腔内气 压, 使得水袋在外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驱使其内 饮用水通过排水管向上输送, 既有效减小箱体体 积, 还无需使用外界电源, 提升使用体验。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
3、书7页 附图6页 CN 108272347 A 2018.07.13 CN 108272347 A 1.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包括内设储水腔 (2) 的箱体 (1) 、 盖合在箱体 (1) 上的盖体 (3) 、 设 置在箱体 (1) 上的排水管 (4) 以及容置在储水腔 (2) 内的水袋 (5) , 水袋 (5) 的水源通过排水 管 (4) 外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 (3) 和箱体 (1) 围合形成与外界空间密封隔绝的储水腔 (2) , 所述盖体 (3) 上设有增压结构, 所述增压结构包括可形变的气囊 (6) 、 设于气囊 (6) 内的 复位弹簧以及压缩气囊 (6) 用杠杆组件, 所述气囊。
4、 (6) 包括与外界空间通连的进气口以及与 储水腔 (2) 通连的出气口, 所述排水管 (4) 的进水口位于储水腔 (2) 底部且可与所述水袋 (5) 密封插接, 所述排水管 (4) 的出水口延伸至箱体 (1) 上部外侧, 取水器通过增压结构对储水 腔 (2) 内的水袋 (5) 施加压力, 使得水源通过排水管 (4) 向外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 (3) 包括中部凹陷 形成安装腔 (7) 的座体 (8) 以及中部开设通槽 (12) 的顶板 (9) , 所述气囊 (6) 插置在所述安装 腔 (7) 内, 所述杠杆组件包括设于通槽 (12) 内的压。
5、杆 (10) 以及转动连接在压杆下方的第一 传动板 (11) , 所述压杆 (10) 的后端通过中置转轴可摆动地连接在所述通槽 (12) 的后缘上, 第一传动板 (11) 的连接端通过前置转轴转动连接在压杆的底面中部上, 所述压杆 (10) 以其 后端为中心在嵌入通槽 (12) 的收纳状态以及外露于盖体 (3) 的工作状态间摆动切换, 所述 压杆 (10) 处于工作状态时, 所述第一传动板 (11) 从与压杆 (10) 互为水平贴合的收纳状态下 垂摆动至可驱使气囊 (6) 收缩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 (3) 上设有与气囊 (6) 顶部抵。
6、触的第二传动板 (13) , 所述第二传动板 (13) 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安装腔 (7) 的腔 口周缘上, 所述第二传动板 (13) 的顶面中部设有限位凹槽 (14) , 第一传动板 (11) 处于工作 状态时, 第一传动板 (11) 的活动端卡置在所述限位凹槽 (14) 内, 压杆 (10) 向下摆动并依次 通过第一传动板 (11) 、 第二传动板 (13) 驱使气囊 (6) 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置转轴上套置有驱使 压杆 (10) 由工作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的第一扭簧 (15) , 所述前置转轴上套置有驱使第一传 动板 (11) 由工作状态向。
7、收纳状态切换的第二扭簧 (16)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 (4) 的进水口上 设有竖向设置的锥形帽 (17) , 所述锥形帽 (17) 上开设输水孔, 所述水袋 (5) 底部设有接口, 所述锥形帽 (17) 自下向上穿置在接口内, 使得水袋 (5) 通过输水孔与排水管 (4) 密封通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 (3) 的后缘通过后 置转轴 (26) 转动连接在所述敞口的后缘上, 所述盖体 (3) 前缘设有一弹扣组件, 所述敞口前 缘设有扣孔 (19) , 盖体 (3) 以后置转轴 (26) 为中心摆。
