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一种耐用的可折叠支撑用具.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7810904
  • 上传时间:2019-11-03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1.5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160869.3

    申请日:

    20130402

    公开号:

    CN203182311U

    公开日:

    201309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B13/06,A47B3/091,A47B3/02,A47C4/24

    主分类号:

    A47B13/06,A47B3/091,A47B3/02,A47C4/24

    申请人:

    唐敏

    发明人:

    唐敏

    地址:

    516227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高田管理区高田新村

    优先权:

    CN201320160869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子、凳子、椅子等支撑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易损坏的可折叠的支撑用具。该支撑用具包括两个支撑单元及一连接单元,其中,支撑单元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连接单元分别与两支撑单元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端分别嵌入两支撑单元相应的连接端。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连接单元的连接端通过嵌入的方式与支撑单元的连接端直接接触连接,在实现转动功能的同时,显著增大了受力接触面,而且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在连接端上打孔,有效避免了因此导致的连接端强度降低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连接单元与两支撑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坚固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耐用的可折叠支撑用具,它包括至少两组支撑单元及一连接单元,其中,支撑单元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连接单元分别与两支撑单元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端分别嵌入两支撑单元相应的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单元的连接端亦嵌入相应连接单元的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连接块,该连接块的两连接端分别与相应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的连接端互相嵌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四个连接块,该四个连接块的连接端分别嵌入相应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的连接端,嵌入在同一组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上的连接块之间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连接板,该连接板的四个连接端分别嵌入所述的两个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的两个第二支撑管的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连接块,在所述的两第二支撑管之间还设有一连接轴,所述两连接块的一连接端可转动的连接在该连接轴上,另一连接端则分别嵌入所述的两第一支撑管的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连接板,在所述的两第二支撑管上设有一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一边可转动的连接在该连接轴上,相平行的另一边的两连接端则分别嵌入所述的两第一支撑管的连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单元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设有一径向孔,所述连接单元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设有一安装孔,所述支撑单元的连接端嵌入所述的安装孔内,所述连接单元的该连接端可转动的嵌入所述的径向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设有一柱体,所述径向孔与相应的该柱体相匹配,所述连接单元连接端的该柱体嵌入所述支撑单元的连接端的该径向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孔是通过将支撑单元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冲成U型后再将开口端压合并焊接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撑管向上延伸,并在该两个第二支撑管之间横向设置一可形成靠背的连接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单元至少包括一第一连接杆、一第二连接杆及一定位机构,所述的第一支撑管的连接端上设有一与第一连接杆相匹配的径向孔,所述的第二支撑管的连接端上设有一与第二连接杆相匹配的径向孔,所述第一连接杆可转动的穿设在两第一支撑管的该径向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可转动的穿设在两第二支撑管的该径向孔内,所述定位机构可将该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定位在相应的径向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用具为一凳子、椅子或桌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子、凳子、椅子等支撑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 易损坏的可折叠的支撑用具。

    背景技术

    桌子、凳子、椅子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本 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谓“支撑用具”,正是这种主要为人体提供支撑作用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所谓凳子和椅子的差别在于是否有靠背或椅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 高,人们在需要前述支撑用具提供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便携性 及小巧易收纳的特性,因此,折叠桌、折叠凳、折叠椅等产品也就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提供的这种可折叠的支撑用具,如一种折叠椅,包括坐垫、椅背, 坐垫底部设有两对交叉椅腿组,交叉椅腿组设有第一椅腿和第二椅腿,第一椅 腿和第二椅腿之间及第一椅腿与坐垫之间采用螺栓或铆钉连接。现有技术提供 的这种支撑用具可以实现普通产品的支撑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在不用的时候折 叠,方便携带或收纳。

    为了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现有技术一般均采用金属管材来制造交叉椅腿组, 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这种支撑用具中,金属管材之间的活动连接仍旧采用常 规的铆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这就意味着在首先要对金属管材打孔,再将铆钉 或螺栓插入,打孔后管材的强度大幅降低,使用者过重或频繁摇动就很容易出 现螺栓或铆钉连接的部分松动或折断,导致整个产品的耐用性仍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用具,不仅可以折叠,而 且不易损坏,非常耐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耐用的可折叠支撑用具,它包括两个支撑单元及一连接单元,其 中,支撑单元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连接单元分别与两支 撑单元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端分别嵌入两支撑单元相应的连接端。

