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pdf(1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977466.1 (22)申请日 2015.12.23 A63C 17/01(2006.01) (71)申请人 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 地址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柳泉路 105 号新世纪广场 C 座十一层 1112 室 (72)发明人 任祥生 (54) 发明名称 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57) 摘要 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属于运动 器具领域。 其包括踏板和连杆, 其特征在于:连杆 采用分体式结构, 分为左杆、 中杆和右杆, 中杆分 别能和左杆、 右杆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 中杆空心 且中杆内穿。
2、入柔性拉绳, 柔性拉绳的一端固定在 左杆内、 另一端固定在右杆内。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 益效果是 : 连杆采用分体结构, 需要将连杆收拢 时, 将中杆从左杆和右杆中卸下, 由于中杆空心且 中杆内穿入柔性拉绳, 因而中杆可以转动 90从 而变为竖直, 如此可以将两块踏板平着叠放在一 起。实现了滑板车的收缩折叠, 便于携带。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9页 CN 105521597 A 2016.04.27 CN 105521597 A 1.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包括踏板和连杆, 其特征在于:连杆采用。
3、分体式结 构, 分为左杆、 中杆和右杆, 中杆分别能和左杆、 右杆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 中杆空心且 中杆内穿入柔性拉绳, 柔性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左杆内、 另一端固定在右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中杆分别和左 杆、 右杆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柔性拉绳 采用波纹管、 软轴、 弹簧或弹性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踏板呈分 体式结构, 分为前板、 中板和后板, 前板和后板的底面均开设缩口槽或固定带有缩口槽 的板, 在缩口槽内放置与其匹配。
4、的联接块, 联接块上连接柔性或可伸缩性拉件, 柔性或可伸 缩拉件的另一端固定在中板底面上; 前板、 中板和后板的底面上均固定联接搭配体, 所述的 联接搭配体能将前板和中板、 中板和后板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在前板的后端 面上设置卡柱, 在中板的前端面上开设卡孔、 后端面上设置卡柱, 在后板的前端面上开设卡 孔, 所述的卡柱能插入卡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联接搭 配体包括L型插销、 导向套、 定位叉和插孔套, L型插销穿经导向套后能插入插孔套内; 在前 板的底面后端固。
5、定导向套和定位叉, 中板的底面前端固定插孔套、 后端固定导向套和定位 叉; 在后板的前端固定插孔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联接搭 配体包括带有凸台的插销、 弹簧、 导向套、 L型转动杆、 小轴、 导向平台和按压纽, 插销凸台和 导向套之间设置弹簧, 插销的一端呈楔形设计, 靠近插销楔形端的上表面上开设沉降槽, L 型转动杆安装在小轴上, 按压纽穿过导向平台并能沿导向平台上下滑动, 按压纽和导向平 台之间设置弹簧, 按压纽位于小轴的一侧, 小轴的另一侧并在L型转动杆和导向平台之间设 置弹簧; L型转动杆与插销相靠近的那一端呈楔形; 在前板的。