8、动盖合在敞口上并通过弹扣组件与扣 孔 (19) 匹配扣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 (3) 内设供 弹扣组件安装的壳体, 所述弹扣组件包括可水平伸缩的横置卡接板 (20) 以及可竖向升降的 竖置驱动板 (21) , 所述卡接板 (20) 前端可穿越壳体前侧壁并卡入所述扣孔 (19) , 后端通过 水平弹簧 (23) 抵触在壳体的后侧壁上, 所述驱动板 (21) 顶端外露于所述盖体 (3) 顶面, 底端 通过竖置弹簧 (22) 抵触在壳体的底壁上, 所述驱动板 (21) 和卡接板 (20) 上均设有可匹配抵 触的斜向抵触面, 驱动板 (21) 。
9、向下移动并通过匹配的斜向抵触面驱使卡接板 (20) 向后移动 并脱离扣孔 (19) 。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 (1) 的后侧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272347 A 2 壁顶部向后延伸形成两竖向平行设置的支撑板 (24) , 所述支撑板 (24) 顶缘开设供所述后置 转轴 (26) 自上而下插置的轴槽 (25) , 所述后置转轴 (26) 通过一限位组件可转动地定位在所 述轴槽 (25) 内,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L形的限位板 (27) , 所述限位板 (27) 包括中段转动连接在 支撑板 (24) 后缘上的竖部以及可。
10、摆动至所述后置转轴 (26) 上方的横部, 所述轴槽 (25) 和横 部竖向夹持所述后置转轴 (26) , 所述竖部底端与箱体 (1) 后侧壁间夹设有限位弹簧 (28) 。 9.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腔 (7) 呈竖 置的圆柱状, 所述气囊 (6) 呈高度可变的柱状, 所述安装腔 (7) 底面开设与出气口密封通连 的下通孔 (29) , 所述气囊 (6) 顶面设有供第二传动板 (13) 活动端底面抵触的盖板, 盖板中部 开设与进气口密封通连的上通孔, 所述上通孔处设有进气单向阀, 所述下通孔 (29) 处设有 出气单向阀, 气囊 (6) 通过反复。
11、扩张和压缩动作将外界空气送入储水腔 (2) 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单向阀包括可升 降地穿置在上通孔周缘的上导杆 (30) 、 设于上导杆 (30) 底端且可密封覆盖所述上通孔 (36) 下端口的上阀板 (32) 以及设于上导杆 (30) 顶端且限制上导杆 (30) 移动的上凸块 (31) , 通过 升降上阀板 (32) 控制进气口通闭状态; 或者, 所述出气单向阀包括可升降地穿置在下通孔 (29) 周缘的下导杆 (33) 、 设于下导杆 (33) 底端且可密封覆盖所述下通孔 (29) 下端口的下阀 板 (35) 以及设于下导杆 (33) 顶端。
12、且限制下导杆 (33) 移动的下凸块 (34) , 通过升降下阀板 (35) 控制出气口通闭状态。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272347 A 3 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饮水机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取水器。 背景技术 0002 饮水机已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 现有的饮水机包括 箱体以及用于容纳饮用水的容器, 为了减小空置容器的占用体积, 现有市面上出现水袋式 饮水机, 利用可形变的水袋来储存饮用水, 在饮用水使用完后, 水袋可压缩收纳, 减小运输 体积。 而现有的水袋式饮水机在取用饮用水时通常采用自流式或泵吸式, 在使用泵。
13、吸式的 饮水机时, 需要通过连接外接电源实现饮用水自下向上运输, 导致使用不便, 受使用环境影 响较大; 在使用自流式的饮水机时, 水袋的安置位置较高, 使得箱体高度较高, 对饮水机的 安置空间有要求, 导致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在原有饮水机结构上 增设增压结构和密封的储水腔, 通过对水袋施压实现水袋内饮用水自下向上输送, 既有效 减小箱体体积, 还无需连接外接电源, 便于使用者搬运和使用。 0004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包括内设储水腔的箱体、 盖合在箱 体上的盖体、 设置在箱体上的排水管以及容置在储水。
