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pdf(3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358318.2 (22)申请日 2017.10.20 (30)优先权数据 106108592 2017.03.15 TW (73)专利权人 杨力玮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林口区文化二路一段 66号12楼之3 (72)发明人 杨力玮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31233 代理人 黄志达 (51)Int.Cl. A63B 69/3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57)摘要 一种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主要设。
2、有一 底板, 底板上方通过具有可调阻力的轴座枢设两 角度调整杆, 各角度调整杆作动端分别衔接有一 延伸的杆件, 建构出最佳的上杆、 下杆挥杆平面 角度, 两支角度调整杆分别为上杆平面角度调整 杆及下杆平面角度调整杆, 于上杆平面角度调整 杆上设有两个可位移的对应环, 其中一对应环可 对应于打击者的三角肌处, 另一对应环则调整至 上杆顶点双手位置的对应处; 于下杆平面角度调 整杆上设有一个可位移的对应环, 该对应环可对 应于打击者的球杆握把末端处。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6页 CN 207614302 U 2018.07.17 CN 207614302 U 1.一种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
3、正仪, 是由一底板、 一轴座以及两角度调整杆所构成; 其特 征在于: 该轴座为结合于底板上方, 两角度调整杆分别轴合于轴座的心轴上, 所述两角度调整 杆受轴座的阻力作用呈可调整至任意角度而定位的枢设于该轴座上, 并于各调整杆作动端 衔接有一延伸的杆件; 该轴座为于两侧分别设有一供结合于底板的支架, 支架旁侧则设有具轴孔的立板, 一 两端分别具有螺牙的心轴, 于中央套设有一弹性件, 两侧分别供角度调整杆枢设, 并穿置于 支架立板的轴孔中, 再于立板外侧通过螺帽的螺锁, 迫使两侧角度调整杆朝中央弹性件压 迫, 并利用弹性件受压程度的反作用力, 达到调整阻力的功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挥。
4、杆平面校正仪, 其特征在于: 其中角度调整杆于转轴 端更枢设有一具棘齿的轴套, 且于棘齿对应处设有一端部外凸的棘爪, 使该角度调整杆具 有单向步进的角度调整功效。 3.如权利要求1至2项其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其特征在于: 其中 两角度调整杆作动端衔接延伸的杆件, 且于其中一杆件上设有两位移的对应环, 另一杆件 上设有一位移的对应环。 4.一种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是由一底板、 一轴座、 两角度调整杆以及一立柱所构 成; 其特征在于: 该轴座为结合于底板上方, 两角度调整杆分别轴合于轴座的心轴上, 所述两角度调整 杆受轴座的阻力作用呈可调整至任意角度而定位的枢设于该轴座上。
5、, 并于各调整杆作动端 衔接有一延伸的杆件; 该立柱则设置于两角度调整杆其杆件延伸侧, 且于立柱上结合有两调整高度位置的校 正器, 分别供各角度调整杆延伸的杆件搭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轴座于两侧分别 设有一供结合于底板的支架, 支架旁侧则设有具轴孔的立板, 一两端分别具有螺牙的心轴, 于中央套设有一弹性件, 两侧分别供角度调整杆枢设, 并穿置于支架立板的轴孔中, 再于立 板外侧通过螺帽的螺锁, 迫使两侧角度调整杆朝中央弹性件压迫, 并利用弹性件受压程度 的反作用力, 达到调整阻力的功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其特征。
6、在于: 其中该校正器于至少一 垂直面上设有一供立柱穿置的通孔, 且于通孔一旁设有一斜面块, 斜面块上则设有一朝两 侧外扩呈长槽的穿孔, 供角度调整杆延伸的杆件穿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其特征在于: 其中更设有一转换平面 杆, 该转换平面杆则通过另一校正器呈调角度的搭接于两杆件间的立柱上, 并将两对应环 分别枢设于该转换平面杆的两端, 其中该校正器于一端面上设有一供立柱穿置的通孔, 且 于通孔一旁的侧面处枢接有一旋转块, 旋转块上则设有一衔接孔, 供转换平面杆穿置。 8.如权利要求4至7其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其特征在于: 其中两 角度调整杆分别穿。
7、置搭接于校正器的穿孔中, 并将其中一校正器调整至打击者三角肌的对 应点上, 使杆件通过地表及校正器两点连结成一标准的上杆平面角, 以形成校正上杆平面 的基准轴线, 再将枢设于该杆件的一对应环微调至上杆顶点双手位置的对应处; 另一杆件 则以球杆杆身为基准, 亦通过地表及校正器两点连结成一标准的下杆平面角, 以形成校正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7614302 U 2 下杆平面的基准轴线。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7614302 U 3 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高尔夫球挥杆练习教学辅助设备的结构设计, 特别是指一 种。
8、可将抽象的挥杆平面转化为有形的方式呈现, 借以准确且适时的调整修正并改善挥杆姿 势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背景技术 0002 打高尔夫球不仅是一项非常有趣、 又有益于身心且适合老幼皆宜的运动, 也是一 项非常具有技巧性、 挑战性的运动, 必须经过专业教练的教导及长时间的练习才有办法打 出好的成绩, 而对每个从事打高尔夫球运动的人都知道, 正确的挥杆动作及核心肌群运用 不仅可将球打的又准又远, 亦可避免因姿势不良产生运动伤害, 因此正确的挥杆动作及核 心肌群运用是打高尔夫球时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0003 然而, 整个挥杆动作从上杆前站姿的姿态到起杆至上身带动下身达到上杆顶点, 再从上杆顶点。
9、转换成下杆动作至击球送杆及下身带动上身达到最后收杆, 皆需通过全身 上、 下包括头部位置、 脊椎角度、 手腕自然角度以及站姿、 姿态角度的正确性, 由双臂、 躯干 及髋部的转动至双脚重心转移等动作的相互配合, 才能使球杆产生理想的上杆、 下杆平面, 并完整的释放杆头力量击出准确的击球方向与距离, 这是需经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及姿势调 整修正, 才能够掌握到个中诀窍。 0004 一般初学者在进行挥杆练习时, 大多会先请教练在一旁协助指导、 修正挥杆动作 及姿态, 使其挥杆时杆头能处于正确的上杆、 下杆平面路径上, 但由于挥杆平面乃是一个无 形的抽象概念, 仅能凭借着教练本身经验来判定, 因此往往无法。
10、有效且准确发现学员动作 问题所在, 学员亦因一时无法体会挥杆平面的概念, 使得学习成效不彰, 甚至造成错误姿势 的养成, 导致往后的姿势调整更加困难。 0005 有鉴于此, 本发明人乃针对上述问题, 潜心研思、 设计组制, 期能开发出一种高尔 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能将抽象的挥杆平面转化为有形, 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 缩短学习探 索期, 提升学习成效, 为本实用新型所欲研创的发明动机。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通过此结构设 计以点、 线、 面三度空间立体呈现, 将抽象的挥杆平面转化为有形, 进而能有效的发现挥杆 问题所在, 并适时的加以。
