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pdf

  • 上传人:a3
  • 文档编号:781548
  • 上传时间:2018-03-11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725.4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6040.6

    申请日:

    2009.06.10

    公开号:

    CN101609275A

    公开日:

    2009.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3G 15/00申请公布日:200912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G 15/00申请日:20090610|||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00; B65H39/10

    主分类号:

    G03G15/00

    申请人: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发明人:

    渡边政行; 杉本英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6.19 JP 2008-15989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经志强;杨林森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实现一种能够与高速的整合动作对应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并备有整合单元,该整合单元通过整合板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记录纸进行主扫描方向的整合,后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控制部,其从图像形成装置接受图像形成装置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该信息决定整合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备有整合单元,该整合单元通过整合板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记录纸进行主扫描方向的整合,后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备有控制部,其从图像形成装置接受图像形成装置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该信息决定整合位置。

    2.
      一种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备有整合单元,该整合单元通过整合板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记录纸进行主扫描方向的整合,后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备有控制部,其从图像形成装置接受图像形成装置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该信息决定所述整合板的待机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个供纸盘中的记录纸被混合输出时,所述控制部参照被最多使用的供纸盘的有关信息,决定所述整合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板从待机位置向中心位置推靠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转印纸的主扫描方向的两端,进行整合。

    5.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备有: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其备有整合单元,该整合单元通过整合板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记录纸进行主扫描方向的整合;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后处理装置备有控制部,其从图像形成装置接受图像形成装置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该信息决定整合位置。

    6.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备有: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其备有整合单元,该整合单元通过整合板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记录纸进行主扫描方向的整合;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后处理装置备有控制部,其从图像形成装置接受图像形成装置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该信息决定所述整合板的待机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多个供纸盘中的记录纸被混合输出时,所述控制部参照被最多使用的供纸盘的有关信息,决定所述整合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板从待机位置向中心位置推靠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转印纸的主扫描方向的两端,进行整合。

