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35524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2.25 CN 203355242 U *CN203355242U* (21)申请号 201320420436.7 (22)申请日 2013.07.16 A63B 69/10(2006.01) (73)专利权人 刘泉 地址 15000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 街 1 号 专利权人 方萍萍 王佳玥 (72)发明人 刘泉 方萍萍 王佳玥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 (57) 摘要 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 它涉及一种手臂练习 器。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没有适用于仰泳手 臂的练习器, 造成学习仰泳效果。
2、差的问题。 本实用 新型床体的下端铰接在支架上部, 限位件设置在 单根支杆上, 入水管、 抱水管、 划水管、 出水管和空 中移臂管按照仰泳手臂滑动轨迹依次通过多个连 接法兰连接, 左手练习装置和右手练习装置固装 在床体的两侧, 连接梁上设有导向轨道, 左手练习 器和右手练习器分别设置在左手滑动轨道上和右 手滑动轨道上, 左手练习装置和右手练习装置之 间通过水平设置的多根连接梁连接, 每根连接梁 的中间设有一个限位块, 第一钩挂件和第二钩挂 件分别滑动安装在靠近入水管的连接梁上。本实 用新型适用于仰泳手臂的授课和练习。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355242 U CN 203355242 U *CN203355242U* 1/1 页 2 1. 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 , 其特征在于 : 手臂练习器包括支架 (1) 、 床体 (2) 、 多根第一 弹簧 (3) 、 限位件 (4) 、 左手练习装置 (5) 、 右手练习装置 (6) 、 多根连接梁 (7) 、 第一钩挂件 (8) 、 第二钩挂件 (9) 、 与连接梁 (7) 数量相等的多个限位块 (10) 、 多个轨道固定器 (11) 、 左 手练习器 (19) 和。
4、右手练习器 (20) , 支架 (1) 的下部为底座, 上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单根支 杆, 两个平行设置的单根支杆的下端固装在底座上, 床体 (2) 的下端铰接在支架 (1) 上部的 单根支杆上端, 限位件 (4) 设置在其中一个单根支杆上, 且限位件 (4) 与床体 (2) 的水平面 之间成 40 -50的夹角, 床体 (2) 与支架 (1) 的底座之间通过多根第一弹簧 (3) 连接, 左 手练习装置 (5) 和右手练习装置 (6) 均包括入水管 (12) 、 抱水管 (13) 、 划水管 (14) 、 出水管 (15) 、 空中移臂管 (16) 和多个连接法兰 (17) , 入水管 (12)。
5、 、 抱水管 (13) 、 划水管 (14) 、 出水 管 (15) 和空中移臂管 (16) 以床体 (2) 的上方为界, 按照仰泳手臂滑动轨迹依次通过多个 连接法兰 (17) 连接, 且入水管 (12) 、 抱水管 (13) 、 划水管 (14) 、 出水管 (15) 和空中移臂管 (16) 上分别设有左手滑动轨道和右手滑动轨道, 左手练习装置 (5) 和右手练习装置 (6) 分 别通过多个轨道固定器 (11) 固装在床体 (2) 的两侧, 左手练习器 (19) 和右手练习器 (20) 分别设置在左手滑动轨道上和右手滑动轨道上, 左手练习装置 (5) 和右手练习装置 (6) 之 间通过水平设。
6、置的多根连接梁 (7) 连接, 每根连接梁 (7) 的中间设有一个限位块 (10) , 第一 钩挂件 (8) 和第二钩挂件 (9) 分别安装在靠近入水管 (12) 的连接梁 (7) 上, 且第一钩挂件 (8) 和第二钩挂件 (9) 分别位于限位块 (10) 的两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左手练习装置 (5) 和右手练习装置 (6) 还包括多根连接杆 (18) , 每根连接杆 (18) 的一端固装在空中移臂管 (16) 上, 每根连接杆 (18) 的另一端绕过抱水管 (13) 和划水管 (14) 固装在床体 (2) 的侧面 上。 3. 根据权。
7、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左手练习器 (19) 和右手练习器 (20) 均包括手掌握持板 (21) 、 套筒 (22) 、 第二弹簧 (23) 、 滑动杆 (24) 和滚珠 (25) , 套筒 (22) 固装上手掌握持板 (21) 的上端, 滑动杆 (24) 的一端设置在套筒 (22) 内, 且 滑动杆 (24) 与套筒 (22) 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23) , 滑动杆 (24) 的另一端设有滚珠 (25)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355242 U 2 1/3 页 3 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臂练习器, 具体涉。