    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连接单元的连接端通过嵌入的方式与支撑单元的连 接端直接接触连接,在实现转动功能的同时,显著增大了受力接触面,而且无 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在连接端上打孔,有效避免了因此导致的连接端强度降低的 问题,从而保证了连接单元与两支撑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坚固性,在使用过程中 不易损坏。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两支撑单元的连接端亦嵌入相应连接单元的连接端。 这样连接单元就可与两支撑单元相互定位,无需再设置专门的定位机构。

    作为上述改进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连接块,该连接 块的两连接端分别与相应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的连接端互相嵌 入连接。

    作为上述改进的第二种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四个连接块, 该四个连接块的连接端分别嵌入相应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的连 接端,嵌入在同一组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上的连接块之间活动 连接。

    作为上述改进的第三种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连接板, 该连接板的四个连接端分别嵌入所述的两个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的两个第二支撑 管的连接端。

    作为上述改进的第四种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连接块, 在所述的两第二支撑管之间还设有一连接轴,所述两连接块的一连接端可转动 的连接在该连接轴上,另一连接端则分别嵌入所述的两第一支撑管的连接端。

    作为上述改进的第五种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连接板, 在所述的两第二支撑管上设有一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一边可转动的连接在该 连接轴上,相平行的另一边的两连接端则分别嵌入所述的两第一支撑管的连接 端。

    作为上述五种进一步优选的改进,所述的支撑单元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 端设有一径向孔,所述连接单元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设有一安装孔,所述 支撑单元的连接端嵌入所述的安装孔内,所述连接单元的该连接端可转动的嵌 入所述的径向孔内。

    所述连接单元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设有一柱体,所述径向孔与相应的 该柱体相匹配,所述连接单元连接端的该柱体嵌入所述支撑单元的连接端的该 径向孔内。

    所述的径向孔是通过将支撑单元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冲成U型后再将 开口端压合并焊接形成。

    作为上述第四、五种进一步优选的改进,所述的第二支撑管向上延伸,并 在该两个第二支撑管之间横向设置一可形成靠背的连接件。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的连接单元至少包括一第一连接杆、一第二连接杆 及一定位机构,所述的第一支撑管的连接端上设有一与第一连接杆相匹配的径 向孔,所述的第二支撑管的连接端上设有一与第二连接杆相匹配的径向孔,所 述第一连接杆可转动的穿设在两第一支撑管的该径向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可 转动的穿设在两第二支撑管的该径向孔内,所述定位机构可将该第一连接杆及 第二连接杆定位在相应的径向孔内。

    所述的支撑用具为一凳子、椅子或一桌子。

    通过阅读和参考以下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将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掌 握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1~5中嵌入连接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1~5中嵌入连接端的加工示意图;

    图10是对图4实施例进一步改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对图5实施例进一步改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为凳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凳子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为桌子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为桌子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桌子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6~9所示(图中只示出支撑结构部分且有一部分连接端的结构为加 工过程中的状态)的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支撑用具的第一实施例,为一折叠凳100。 如图1所示,该折叠凳包括两组支撑单元110、120及一连接单元,两组支撑单 元应安装成平行的方式。每组支撑单元均包括第一支撑管111、121和第二支撑 管112、122。在使用时,第一支撑管111、121和第二支撑管112、122可相互 交叉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支撑管111、121、112、122均采用金属材质, 优选为钢管,可以是圆管或方管等各种截面。第一、二支撑管111、121与地面 接触的一端可做成图1所示的弧状,这样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摩擦力 也更大;在两个第一支撑管111、121之间及两个第二支撑管112、122之间还设 有固定轴113、123,可以使得本折叠凳在使用时更稳固。

