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192562.9 (22)申请日 2018.03.09 (71)申请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路 999号 (72)发明人 朱泽春 林敏勇 郭玉波 (51)Int.Cl. A47J 27/00(2006.01) A47J 36/16(2006.01) A47J 36/3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重点是, 通过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 对后期炒 。
2、菜过程进行稳定温度线控制, 具体的通过第一加 热阶段对食材进行预热和初步析出水分, 以保证 炒锅内温度T1在80至120内, 即可以避免烧 锅烧的过热, 食物析出水分过多, 又能避免温度 太低, 预热不充分, 熟化效果不好。 进一步地, 通 过第二加热阶段, 在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 T2, 通过判断其与预设第一预设温度线T的关系, 针对不同析水速度的食材, 分别进行控制, 进一 步保障了炒菜效果。 本发明的具体效果, 体现在 通过温度结合控制食材的析出水速度, 以实现食 物析出水分效果较好, 充分保留了炒菜的营养成 分和熟化效果, 提升了口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
3、08261048 A 2018.07.10 CN 108261048 A 1.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 炒锅、 锅盖、 以及主控单元, 锅盖上设 有搅拌铲伸入炒锅内或者搅拌铲设置于炒锅内底部, 锅体内设有加热炒锅的加热装置, 加 热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小于3000W, 主控单元内至少设有第一预设温度线T, 所述第一预设 温度线T为95至105,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炒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 食材添加阶段, 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 加入食材, 合上锅盖启动; 步骤S2: 第一加热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 所述T1 为80至120, 所。
4、述P1为1000W至2200W, 期间搅拌铲间歇低速搅拌或停止, 进入步骤S3; 步骤S3: 第二加热阶段, 启动搅拌铲旋转以翻炒食材,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2加热炒锅 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 若所述T2T, 维持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4; 若所述T2T, 且 T2200, 维持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5; 步骤S4: 第三加热阶段, 加热装置持续以设定功率P3加热炒锅, 以使炒锅内维持在设定 温度T3, T2T3, T3200, 持续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5; 步骤S5: 收汁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4加热炒锅至收汁结束, 完成炒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
5、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汁阶段中, 设有温 升判断以检测收汁效果, 所述的温升判断包括温度点判断或温度上升率判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P1P2P3P4; 或 者所述P1P2P3P4; 或者所述P1P2P3P4; 或者所述P1P2P3P4, P2P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汁阶段中, 包括恒 温收汁、 降温收汁、 或升温收汁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 热阶段包括升温子阶段和析水子阶段, 析水子阶段内的温度上升速度小于升温子阶段。 权 利 要。
6、 求 书 1/1 页 2 CN 108261048 A 2 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炒菜机作为智能家电的产品, 其推出后, 得到了市场的很好反响, 目前市场上的主 要炒菜机结构为炒锅内设有搅拌铲, 用户使用时, 将食用油、 食材、 辅料一次性放入炒锅中, 合盖启动炒菜。 这种结构的炒菜机由于食材的种类、 含水量等不同, 导致炒菜时入味、 翻炒、 熟化的效果一般, 甚至部分食材还会发生焦糊的风险, 其主要原因是炒菜工艺不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通过优化温度曲线, 避。
7、免了炒菜时菜品水分 过度析出或糊锅的风险。 0004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 炒锅、 锅盖、 以及主控单元, 锅盖上 设有搅拌铲伸入炒锅内或者搅拌铲设置于炒锅内底部, 锅体内设有加热炒锅的加热装置, 加热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小于3000W, 主控单元内至少设有第一预设温度线T, 所述第一预 设温度线T为95至105, 所述炒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 步骤S1: 食材添加阶段, 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 加入食材, 合上锅盖启动; 0007 步骤S2: 第一加热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 所 述T1为8。