8、及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 。 背景技术 0002 仰泳, 又名背泳, 是一种人体仰卧在水中的游泳姿势。仰泳包括反蛙泳和反爬泳, 因为脸面在水面上, 呼吸很方便, 但是游泳者看不到在往哪里游, 容易游错方向, 所以, 正确 的手臂姿势对游泳者的游泳方向很重要。游仰泳时, 身体要自然伸展, 仰卧在水面, 头和肩 部稍高, 腰部和腿部保持水平, 身体纵轴在水平面上构成的迎角约为 10 度角, 腰部和两腿 均处在水面下。 臂的技术分入水、 抱水、 划水、 出水和空中移臂几个部分, 几个动作连贯地进 行。入水时臂自然伸直, 手小指朝下在肩延长线的前方, 臂切身入水。抱水, 当手切入水中 后, 向外侧下滑, 。
9、然后手掌向上向后方勾手, 同时肩内旋, 肘关节向前下方引, 手继续上提, 拉开肩带肌群, 使手和小臂对好划水方向。划水是手臂动作的主要部分。从臂抱水与身体 纵轴成 40 50角开始屈臂划水, 手后划的速度要快于肘。划水至肩侧时, 手距水面约 15 厘米。这时手、 前臂、 上臂同时向后方做推水动作。肘关节将靠近体侧时, 手向后下方压水, 肩关节向上转动, 内旋, 手掌内转下压至大腿旁时结束划水。划水结束后, 借助手掌下压的 反作用力, 以提肩带动上臂和前臂出水, 手放松, 臂出水后沿肩线上方前移, 臂伸直。 两臂的 配合是一臂入水时, 另一臂出水。而对于大多数仰泳学习者来说, 手臂的姿势最难掌握。
10、, 目 前又没有一种适用于仰泳手臂的练习器, 造成学习仰泳的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没有适用于仰泳手臂的练习器, 造成学习仰泳 效果差的问题, 进而提供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 。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仰泳手臂练习器包括支架、 床体、 多根第一弹簧、 限位件、 左手练习装置、 右手练习装置、 多根连接梁、 第一钩挂件、 第二钩挂件、 与连接梁数 量相等的多个限位块、 多个轨道固定器、 左手练习器和右手练习器, 支架的下部为底座, 上 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单根支杆, 两个平行设置的单根支杆的下端固装在底座上, 床体的下 端铰接在支架上部的单根。
11、支杆上端, 限位件设置在其中一个单根支杆上, 且限位件与床体 的水平面之间成 40 -50的夹角, 床体与支架的底座之间通过多根第一弹簧连接, 左手 练习装置和右手练习装置均包括入水管、 抱水管、 划水管、 出水管、 空中移臂管和多个连接 法兰, 入水管、 抱水管、 划水管、 出水管和空中移臂管以床体的上方为界, 按照仰泳手臂滑动 轨迹依次通过多个连接法兰连接, 且入水管、 抱水管、 划水管、 出水管和空中移臂管上分别 设有左手滑动轨道和右手滑动轨道, 左手练习装置和右手练习装置分别通过多个轨道固定 器固装在床体的两侧, 左手练习器和右手练习器分别设置在左手滑动轨道上和右手滑动轨 道上, 左手。
12、练习装置和右手练习装置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多根连接梁连接, 每根连接梁的 中间设有一个限位块, 第一钩挂件和第二钩挂件分别安装在靠近入水管的连接梁上, 且第 一钩挂件和第二钩挂件分别位于限位块的两侧。 说 明 书 CN 203355242 U 3 2/3 页 4 0005 所述左手练习装置和右手练习装置还包括多根连接杆, 每根连接杆的一端固装在 空中移臂管上, 每根连接杆的另一端绕过抱水管和划水管固装在床体的侧面上。 0006 所述左手练习器和右手练习器均包括手掌握持板、 套筒、 第二弹簧、 滑动杆和滚 珠, 套筒固装上手掌握持板的上端, 滑动杆的一端设置在套筒内, 且滑动杆与套筒之间设有 第二。
13、弹簧, 滑动杆的另一端设有滚珠。 00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手练习器和右 手练习器在左手滑动轨道上和右手滑动轨道上进行模拟仰泳手臂姿势训练, 让学员掌握正 确的仰泳手臂姿势, 有效的避免了以往教学中抽象的口头描述和难以领会的动作示范, 教 学效果好。 2.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练习, 能够使学员找到自己手臂姿势的不足, 学员进 步快。3. 本实用新型是仰泳手臂姿势理论加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讲解手臂的入水、 抱水、 划 水、 出水和空中移臂几个部分后, 学员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几个部分的正确姿势, 掌握正确的 手臂姿势后, 便于水中练习。4. 本实用新。
