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环形哑铃.pdf

  • 上传人:a2
  • 文档编号:7786298
  • 上传时间:2019-11-01
  • 格式:PDF
  • 页数:22
  • 大小:1.3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96828.0

    申请日:

    20150603

    公开号:

    CN106267699A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21/075

    主分类号:

    A63B21/075

    申请人:

    爱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邦杰,冯国声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

    优先权:

    CN201510296828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惠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哑铃,其具有一环形本体,该本体由软性材料制成为中空体,于其内部形成有一填料空间,在填料空间内填充有小颗粒重物元件的配重件,由于整体为软质并具有重量的运动器材,且构造简单收存方便并且可避免意外伤害发生,以提供消费者可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健身和复健之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环形哑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哑铃包括有一本体及配重件,该本体为环形体且为中空体,该本体由软性材料制成,且其内部形成有填料空间,该配重件填充在该填料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哑铃,其特征在于,该配重件包括多个外径尺寸相异的颗粒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形哑铃,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由布料制成,其由一内环片及一外环片组成,该内环片及该外环片分别为环状且断面呈半圆形,该外环片位于该内环片的外部,该外环片的顶端与该内环片的顶端相结合,该外环片的底端与该内环片的底端相结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哑铃,其特征在于,在该本体的内环片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多条第一车缝线和多条第二车缝线,多条该第一车缝线分别沿该内环片的断面的圆周方向设置且沿该内环片的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多条该第二车缝线分别沿该内环片的圆周方向设置且沿该内环片的断面的圆周方向彼此间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哑铃,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设有一填料口,其位于该外环片及该内环片之间的连接处,该填料口为一开口且与该填料空间相连通,该填料口在该配重件填充后予以封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运动器材的重量对运动者的身体进行锻炼和复健的器材。

    背景技术

    现有提供消费者进行健身的运动器材种类及型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构造较为简单的哑铃,则可提供使用者进行上半身的锻炼,其构造概略为一长型体且两端的外径大于中段的外径,其中段呈圆柱状可提供运动者以手部握持,而两端具有较大的外径,由于此类构造的哑铃通常使用金属材质制造,例如:以铁材料,再者哑铃可设计为多种相同型式但不同重量,例如:一公斤、二公斤或五公斤等不同重量,如此即可提供多种不同重量的哑铃供运动者使用。

    由于现有技术的哑铃,在实际使用锻炼身体时,若运动者在提举、放下或摆动过程中,稍有不留意或握持不当造成脱落进而掉落的意外事故,此时如此硬质且重量较重的哑铃掉落并撞击到运动者的身体或脚部时,将造成运动者身体的运动伤害,再者若直接掉落至地面,亦将可能直接造成训练场所受到破坏而损坏等问题,使得现有的哑铃动作,由于造型和材质等因素被限制在一定健身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哑铃在使用时仍存有一定的危险或意外事故发生,本发明者重新设计了一种环形哑铃,其使用安全且操作简便,并具有多元化的使用方式。

    为了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哑铃,其包括有一本体及配重件,该本体为环形体且为中空体,该本体由软性材料制成,且其内部形成有填料空间,该配重件填充在该填料空间内。

    所述的环形哑铃,该配重件包括多个外径尺寸相异的颗粒物。

    所述的环形哑铃,其中该本体由布料制成,其由一内环片及一外环片组成,该内环片及该外环片分别为环状且断面呈半圆形,该外环片位于该内环片的外部,该外环片的顶端与该内环片的顶端相结合,该外环片的底端与该内环片的底端相结合。

    所述的环形哑铃,其中在该本体的内环片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多条第一车缝线和多条第二车缝线,多条该第一车缝线分别沿该内环片的断面的圆周方向设置且沿该内环片的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多条该第二车缝线分别沿该内环片的圆周方向设置且沿该内环片的断面的圆周方向彼此间隔。

    所述的环形哑铃,其中该本体上设有一填料口,其位于该外环片及该内环片之间的连接处,该填料口为一开口且与该填料空间相连通,该填料口在该配重件填充后予以封合。

    借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本发明的环形哑铃为软质的运动器材,且可依需要具有不同重量,运动者可依运动锻炼需要选择所需重量的环形哑铃,而进行不同重量训练,再者由于环形哑铃为软质的特性,在使用或锻炼过程中,即使有碰撞到身体或有掉落撞脚部,运动者不会受到伤害,而没有意外伤害发生,又直接掉落到使用场所的地面也不会使地面受到破坏,另外由于为软性材质和环形搭配,同时也在使用上突破现有传统哑铃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握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握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手臂训练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以手臂的抛接训练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以手臂的抬举训练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以手臂侧向抬举训练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种以手臂抛接训练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以两手臂的抬举训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单手臂左右摆动训练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单手臂左右画8字摆动训练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单手臂画O型摆动训练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单脚画O型训练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单脚侧向抬举摆动训练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单脚画8字训练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双脚并拢进行弯曲伸直训练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双脚并拢左右摆动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侧躺单手侧举训练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由使用者以两脚呈剪刀模式训练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的头顶训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本体 100 填料空间