8、0至120, 所述P1为1000W至2200W, 期间搅拌铲间歇低速搅拌或停止, 进入步骤 S3; 0008 步骤S3: 第二加热阶段, 启动搅拌铲旋转以翻炒食材,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2加热 炒锅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 若所述T2T, 维持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4; 若所述T2 T, 且T2200, 维持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5; 0009 步骤S4: 第三加热阶段, 加热装置持续以设定功率P3加热炒锅, 以使炒锅内维持在 设定温度T3, T2T3, T3200, 持续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5; 0010 步骤S5: 收汁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4加热炒锅至收汁结束, 完成炒菜。。
9、 0011 所述收汁阶段中, 设有温升判断以检测收汁效果, 所述的温升判断包括温度点判 断或温度上升率判断。 0012 所述P1P2P3P4; 或者所述P1P2P3P4; 或者所述P1P2P3P4; 或者 所述P1P2P3P4, P2P4。 0013 所述收汁阶段中, 包括恒温收汁、 降温收汁、 或升温收汁的至少一种。 0014 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包括升温子阶段和析水子阶段, 析水子阶段内的温度上升速度 小于升温子阶段。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所述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重点是, 通过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8261048 A 3。
10、 , 对后期炒菜过程进行稳定温度线控制, 具体的通过第一加热阶段对食材进行预热和初 步析出水分, 以保证炒锅内温度T1在80至120内, 既可以避免烧锅烧的过热, 食物析出 水分过多, 又能避免温度太低, 预热不充分, 熟化效果不好。 进一步地, 通过第二加热阶段, 在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 通过判断其与预设第一预设温度线T的关系, 针对不同析水 速度的食材, 分别进行控制, 进一步保障了炒菜效果。 并且通过设置炒菜的温度上线200, 避免温度过高, 产生较多油烟的风险。 本发明的具体效果, 体现在通过温度结合控制食材的 析出水速度, 以实现食物析出水分效果较好, 充分保留了炒菜的营养成。
11、分和熟化效果, 提升 了口感。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收汁阶段中, 设有温升判断以检测收汁效果, 所述的温升判断包括 温度点判断或温度上升率判断。 通过温度判断收汁, 在水析出多少不一的情况下, 有效保证 收汁效果的一致性。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P1P2P3P4, 程序控制较为简单, 成本较低; 或者所述P1P2 P3P4, 节约炒菜时间, 保证菜品熟化效果, 同时能提升炒菜效率; 或者所述P1P2P3 P4, 提升收汁的效果, 收汁入味更加充分。 或者所述P1P2P3P4, P2P4, 通过高温收 汁, 以实现快速收汁的效果。 0019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包括升温子阶段。
12、和析水子阶段, 析水子阶段内的 温度上升速度小于升温子阶段。 通过在第一加热阶段中设置析水子阶段, 保证水的析出时 间, 又避免水过分析出, 避免糊锅。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炒菜机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的炒菜工艺实施方式一的温度曲线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的炒菜工艺实施方式二的温度曲线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的炒菜工艺实施方式三的温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请参见图1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炒菜机包括锅体1、 炒锅2、 锅盖3, 锅盖3上设有搅拌 铲4伸入炒锅内或者搅拌铲设置于炒锅内底部, 锅体1内设有。
13、加热炒锅2的加热装置5。 也就 是说, 该炒菜机可以是搅拌铲可拆或不可拆固定设置在炒锅底部, 也可以是可拆或不可拆 固定在锅盖上, 加热装置可以是电磁加热线盘, 也可以其它加热装置, 如热风加热、 辐射加 热或电热管、 电热盘加热, 该加热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小于3000W。 作为家用电器, 本发明中 的炒菜机的功率范围1000W至2200W。 优选为1400W至2000W。 进一步地, 本发明炒菜机内设有 主控单元, 主控单元内至少设有第一预设温度线T, 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 以作为后期温度控制的参考点。 该炒菜机设有多种菜谱对应多种炒菜模式, 至少一种炒菜 模式或几种炒菜模式。
14、的组合采用了本发明的炒菜工艺, 为方便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以 下以食材举例说明具体实施例。 0026 实施例一: 0027 本实施例以食材为肉片、 青椒为主食材, 辅料为食用油、 盐、 醋等, 举例说明用本发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8261048 A 4 明的工艺来炒制青椒炒肉的有益效果。 0028 具体请参阅图2本发明的工艺温度曲线图, 具体过程如下: 0029 步骤S1: 食材添加阶段, 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 加入食材肉片、 青椒和其它盐、 醋 等辅料, 合上锅盖启动; 炒菜机工作, 进入第一加热阶段; 0030 步骤S2: 第一加热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