    连接单元分别与两支撑单元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端分别嵌入两 支撑单元的连接端,两支撑单元的连接端亦嵌入相应连接单元的连接端(可参 见图8、9所示)。这样,连接单元的连接端通过嵌入的方式与支撑单元的连接 端直接接触连接,在实现转动功能的同时,显著增大了受力接触面;而且无需 像现有技术那样在连接端上打孔,有效避免了因此导致的连接端强度降低的问 题,从而保证了连接单元与两支撑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坚固性,在使用过程中不 易损坏。此外,图示的优选方案中,支撑单元的连接端同样也嵌入连接单元的 连接端内,这样连接单元就可与两支撑单元相互定位,无需再设置专门的定位 机构。

    更详细的说,如图1所示,前述的连接单元包括两个连接块131、132,该 连接块131、132的两连接端分别嵌入第一支撑管111、121及第二支撑管112、 122的连接端。也就是说,一个连接块131的两连接端1311、1312嵌入其中一 个支撑单元110中的第一、二支撑管111、112的连接端1111、1121,另一个连 接块132的两连接端1321、1322嵌入另一个支撑单元120中的第一、二支撑管 121、122的连接端1211、1221。

    采用两个连接块来作连接单元,可以有效节省材料,根据需要,如图13所 示的完整的折叠凳100a的优选实施例,坐垫140可以固定在这两个连接块上。 当然,作为另一种改进,也可在两个连接块上连接一个较坐垫140面积更大的 桌面150,请参考图15,这样即可作为折叠桌100b使用。当桌面面积更大时, 为了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请参看图16,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的折叠桌100c包 括四组支撑单元110、120、110’、120’及一连接单元,如图15所示,连接单元 包括四个连接块131、132、131’、132’,该连接块131、132、131’、132’的两连 接端分别嵌入第一支撑管111、121、111’、121’及第二支撑管112、122、112’、 122’的连接端。

    可以采取各种常用技术将前述连接块的两连接端嵌入至第一、二支撑管的 连接端。作为优选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方案:如图6、7、8、9所示 (只示出部分结构),支撑单元110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1111开有一径向孔 1112(与支撑管的旋转轴相垂直的孔),即在两支撑单元110、120中的第一、二 支撑管顶端1111、1121、1211、1221开设径向孔,图8、9中示出的是其中一组 支撑单元110中的第一支撑管111与连接单元中连接块131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6、7所示,连接单元中连接块131用于嵌入设置的连接端设有一安装孔 1315、1316,即在连接块的两端各开设一安装孔,连接块131的该连接端通过 该安装孔1311可转动的嵌入所述的径向孔1112内。

    更详细的说,对比图8、9,前述的径向孔可采取这样的方式加工而成:先 将支撑单元110中用于嵌入连接的连接端1111,也就是第一、二支撑管顶端冲 开成一U型开口,如图9所示的状态(图中只示出其中一支撑管111);然后再 将开口端压合,可呈O型,再将开口处通过焊接等方式封闭,如图8所示的状 态(图中只示出其中一支撑管111)。

    为了使得连接块可以充分利用径向孔内的空间实现旋转配合,在连接单元, 即图中的两连接块131、132,用于嵌入径向孔内1112(只在图8、9中标出) 的连接端1311、1312、1321、1322上还设有一柱体1313、1314,径向孔内1112 (只在图8、9中标出)的空间与该柱体1313、1314的尺寸相匹配。如图6、7 所示,柱体优选为圆柱体,但六边形柱体或多于六边的多边形柱体亦可。这样, 结合图8、9,在装配时,将支撑管111顶端1111冲开后,就可以利用安装孔1315 将连接块的圆柱体13部分套入径向孔内,再将支撑管顶端封闭。

    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凳或折叠桌在使用时,各组支撑单元中的第一、二支 撑管均交叉分开固定,在不使用,可以推动两第一支撑管向上滑动,相应的两 连接块也将绕第二支撑管上的支点进行转动,最终收拢成图14、17所示的状态。