    101 第一车缝线 102 第二车缝线

    11 内环片 12 外环片

    13 连接部 14 填料口

    20 配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环形哑铃,其包括有一本体10及配重件20,该本体10为环形体且为中空体,以软性材料制成,本体10在中空体的空间处形成为填料空间100,该配重件20为填充在该本体10的填料空间100内,并可随本体10在使用时同时在外观形状上形成改变,该配重件20可为不同外径尺寸的颗粒物,即该配重件20可为外径尺寸相异的颗粒物,该颗粒物优选为细小颗粒重物。

    该本体10较佳实施例为由布料制成。又如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由一内环片11及一外环片12组成,其中该内环片11可形成为环状且断面呈半圆形,该外环片12位于该内环片11的外部,其外形形成为环状且断面呈半圆形,在该外环片12及该内环片11的顶端及底端为相互结合,即该外环片12的顶端与该内环片11的顶端相结合,该外环片12的底端与该内环片11的底端相结合,一连接部13位于该相互结合或缝合处,又在内环片11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多条第一车缝线101和多条第二车缝线102,多条第一车缝线101分别沿该内环片11的断面的圆周方向设置且沿该内环片11的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多条第二车缝线102分别沿该内环片11的圆周方向设置且沿该内环片11的断面的圆周方向彼此间隔。除了可方便供使用者握时外,亦可使本体10的外形呈中空环体。

    配合参看图3所示,该本体10上设有一填料口14,其为一开口且与该填料空间100相通,该填料口14可位于该外环片12及该内环片11的连接部13,该配重件20由该填料口14充填进入填料空间100内,再将该填料口14的连接部13予以封合结合即可制成为 一环形哑铃。所制成的环形哑铃可依据重量大小制成有不同外型大小的本体10及填充有不同重量的配重件20。

    参看图4所示,为运动者的手部由本体10的内环朝向外环方向握持,又如图5所示,为运动者以手部握持在本体10的环体上,亦即在握持型式可依据运动者的锻炼需求而选择不同的握持位置及方向。

    参看图6所示,运动者以手部握持环形哑铃的本体10位于身体侧面处再朝向身体胸部位置举起且本体10可贴靠在手臂上,完成后再放回至身体侧面,如此的反复运动以达到对手臂的运动锻炼。再参看图7所示,运动者可将所握持的本体10由身体侧面朝向空中抛出再以手部接住后再回至身体侧面,如此的反复运动以达到对手臂的另一种运动锻炼形态。又参看图8所示,运动者弯腰并以手部将所握持的本体10由身体的两脚之间向上抬举并超过头部,且使身体呈挺直状态,此时本体10可贴靠在手臂上,再反向下移回至身体两脚之间的位置,如此反复运动以达到对手臂的再一种运动锻炼形态,又由于为软质材料可提供舒适性及安全性。

    参看图9示,运动者以手部握持哑铃的本体10位于身体侧面处再朝向身体侧向位置举起,再放下至回位,如此的反复运动以达到对手臂的运动锻炼。参看图10所示,运动者以手部握持环形哑铃的本体10位于身体侧面处再朝向身体头部方向抛出,通过头部后由另一手部接住,再反向的抛出由手部承接,如此的反复运动以达到对手臂的抛接运动锻炼。参看图11所示,运动者以两手握持本体10的两侧并位于身体前方,以手臂朝向身体的头部及后方抬举至背部处,如此的反复运动以达到对两手臂的抬举运动锻炼。

    再参看图12所示,运动者以站姿且身体前弯手臂往下伸直,手部握持环形哑铃,以手臂左右摆动运动锻炼形态,另如图13所示,以手臂右左画8字的摆动运动锻炼形态,在图14所示为以手臂右左画O型摆动运动锻炼形态;又如图15所示,以站姿并以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挂上本发明的环形哑铃进行画O型的摆动运动锻炼形态,再者如图16所示为以站姿并以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挂上环形哑铃进行左右摆动运动锻炼形态,如图17所示为以站姿并以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挂上环形哑铃进行画8字的摆动运动锻炼形态。另外如18图所示,使用者为躺姿且双脚并拢,将环形哑铃放置在脚踝,膝盖弯曲伸直以进行小腹肌肉及子宫运动锻炼,又如图19所示为以下半身左右摆动进行拉筋运动锻炼。

    如图20所示为使用者以侧躺姿势,手臂成九十度并以手握持环形哑铃,在手臂紧贴身体或展开的进行旋转肌群/袖运动锻炼,加上抛转的动作,做渐进式的进步;又如图21所示为使用者以坐姿,将环形哑铃放置在膝盖上方,两脚呈现剪刀模式,将放置有环形哑铃的一脚跨越另一只脚并呈上下跨越以进行运动锻炼,如图22所示,可将环形哑铃放置 在运动者的头部,以进行运动者的颈椎姿势训练。因此本发明所设计的环形哑铃可提供如前所述的各种运动训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发明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关 键  词:
    环形 哑铃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环形哑铃.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7862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