15、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 所 述T1为80至120, 所述P1为1000W至2200W, 期间搅拌铲停止, 进入步骤S3; 当然, 本领域 技术人员也可以依据食材的种类选择在本阶段中采用搅拌铲低速搅拌或间歇低速搅拌。 为 方便描述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设定功率P1为具体为1600W, 所述的T1为95至110。 也就是 说, 采用1600W工作的第一加热阶段中, 加热使炒锅内温度达到95至110。 此时, 青椒、 肉 片受热, 较多的开始析出油脂、 水, 而食用油在加热过程中已预热完成。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 员依据食材的不同, 通过本工艺的实验手段, 可以在第一加热阶段中的T1选取的范围为8。
16、0 至120, 但若低于80, 预热效果不好, 食材的受热也较少, 析出水的量也太少, 不利于 翻炒。 若高于120, 食材容易黏附炒锅内壁, 产生糊锅的风险, 且食材过度析出水分, 影响 口感。 0031 步骤S3: 第二加热阶段, 启动搅拌铲旋转以翻炒食材,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2加热 炒锅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 所述T2T, 且T2200, 维持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5;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P2P1, 也为1600W, 而由于肉片、 青椒为主食材, 在第一加热阶段中, 析 出水较少, 炒锅内温度上升较快, 快速的超过了第一预设温度线T, 而通过设定上线200, 以避免产生较多的。
17、油烟。 具体的就本实施例而言, 炒锅内温度线T2为130至150, 依据菜 量的不同温度有浮动。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 为提升爆炒的效果, 也可以采用P2大于P1的 加热, 实现高温爆炒。 0032 步骤S5: 收汁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4加热炒锅至收汁结束, 完成炒菜。 本实 施例中, 所述的设定功率P4P1P2, 以方便控制。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P4 P2的方式, 以提升收汁效率。 0033 更进一步地, 在所述收汁阶段中, 设有温升判断以检测收汁效果, 所述的温升判断 为温度点判断。 当炒锅内温度发生突然上升的情况时, 主控单元判断收汁完成, 完成整个炒 菜, 报。
18、警提示用户。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温度上升率判断, 具体的为温度上升 斜率大, 单位时间内温度上升多, 比如10秒内炒锅内温度上升大于5, 也可以判断为炒锅 内汁液较少, 收汁完成。 0034 此外, 本发明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包括升温子阶段和析水子阶段, 析水子阶段内的 温度上升速度小于升温子阶段。 以给予食材析出水分的时间, 避免温度上升过快, 造成黏附 的效果。 0035 作为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 所述收汁阶段为恒温收汁, 使炒锅内温度维持在温 度线T2, 持续加热收汁, 通过温度判断, 以确定是否完成收汁。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 也可 以依据食材的种类, 采用降温收汁。
19、, 比如采用100左右的持续沸腾收汁; 或者采用升温收 汁, 进一步提升收汁效果。 当然, 也可以是几种收汁方式的组合。 0036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 也可以对上述阶段, 设定最大工作时间, 以避免在异常情 况下, 比如传感器损坏, 温度点采集不准的异常情况下发生烧糊的风险。 0037 当然, 本发明中所述的温度线T、 T1、 T2其数值为点值或范围值, 形成温度直线或围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8261048 A 5 绕该温度范围的波浪线。 0038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上述的描述可获知, 在第二加热阶段中, 启动搅拌铲实现翻 炒菜肴为最佳的方式, 至于搅拌方式可以选举间歇。
20、搅拌、 正反搅拌或高低速配合搅拌。 至于 第一加热阶段中, 搅拌铲可以不转, 也可以低速转到, 以避免菜肴黏附, 也保障预热充分。 另 外在收汁阶段中, 搅拌铲采用了停止或者搅拌频率低于第二加热阶段的模式, 以保障食材 充分入味, 又避免食材被搅拌破碎的风险。 0039 本发明采用预设温度线, 通过第一加热阶段预热之后, 针对不同食材稳定在不同 的温度线进行持续的加热烹饪, 保证了食材的析出水分充分又不过分, 有效提升了利用炒 菜机炒菜的口感, 避免糊锅的风险。 0040 实施例二: 0041 本实施例以食材为白菜为主食材, 辅料为食用油、 盐、 醋、 干红辣椒等, 举例说明用 本发明的工艺来。
21、炒制酸辣白菜的有益效果。 0042 具体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工艺温度曲线图, 具体过程如下: 0043 步骤S1: 食材添加阶段, 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 加入食材白菜、 干红椒少许和盐、 醋等辅料, 合上锅盖启动; 炒菜机工作, 进入第一加热阶段; 0044 步骤S2: 第一加热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 所 述T1为80至120, 所述P1为1000W至2200W, 期间搅拌铲停止, 进入步骤S3; 当然, 本领域 技术人员也可以依据食材的种类选择在本阶段中采用搅拌铲低速搅拌或间歇低速搅拌。 为 方便描述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设定功率P1为具体为1600W, 。