14、腔内的水袋, 水袋的水源通过排水管 外排, 所述盖体和箱体围合形成与外界空间密封隔绝的储水腔, 所述盖体上设有增压结构, 所述增压结构包括可形变的气囊、 设于气囊内的复位弹簧以及压缩气囊用杠杆组件, 所述 气囊包括与外界空间通连的进气口以及与储水腔通连的出气口, 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 储水腔底部且可与所述水袋密封插接, 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延伸至箱体上部外侧, 取水器 通过增压结构对储水腔内的水袋施加压力, 使得水源通过排水管向外输送。 在原有饮水机 上增设与外界空间密封的储水腔以及可提升储水腔内气压的增压结构, 水袋低于排水管出 水口设置, 使用者通过增压结构提升储水腔内气压, 使得水袋在外。
15、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驱 使其内饮用水通过排水管向上输送, 实现饮用水自低位向高位输送的目的, 既有效减小箱 体体积, 还无需采用泵送方式输送饮用水, 进而无需使用外界电源, 方便使员工折搬运和使 用, 提升使用体验。 水袋可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进而通过缩小容积来挤压其内饮用 水向外输送。 排水管进水口与水袋间密封插接, 确保饮用水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只能通过排 水管外排, 不会与储水腔内壁以及外界空气接触, 确保饮用水的洁净品质。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盖体包括中部凹陷形成安装腔的座体以及中部开设通槽的顶板, 所述气囊插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杠杆组件包括设于通槽内的压杆以及转动连接在压。
16、板 下方的第一传动板, 所述压杆的后端通过中置转轴可摆动地连接在所述通槽的后缘上, 第 一传动板的连接端通过前置转轴转动连接在压板的底面中部上, 所述压杆以其后端为中心 在嵌入通槽的收纳状态以及外露于盖体的工作状态间摆动切换, 所述压杆处于工作状态 时, 所述第一传动板从与压杆互为水平贴合的收纳状态下垂摆动至可驱使气囊收缩的工作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8272347 A 4 状态。 在不使用时, 压杆可以嵌置收纳在通槽内, 确保盖体顶面平整, 此时, 第一传动板与压 板底面贴合设置, 第一传动板和第二传动板间互不连接, 杠杆组件被折叠收纳在较小的通 槽内; 在使用时, 摆动的压。
17、杆通过第一传动板搭接在第二传动板上, 使用者下压压板, 压板 依次通过第一传动板、 第二传动板后作用在气囊上, 使得气囊收缩并向储水腔输送外界空 气。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气囊顶部抵触的第二传动板, 所述第二传动板的连 接端转动连接在安装腔的腔口周缘上, 所述第二传动板的顶面中部设有限位凹槽, 第一传 动板处于工作状态时, 第一传动板的活动端卡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压杆向下摆动并依次 通过第一传动板、 第二传动板驱使气囊压缩。 第二传动板的底面与气囊顶面匹配贴合, 第一 传动板通过第二传动板对气囊顶面起到均匀施压的作用, 确保气囊快速压缩并迅速提高储 水腔内气压。 限位凹槽与。
18、第二传动板一体设置, 用于卡置第一传动板的活动端, 确保压杆的 下摆作用力能通过第一传动板传递至第二传动板上。 第二传动板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安装 腔的腔口上, 使得第二传动板可按预设路径摆动, 进而确保气囊在安装腔和第二传动板作 用下被压缩至预设形状。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中置转轴上套置有驱使压杆由工作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的第一扭 簧, 所述前置转轴上套置有驱使第一传动板由工作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的第二扭簧。 压杆 在不受外界作用力时, 压杆会在第一扭簧作用下回复至收纳状态, 此外, 当第一传动板的活 动端卡置在限位凹槽内时, 第一扭簧还能通过压杆对第一传动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防止 第一传。