6、底面后端固定导向套, 中板的底面前端固定小轴和导向平台、 后端固定导向 套, 在后板的前端固定小轴和导向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联接搭 配体包括带有凸台的插销、 弹簧、 导向套、 被动滑杆、 导向平台和按压纽, 插销凸台和导 向套之间设置弹簧, 插销的一端呈楔形设计, 靠近插销楔形端的上表面上开设沉降槽, 按压 纽和被动滑杆穿过导向平台并能沿导向平台上下滑动, 按压纽和导向平台之间设置弹簧, 被动滑杆和导向平台之间设置弹簧; 被动滑杆和按压纽的底端均呈楔形设置; 在前板的底面后端固定导向套, 中板的底面前端固定导向平台、 后端固定导向。
7、套, 在 后板的前端固定导向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在前板的底面 设置拉环, 中板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拉钩和拉环, 后板的底面设置拉钩, 中板的拉钩能钩住前 板的拉环, 后板的拉钩能钩住中板的拉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缩口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521597 A 2 槽为 “T” 型槽, 所述的联接块为 “T” 型联接件。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521597 A 3 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运动器具。
8、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滑行的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光滑地面上滑跑是老百姓比较喜爱的一项运动,既能锻炼身体、 又是一种心旷 神怡的艺术活动。 在地面上滑行需要专用工具,这种工具一般采用旱冰鞋或者活力板。 旱冰 鞋由两只分离的踏板和位于踏板下面的轮子组成,滑旱冰穿的旱冰鞋每只有四个轮子。 活 力板由一块踏板和踏板下的两个轮子组成。 现有技术中的滑行工具存在如下不足: 滑旱冰 时, 穿上旱冰鞋用鞋带绑住, 脚施加向前的力在冰上滑行。 对于初学者而言, 难以掌握平衡, 很容易摔倒。 使用活力板时, 人踩在踏板上侧身滑行, 人的朝向与运动方向相垂直。 侧身滑 行的缺陷是不方便, 有时看不清方向容易。
9、撞到障碍物上。 并且这种活力板对初学者而言, 开 始使用时站不稳容易摔倒。 因而, 滑跑运动成为难度较大的活动。 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 更 是苦不堪言, 无法享受到滑跑运动的乐趣。 现有技术中的滑行工具存在的上述问题, 制约了 滑跑运动的普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申请人曾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滑板车, 该滑板车由两块 踏板、 一根连杆和四个万向轮组成。 每块踏板上安装前后万向轮, 连杆两端连接在两个前轮 的轮架上。 这种滑板车靠人双腿的八字形摆动来驱动滑行, 简单易学, 容易掌握平衡, 初学 者几分钟就可以适应滑行。 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问题: 如果想保持一定的滑行速度, 则必 须将踏板加长, 但。
10、踏板加长后会导致重量加大且携带不方便。 总体而言, 要想携带方便, 必 须实现踏板能收拢折叠。 总体而言, 要想携带方便, 必须实现踏板和两个踏板之间的连杆能 收拢折叠。 0003 综上所述, 需要一个解决方案, 能将板子进行收拢折叠。 作为滑板车来说, 不但需 要折叠踏板, 还须对连杆能进行收拢, 以缩短两个踏板之间的距离。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能方 便地对两个踏板之间的连杆进行收拢折叠, 使两个踏板能叠放在一起, 便于携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案是: 发明一种对折收拢叠放的速学滑板车, 包括踏 板和连杆, 其特。
