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开闭运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唇开闭运动器.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398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8.14 CN 103239835 A *CN103239835A* (21)申请号 201210033273.7 (22)申请日 2012.02.14 A63B 23/00(2006.01) (71)申请人 蔡淑真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72)发明人 秋广高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54) 发明名称 口唇开闭运动器 (57) 摘要 一种口唇开闭运动器设置有第一嘴唇放置 部, 第一嘴唇放置部下方侧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嘴 唇放置部, 第一嘴唇放置部。
2、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 第一外抵持部与第一内抵持部, 第一内抵持部末 端设有用以供口唇内侧顶部抵持的第一抵靠面, 并于第一内抵持部侧表面剖设有用以供第一抵靠 面受压后变形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 而第二嘴唇 放置部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第二外抵持部以及第 二内抵持部, 以让口唇开闭运动器置入口唇内后, 使第一抵靠面受压时以较大面积与口唇内侧顶部 相互接触, 以让口唇内侧顶部感受舒适及柔软的 功效。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39。
3、835 A CN 103239835 A *CN103239835A* 1/1 页 2 1. 一种口唇开闭运动器, 该口唇开闭运动器设置有第一嘴唇放置部, 第一嘴唇放置部 下方侧设置有与该第一嘴唇放置部相对的第二嘴唇放置部, 第一嘴唇放置部两侧分别向上 延伸有第一外抵持部以及第一内抵持部, 而第二嘴唇放置部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第二外抵 持部以及第二内抵持部,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内抵持部末端设置有用以供口唇内侧顶部抵持的第一抵靠面, 并于第一内抵持 部侧表面剖设有用以供第一抵靠面受压后产生变形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 使第一抵靠面受 压时以较大面积与口唇内侧顶部相互接触。 2. 如权利要求 1 所。
4、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内抵持部的第一弹性变 形空间呈多个间隔排列, 使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一弹性肋。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 放置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 连接部具有弹性复位能力, 使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 放置部来回位移。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特征在于 : 该两个连接部呈圆弧状。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二内抵持部末端设置有供 口唇内侧顶部抵持的第二抵靠面, 并于第二内抵持部侧表面剖设有供受压后产生变形的第 二弹性。
5、变形空间, 使第二抵靠面受压时以较大面积与口唇内侧顶部相互接触。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二内抵持部的第二弹性变 形空间呈多个间隔排列, 使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弹性变形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二弹性肋。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外抵持部与第二外抵持 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复位体, 第一复位体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外抵持部与第二外抵持部的 外侧表面。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 放置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体, 第二复位体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放 置部两个相。
6、对的表面, 使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放置部来回位移。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外抵持部末端设有供使 用者拉动的第一操作部, 第一操作部末端剖设有扣环部 ; 该第二外抵持部末端设有供使用 者拉动的第二操作部, 第二操作部末端设置有定位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39835 A 2 1/4 页 3 口唇开闭运动器 技术领域 0001 一种口唇开闭运动器, 尤指置入人体口腔内, 利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 柔软地接触 口唇黏膜, 使该口唇开闭运动器可以符合不同口腔结构的使用者并使脸部肌肉整体进行运 动。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用于供锻炼脸部肌肉。