19、动板的活动端与限位凹槽脱离的情况发生。 当第一传动板不受外力作用力, 第一传 动板会在第二扭簧作用下回复至与压板底面贴合的收纳状态。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上设有竖向设置的锥形帽, 所述锥形帽上开设输 水孔, 所述水袋底部设有接口, 所述锥形帽自下向上穿置在接口内, 使得水袋通过输水孔与 排水管密封通连。 进水口通过锥形帽刺入接口, 使得进水口与接口密封连接, 水袋受压并驱 使饮用水通过输水孔进入排水管, 实现饮用水取用。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盖体的后缘通过后置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敞口的后缘上, 所述盖 体前缘设有一弹扣组件, 所述敞口前缘设有扣孔, 盖体以后置转轴为中心。
20、摆动盖合在敞口 上并通过弹扣组件与扣孔匹配扣接。 弹扣组件确保可转动的盖体牢固盖合在箱体上, 扣孔 水平向开设在箱体上, 当弹扣组件水平向卡入扣孔时, 盖体无法以后置转轴为中心进行摆 动, 确保储水腔有效密封。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盖体内设供弹扣组件安装的壳体, 所述弹扣组件包括可水平伸缩 的横置卡接板以及可竖向升降的竖置驱动板, 所述卡接板前端可穿越壳体前侧壁并卡入所 述扣孔, 后端通过水平弹簧抵触在壳体的后侧壁上, 所述驱动板顶端外露于所述盖体顶面, 底端通过竖置弹簧抵触在壳体的底壁上, 所述驱动板和卡接板上均设有可匹配抵触的斜向 抵触面, 驱动板向下移动并通过匹配的斜向抵触面驱使卡。
21、接板向后移动并脱离扣孔。 通过 驱动板和卡接板上匹配抵触的斜向抵触面作用, 实现作用力方向切换, 竖向运动的驱动板 可驱使卡接板由卡入扣孔的卡置工位向脱离扣孔的开启工位切换, 当卡接板与扣孔脱离 时, 盖体可以后置转轴为中心实现摆动开启, 方便更换水袋。 水平弹簧用于驱使卡接板在不 受外力作用时始终位于卡置工位, 确保使用时盖体使用牢固盖合在箱体上, 竖置弹簧用于 驱使驱动板位于不向卡接板施加作用力的闲置工位, 确保盖体与箱体牢固连接。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8272347 A 5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箱体的后侧壁顶部向后延伸形成两竖向平行设置的支撑板, 所述 支撑板顶缘。
22、开设供所述后置转轴自上而下插置的轴槽, 所述后置转轴通过一限位组件可转 动地定位在所述轴槽内,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L形的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包括中段转动连接在 支撑板后缘上的竖部以及可摆动至所述后置转轴上方的横部, 所述轴槽和横部竖向夹持所 述后置转轴, 所述竖部底端与箱体后侧壁间夹设有限位弹簧。 横部封堵轴槽的槽口, 使得后 置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槽内, 横部起到防止后置转轴脱离轴槽的作用。 限位板可摆动地 安装在支撑板上, 限位弹簧用于驱使限位板位于横部覆盖轴槽槽口的位置上, 确保后置转 轴与支撑板牢固连接。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安装腔呈竖置的圆柱状, 所述气囊呈高度可变的柱状, 所述。
23、安装腔 底面开设与出气口密封通连的下通孔, 所述气囊顶面设有供第二传动板活动端底面抵触的 盖板, 盖板中部开设与进气口密封通连的上通孔, 所述上通孔处设有进气单向阀, 所述下通 孔处设有出气单向阀, 气囊通过反复扩张和压缩动作将外界空气送入储水腔内。 气囊可沿 其轴向进行伸缩形变, 进而通过其内容积变化实现空气输送, 当气囊容积变大时, 气囊通过 进气口抽取外界空气, 当气囊容积变小时, 气囊通过出气口向储水腔内排放气体, 进而通过 提高储水腔内气压实现饮用水外排。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进气单向阀包括可升降地穿置在上通孔周缘的上导杆、 设于上导 杆底端且可密封覆盖所述上通孔下端口的上阀板。