11、征在于:连杆采用分体式结构, 分为左杆、 中杆和右杆, 中杆分别能和左杆、 右杆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 中杆空心且中杆内穿入柔性拉绳, 柔性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左杆 内、 另一端固定在右杆内。 0005 本发明中, 中杆分别和左杆、 右杆螺纹连接。 柔性拉绳采用波纹管、 软轴、 弹簧或弹 性片。 在前板的后端面上设置卡柱, 在中板的前端面上开设卡孔、 后端面上设置卡柱, 在后 板的前端面上开设卡孔, 所述的卡柱能插入卡孔内。 0006 所述的联接搭配体优选的方案: 在前板的底面设置拉环, 中板底面两侧分别设置 拉钩和拉环, 后板的底面设置拉钩, 中板的拉钩能钩住前板的拉环, 后板的拉钩能钩住中板 的。
12、拉环。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5521597 A 4 0007 所述的联接搭配体优选的方案: 联接搭配体包括L型插销、 导向套、 定位叉和插孔 套, L型插销穿经导向套后能插入插孔套内; 在前板的底面后端固定导向套和定位叉, 中板 的底面前端固定插孔套、 后端固定导向套和定位叉; 在后板的前端固定插孔套。 0008 所述的联接搭配体优选的方案: 联接搭配体包括带有凸台的插销、 弹簧、 导向套、 L 型转动杆、 小轴、 导向平台和按压纽, 插销凸台和导向套之间设置弹簧, 插销的一端呈楔形 设计, 靠近插销楔形端的上表面上开设沉降槽, L型转动杆安装在小轴上, 按压纽穿过导向 平台。
13、并能沿导向平台上下滑动, 按压纽和导向平台之间设置弹簧, 按压纽位于小轴的一侧, 小轴的另一侧并在L型转动杆和导向平台之间设置弹簧; L型转动杆与插销相靠近的那一端 设置楔形。 在前板的底面后端固定导向套, 中板的底面前端固定小轴和导向平台、 后端固 定导向套, 在后板的前端固定小轴和导向平台。 0009 所述的联接搭配体优先的方案: 联接搭配体包括带有凸台的插销、 弹簧、 导向套、 被动滑杆、 导向平台和按压纽, 插销凸台和导向套之间设置弹簧, 插销的一端呈楔形设计, 靠近插销楔形端的上表面上开设沉降槽, 按压纽和被动滑杆穿过导向平台并能沿导向平台 上下滑动, 按压纽和导向平台之间设置弹簧,。
14、 被动滑杆和导向平台之间设置弹簧; 被动滑杆 和按压纽的底端均呈楔形设置。 在前板的底面后端固定导向套, 中板的底面前端固定导向 平台、 后端固定导向套, 在后板的前端固定导向平台。 0010 所述的联接搭配体优先的方案: 在前板的底面设置拉环, 中板底面两侧分别设置 拉钩和拉环, 后板的底面设置拉钩, 中板的拉钩能钩住前板的拉环, 后板的拉钩能钩住中板 的拉环。 0011 所述的缩口槽为 “T” 型槽, 所述的联接块为 “T” 型联接件。 0012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连杆采用分体结构, 需要将连杆收拢时, 将中杆从左杆和右杆中卸下, 由于中杆空 心且中杆内穿入柔性拉绳, 因。
15、而中杆可以转动90 从而变为竖直, 如此可以将两块踏板平着 叠放在一起。 实现了滑板车的收缩折叠, 便于携带。 0013 (2) 作为附加的效果, 每一块踏板都由前板、 中板和后板组成, 通过缩口槽的设计, 使中板能在前板和后板的下方滑动, 实现了踏板的收缩折叠。 并且, 踏板还可以很容易的复 位持平并能固定连接, 满足了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局部I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A向视图; 图6是图1的第二种A向视图; 图7是图1的第三种A向视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
16、收拢叠放完成后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用于滑行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前板、 中板和后板之间通过联接搭配体连接的第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5521597 A 5 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联接状态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所示实施例联接搭配体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前板、 中板和后板之间通过联接搭配体连接的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 图14是图13所示实施例联接搭配体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前板、 中板和后板之间通过联接搭配体连接的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 图16是图15联接搭配体固定状态的放大图; 图17是本。