7、的器具以及用于帮助颜面神经受创病患复健的器具, 该 器具是通过锻炼口唇周围的口轮匝肌, 利用牵动口轮匝肌可以给予脸部各种肌肉运动, 达 到帮助颜面神经受创的病患复健或是锻炼脸部肌肉以保持肌肉弹性, 使脸部肌肉做完整运 动 ; 然而, 现有的脸部肌肉锻炼器具或颜面神经复健器具放入口唇内侧使用时, 仅以固定的 反弹力在口唇周围肌肉产生作用, 无法有效在口唇黏膜与牙龈连接处抵持并施加力量, 同 时, 常常因为该器具的结构不符合使用者的口腔结构, 以至于无法紧贴于口唇黏膜与牙龈 连接边缘处, 造成口唇黏膜边缘无法确实及持续地运动, 再者, 该器具容易让牙龈以及嘴唇 内侧因口唇运动产生摩擦而造成伤口, 。
8、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适, 具严重妨碍口唇 开闭运动的缺点。 0003 是以, 要如何有效的训练脸部肌肉同时让口唇开闭运动器可以适用于各使用者的 口腔结构的问题与缺失, 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口唇开闭运动器套装于上下唇之间做闭合的动作, 通过 具弹性复位的结构以使口唇运动更能减少摩擦以及符合不同口腔结构的使用者, 使口唇开 闭运动器可以紧贴口唇黏膜与牙龈连接边缘处。 0005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该口唇开闭运动器设置有第一嘴唇放 置部, 第一嘴唇放置部下方侧设置有与该第一嘴唇放置部相对的第二嘴唇放置部, 第一嘴 唇放。
9、置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第一外抵持部以及第一内抵持部, 而第二嘴唇放置部两侧分 别向下延伸有第二外抵持部以及第二内抵持部, 其中 : 0006 该第一内抵持部末端设置有用以供口唇内侧顶部抵持的第一抵靠面, 并于第一内 抵持部侧表面剖设有用以供第一抵靠面受压后产生变形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 使第一抵靠 面受压时以较大面积与口唇内侧顶部相互接触, 以让口唇内侧顶部感受舒适、 柔软。 0007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中, 该第一内抵持部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呈多个间隔 排列, 使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一弹性肋。 0008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中, 该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放置部。
10、两端分别设 置有连接部, 连接部具有弹性复位能力, 使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放置部来回位移。 0009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中, 该两个连接部呈圆弧状。 0010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中, 该第二内抵持部末端设置有供口唇内侧顶部抵持 的第二抵靠面, 并于第二内抵持部侧表面剖设有供受压后产生变形的第二弹性变形空间, 说 明 书 CN 103239835 A 3 2/4 页 4 使第二抵靠面受压时以较大面积与口唇内侧顶部相互接触。 0011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中, 该第二内抵持部的第二弹性变形空间呈多个间隔 排列, 使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弹性变形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二弹性肋。 001。
11、2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中, 该第一外抵持部与第二外抵持部的外侧设置有第 一复位体, 第一复位体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外抵持部与第二外抵持部的外侧表面。 0013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中, 该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放置部之间设置有 第二复位体, 第二复位体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放置部两个相对的表 面, 使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放置部来回位移。 0014 所述的口唇开闭运动器, 其中, 该第一外抵持部末端设有供使用者拉动的第一操 作部, 第一操作部末端剖设有扣环部 ; 该第二外抵持部末端设有供使用者拉动的第二操作 部, 第二操作部末端设置有定位部。 0015 本发明的。
12、有益效果是 : 使口唇开闭运动器置入口唇内后, 使第一抵靠面以较大面 积与口唇内侧顶部相互接触达到紧密贴合, 以让口唇内侧顶部感受舒适、 柔软, 即可在做口 唇运动时让牙龈以及嘴唇内侧可较为确实及持续性运动, 并让第一嘴唇放置部与第二嘴唇 放置部产生来回位移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 一 ) ; 0017 图 2 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 二 ) ; 0018 图 3 为图 1 的 A-A 剖线的剖面图 ; 0019 图 4 为本发明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 一 ) ; 0020 图 5 为本发明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 二 ) ; 0021 图 6 为本发明的实施。