24、以及设于上导杆顶端且限制上导杆移动 的上凸块, 通过升降上阀板控制进气口通闭状态。 所述出气单向阀包括可升降地穿置在下 通孔周缘的下导杆、 设于下导杆底端且可密封覆盖所述下通孔下端口的下阀板以及设于下 导杆顶端且限制下导杆移动的下凸块, 通过升降下阀板控制出气口通闭状态。 上导杆、 上凸 块起到限制上阀板移动的作用, 下导杆、 下凸块起到限制下阀板移动的作用。 气囊容积变大 时, 外界空气压力大于气囊内气压, 上阀板的上表面压力大于下表面压力, 使得上阀板与上 通孔下端口分离, 下阀板的上表面压力小于下表面压力, 使得下阀板与下瞳孔下端口密封 贴合, 气囊通过上通孔抽取外界空气; 气囊容积变小。
25、时, 外界空气压力小于气囊内气压, 上 阀板的上表面压力小于下表面压力, 使得上阀板与上通孔下端口密封贴合, 下阀板的上表 面压力大于下表面压力, 使得下阀板与下瞳孔下端口分离, 气囊通过下通孔外排空气。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原有饮水机上增设与外界空间密封的储水腔以及可提升储 水腔内气压的增压结构, 水袋低于排水管出水口设置, 使用者通过增压结构提升储水腔内 气压, 使得水袋在外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驱使其内饮用水通过排水管向上输送, 实现饮用 水自低位向高位输送的目的, 既有效减小箱体体积, 还无需采用泵送方式输送饮用水, 进而 无需使用外界电源, 方便使员工折搬运和使用, 提升使用。
26、体验。 附图说明 0015 图1 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气囊处于扩张状态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气囊处于收缩状态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 为盖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排气管以及弹扣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8272347 A 6 图中: 1、 箱体, 2、 储水腔, 3、 盖体, 4、 排水管, 5、 水袋, 6、 气囊, 7、 安装腔, 8、 座体, 9、 顶 板, 10、 压杆, 11、 第一传动板, 12、 通槽, 13、 第二传动板, 14、 限位凹槽, 15、 第一扭簧, 16、 第 二。
27、扭簧, 17、 锥形帽, 18、 盖板, 19、 扣孔, 20、 卡接板, 21、 驱动板, 22、 竖置弹簧, 23、 水平弹簧, 24、 支撑板, 25、 轴槽, 26、 后置转轴, 27、 限位板, 28、 限位弹簧, 29、 下通孔, 30、 上导杆, 31、 上 凸块, 32、 上阀板, 33、 下导杆, 34、 下凸块, 35、 下阀板, 36、 上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 如图1-6所示的一种挤压式取水器, 由内设储水腔2的箱体1、 盖合在箱体1上的盖 体3、 设置在箱体1上的排水管4以及容置在。
28、储水腔2内的水袋5组成, 水袋5的水源通过排水 管4外排, 所述盖体3和箱体1围合形成与外界空间密封隔绝的储水腔2, 所述盖体3上设有增 压结构, 所述增压结构包括可形变的气囊6、 设于气囊6内的复位弹簧以及压缩气囊6用杠杆 组件, 所述气囊6包括与外界空间通连的进气口以及与储水腔2通连的出气口, 所述排水管4 的进水口位于储水腔2底部且可与所述水袋5密封插接, 所述排水管4的出水口延伸至箱体1 上部外侧, 取水器通过增压结构对储水腔2内的水袋5施加压力, 使得水源通过排水管4向外 输送。 0018 在实际操作中, 盖体3盖合在箱体1上, 使得储水腔2与外界空间隔离。 盖体底部设 有密封圈, 。
29、安装时, 盖体底部插入储水腔内, 使得密封圈起到封堵盖体底部与储水腔腔口壁 面间缝隙的作用。 水袋5表面与储水腔2壁面间形成施压空间, 增压结构用于提升施压空间 内气压, 进而使得水袋5内的饮用水通过排水管4外排。 0019 在使用时, 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饮用水取用: 1. 开启盖体3, 将水袋5放入储水腔2内, 此时, 水袋5的接口与排水管4的锥形帽17对 接; 2. 闭合盖体3, 储水箱形成密闭空间, 盖体3向水袋5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锥形帽17自下 而上刺入接口, 使得进水口与接口密封通连; 3. 需要取用饮用水时, 将压杆10上翘至工作状态, 并将第一传动板11摆动与限位凹槽 14匹配卡。