    说明书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记录纸进行整合的后处理装置,以及备有该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尤其涉及能够实行高效率整合(纸张整理)的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采用后处理装置的整合单元,对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在主扫描方向进行整合。
    此时,每当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一张记录纸,便在后处理装置的记录纸载置场所,用整合板推靠记录纸的主扫描方向两端,使记录纸的主扫描方向对齐,然后逐渐堆积。
    此时,由于各种因素,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记录纸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有时不同,因此在记录纸输出之前,使整合板在比记录纸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宽一些的位置上待机,记录纸一输出马上使整合板推靠主扫描方向的两端,进行定位。
    此时,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记录纸的主扫描方向中心位置,有时会由于所使用的各个供纸盘不同而不同,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记录纸被搬送的经路,有时也会引起输出的记录纸的中心位置发生变化。
    因为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纸的主扫描方向中心位置,会由于搬送中纸张弯斜等各种原因,而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大多情况下与后处理装置中记录纸的主扫描方向中心位置(后处理装置的搬送路中心C2)不一致。
    因此,如图2(b)所示,在后处理装置中,为了使即使记录纸主扫描方向中心位置(图像形成输出时中心C1)变化也不成问题,必须使整合板在左右分别持有10mm~20mm左右余地的待机位置待机,每当有记录纸被输出便实行整合,使C1成为C2。此时,整合板的待机位置,是C1与C2之差加上由于纸张弯斜等可能发生的偏移量。
    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相应地整合动作也必须高速化。此时必须提高驱动整合板推靠动作的马达速度,但是又存在与整合时不可缺少的转矩之间的关系,整合的动作高速化存在困难。也就是说,在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记录纸的中心位置与后处理装置中整合的中心位置不一致的情况时,因为是向哪一边偏移,所以此时为了不让整合板碰撞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记录纸,必须使整合板在留有余地的待机位置待机。
    以下的专利文献1、2等中,提案了有关后处理装置中整合动作的改良。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89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991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以上的专利文献中提案的技术,其中,备有能够在垂直于搬送方向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搬送辊,还备有检测记录纸端部的纸张检测传感,使正在搬送方向移动中的记录纸在主扫描方向移动,提高整合动作。
    上述专利文献记载的技术中,必须新设检测记录纸端部的传感,以及使正在搬送中的记录纸在主扫描方向(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搬送辊。
    此时,必须在搬送方向搬送记录纸的同时,在与搬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使记录纸移动,所以不能就此使用现存的后处理装置而必须专用的结构。另外,因为是使移动中的物体在别的方向上移动之机械性控制,所以随着记录纸搬送的越来越高速化,存在难以达成既机械上安定又有精度的动作之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以实现一种能够与高速整合动作相应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为目的。
    为了解决课题,本发明的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备有整合单元,该整合单元通过整合板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记录纸进行主扫描方向的整合,后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控制部,其从图像形成装置接受图像形成装置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该信息决定整合位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备有:图像形成装置,其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后处理装置,其备有整合单元,该整合单元通过整合板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记录纸进行主扫描方向的整合;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装置备有控制部,其从图像形成装置接受图像形成装置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该信息决定整合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合动作与以往例的比较说明示意图。
    图3:第一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说明流程。
    图4(a)、图4(b):第二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合动作说明示意图。
    图5:第二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说明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图2,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和后处理装置200的图像形成系统1。
    作为后处理装置200,这里对特征的整合部分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备有实行其他后处理功能,例如装订、打孔等。
    省略说明图1、图2中的周知且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动作和控制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性部分。
    图像形成装置100与后处理装置200连接构成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该记录纸被送往后处理装置200,实行整合等后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控制部101由CPU等构成,用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各部,备有下述功能:将供纸部110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送往后处理装置200。
