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喷雾装置.pdf

  • 上传人:e1
  • 文档编号:780486
  • 上传时间:2018-03-11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601.8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1268.6

    申请日:

    2009.05.14

    公开号:

    CN101579661A

    公开日:

    2009.11.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05B 7/16公开日:2009111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05B7/16; B05B5/025; B05B15/00

    主分类号:

    B05B7/16

    申请人: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坂建志; 斋藤纯子

    地址:

    日本大阪府门真市

    优先权:

    2008.5.15 JP 2008-128733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玉双;黄 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喷雾装置具有雾汽产生器和喷嘴,该雾汽产生器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该喷嘴具有孔口,并且该喷嘴被构造为通过该孔口喷射雾汽。该喷嘴由一喷嘴罩遮盖。该装置还具有一进入口。该进入口构造为当雾汽从该孔口喷出时,借助于围绕该孔口产生的负压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该喷嘴罩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喷雾装置,包括:
    雾汽产生器,其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
    喷嘴,其具有孔口,并且该喷嘴被构造为通过该孔口喷射雾汽;
    外壳,其使该雾汽产生器和该喷嘴结合而成一整体;以及
    筒状喷嘴罩,其构造为遮盖该喷嘴并控制从该孔口喷出的雾汽的方向;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进入口,该进入口构造为当所述雾汽从该孔口被喷出时借助于围绕该孔口产生的负压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该喷嘴罩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装置,其中该喷嘴的孔口为挤压孔口,并且该孔口设置于该进入口的上游。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装置,
    其中该喷嘴罩包括内部分隔件或内部环形凸缘,
    该内部分隔件或该内部环形凸缘包括一通向该喷嘴的孔口的孔,
    其中该进入口包括围绕该孔的边缘设置的一缝隙,或多个缝隙或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装置,其中该外壳还包括通风孔,该通风孔经由该外壳的内部空间通向该进入口。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装置,其中该外壳还包括通风管线及通风孔,该通风孔经由该通风管线通向该进入口。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装置,其中该进入口形成在该喷嘴罩上。