30、置的工作状态; 4. 通过下压压杆10使得第二传动板13对气囊6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气囊6受压收缩并 驱使其内空气向储水腔2输送, 由于储水腔2内气压上升, 水袋5受压并驱使其内饮用水通过 排水管4外排。 0020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水袋5安装以及饮用水取用。 0021 在实际操作中, 排水管4的出水口设置位置高于水袋5, 既确保出水口下方具有防 止杯具的空间, 还通过降低箱体1高度来减小饮水机梯级。 由于水袋5内的饮用水不能通过 重力进行自流运动, 所以, 在储水腔2内气压上升的过程中, 首先饮用水先要提高自身势能, 确保饮用水能在压力作用下被输送至排水管4的出水口处, 再通过饮用水外排来减小。
31、水袋5 体积, 进而通过增大施压空间体积来降低其内气压, 当施压空间内不再有气体输入, 且施压 空间内气压无法满足饮用水提升至出水口处时, 水袋5与施压空间处于恒压状态, 饮用水不 再通过排水管4向外输送。 当使用者需要再次取用饮用水时, 则通过增加结构来提高施压空 间压力实现。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8272347 A 7 0022 在实际操作中, 所述排水管4的出水口处可以设置一流量阀, 通过增加结构使得施 压空间内始终具有较高气压, 且气压数值满足将饮用水输送至出水口处的要求, 此时, 只要 通过开关流量阀实现饮用水取用, 无需根据饮用水需求量来精确控制施压空间气压, 在。
32、具 体使用时, 首先, 一次性提升施压空间气压的方式, 之后, 通过开关流量阀实现多次取用饮 用水, 使得施压空间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气压, 提升使用体验,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 例。 0023 在实际操作中, 所述盖体3包括中部凹陷形成安装腔7的座体8以及中部开设通槽 12的顶板9, 所述气囊6插置在所述安装腔7内, 所述杠杆组件包括设于通槽12内的压杆10以 及转动连接在压杆下方的第一传动板11, 所述压杆10的后端通过中置转轴可摆动地连接在 所述通槽12的后缘上, 第一传动板11的连接端通过前置转轴转动连接在压杆的底面中部 上, 所述压杆10以其后端为中心在嵌入通槽12的收纳状态以及外。
33、露于盖体3的工作状态间 摆动切换, 所述压杆10处于工作状态时, 所述第一传动板11从与压杆10互为水平贴合的收 纳状态下垂摆动至可驱使气囊6收缩的工作状态。 所述盖体3上设有与气囊6顶部抵触的第 二传动板13, 所述第二传动板13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安装腔7的腔口周缘上, 所述第二传动 板13的顶面中部设有限位凹槽14, 第一传动板11处于工作状态时, 第一传动板11的活动端 卡置在所述限位凹槽14内, 压杆10向下摆动并依次通过第一传动板11、 第二传动板13驱使 气囊6压缩。 所述中置转轴上套置有驱使压杆10由工作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的第一扭簧15, 所述前置转轴上套置有驱使第一传动板11由。
34、工作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的第二扭簧16。 0024 在实际操组中, 所述座体与顶板通叠置后通过紧固件固接, 且安装腔容积满足气 囊扩张要求, 保护增加结构安全。 0025 在实际操作中, 在不需要使用增压结构时, 压杆在第一扭簧15作用下前置在通槽 12内, 第一传动板11在第二扭簧16作用下与压杆底面贴合, 第二传动板13搭接在气囊6顶面 上, 气囊6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处于扩张状态, 此时, 第二传动板13与第一传动板11互不连接, 确保增压结构具有最小的体积, 确保压杆可以嵌置隐藏在通槽12内, 压杆的顶面与盖体3的 顶面齐平设置, 确保饮水机外表平整美观 (如图2所示) 。 0026 在需要。
