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变换运动姿势的健身装置 的支架单元。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图2,以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健身装置1为例,主要包含有 一个基座11、设置在该基座11上的一个踩踏单元12、设置在该踩踏单元12上的 一个第一座椅13、枢设在该基座11上且位于该踩踏单元12一侧的一个支架14、 设置在该支架14一端的一个第一扶手15、滑行于该支架14的一个第二座椅16、 可收纳的枢设在该踩踏单元12上的一个拉绳组17,及枢设在该支架14另一端的 一个踏板组18。该拉绳组17具有卷绕在该踩踏单元12内的一条拉绳171,及一 个第二扶手172。
当该支架14呈垂立状态时,使用者能够以坐姿乘坐在该第一座椅13,双手 扶持该第一扶手15,然后,以双脚踩踏该踩踏单元12,达到运动效果。或当该 支架14呈水平状态时,使用者能够以半躺坐姿乘坐在该第二座椅16,双手扶持 该第二扶手172,双脚靠置在该踏板组18,然后以该拉绳171的伸缩作用与该第 二座椅16的滑移效果,达到运动效果。借此,以不同的乘坐姿势,达到不同的 运动效果。
然而,前述健身装置1虽然能够改变使用者的坐姿,却必须安装两个座椅 (第一座椅13、第二座椅16)、两个扶手(第一扶手15、第二扶手172),及 两组踩踏元件(踩踏单元12、踏板组18),不但构造复杂,且使用操作也相当 繁琐,而不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够变换运动姿势,且构造精简、使用操作容 易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
该健身装置具有供使用者双脚踩踏运动的一个踩踏单元,及供使用者乘坐 的一个座椅单元,本发明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包含一个基座,及一个连动件。 该基座具有至少一个支点。该连动件具有形成在一端部且以该支点为回转点的 一个转动部,及形成在另一端部的一个摆动部,该转动部安装有该踩踏单元, 该摆动部安装有该座椅单元,且以该转动部为中心在远离该基座的一个高点位 置与邻近该基座的一个低点位置间摆动,使该座椅单元与该踩踏单元沿垂直方 向与水平方向的位差,随该摆动部位于高点位置与低点位置而变化。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基座具有一个本体,及形成在该本 体一个顶面且作为支点而相隔一个间距的两个轨架,该连动件的转动部具有环 绕一条轴线的一个弧壁,及依循该弧壁一个外表面延伸且与该轨架滑合的两个 轨条。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连动件还具有分别形成在每一个轨 条两端的四个挡块,前述挡块分别在该摆动部位于该高点位置与该低点位置时 与该轨架相互挡止。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还包含有一个把手组,该 把手组与该连动件枢结,而在交迭于该连动件的一个第一位置,及与该连动件 形成一个夹角的一个第二位置间摆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连动件具有形成在一侧且与该把手 组对应的一个凹陷部,该把手组具有枢设在该连动件转动部的一个支撑部,及 与该支撑部连结且供握持的一个握持部,该支撑部能够收纳至该连动件凹陷 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把手组的支撑部具有枢设在该连动 件转动部的一个套管,及穿置在该套管内且与该握持部连接的一个伸缩杆。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把手组的握持部具有背向延伸且间 距大于该座椅单元宽度的两个握把段,前述握把段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分列在该 座椅单元两侧。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连动件的摆动部具有形成在一端侧 的一个连结部,该座椅单元具有形成在一个底面的一个结合部,该结合部与该 连结部枢结。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连结部为一个凹部,该结合部为穿 枢在该凹部内的一个凸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还包含有一个快拆组,该 快拆组穿枢该连结部与该结合部,且迫固该连结部与该结合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座椅单元随该连动件的摆动部远离 该基座时,该摆动部与该转动部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最大、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最 小,该座椅单元随该连动件的摆动部邻近该基座时,该摆动部与该转动部沿垂 直方向的位差最小、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最大。