    说明书

    喷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雾装置,该喷雾装置构造为将雾汽(mist)喷射到例如人的皮肤上以进行美容护理(beauty care)。
    背景技术
    例如,公布于2007年10月11日的日本第2007-260058A号专利申请披露了蒸汽美容装置。该装置具有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包括雾汽产生器(加热机构),长喷嘴等。该雾汽产生器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蒸汽),并且包括例如加热器和沸腾室。该喷嘴具有孔口,并且该喷嘴被构造为通过该孔口喷射雾汽。该喷嘴为活动喷嘴并与该装置本体中的柔性导管(可弯曲的弹性件)接合,以便从该装置本体伸出。
    在该蒸汽美容装置中,在高温雾汽流过长喷嘴时,能够将该高温雾汽降低至适合的温度。由于该装置还具有活动喷嘴,能够将温度适合的雾汽安全可靠地喷射在使用者的期望部位上,例如面部等。
    然而,由于该装置具有长喷嘴,因此存在着该装置的储存空间变大的问题。如果为解决此问题而将喷嘴的长度缩短,则喷嘴的孔口会靠近雾汽产生器,因此从孔口喷出的雾汽的温度会升高。孔口和使用者的期望部位之间的距离被延长,并因此使得难以将雾汽安全可靠地喷射到期望部位上。另外,因为雾汽在到达期望部位之前会被扩散,使得雾汽不能被喷射到期望部位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喷嘴被缩短也能将温度适合的雾汽安全可靠地喷射在使用者的期望部位上。
    根据本发明的喷雾装置包括雾汽产生器、喷嘴、外壳、以及筒状喷嘴罩。雾汽产生器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喷嘴具有孔口,并且该喷嘴被构造为通过该孔口喷射雾汽。外壳使该雾汽产生器和该喷嘴结合而成一整体。喷嘴罩构造为覆盖该喷嘴,并控制从孔口喷出的雾汽的喷射方向。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进入口(intake window)。该进入口构造为当雾汽从该孔口被喷出时,借助于围绕该孔口产生的负压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该喷嘴罩中。
    在本发明中,由于当雾汽从该孔口被喷出时,外界空气借助于围绕该孔口产生的负压而被吸入到该喷嘴罩中,因此能够将从该喷嘴排出的雾汽的温度降低到适合的温度。另外,能够将温度适合的雾汽安全可靠地喷射在使用者的期望部位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喷嘴的孔口为挤压孔口(squeeze orifice),并且该孔口设置于该进入口的上游。在该实施例中,当雾汽从该孔口喷出时能够有效地在进入口周围产生负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喷嘴罩包括内部分隔件或内部环形凸缘,该内部分隔件或该内部环形凸缘包括一通向该喷嘴的孔口的孔。该进入口包括一缝隙、或多个缝隙或孔,所述缝隙或孔围绕该内部分隔件或该内部环形凸缘的孔的边缘设置。在该实施例中,能够防止由于从孔口喷出的雾汽而产生的紊流。另外,还能够改善从孔口喷射的雾汽的直线化特性(straighteningproperty)。
    该外壳还可包括通风孔,该通风孔经由该外壳的内部空间通向该进入口。并且,该外壳还可包括通风管线及通风孔,该通风孔经由该通风管线通向该进入口。在这些情况下,能够使通风孔的区域增大,从而使大量外界空气能够被吸入到喷嘴罩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进入口形成在该喷嘴罩上。在该实施例中,能够借助简单的结构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该喷嘴罩中。
    附图说明
    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变得更为透彻易懂,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该喷雾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该喷雾装置的基本部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一实施例的基本部件;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示意图,而图6B示出了该喷雾装置的变化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雾装置。该装置例如是构造为将雾汽喷射到人的皮肤上以进行美容护理的美容装置,并且该装置具有装置本体1和储液箱9。该储液箱9例如是用于储水的水箱,并可拆卸地连接于装置本体1,例如后上位置的部分。
    装置本体1包括:供水机构2、雾汽产生器3、雾汽排放机构4、高压发生器(high voltage generator)5、喷嘴6以及筒状喷嘴罩7,并且还具有容纳这些构件的外壳8。该外壳8由多个部件结合而形成。
    供水机构2构造为将储液箱9内的液体(例如水)供给到雾汽产生器3。例如,供水机构2包括:释放销21、储液器(reservoir)22、第一供给通道23、第二供给通道24、连续通道(continuous channel)25、以及预热通道26。释放销21用于通过将连接于装置本体1的储液箱9中的锁闭开关(stop cock)91(以及一销)向上推来打开由该锁闭开关91关闭的储液箱9的排水口90。储液器22设置在连接于装置本体1的储液箱9的下面。例如,储液器22包括一凹槽,来自储液箱9的液体在被雾汽产生器3使用之前先储存在该凹槽内。
    第一供给通道23接合到储液器22的底端,并且该第一供给通道23设置在外壳8中的前下部,以使该第一供给通道23的首端(tip)231位于外壳8中的前下部。第二供给通道24接合于第一供给通道23的首端231,并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使该第二供给通道24的首端241位于该第二供给通道24的尾端(root)240的上方。
    连续通道25形成在第二供给通道24的尾端240和雾汽产生器3(下文描述的沸腾室31)之间。预热通道26接合在第一供给通道23的尾端230及首端231之间,并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使预热通道26的首端261位于预热通道26的尾端260上方。预热通道26的首端261还通向雾汽产生器3的出口(雾汽产生部)。
    雾汽产生器3构造为产生高温雾汽。例如,雾汽产生器3包括沸腾室31和加热器32。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雾汽产生器可构造为借助超声波将液体转化为雾汽并加热该雾汽,或者可构造为通过喷嘴射流(nozzlejet)将液体转化为雾汽并加热该雾汽。
    沸腾室31接合于连续通道25的首端251,并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使沸腾室31的顶端311位于与首端251联接的沸腾室31的底端310的上方。沸腾室31的顶端311为雾汽产生器3的出口(即雾汽产生部),并且该顶端311经由至少一个U形通道312通向第二供给通道24的首端241。加热器32具有加热表面321和散热表面(radiating surface)322,并且加热器32设置在沸腾室31和预热通道26之间,以使加热表面321形成沸腾室31的一个侧面,且散热表面322形成预热通道26的一个侧面。换言之,沸腾室31和预热通道26均为扁平(flat)状。在雾汽产生器3中,加热器32通过利用来自加热表面321的热量使沸腾室31内的水煮沸,并且还通过利用来自散热表面322的热量将预热通道26内的水预热。由此,来自储液器22的水在预热通道26内被预热,并在沸腾室31内被煮沸,从而,能够将来自贮液器22的水有效地煮沸。