35、使用增加结构对施压空间提升气压时, 压杆10克服第一扭簧15的作用力并 使得活动端向上摆动, 第一传动板11克服第二扭簧16作用力使得活动端摆动至工作状态, 将第一传动板11的活动端卡入限位凹槽14, 此时, 第一传动板11通过限位凹槽14被定位在 工作状态, 压杆通过第一传动板11被定位在工作状态 (如图3所示) 。 0027 在使用时, 使用者对压杆1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压杆10通过第一传动板11将作用 力传递至第二传动板13上, 第二传动板13向下摆动并挤压气囊6收缩 (如图4所示) , 在气囊6 收缩的过程中, 上通孔被上阀板32封堵, 下通孔29处于通连状态, 复位弹簧被压缩, 气。
36、囊6内 空气进入施压空间, 随着施压空间气压上升, 水袋5被压缩, 水袋5内的饮用水被挤入排水管 4并外排。 当使用者不再对压杆1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时, 气囊6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扩张, 在气 囊6扩张过程中, 上通孔处于通连状态, 下通孔29被下阀板35封堵, 气囊6通过上通孔抽取外 界空气, 并确保施压空间与外界空间密封, 确保施压空间对水袋5压力恒定, 位于气囊6顶面 的盖板通过第二传动板13和第二传动板13驱使压杆10向上摆动, 为再次下压作准备。 0028 在实际操作中, 所述第一传动板11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压杆底面中部, 压杆的活 动端形成使用者的下压施力点, 通过增大力臂长度来减小使。
37、用者下压所需作用力, 便于实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8272347 A 8 施操作。 限位凹槽14设置在第二传动板13顶面中部, 限位凹槽14处形成与第一传动板11配 合的施力点, 通过增大力臂长度来减小驱使气囊6收缩所需的作用力。 0029 在实际操作中, 所述排水管4的进水口上设有竖向设置的锥形帽17 (如图6所示) , 所述锥形帽17上开设输水孔, 所述水袋5底部设有接口, 所述锥形帽17自下向上穿置在接口 内, 使得水袋5通过输水孔与排水管4密封通连。 水袋5顶面高出储水腔2腔口边缘, 当盖体3 盖合在箱体1上时, 水袋5在盖体3作用下向下运动, 并使得锥形帽17戳破接。
38、口内的密封膜, 并与接口密封插接, 此时, 盖体3底面紧密抵触在水袋5的顶面上, 有效防止接口与锥形帽17 竖向脱离。 0030 在实际操作中, 所述盖体3的后缘通过后置转轴26转动连接在所述敞口的后缘上 (如图5所示) , 所述盖体3前缘设有一弹扣组件, 所述敞口前缘设有扣孔19, 盖体3以后置转 轴26为中心摆动盖合在敞口上并通过弹扣组件与扣孔19匹配扣接。 所述盖体3内设供弹扣 组件安装的壳体, 所述弹扣组件包括可水平伸缩的横置卡接板20以及可竖向升降的竖置驱 动板21, 所述卡接板20前端可穿越壳体前侧壁并卡入所述扣孔19, 后端通过水平弹簧23抵 触在壳体的后侧壁上, 所述驱动板21。
39、顶端外露于所述盖体3顶面, 底端通过竖置弹簧22抵触 在壳体的底壁上, 所述驱动板21和卡接板20上均设有可匹配抵触的斜向抵触面, 驱动板21 向下移动并通过匹配的斜向抵触面驱使卡接板20向后移动并脱离扣孔19。 卡接板20在水平 弹簧23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卡入扣孔19的卡置工位中, 卡接板20上的斜向抵触面朝向扣孔19 设置, 驱动板21上的斜向抵触面背向扣孔19设置, 当驱动板21向下移动并实现斜向抵触面 间抵触时能驱使卡接板20由卡置工位向开启工位移动, 进而撤销弹扣组件对盖体3前部的 定位限制, 确保盖体3能以后置转轴26为中心进行摆动开启。 0031 在实际操作中, 当盖体3转动开启无。
40、法满足水袋5安装时, 箱体1上设有可供后置转 轴26脱离轴槽25的限位组件, 使得盖体3整体脱离箱体1, 进而为水袋5装配以及储水腔2清 洁提供操作空间。 所述箱体1的后侧壁顶部向后延伸形成两竖向平行设置的支撑板24, 所述 支撑板24顶缘开设供所述后置转轴26自上而下插置的轴槽25, 所述后置转轴26通过一限位 组件可转动地定位在所述轴槽25内,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L形的限位板27, 所述限位板27包括 中段转动连接在支撑板24后缘上的竖部以及可摆动至所述后置转轴26上方的横部, 所述轴 槽25和横部竖向夹持所述后置转轴26, 所述竖部底端与箱体1后侧壁间夹设有限位弹簧28。 竖部中央转动连接。