13、状态示意图 ( 三 )。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 1- 第一嘴唇放置部 ; 2- 第一外抵持部 ; 21- 第一操作部 ; 22- 扣环 部 ; 3- 第一内抵持部 ; 31- 第一抵靠面 ; 32- 第一弹性变形空间 ; 33- 第一弹性肋 ; 4- 第二嘴 唇放置部 ; 5- 第二外抵持部 ; 51- 第二操作部 ; 52- 定位部 ; 6- 第二内抵持部 ; 61- 第二抵靠 面 ; 62- 第二弹性变形空间 ; 63- 第二弹性肋 ; 7- 连接部 ; 8- 第一复位体 ; 9- 第二复位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 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本创作的口唇开闭运动。
14、器设置有可分 别置放于人体的上嘴唇与下嘴唇的第一嘴唇放置部 1 与第二嘴唇放置部 4, 且第一嘴唇放 置部 1 与第二嘴唇放置部 4 呈上下相对排列, 其中 : 0024 该第一嘴唇放置部1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第一外抵持部2以及第一内抵持部3, 第 一内抵持部 3 末端设置有第一抵靠面 31, 并于第一内抵持部 3 侧表面剖设有多个第一弹性 变形空间32, 使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32之间形成有第一弹性肋33 ; 其中该第一 弹性变形空间 32 可为单一或多个间隔排列 ; 而第一外抵持部 2 末端设有第一操作部 21, 第 一操作部 21 末端剖设有扣环部 22。 0025 该第二嘴唇放置。
15、部4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第二外抵持部5以及第二内抵持部6, 第 二内抵持部 6 末端设置有第二抵靠面 61, 并于第二内抵持部 6 侧表面剖设有多个第二弹性 说 明 书 CN 103239835 A 4 3/4 页 5 变形空间62, 使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弹性变形空间62之间形成有第二弹性肋63 ; 其中该第二 弹性变形空间 62 可为单一或多个间隔排列 ; 而第二外抵持部 5 末端设有第二操作部 51, 第 二操作部 51 末端设置有定位部 52 ; 而第一嘴唇放置部 1 与第二嘴唇放置部 4 的相对内侧 的两端分别以连接部 7 相互连接。该连接部 7 呈圆弧状。 0026 当本发明于使用状态时。
16、, 是将上嘴唇与下嘴唇分别放置于第一嘴唇放置部 1 与第 二嘴唇放置部 4, 并使第一内抵持部 3 与第二内抵持部 6 位于口腔内的口唇黏膜与牙龈之 间, 同时让连接部 7 会位于口腔内并抵住左右脸颊的内侧, 当嘴唇做闭合动作时, 第一内抵 持部 3 的第一抵靠面 31 与第二内抵持部 6 的第二抵靠面 61 会抵靠于上嘴唇与下嘴唇的口 唇黏膜与牙龈之间, 使第一抵靠面 31 与第二抵靠面 61 以较大面积与口唇黏膜及牙龈之间 相互接触达到紧密贴合, 以让口唇内侧顶部感受舒适、 柔软, 即可在做口唇运动时让口唇黏 膜与牙龈连接边缘处较为确实及持续性运动, 同时第一抵靠面 31 与第二抵靠面 6。
17、1 受压后 以让第一弹性变形空间 32 与第二弹性变形空间 62 产生变形, 让具弹性复位能力的第一弹 性肋 33 与第二弹性肋 63 会给予第一抵靠面 31 与第二抵靠面 61 不同力量的反弹力而产生 位移, 以让第一抵靠面 31 与第二抵靠面 61 对应于口腔内不同弧度曲面, 使第一内抵持部 3 与第二内抵持部 6 紧贴于口唇黏膜与牙龈连接边缘处而不会与口唇内侧产生摩擦 ; 当嘴唇 做张开动作时, 则利用连接部7具弹性复位能力以让第一嘴唇放置部1与第二嘴唇放置部4 来回位移, 带动上嘴唇与下嘴唇扩张口轮匝肌以牵动周围脸部肌肉, 持续让口唇紧闭, 以让 第一内抵持部 3 以及第二内抵持部 6。
18、 抵靠于口唇黏膜边缘部, 通过第一弹性肋 33 与第二弹 性肋 63 的弹性复位能力作用于口唇黏膜边缘部, 使口轮匝肌可做上下前后伸缩运动, 则可 牵动整体脸部肌肉达到运动的效果, 同时用以活动颜面神经 ; 另外, 利用第二操作部 51 的 定位部52插入第一操作部21的扣环部22形成定位, 让使用者可以来回拉动第一操作部21 与第二操作部 51, 使口唇周围肌肉活动牵动以锻炼脸部肌肉。 0027 请参阅图 5 所示, 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是于第一外 抵持部2与第二外抵持部5的外侧设置有具弹性复位位移能力的第一复位体8, 使第一嘴唇 放置部 1 与第二嘴唇放置部 。
19、4 于嘴唇开闭时来回位移, 则可活动口轮匝肌以牵动口唇周围 肌肉达到锻炼的效果。 0028 请参阅图 6 所示, 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本发明的再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是于第一嘴 唇放置部1与第二嘴唇放置部4之间设置有具弹性复位位移能力的第二复位体9, 使第一嘴 唇放置部 1 与第二嘴唇放置部 4 于嘴唇开闭时来回位移, 则可活动口轮匝肌以牵动口唇周 围肌肉达到锻炼的效果。 0029 是以, 本发明为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失, 其关键技术在于, 第一内抵持部 3 与第二内抵持部6侧表面剖设有多个第一弹性变形空间32与多个第二弹性变形空间62, 则 可在第一内抵持部 3 与第二内抵持部 6 受压时。
20、, 使第一抵靠面 31 与第二抵靠面 61 通过第 一弹性变形空间 32 与第二弹性变形空间 62 弹性变形后对应于口腔曲面结构, 同时第一弹 性肋 33、 第二弹性肋 63 与连接部 7 可以弹性复位, 因而让上嘴唇与下嘴唇在闭合时该口唇 开闭运动器会具有反弹力, 同时紧贴于口唇黏膜与牙龈连接边缘处, 以在口唇运动时让口 唇黏膜与牙龈连接边缘处以及口轮匝肌产生扩张及伸展的作用, 用以牵动口唇周围的肌肉 可以达到适当并且确实及持续性运动, 即可有效训练脸部肌肉同时让口唇开闭运动器适用 于各使用者的口腔结构并使脸部肌肉整体进行运动, 同时让使用者的口唇内侧顶部感受舒 说 明 书 CN 103239835 A 5 4/4 页 6 适的功效。 说 明 书 CN 103239835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39835 A 7 2/3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39835 A 8 3/3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39835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