    图2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中只示出支撑结构部分且有一 部分连接端的结构为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它也是一折叠凳200。该折叠凳200 包括两个支撑单元210、220及一连接单元,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凳相比,差别 在于:连接单元包括四个连接块231、232、233、234,该四个连接块231、232、 233、234的连接端分别嵌入相应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管211、221及第二支撑管 212、222的连接端,嵌入在一组支撑单元210的第一支撑管211及第二支撑管 212上的连接块231、232之间活动连接,嵌入在另一组支撑单元220的第一支 撑管221及第二支撑管222上的连接块233、234之间活动连接。安装坐垫时, 只可固定一端,或使用组合式坐垫,在不使用时,两支撑管之间不用发生相对 移动,即可折叠。

    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图中只示出支撑结构部分且有一 部分连接端的结构为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它也是一折叠凳300。该折叠凳300 包括两个支撑单元310、320及一连接单元,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凳相比,差别 在于:连接单元包括一连接板331,该连接板331的四个连接端分别嵌入所述的 两个第一支撑管311、321和所述的两个第二支撑管312、322的连接端。这样, 连接板可以直接作为本折叠凳的坐垫使用,当然,也可以在连接板上再安装坐 垫。

    图4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图中只示出支撑结构部分且连接 端的结构为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它也是一折叠凳400。该折叠凳400包括两组 支撑单元410、420及一连接单元,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凳相比,差别在于:连 接单元包括两连接块431、432,在两第二支撑管412、422之间设有一连接轴 441,两连接块431、432的一连接端4311、4321可转动的连接在该连接轴441 上,具体而言,可以套在连接轴441上,另一连接端则分别嵌入两第一支撑管 411、421的连接端。这样,两第二支撑管412、422与两连接块431、432之间 不再直接相连。更详细的说,本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改进为折叠椅400’,两第二 支撑管412、422可以向上延伸,并在该两个第二支撑管412、422之间横向设 置一可形成靠背的连接件,如图10所示,可以在中上部固定二根连接管451, 即可与两第二支撑管412、422一起形成靠背。

    图5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图中只示出支撑结构部分且连接 端的结构为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它也是一折叠凳500。该折叠凳500包括两个 支撑单元510、520及一连接单元,在所述的两第二支撑管512、522上设有一 连接轴(图中未示出),与第四实施例的折叠凳相比,差别在于:连接单元包括 一连接板531,所述连接板531的一边5311可转动的整个套接在该连接轴上, 相平行的另一边的两连接端5312、5313则分别嵌入两第一支撑管511、521的 连接端。这样,可以将连接板531直接作为坐垫使用,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在连 接板上再安装坐垫。更详细的说,本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改进为折叠椅500’,两 第二支撑管512、522可以向上延伸,并在该两个第二支撑管412、422之间横 向设置一可形成靠背的连接件,如图11所示,可以在中上部固定二根连接管551, 即可与两第二支撑管512、522一起形成靠背。

    图12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图中只示出支撑结构部分且一部 分连接端的结构为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它也是一折叠凳600。该折叠凳600包 括两个支撑单元610、620及一连接单元,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凳相比,差别在 于:连接单元包括一第一连接杆631和一第二连接杆632及一定位机构,所述 的第一支撑管611、621的连接端上设有一与第一连接杆631相匹配的径向孔 6111、6211,所述的第二支撑管612、622的连接端上设有一与第二连接杆632 相匹配的径向孔6121、6221,所述第一连接杆631可转动的穿设在两第一支撑 管611、621的该径向孔6111、6211内,所述第二连接杆632可转动的穿设在两 第二支撑管612、622的该径向孔6121、6221内,所述定位机构可将该第一连 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定位在相应的径向孔内。

    更详细的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二连接杆的连接端 内侧形成的凸台及外侧的凸点形成。具体而言,可通过缩管工艺可将第一、二 连接杆631、632的两连接端缩小至可伸入第一、二支撑管的径向孔内,而中间 部分则保持原有尺寸,这样,就在连接端内侧形成了凸台,外侧的凸点则可通 过焊接形成。本实施例需要使用两个连接杆和一个定位机构,相对需要更多的 零部件,但无需为了与连接单元相连,而在连接杆上打安装孔,也无需在连接 单元的连接端上设置柱体,具有加工简单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耐用 可折叠 支撑 用具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耐用的可折叠支撑用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81090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