    供纸部110备有供纸盘,载置未记录的记录纸,对印刷机械120提供记录纸。
    供纸部110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是指,从各供纸盘向图像转印位置送出时,由于各供纸盘的记录纸分别产生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为了能够解消该偏移在记录纸内所望的位置上形成图像,按各供纸盘管理的有关记录纸位置偏移的信息,是一般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经采用的信息。
    印刷机械120对供纸部100供给的记录纸形成可视图像,根据必要,通过反转机构等在记录纸两面形成图像。另外,通过没有图示的各种传感,生成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传达到控制部101。该印刷机械120可以是用于电子照相方式打印机、复印机的印刷机械,也可以是其他喷墨、热敏、热转印等各种记录方式的印刷机械。
    后处理装置200中,控制部201由CPU等构成,用来控制后处理装置200各部,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控制部101)接受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该信息,决定整合时整合板的整合位置和整合板的待机位置。
    整合驱动部210备有驱动整合单元220整合板(参照图2(a)、图2(b))的马达、驱动马达的马达驱动回路、变速机构,根据控制部201的指示,驱动整合单元220。
    整合单元220通过图2(a)、图2(b)所示的整合板221和222,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送来的记录纸进行主扫描方向整合。此时,在记录纸被送来之前,整合板221和222是在所定的待机位置待机,每送来1张记录纸,整合板221和222便执行整合。也就是说,整合板221和222是从待机位置向中心位置推靠被从图像形成装置100送来的转印纸的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通过使多张记录纸的主扫描方向端部对齐,进行整合。
    以下,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3,对备有本实施方式后处理装置200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一旦后处理装置200的电源接通,控制部201便对各部初期化,指示各部必需的初步动作,整合单元220中,整合驱动部210使整合板221和222移动到预定的原始位置(图3中的步骤S301)。此时,整合驱动部210用没有图示的原始位置传感等,确认整合板221、222是否移到所定的原始位置。
    一旦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开始图像形成(图3中的步骤S302),控制部101和控制部201便通信。控制部101发出包括记录纸主扫描方向尺寸信息的记录纸尺寸信息、各记录纸供给盘不同的图像位置修正信息等,控制部201接收信息(图3中的步骤S303)。
    两面图像形成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穿过反转搬送路,记录纸主扫描方向位置有变动等情况时,由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搬送路位置上的传感检测到的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被从控制部101送到控制部201。
    控制部201接到上述信息后,参照来自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记录纸尺寸信息、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算出整合位置和整合待机位置(图3中的步骤S304)。
    如图2(a)、2(b)所示,C2是后处理装置200的搬送路中心。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时的记录纸的中心,根据各供纸盘和穿过反转搬送路等有所变化,以其为C1。
    如图2(b)所示,以往是整合板221、222进行整合处理,使图像形成输出时记录纸的中心C1对准到后处理装置200的搬送路中心C2。此时,由于各供纸盘和穿过反转搬送路以及纸张弯斜等原因,C1有移动的可能性,所以是根据可能变化的位置,再带有余地地定出整合板221、222的待机位置。这样,因为两侧都是在可能变化的位置上再加上留有的余地量,所以待机位置是最终整合位置(图2(b)实线位置)+20mm左右。
    对此,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是后处理装置200的控制部201接受记录纸尺寸信息和图像位置修正信息后,对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输出时中心C1地决定整合时中心C3。
    也就是说,控制部201决定的整合位置,是由记录纸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定出的位置,此时该记录纸的中心是整合时中心C3,等于图像形成输出时中心C1。
    然后,作为最低限度的余地(例如纸张弯斜等的余地),可以将中心为整合时中心C3的记录纸,其主扫描方向尺寸所定出的位置的分别5mm左右外侧,定作为整合待机位置。
    控制部201通过整合驱动部210,使整合单元220的整合板221、222移动到上述整合待机位置(图3中的步骤S305)。
    然后只要从图像形成装置100送来记录纸,对每一张记录纸,通过控制部201的指示和整合驱动部210的驱动,如图2(a)所示,使整合板221、222从待机位置向整合位置移动,作为整齐纸张处理实行整合动作(图3中的步骤S306)。
    该整合板221、222的待机和整合动作,直至图像形成结束为止(图3中的步骤S307;NO),反复进行(图3中的步骤S305、306)。
    此时,如图2(a)所示,与图2(b)的以往相比,整合板221、222的待机位置接近最终整合位置,整合板221、222的移动距离缩短。因此无用的动作减少,能够实现高速的整合动作。
    在完成了一系列图像形成的时候(图3中的步骤S307:YES),控制部201通过整合驱动部210,使整合单元220的整合板221、222移到原始位置(图3中的步骤S308),一系列动作完成。
    该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后处理装置200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受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与记录纸位置有关的信息(图像形成装置中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了该信息的后处理装置200的控制部201,使整合板221、222的整合位置(中心位置、端部位置),对准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记录纸的中心位置,不必作无用的整合动作,能够决定适当的位置。
    结果,即使来自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转印纸主扫描方向输出位置有所变动,也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出位置对准,只要设最小限度必须的余地作为整合板221、222的待机位置即可,并且整合时不需无用的纸张整齐动作,能够将整合板的移动距离保持在最低限度,能够实现能够与高速整合动作对应的后处理装置200。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4(a)~图5,详细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和后处理装置200的图像形成系统1。