该健身装置具有供使用者双脚踩踏运动的一个踩踏单元,及供使用者乘坐 的一个座椅单元,本发明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包含:一个基座,及一个连动件。 该基座具有作为支点且安装有该踩踏单元的一个立架。该连动件具有形成在一 端部且枢设在该立架的一个转动部,及形成在另一端部的一个摆动部,该转动 部以该支点为回转点,该摆动部安装有该座椅单元,且以该转动部为中心在远 离该基座的一个高点位置与邻近该基座的一个低点位置间摆动,使该座椅单元 与踩踏单元沿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位差,随该摆动部位于高点位置与低点位 置而变化。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还包含有一个把手组,该 把手组与该连动件枢结,而在交迭于该连动件的一个第一位置,及与该连动件 形成一个夹角的一个第二位置间摆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连动件具有形成在一侧且与该把手 组对应的一个凹陷部,该把手组具有枢设在该连动件转动部的一个支撑部,及 与该支撑部连结且供握持的一个握持部,该支撑部能够收纳至该连动件凹陷 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把手组的支撑部具有枢设在该连动 件转动部的一个套管,及穿置在该套管内且与该握持部连接的一个伸缩杆。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把手组的握持部具有背向延伸且间 距大于该座椅单元宽度的两个握把段,前述握把段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分列在该 座椅单元两侧。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连动件的摆动部具有形成在一端侧 的一个连结部,该座椅单元具有形成在一个底面的一个结合部,该结合部与该 连结部枢结。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连结部为一个凹部,该结合部为穿 枢在该凹部内的一个凸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还包含有一个快拆组,该 快拆组穿枢该连结部与该结合部,且迫固该连结部与该结合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座椅单元随该连动件的摆动部远离 该基座时,该摆动部与该转动部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最大、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最 小,该座椅单元随该连动件的摆动部邻近该基座时,该摆动部与该转动部沿垂 直方向的位差最小、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最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只需转动该连动件,就能够利用前述位差的变化, 改变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相对位置,供使用者以坐姿或半躺坐姿达到运 动效果,不但组件相当精简,且使用操作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健身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一个立体图,显示前述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使用状态;
图3是显示本发明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一个立体图,显示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扩大,沿水 平方向的位差变小;
图5是一个正视图,显示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以坐姿乘坐在一座椅 单元上;
图6是一个立体图,显示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垂直方向的位差变小,沿水 平方向的位差扩大;
图7是一个正视图,显示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以半躺坐姿乘坐在该 座椅单元上;
图8是一个正视图,显示本发明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 元,供使用者以坐姿乘坐在一个座椅单元上的状态;及
图9是一个正视图,显示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供使用者以半躺坐姿乘坐 在该座椅单元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发明,各技术术语可 以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 图标记表示。