14、型使用方便、 快捷, 适用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 图3是本实用 新型的侧视图 ; 图 4 是图 1 在 A 处的局部放大图 ; 图 5 是右手练习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具体实施方式一 : 结合图1-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包括支架1、 床体2、 多根第一弹簧 3、 限位件 4、 左手练习装置 5、 右手练习装置 6、 多根连接梁 7、 第一钩挂件 8、 第二钩挂件9、 与连接梁7数量相等的多个限位块10、 多个轨道固定器11、 左手练习器19和 右手练习器 20, 支架 1 的下部为。
15、底座, 上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单根支杆, 两个平行设置的单 根支杆的下端固装在底座上, 床体 2 的下端铰接在支架 1 上部的单根支杆上端, 限位件 4 设 置在其中一个单根支杆上, 且限位件 4 与床体 2 的水平面之间成 40 -50的夹角, 床体 2 与支架 1 的底座之间通过多根第一弹簧 3 连接, 左手练习装置 5 和右手练习装置 6 均包括 入水管 12、 抱水管 13、 划水管 14、 出水管 15、 空中移臂管 16 和多个连接法兰 17, 入水管 12、 抱水管 13、 划水管 14、 出水管 15 和空中移臂管 16 以床体 2 的上方为界, 按照仰泳手臂滑动 轨迹依次通过多。
16、个连接法兰 17 连接, 且入水管 12、 抱水管 13、 划水管 14、 出水管 15 和空中 移臂管 16 上分别设有左手滑动轨道和右手滑动轨道, 左手练习装置 5 和右手练习装置 6 分 别通过多个轨道固定器 11 固装在床体 2 的两侧, 左手练习器 19 和右手练习器 20 分别设置 在左手滑动轨道上和右手滑动轨道上, 左手练习装置 5 和右手练习装置 6 之间通过水平设 置的多根连接梁7连接, 每根连接梁7的中间设有一个限位块10, 第一钩挂件8和第二钩挂 件 9 分别安装在靠近入水管 12 的连接梁 7 上, 且第一钩挂件 8 和第二钩挂件 9 分别位于限 位块 10 的两侧。 。
17、0010 本实施方式的左手练习装置 5 和右手练习装置 6 还包括多根连接杆 18, 每根连接 杆 18 的一端固装在空中移臂管 16 上, 每根连接杆 18 的另一端绕过抱水管 13 和划水管 14 固装在床体 2 的侧面上。 0011 本实施方式的左手练习器 19 和右手练习器 20 均包括手掌握持板 21、 套筒 22、 第 二弹簧 23、 滑动杆 24 和滚珠 25, 套筒 22 固装上手掌握持板 21 的上端, 滑动杆 24 的一端设 说 明 书 CN 203355242 U 4 3/3 页 5 置在套筒22内, 且滑动杆24与套筒2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3, 滑动杆24的另一端设有滚。
18、珠 25。 0012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床板和床单, 床板铺设在床体 2 上, 床单盖在床板上。如此设 置, 便于学员舒适的躺在在床体上进行手臂姿势的训练。 0013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安全带, 安全带设置在床体 2 上。便于学员安全的在床体 2 上 进行仰泳训练。 0014 本实用新型在讲解使用时 : 教师根据仰泳的相关理论知识指示手臂的分解动作, 也可以直接躺在床体上进行演示讲解, 授课过程生动形象, 提高授课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 : 只需学员躺在床体上, 双手深入到左手练习器 19 和右 手练习器 20 内, 左手练习器 19 和右手练习器 20 在左手滑动轨道上和右手滑动轨道上按照 标准的仰泳手臂滑动轨迹进行滑动即可。不使用时, 将左手练习器 19 和右手练习器 20 钩 挂分别在第一钩挂件 8 和第二钩挂件 9 上。 说 明 书 CN 203355242 U 5 1/4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355242 U 6 2/4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355242 U 7 3/4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355242 U 8 4/4 页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355242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