    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省略重复说明。作为后处理装置200,在此对特征的整合部分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备有实行其他后处理功能,例如装订、打孔等。
    以下,参照图4(a)、图4(b)以及图5,对备有本实施方式后处理装置200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此,设想下述情况:在1个工件中形成一系列图像,此时从多个不同的供纸盘使用记录纸。例如:在通常的白纸上形成图像中途的一段落时机,从不同的供纸盘供给厚纸、彩色纸等作插入的情况等,属于这种情况。
    首先,一旦后处理装置200的电源接通,控制部201便对各部初期化,对各部指示必需的初步动作,整合单元220中,整合驱动部210使整合板221和222移动到预定的原始位置(图5中的步骤S501)。此时,整合驱动部210也可以用没有图示的原始位置传感等,确认整合板221、222是否移到所定的原始位置。
    一旦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开始图像形成(图5中的步骤S502),控制部101和控制部201便通信。
    然后,就有关该一些列的图像形成,控制部101发出包括记录纸主扫描方向尺寸信息的记录纸尺寸信息,控制部201接收信息(图5中的步骤S503)。控制部201接到该信息后,参照来自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记录纸尺寸信息,算出整合位置(图5中的步骤S504)。此时,就此用后处理装置200的搬送路中心C2,作为整合时中心位置C3。
    或者,就有关该一些列的图像形成,控制部101发出包括记录纸主扫描方向尺寸信息的记录纸尺寸信息和、使用最多的记录纸的供纸盘所有关的图像位置修正信息等,控制部201接收信息(图5中的步骤S503)。控制部201接到该信息后,参照来自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记录纸尺寸信息,或记录纸尺寸信息和图像位置修正信息,算出整合位置(图5中的步骤S504)。此时,作为整合时中心位置C3,不同于后处理装置200的搬送路中心C2,是与使用最多的记录纸的图像形成输出时中心位置C1一致的位置。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101,就有关图像形成的各记录纸,发出各记录纸供给盘不同的图像位置修正信息,控制部201接收信息(图5中的步骤S505)。两面图像形成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穿过反转搬送路,记录纸主扫描方向位置有变动等情况时,由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搬送路位置上的传感检测到的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被从控制部101送到控制部201。
    控制部201接到该信息后,参照自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算出整合待机位置(图5中的步骤S506)。
    控制部201通过整合驱动部210,使整合单元220的整合板221、222移动到上述整合待机位置(图5中的步骤S507)。
    图4(a)、4(b)表示图像形成输出时中心C1与中心C2、C3不一致的记录纸输出时的状态。此时,因为每一张记录纸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是明确的,所以待机位置能够与记录纸位置相符,与以往(图2(b))相比,待机位置的多余减少。图4(a)、4(b)是图像形成输出时中心C1与C2、C3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上述具体例子中是厚纸和彩色纸的情况,此时,整合板221、222的待机位置也不需要两侧都放宽,只要使偏移时的外侧部分,从记录纸端部位置向外侧,持有5mm左右余地即可。也就是说,记录纸端部如果是在整合后的记录纸端部内侧的话,没有必要放宽整合板作为待机位置。
    另外,只要对最多使用的记录纸定出C2,因为C1与C2一致,所以与图2(a)的状态相同,同样两侧没有无用的待机位置。
    然后,只要从图像形成装置100送来记录纸,对每一张记录纸,通过控制部201的指示和整合驱动部210的驱动,如图4(a)或图2(a)所示状态,使整合板221、222从待机位置向整合位置移动,作为整齐纸张处理实行整合动作(图5中的步骤S508)。
    以后,该整合板221、222的待机和整合动作,直至每1张记录纸上图像形成结束为止(图5中的步骤S509;NO),反复进行(图5中的步骤S505~508)。
    此时,如图4(a)和图2(a)所示,与图2(b)的以往相比,整合板221、222的待机位置接近最终整合位置,整合板221、222的移动距离缩短。因此无用的动作减少,能够实现高速的整合动作。
    在完成了一系列图像形成的时候(图5中的步骤S509:YES),控制部201通过整合驱动部210,使整合单元220的整合板221、222移动到原始位置(图5中的步骤S510),一系列动作完成。
    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后处理装置200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受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与记录纸位置有关的信息(图像形成装置中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了该信息的后处理装置200的控制部201,使整合板221、222的待机位置对准到离开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记录纸的中心位置所定距离,不必作无用的整合动作,能够决定适当的位置。
    另外,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后处理装置200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受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与记录纸位置有关的信息(图像形成装置中各供纸盘的图像形成位置修正信息、或记录纸端部检测信息),参照了该信息的后处理装置200的控制部201,在使整合板221、222的整合位置(中心位置、端部位置),对准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记录纸的中心位置的同时,使整合板221、222的待机位置对准到离开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记录纸的中心位置所定距离,更能够不必作无用的整合动作,决定适当的位置。
    结果,即使来自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转印纸主扫描方向输出位置有所变动,也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出位置合准,作为整合板221、222的待机位置,只要设最小限度必须的余地即可,并且整合时不需要无用的纸张整齐动作,能够将整合板的移动距离保持在最低限度,能够实现能够与高速整合动作对应的后处理装置200。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的整合动作,可以作为整合单元单独实行,也可以作为实行打孔、装订、制本之前的整合动作实行。
    另外,图1中出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和后处理装置200直接连接的状态,但是在多台图像形成装置和多台后处理装置等连接的图像形成系统中,一个后处理装置实行上述整合动作,是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关 键  词:
    处理 装置 图像 形成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8154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