22、所述的T1为95至110。 也就是 说, 采用1600W工作的第一加热阶段中, 加热使炒锅内温度达到95至110。 此时, 青椒、 肉 片受热, 较多的开始析出油脂、 水, 而食用油在加热过程中已预热完成。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 员依据食材的不同, 通过本工艺的实验手段, 可以在第一加热阶段中的T1选取的范围为90 至105, 但若低于80, 预热效果不好, 食材的受热也较少, 析出水的量也太少, 不利于 翻炒。 若高于105, 菜叶容易黏附炒锅内壁, 或者菜叶容易被烫黑, 且食材过度析出水分, 影响口感。 0045 步骤S3: 第二加热阶段, 启动搅拌铲旋转以翻炒食材,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
23、2加热 炒锅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 所述T2T, 维持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4;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P2P1, 也为1600W, 而由于白菜为主食材, 在第一加热阶段中, 析出水多少, 炒锅内 温度上升慢, 达到温度线T时, 已析出水分, 为避免其过度析出水, 造成菜口感变差, 本实施 例采用维持在T2温度线翻炒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4; 0046 步骤S4: 第三加热阶段, 加热装置持续以设定功率P3加热炒锅, 以使炒锅内维持在 设定温度T3, T2T3, T3200, 持续一段时间, 进入步骤S5。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P3P2 P1, 炒锅内温度, 上升至T3, 实现高温爆炒,。
24、 为避免产生过多油烟, 温度T3200, 具体的为 120-145。 可以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 为避免蔬菜爆炒碳化风险, 也可以采用P3P2的方 式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 搅拌铲的搅拌速度和模式可以与步骤S3一样, 也可以稍快于步骤 S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工艺的框架下适当调整。 0047 步骤S5: 收汁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4加热炒锅至收汁结束, 完成炒菜。 本实 施例中, 所述的设定功率P4P1P2, 以方便控制。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P4 P2的方式, 以提升收汁效率。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8261048 A 6 0048 本发明的炒菜。
25、工艺针对析出水较高的蔬菜类食材, 采用两条温度线, 即步骤S3和 步骤S4, 避免蔬菜析出水分过多碳化, 影响口感, 又能保证炒菜熟化效果。 0049 本实施例中, 其它附加阶段与效果与实施方式一一致, 不再赘述。 0050 本实施例针对析出水较高的蔬菜, 采用了第二加热阶段维持在T1温度线先进行翻 炒, 再进入高温爆炒, 充分保障了水分析出的同时, 又避免蔬菜碳化的风险, 保障食物口感 的一致性。 0051 另外, 本发明实施例一和二采用举例的功率范围1600W, 当然, 也可以是1000W至 2200W的任意数值, 例如1200W、 1400W、 1800W、 2000W、 2100W等,。
26、 实际工作时, 建议选择范围在 2200W内, 保证家庭用电的负荷。 而对于T1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食材的析出水 特性进行选择, 选择范围在80至120, 可以是温度点, 也可以选择温度范围, 具体的可以 是80、 85、 90、 95、 98、 100、 105、 110、 120这样, 也可以是80-90、 85-105 、 95-100、 100-105、 105-120等这样的范围取值 0052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食材仅为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效果和步骤, 不能对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工艺步骤, 应用与本发明实施例不同 的食材, 属于本发明的。
27、保护范围。 0053 实施例三: 0054 本实施例公开了利用炒菜机做汤或炖菜的工艺, 具体的参看图4, 主要工艺步骤如 下: 0055 步骤S1: 食材添加阶段, 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 加入食材和盐、 水等辅料, 合上锅 盖启动; 炒菜机工作, 进入第一加热阶段; 0056 步骤S2: 第一加热阶段,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 所 述T1为80至120, 所述P1为1000W至2200W, 期间搅拌铲停止, 进入步骤S3; 为方便描述在 本实施例中, 所述设定功率P1为具体为1400W, 所述的T1为80至95。 也就是说, 采用 1600W工作的第一加热阶段中。
28、, 加热使炒锅内温度达到80至95。 由于炖菜或汤, 炒锅内 会添加有水, 加上菜肴本身析出水, 炒锅内第一加热阶段温度不会上升太快; 0057 步骤S3: 第二加热阶段, 启动搅拌铲间歇旋转以翻炒食材或双向旋转以翻炒食材, 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2加热炒锅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 所述T2T, 维持一段时间 至结束。 0058 本实施例, 由于炒锅内添加水, 温度持续控制在T温度线范围内, 持续沸腾炖菜。 当 然, 也可以依据炖菜汤汁的多少要求, 设置收汁阶段。 其主要控制依据时间和维持沸腾的时 间为依据, 温度维持在T稳定线变化不大。 0059 本实施例为用户用炒菜机炖汤或炖菜, 属于本领域的尝试。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8261048 A 7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8 CN 108261048 A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9 CN 108261048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