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发明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架单元与一个踩 踏单元2、一个座椅单元3组装成一个健身装置。该踩踏单元2供使用者双脚踩 踏运动。该座椅单元3供使用者乘坐,并具有一个坐垫31、一个背垫32,及形 成在该坐垫31一个底面的一个结合部33。该结合部33在本较佳实施例为一个凸 部。该支架单元包含一个基座4、一个连动件5、一个把手组6,及一个快拆组7。
该基座4具有一个本体41,及形成在该本体41一个顶面且作为支点Ⅰ而相 隔一个间距的两个轨架42。
该连动件5具有形成在一端部的一个转动部51、形成在另一端部的一个摆 动部52,及形成在一侧的一个凹陷部53。该转动部51安装有该踩踏单元2,并 具有环绕一条轴线的一个弧壁511、依循该弧壁511一个外表面延伸且与该轨架 42滑合的两轨条512,及分别形成在每一个轨条512两端的四个挡块513。该摆 动部52具有形成在一端侧的一个连结部521。该连结部521在本较佳实施例为一 个凹部,供该座椅单元3的结合部33穿枢在该连结部521内。
值得一提的是,该摆动部52随该转动部51以该支点Ⅰ为中心,以该弧壁511 依循前述轨架42在远离该基座4的一个高点位置(如图3、图5)与邻近该支基 座4的一个低点位置(如图6、图7)间摆动,使该转动部51与该摆动部52沿垂 直方向的位差h与水平方向的位差d随该摆动部位于高点位置与低点位置而变 化。
该把手组6具有一个支撑部61,及与该支撑部61连结且供握持的一个握持 部62。该支撑部61能够收纳至该连动件5凹陷部53,该支撑部61并具有枢设在 该连动件5转动部51的一个套管611,及可伸缩的穿置在该套管611内且与该握 持部62连接的一个伸缩杆612。该握持部62呈弧型,并具有背向延伸且间距大 于该坐垫31宽度的两个握把段621。
该快拆组7穿枢该连动件5的连结部521与该座椅单元3的结合部33,且可松 释的迫固该连结部521与该结合部33,使该座椅单元3能够以该结合部33旋转, 且受迫于该快拆组7而获得定位。
使用时,该把手组6能够以该套管611为摆动件,连同该伸缩杆612在收纳 至该连动件5凹陷部53的一个第一位置(如图6、图7),及远离该连动件5的一 个第二位置(如图3、图5)间摆动。且该把手组以该支架收纳至该凹陷部53而 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握持部62沿垂直方向的位置不超过该座椅单元3。
参阅图3、图5,当该连动件5以该转动部51上的轨条512沿该基座4的轨架 42转动至该摆动部52远离该支点Ⅰ且与该挡块513相互挡止时,该摆动部52与 该转动部51,及安装在该摆动部52与该转动部51的座椅单元3与踩踏单元2,沿 垂直方向的位差h会变成最大,沿水平方向的位差d会缩小成最小,借此,只需 旋动该把手组6至该第二位置,及枢转该座椅单元3至适当角度,使用者就能够 以坐姿乘坐在该座椅单元3,双手扶持位于该座椅单元3前方的握把段621,然 后,以双脚踩踏位于该座椅单元3下方的踩踏单元4。
参阅图6、图7,当该连动件5以该转动部51的轨条512沿该基座4的轨架42 转动至该摆动部52邻近该基座4且与另一个挡块513相互挡止时,该摆动部52与 该转动部51,及安装在该摆动部52与该转动部51的座椅单元3与踩踏单元2沿垂 直方向的位差h会变成最小,沿水平方向的位差d会扩大成最大,借此,只需旋 动该把手组6至该第一位置,及枢转该座椅单元3至适当角度,使用者就能够以 半躺坐姿乘坐在该座椅单元3,由于前述握把段621的间距大于坐垫31宽度,且 该握持部62沿垂直方向的位置不超过该座椅单元3,因此,使用者能够以双手 扶持位于该座椅单元3下方两侧的握把段621,然后,以双脚踩踏位于该座椅单 元3前方的踩踏单元4。
参阅图8、图9,本发明支架单元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 例大致相同,同样与一个踩踏单元2、一个座椅单元3组装成一个健身装置,且 同样包含一个基座4、一个连动件5、一个把手组6,及一个快拆组7。不同处在 于:
该基座4具有作为支点Ⅰ且安装有该踩踏单元2的一个立架43。值得一提的 是,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立架43概呈U形,且该踩踏单元2具有两个踩踏组21, 分别枢设在该立架43两侧。
该连动件5的转动部51枢设在该立架43的中间部位。
借此,该转动部51同样能以该支点Ⅰ为回转点,使该摆动部52随该转动部 51在远离该基座4的一个高点位置与邻近该基座4的一个低点位置间摆动,改变 该转动部51与该摆动部52沿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位差h、d,供使用者以坐姿 乘坐在该座椅单元3,双手扶持位于该座椅单元3前方的握把段621,然后,以 双脚踩踏位于该座椅单元3下方的踩踏单元2,或供使用者以半躺坐姿乘坐在该 座椅单元3,双手扶持位于该座椅单元3下方两侧的握把段621,然后,以双脚 踩踏位于该座椅单元3前方的踩踏单元4。
据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
本发明只需转动该连动件5,及调整该座椅单元3的角度,就能够利用该转 动部51与该摆动部52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位差d、h的变化,改变该踩踏单元2、 该座椅单元3的相对位置,供使用者以坐姿或半躺坐姿达到运动效果,不但能 够共用同一个踩踏单元2、座椅单元3,达到简化组件的目的,且使用操作相当 容易,进而能够提升本发明的实用性。
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 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