17、发明连杆可收拢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在叠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板, 2. 后板, 3. 中板, 4. T型联接件, 5. 拉链, 6.前导向轮, 7.T型联接件, 8.拉链, 9.后驱动轮, 10.卡柱, 11.卡孔, 12. 圆头联接件, 13.燕尾槽, 14. 导向套, 15. 定 位叉, 16. 插孔套, 17. L型插销,18. 插销,19.弹簧, 20.导向套, 21.弹簧, 22.导向平台, 23.按压纽, 24.弹簧,25.小轴, 26. L型转动杆, 27.凸台, 28、 导向套, 29、 插销, 30、 导向平。
18、 台, 31、 被动滑杆, 32、 弹簧33、 弹簧, 34、 按压钮, 35、 弹簧, 36、 沉降槽, 37、 左踏板, 38、 左杆, 39、 中杆, 40、 拉绳, 41、 右杆, 42、 右踏板。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 本发明所述滑板车由左踏板37、 右踏板42组成, 左踏板37上铰接前导向轮 6, 右踏板42上铰接前导向轮9, 前导向轮6和前导向轮9的轮架之间固定连杆。 连杆采用分体 式结构, 分为左杆38、 中杆39和右杆41, 中杆39分别能和左杆38、 右杆41螺纹连接, 中杆39空 心且中杆内穿入拉绳40, 拉绳40的一端固定在左杆38内、 另。
19、一端固定在右杆39内。 0016 滑板车正常滑行时, 中杆39和左杆38、 右杆41之间螺纹连接固定在一起。 如图18所 示: 需要折叠时, 将中杆39从左杆38、 右杆41上拧下, 中杆和左杆右杆之间解除连接。 然后将 右踏板42转动180 后叠放在左踏板37上, 如图19所示, 两块踏板叠放在一起, 此时中杆39变 为竖直。 0017 另外, 中杆与左杆和右杆的连接可以不采用螺纹连接, 也可以直接将左杆、 右杆紧 紧的插入中杆内, 还可以采用其他常规连接方式, 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0018 基于上述发明思路, 由于中杆内穿入了柔性的拉绳, 才能使踏板的旋转180 成为 可能。 当然, 拉绳。
20、可以采用其他柔性的各类连接件, 例如: 波纹管、 软轴、 弹簧或弹性片等。 0019 折叠滑板车时, 除了对连杆进行收拢折叠外, 对踏板也可以进行折叠, 以下详细阐 述能实现踏板折叠的方案: 如图1、 2、 3、 4所示, 前板1下方安装前导向轮6, 后板2下方安装后驱动轮9, 在前板1的后 端面上设置卡柱10, 在中板3的前端面上开设卡孔11、 后端面上设置卡柱, 在后板 2的前端面上开设卡孔, 所述的卡柱能插入卡孔内。 前板1和后板2的底部两侧开设T型 槽, T型槽内分别设置T型联接件4和 T型联接件7, 拉链5一端与T型联接件4相连、 另一端与 中板3的底面连接, 拉链8一端与T型联接件。
21、7相连、 另一端与中板3的底面连接。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5521597 A 6 0020 滑行时, 前板、 中板和后板必须固定联接在一起, 由此采用联接装配体将它们连接 在一起。 如图10、 11、 12所示: 联接搭配体包括L型插销17、 导向套14、 定位叉15和插孔套16, L 型插销17穿经导向套14后能插入插孔套16内。 在前板1底面上固定导向套14和定位叉15, 中 板3的底面前端固定插孔套、 后端固定导向套和定位叉; 在后板的前端固定插孔套。 由于L型 插销17和插孔套16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板子上, 所以, 当L型插销17插入插孔套16后, 将L 型插销17。
22、的尾端转动90 后卡入定位叉15内。 受定位叉15的约束, L型插销17不能左右滑动, 便将相邻的两块板子连接在一起。 0021 以下阐述踏板的折叠收拢过程: 转动L型插销17的尾端, 使其脱离定位叉15, 水平往左移动L型插销17, 如图9所示, L型插销便可从插孔套16中抽出。 如此, 前板和中板、 中板和后板之间解除固定联接关 系。 0022 向左抽动前板1, 前板1上的卡柱10从中板3上的卡孔11内抽出, 前板和中板相分 离; 同理, 将中板3上的卡柱从后板上的卡孔内抽出, 后板和中板相分离。 中板3在拉链5和拉 链8的作用下被吊在前板和后板的下方。 推动前板1向后、 后板2向前运动,。