    雾汽排放机构4构造为将由雾汽产生器3产生的高温雾汽导引至形成在外壳8的前上部的开口80。例如,雾汽排放机构4包括雾汽导管41和柔性导管42。雾汽导管41接合于第二供给通道24的首端241,并设置为使得雾汽导管41的首端411位于雾汽导管41的尾端410的上方。柔性导管42接合于雾汽导管41的首端411,并设置为使得柔性导管42的首端421位于开口80内。
    高压发生器5构造为向雾汽排放机构4内的雾汽施加静电荷以产生静电雾汽。例如,高压发生器5设置在雾汽导管41内,以便对雾汽排放机构4中的雾汽施加高电压。
    喷嘴6接合于柔性导管42的首端421。喷嘴6具有孔口61,并构造为将来自雾汽产生器3的雾汽(静电雾汽)经由孔口61喷出。例如,喷嘴6为扣式(button type)喷嘴,其厚度明显短于前述蒸汽美容装置的喷嘴的长度。该厚度被设置为、但不限于例如2cm以内。此外,孔口61为外侧尺寸短于柔性导管42的内侧尺寸的挤压孔口。
    喷嘴罩7构造为遮盖喷嘴6并控制从喷嘴6的孔口61喷射的雾汽的方向。在图1的实施例中,喷嘴罩7由多个部件构成,并具有内部分隔件70。喷嘴罩7被内部分隔件70分隔为前部(anterior part)71和后部(posterior part)72。前部71呈喇叭形,而后部72呈抛物线形。内部分隔件70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从其自身的中心孔700的边缘向前逐渐变宽;以及保持件701,用于接合喷嘴6和喷嘴罩7。保持件701具有孔702,该孔702通向喷嘴6的孔口61,并且保持件701通过接合件(未图示)固定于喷嘴罩7的内侧,以在孔700的边缘与保持件701的外边缘之间形成进入口10。简言之,进入口10由环绕孔700的边缘的缝隙形成,并且这些缝隙被接合件分隔开。每一缝隙的宽度设置为至少1mm。喷嘴6通过多个螺丝S固定在保持件701的后部,同时喷嘴罩7插入外壳8的开口80内以使后部72的外周面从外壳8的内侧封闭开口80。由此,喷嘴6的孔口61能够向后移动到保持件701的后部。喷嘴罩7的一部分(后部72的一部分以及前部71)还伸出到外壳8的开口80之外。
    外壳8还具有多个通风孔(未图示),该通风孔经由外壳8的内部空间81通到进入口10。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孔是构成外壳8的各部件之间的间隙。由此,形成了进入口10,并且孔口61紧邻保持件701的孔702之后设置,并紧邻进入口10中心的上游设置。由此,当雾汽从孔口61喷出时,外界空气能够借助环绕孔口61产生的负压而被吸入到喷嘴罩7中。简言之,雾汽喷射装置具有进入口10,该进入口10用于当雾汽从孔口61喷出时借助围绕孔口61产生的负压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喷嘴罩7中。喷嘴罩7还具有呈抛物线形状的后部72,因此,如果固定于喷嘴6的喷嘴罩7被移动,外壳8的开口80也能够被后部72的外周面封闭。在一个示例中,多个通风孔可为形成在外壳8的开口80附近的通孔。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如果储液箱9中的水通过供水机构2被供给到雾汽产生器3的沸腾室31内,则沸腾室31内的水会被加热器32煮沸,随后在雾汽产生器3的出口(雾汽产生部)、即顶端311处产生高温雾汽。通过高压发生器5产生的高电压使该雾汽具有静电荷,直至其经过雾汽排放机构4到达喷嘴6,并随后从喷嘴6的孔口61喷出。
    具体地,当雾汽如图3中的箭头“A”所示从孔口61喷出时,外界空气如图3的箭头“B”所示通过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从外壳8的通风孔穿过内部空间81和进入口10被吸入到喷嘴罩7中。随后,从孔口61喷出的雾汽和吸入到喷嘴罩7中的空气在其自身方向受到喷嘴罩7控制的同时均被传送到外部。在此情况下,从孔口61喷出的雾汽的温度通过吸入喷嘴罩7的空气而被降低,因此,从喷嘴罩7的开口711排出的雾汽的温度可以被降低到适合的温度(例如在36℃到46℃的范围内,但不限于此)。由于外界空气也被吸入到喷嘴罩7中以便包围从孔口61喷射的雾汽,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从孔口61喷出的雾汽所产生的紊流。因此,即使喷嘴6较短,也能够将温度适合的雾汽安全可靠地喷射到使用者的期望部位上。另外还能够改善从孔口61喷射的雾汽的直线化特性,并且能够防止雾汽的脉动运动(pulsatory motion)及波动(fluctuation)。由于孔口61紧邻保持件701的孔702之后设置,并特别地紧邻进入口10中心的上游设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在进入口10附近产生负压。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雾汽喷射装置具有由一个环形缝隙形成的进入口10。在该实施例中,保持件701通过多个接合件(未图示)固定于喷嘴罩7内,所述多个接合件设置在不会分隔该进入口10的位置处。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进入口可由围绕孔700的边缘的多个孔形成。在一个示例中,喷嘴罩7可具有内部环形凸缘。与内部分隔件70相似,该内部环形凸缘具有孔700,但不具有保持件701。该内部环形凸缘通过多个接合件固定于喷嘴罩7或柔性导管42,从而在该内部环形凸缘的边缘和喷嘴6的外边缘之间形成进入口10。
    第二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雾装置。该装置的形成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还包括通风管线811。在图5的示例中,每一通风管线811设置在进入口10和通风孔82之间,通风孔82从相应通风管线811的端部到该通风孔自身的开口逐渐变宽。与第一实施例的通风孔(各部件之间的间隙)相比较,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能够从进入口10将大量的外界空气有效地吸入到喷嘴罩7中。
    第三实施例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喷雾装置。除了进入口10之外,该装置的形成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进入口10形成在喷嘴罩7上。在图6A的示例中,进入口10由设置在喷嘴罩7的外围侧后部的多个孔或缝隙形成。优选地,构成进入口10的孔或缝隙被设置为围绕在紧邻喷嘴6的孔口61的上游的位置。进入口10沿筒状喷嘴罩7的轴向的宽度被设置为至少0.5mm至2mm的范围内。在该第三实施例中,能够借助简单的结构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喷嘴罩7内。
    在如图6B所示的示例中,进入口10可包括在喷嘴罩7的外围侧上从前端至后端形成的孔。
    虽然以上参照一些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型。

    关 键  词:
    喷雾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喷雾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8048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