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48094.9 (22)申请日 2016.03.29 (73)专利权人 施振宝 地址 321300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唐先镇 象牙里村东小区156号 (72)发明人 施振宝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1)Int.Cl. A63B 23/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它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 滑轨上设置有数个。
2、限 位孔, 且滑轨的下端设置有下限位件, 滑轨的上 端设置有上限位件, 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均固定 在限位孔内, 且滑轮组件设置在下限位件和上限 位件之间, 所述的滑轮组件包含滑轮架主体、 第 一把手、 第一滑轮、 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 滑轮架 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对第一把手, 滑轮架主 体上设置有三对孔, 三对孔成三角形分布, 三对 孔中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有第一滑轮、 第二 滑轮和第三滑轮。 它结构新颖, 使用时不容易晃 动、 滑动顺畅、 安全性高, 带有限位点, 适合不同 高矮的人, 适用人群高, 功能多样, 还可以安装上 仰卧板作为仰卧板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
3、CN 205412075 U 2016.08.03 CN 205412075 U 1.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其特征在于: 它包含扶手(1)、 滑轨(2)、 滑轮组件(3)、 底座 (4)、 下限位件(5)、 上限位件(6)、 上支撑架(7)、 下支撑架(8)、 调节孔(9)、 调节件(10)和限 位孔(11); 扶手(1)的下部前侧设置有滑轨(2), 滑轨(2)上可滑动设置有滑轮组件(3), 滑轨 (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4), 扶手(1)的下部后侧设置有上支撑架(7), 上支撑架(7)的下端套 接有下支撑架(8), 下支撑架(8)的下端设置有底座(4), 上支撑架(7)和下支撑架(8)上均。
4、设 置有数个调节孔(9), 上支撑架(7)和下支撑架(8)通过调节件(10)连接, 滑轨(2)上设置有 数个限位孔(11), 且滑轨(2)的下端设置有下限位件(5), 滑轨(2)的上端设置有上限位件 (6), 下限位件(5)和上限位件(6)均固定在限位孔(11)内, 且滑轮组件(3)设置在下限位件 (5)和上限位件(6)之间, 所述的滑轮组件(3)包含滑轮架主体(3-1)、 第一把手(3-2)、 第一 滑轮(3-3)、 第二滑轮(3-4)和第三滑轮(3-5), 滑轮架主体(3-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对第 一把手(3-2), 滑轮架主体(3-1)上设置有三对孔, 三对孔成三角形分布, 三对孔中分。
5、别通过 螺栓和螺母安装有第一滑轮(3-3)、 第二滑轮(3-4)和第三滑轮(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滑轨(2)的上部 固定有仰卧板(13), 上支撑架(7)上固定有第二把手(12), 滑轨(2)的上端部固定有第三把 手(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仰卧板(13)的下 表面的两端设置有两根固定主轴(13-1), 两根固定主轴(13-1)分别对应固定在滑轨(2)上 的限位孔(11)内且通过螺母固定。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12075 U 2 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0。
6、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美腰机, 是完全配合人体自然的姿势设计, 藉由自然摆动的方式, 让胸、 肩、 腰、 腹、 臀、 腿等部位皆能达到运动的效果, 尤其利用于手肘、 腰、 腹及肩颈的舒缓与肌肉锻炼, 只需 藉由轻松自然的摆动即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0005 目前现有的美腰机存在以下缺点: 1、 滑轮架通过定位销和轨道固定运动时容易晃 动不安全、 不顺畅; 2、 只有一个限位点, 不同高矮的人不通用, 适用人群低; 3、 功能单一, 只 能当美腰机。 0006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针对上述问。
7、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美腰仰卧板, 它包含扶手、 滑轨、 滑轮组件、 底座、 下限位 件、 上限位件、 上支撑架、 下支撑架、 调节孔、 调节件和限位孔; 扶手的下部前侧设置有滑轨, 滑轨上可滑动设置有滑轮组件, 滑轨的底端设置有底座, 扶手的下部后侧设置有上支撑架, 上支撑架的下端套接有下支撑架, 下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底座, 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均 设置有数个调节孔, 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通过调节件连接, 滑轨上设置有数个限位孔, 且滑 轨的下端设置有下限位件, 滑轨的上端设置有上限位件, 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均固定在限 位。
8、孔内, 且滑轮组件设置在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之间, 所述的滑轮组件包含滑轮架主体、 第 一把手、 第一滑轮、 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 滑轮架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对第一把手, 滑 轮架主体上设置有三对孔, 三对孔成三角形分布, 三对孔中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有第 一滑轮、 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它结构新颖, 使用时不容易晃动、 滑动顺畅、 安全性高, 带有限位点, 适合不同高矮的人, 适用人群高, 功能多样, 还可以安装上仰卧板作为仰卧板 使用。 0010 附图说明: 0011 为了易于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2 图1为具体。
9、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中仰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二取下仰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扶手; 2-滑轨; 3-滑轮组件; 4-底座; 5-下限位件; 6-上限位件; 7-上支撑 架; 8-下支撑架; 9-调节孔; 10-调节件; 11-限位孔; 12-第二把手; 13-仰卧板; 14-第三把手; 3-1-滑轮架主体; 3-2-第一把手; 3-3-第一滑轮; 3-4-第二滑轮; 3-5-第三滑轮; 13-1-固定 主轴。 。
10、0018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412075 U 3 001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 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 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 但是应该理解, 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 而并非要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范围。 此外, 在以下说明中, 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 以避免不必要地混 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20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2所示,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包含扶手 1、 滑轨2、 滑轮组件3、 底座4、 下限位件5、 上限位件6、 上支撑架7、 下支撑架8、 调节孔9、 调节 件10和限位孔11;。
11、 扶手1的下部前侧设置有滑轨2, 滑轨2上可滑动设置有滑轮组件3, 滑轨2 的底端设置有底座4, 扶手1的下部后侧设置有上支撑架7, 上支撑架7的下端套接有下支撑 架8, 下支撑架8的下端设置有底座4, 上支撑架7和下支撑架8上均设置有数个调节孔9, 上支 撑架7和下支撑架8通过调节件10连接, 滑轨2上设置有数个限位孔11, 且滑轨2的下端设置 有下限位件5, 滑轨2的上端设置有上限位件6, 下限位件5和上限位件6均固定在限位孔11 内, 且滑轮组件3设置在下限位件5和上限位件6之间, 所述的滑轮组件3包含滑轮架主体3- 1、 第一把手3-2、 第一滑轮3-3、 第二滑轮3-4和第三滑轮3-。
12、5, 滑轮架主体3-1的两侧对称设 置有两对第一把手3-2, 滑轮架主体3-1上设置有三对孔, 三对孔成三角形分布, 三对孔中分 别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有第一滑轮3-3、 第二滑轮3-4和第三滑轮3-5。 0021 所述的第一滑轮3-3、 第二滑轮3-4和第三滑轮3-5的内部均设置有轴承和垫片。 0022 滑动时第一滑轮3-3、 第二滑轮3-4放置在滑轨2的上部, 第三滑轮3-5放置在滑轨2 的下部。 0023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上支撑架7和下支撑架8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长短。 0024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3-5所示, 本具体实施方式二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 在于所述的滑轨2的上部固定有仰卧。
13、板13, 上支撑架7上固定有第二把手12, 滑轨2的上端部 固定有第三把手14。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5 所述的仰卧板13的下表面的两端设置有两根固定主轴13-1, 两根固定主轴13-1分 别对应固定在滑轨2上的限位孔11内且通过螺母固定。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412075 U 4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5412075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