41、在支撑板24上, 限位弹簧28位于竖部下方和箱体1外侧壁间, 横部由竖部 顶端朝向箱体1方向弯折形成, 限位弹簧28通过竖部驱使横部封堵轴槽25槽口, 防止后置转 轴26竖向脱离轴槽25, 既确保盖体3后部与箱体1牢固连接, 还确保盖体3前部能通过弹扣组 件与箱体1牢固连接。 0032 在实际操作中, 所述安装腔7呈竖置的圆柱状, 所述气囊6呈高度可变的柱状, 所述 安装腔7底面开设与出气口密封通连的下通孔29, 所述气囊6顶面设有供第二传动板13活动 端底面抵触的盖板18, 盖板18中部开设与进气口密封通连的上通孔, 所述上通孔处设有进 气单向阀, 所述下通孔29处设有出气单向阀, 气囊6通。
42、过反复扩张和压缩动作将外界空气送 入储水腔2内。 气囊6的外侧壁具有反复弯折形成的褶皱, 使得气囊6能沿其轴线进行收缩和 扩张, 安装腔7对气囊6形变起到限位作用, 确保气囊6按预设轮廓进行形变。 0033 在实际操作中, 所述气囊6顶面与盖板密封固接, 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抵触在气囊 的底壁上, 顶端抵触在盖板18底面上, 气囊的进气口直径大于复位弹簧顶端直径, 复位弹簧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8272347 A 9 通过驱使盖板上移来使得气囊6扩张。 0034 在实际操作中, 所述进气单向阀包括可升降地穿置在上通孔周缘的上导杆30、 设 于上导杆30底端且可密封覆盖所述上通孔。
43、36下端口的上阀板32以及设于上导杆30顶端且 限制上导杆30移动的上凸块31, 通过升降上阀板32控制进气口通闭状态。 上阀板32会根据 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气压差进行升降运动, 上通孔周缘设有供上导杆30穿置的穿孔, 上导杆30起到引导上阀板32移动路劲的作用, 确保上阀板32可在沿预设路径升降, 当上阀 板32受力下降时, 上凸块31通过与穿孔周缘抵触来限制上阀板32过度下降, 上阀板32与上 通孔间留有供外界空气进入气囊6的通道, 当上阀板32受力上升时, 上阀板32封堵上通孔, 气囊6与外界空间隔离。 同理, 所述出气单向阀包括可升降地穿置在下通孔29周缘的下导杆 33、 设于下导。
44、杆33底端且可密封覆盖所述下通孔29下端口的下阀板35以及设于下导杆33顶 端且限制下导杆33移动的下凸块34, 通过升降下阀板35控制出气口通闭状态。 下阀板35会 根据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气压差进行升降运动, 下通孔29周缘设有供下导杆33穿置的 穿孔, 下导杆33起到引导下阀板35移动路劲的作用, 确保下阀板35可在沿预设路径升降, 当 下阀板35受力下降时, 下凸块34通过与穿孔周缘抵触来限制下阀板35过度下降, 下阀板35 与下通孔29间留有供气囊6内空气进入施压空间的通道, 当下阀板35受力上升时, 下阀板35 封堵下通孔29, 气囊6与施压空间隔离。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8272347 A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11 CN 108272347 A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2 CN 108272347 A 1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3 CN 108272347 A 1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4 CN 108272347 A 1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5 CN 108272347 A 1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6 CN 108272347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