23、 使前板上的卡柱 卡在后板上的卡孔内, 然后将前板1上的L型插销插入后板2上的插孔套内, 如此, 前板和后 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中板3位于前板和后板的下方, 如图9所示, 实现了踏板的收拢折叠。 在 这个过程中, 由于前板、 后板上均开设了T型槽, T型槽内放置T型联接件, T型联接件能沿T型 槽滑动, 使得前板和后板能与中板之间实现相对滑动。 而拉链具有一定的柔性, 就可以将中 间板抬起或放下。 0023 本发明中, 柔性或可伸缩性拉件可以采用普通的绳子或细链子等柔性件, 也可以 采用弹簧或弹性片, 甚至还可以用波纹管、 伸缩管等, 只要不是刚性的能在水平和竖直上方 向上变形即可。 0024。
24、 本发明中, T型槽和T型联接件可以用其他结构替代。 例如: 图6所示的圆孔状缩口 槽, 在槽内放置圆头联接件12。 或者图7所示的燕尾槽13。 缩口槽的含义是: 槽的上端大下端 小, 这种情况下, 联接件不会从槽内掉出来, 并能沿槽内作水平滑动。 0025 当然, 也可以不用在前板和后板上开设缩口槽, 作为一种等同替换, 前板和后板的 底面均固定带有缩口槽的板也是能实现的。 0026 上述对于滑板车踏板的结构以及折叠描述, 适用于在其他领域应用的板子。 并且, 很容易想到的是, 不仅是对板子的收拢折叠, 运用上述结构原理, 还可以对管子进行收拢折 叠。 用于管子时, 在管子底部开设长孔, 联。
25、接块沿长孔水平滑动即可。 由于管子本身就是空 心的, 此长孔和管子内径孔构成了缩口槽, 同样能实现对三段管子的收拢折叠。 0027 以下阐述对滑板车连杆进行收拢的方案: 如图17、 18所示, 连杆由左杆39、 右杆40、 紧固螺栓37和紧固螺栓38组成, 左杆39和右杆 40的一端均连接在前导向轮的轮架上。 左杆39中空, 右杆40中空, 右杆40能插入左杆39内。 在左杆39上左端和右端同时开设通孔, 通孔内插入紧固螺栓37, 右杆40上左端开设通孔, 紧 固螺栓38同时插入左杆右端和右杆左端的孔内进行紧固; 旋开紧固螺栓38, 就可以左右拉动右杆40, 使连杆长度变大或变小, 从而实现踏。
26、板之间 距离的可调。 如图18所示, 连杆的收缩至最短的状态图, 如此携带方便。 0028 连杆收拢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5521597 A 7 如图19所示, 连杆由左杆39、 右杆40和螺母41组成, 左杆39和右杆40的一端均连 接在前导向轮的轮架上、 另外一端均与螺母41螺纹连接, 左杆和右杆端部的螺纹旋向 相反。 0029 转动螺母41, 左杆39和右杆40就可以同时向里或向外移动, 从而使两踏板之间的 距离变小或变大, 实现了连杆长度的可调。 0030 当折叠滑板车时, 除了将踏板折叠收拢外, 转动螺母41, 左杆39和右杆40同时向里 移动就。
27、可以将连杆的长度变到最短, 实现了连杆的收缩。 0031 实施例二: 如图13、 14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 联接搭配体的结构不同, 以下详细阐述该 结构: 所述的联接搭配体包括带有凸台27的插销18、 弹簧、 导向套20、 L型转动杆26、 小轴25、 导向平台22和按压纽23, 插销凸台27和导向套20之间设置弹簧19, 插销18的一端呈楔形设 计, 靠近插销楔形端的上表面上开设沉降槽36, L型转动杆26安装在小轴25上, 按压纽23穿 过导向平台22并能沿导向平台上下滑动, 按压纽23和导向平台22之间设置弹簧24, 按压纽 23位于小轴25的一侧, 小轴25的另一侧并在L型。
28、转动杆26和导向平台22之间设置弹簧21; L 型转动杆与插销相靠近的那一端呈楔形设置。 0032 在前板1的底面后端固定导向套20, 中板3的底面前端固定小轴25和导向平台22、 后端固定导向套, 在后板2的前端固定小轴和导向平台。 0033 向右推动插销18, 插销18沿导向套20滑动其楔形端将L型转动杆26的尾端稍稍顶 起, 然后 L型转动杆26的尾端受弹簧21的弹力作用向下落到插销18上的沉降槽36内, 停止 推动插销18, 受沉降槽36的阻碍, 插销18不能后退。 实现了插销18和L型转动杆26的连接, 从 而将前板和中板、 中板和后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4 需要解除相邻两块板子。
29、的连接时, 用力向下按动按压纽23, 按压纽23给L型转动杆 26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带动L型转动杆顺时针转动, L型转动杆26的尾端从沉降槽36内退出, 插销18在弹簧19的弹力下收回。 如此, 解除了相邻两块板子的连接。 松开按压纽23, 按压纽 在弹簧24的作用下回位。 0035 本实施例中, 前板、 中板和后板的具体连接和收拢折叠参考实施例, 不再赘述。 0036 实施例三 如图15、 16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 联接搭配体的结构不同, 以下详细阐述: 所述的联接搭配体包括带有凸台的插销29、 弹簧、 导向套28、 被动滑杆31、 导向平台30 和按压纽34, 插销29和导向套2。
30、8之间设置弹簧35, 插销的一端呈楔形设计, 靠近插销楔形端 的上表面上开设沉降槽36, 按压纽34和被动滑杆31穿过导向平台并能沿导向平台上 下滑动, 按压纽34和导向平台30之间设置弹簧33, 被动滑杆31和导向平台30之间设置 弹簧32; 被动滑杆和按压纽的底端均呈楔形设置。 0037 在前板的底面后端固定导向套28, 中板的底面前端固定导向平台30、 后端固定导 向套, 在后板的前端固定导向平台。 0038 向右推动插销29, 插销29沿导向套28滑动其楔形端将被动滑杆31的底端稍稍顶 起, 然后被动滑杆31的底端受弹簧32的弹力作用向下落到插销29上的沉降槽36内, 停止推 动插销2。
31、9, 受沉降槽36的阻碍, 插销29不能后退。 实现了插销29和被动滑杆31的连接, 从而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5521597 A 8 将前板和中板、 中板和后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9 需要解除相邻两块板子的连接时, 用力向下按动按压纽34, 由于插销和按压纽的 底端均呈楔形设置, 按压纽34的楔形设计给插销29施加一个向左的回位力, 插销29在弹簧 35弹力和按压纽34向下按压力的双力作用下回位, 由于被动滑杆的底端楔形设计, 在此过 程中, 被动滑杆31被插销顶起脱离沉降槽36, 插销29退回, 如此, 解除了相邻两块板子的连 接。 0040 本实施例中, 前板、 中。
32、板和后板的具体连接和收拢折叠参考实施例, 不再赘述。 0041 在本发明中联接搭配体还可以采用简单的拉钩拉环的连接设计。 所述的联接搭配 体为拉钩和拉环, 在前板的底面设置拉环, 中板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拉钩和拉环, 后板的底面 设置拉钩, 中板的拉钩能钩住前板的拉环, 后板的拉钩能钩住中板的拉环。 通过拉钩和拉环 的搭扣连接, 结构也很简单, 不再详述。 0042 实际上, 本发明的联接搭配体可以采用其他锁扣, 现有技术中也有很多, 不再一一 描述。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5521597 A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9 页 10 CN 105521597 A 10 图2。
33、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9 页 11 CN 105521597 A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9 页 12 CN 105521597 A 12 图7 图8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4/9 页 13 CN 105521597 A 13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5/9 页 14 CN 105521597 A 14 图12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 6/9 页 15 CN 105521597 A 15 图14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 7/9 页 16 CN 105521597 A 16 图16 图17图18 说 明 书 附 图 8/9 页 17 CN 105521597 A 17 图19 说 明 书 附 图 9/9 页 18 CN 105521597 A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