11、修正改善, 提升学习成效, 增进技能。 0007 为达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是由一底板、 一轴座以及两 角度调整杆所构成; 其特征在于: 0008 该轴座为结合于底板上方, 两角度调整杆分别轴合于轴座的心轴上, 所述两角度 调整杆受轴座的阻力作用呈可调整至任意角度而定位的枢设于该轴座上, 并于各调整杆作 动端衔接有一延伸的杆件; 0009 该轴座为于两侧分别设有一供结合于底板的支架, 支架旁侧则设有具轴孔的立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207614302 U 4 板, 一两端分别具有螺牙的心轴, 于中央套设有一弹性件, 两侧分别供角度调整杆枢设, 并 穿置于支。
12、架立板的轴孔中, 再于立板外侧通过螺帽的螺锁, 迫使两侧角度调整杆朝中央弹 性件压迫, 并利用弹性件受压程度的反作用力, 达到调整阻力的功效。 0010 为达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是由一底板、 一轴座、 两角 度调整杆以及一立柱所构成; 其特征在于: 0011 该轴座为结合于底板上方, 两角度调整杆分别轴合于轴座的心轴上, 所述两角度 调整杆受轴座的阻力作用呈可调整至任意角度而定位的枢设于该轴座上, 并于各调整杆作 动端衔接有一延伸的杆件; 0012 该立柱则设置于两角度调整杆其杆件延伸侧, 且于立柱上结合有两调整高度位置 的校正器, 分别供各角度调整杆延伸的杆件搭接。
13、。 0013 本新型的有效增益在于, 使用时, 可将该校正仪摆设于击球方向后侧, 使轴座的轴 心对应于球位对应点处, 并依打击者身高及所使用球杆杆身长度需求, 将各角度调整杆调 整至最佳位置, 令其延伸的杆件可形成打高尔夫球上杆、 下杆时校正其挥杆平面的基准轴 线, 同时再将上杆平面角度调整杆的两对应环分别定位于打击者的三角肌与上杆顶点双手 位置的对应处, 另一下杆平面角度调整杆的一对应环定位于打击者的球杆握把末端处, 以 观察校正其挥杆姿势的准确性。 借此, 即可通过该校正仪的设计, 以点、 线、 面三度空间立体 呈现, 将抽象的挥杆平面转化为有形, 进而能有效的发现挥杆问题所在, 并适时的。
14、加以修正 改善, 提升学习成效, 增进技能。 0014 如上所述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其中于上杆、 下杆平面角度调整杆的延伸 侧更设有一与地面呈垂直设置的立柱, 且于立柱上结合有数个可调整高度位置的校正器, 分别可供各种角度调整杆延伸搭接使用。 0015 如上所述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其中该立柱于两杆件间更通过校正器呈可 调角度的搭接有一转换平面杆, 而对应环则枢接于该转换平面杆两端使用。 0016 本新型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 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19。
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座阻力调整的示意图。 0020 图3A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整杆作动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实施例的上视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实施例的侧视图, 显示击球准备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起杆动作校正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杆动作杆头位置观察校正的示意图(一)。 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杆动作杆头移动观察校正的示意图。 0026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杆顶点双手位置校正的示意图。 0027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下杆动作双手移动观察校正的示意图。 0028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下杆杆头转换至下杆平面观察校正的示意图。 0029 图。
16、12为本实用新型下杆动作杆头移动观察校正的示意图。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207614302 U 5 0030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击球动作杆头移动观察校正的示意图。 0031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击球动作的示意图。 0032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送杆动作的示意图(一)。 0033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送杆动作的示意图(二)。 0034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收杆动作的示意图(一)。 0035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收杆动作的示意图(二)。 0036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收杆动作的示意图(三)。 0037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38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
17、的侧视图, 显示击球准备的示意图。 0039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40 图2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校正器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41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显示击球准备的示意图。 0042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上杆顶点双手位置校正的示意图。 0043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下杆触球前双手位置观察校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请参图1图3A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设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 是由一底板 10、 一轴座20以及两角度调整杆30、 30a所构成。 0045 附参如图3所示, 所述的轴座20为具有可调阻。
18、力而结合于底板10上方, 而于本较佳 实施例中, 该轴座20为于两侧分别设有各一支可供结合于底板10的支架21, 该支架21则于 对应的旁侧设有具轴孔22的立板23, 可供一于中央套设有弹性件24的心轴25穿置而架设, 该心轴25两端分别设有螺牙26, 且于螺牙26处螺设有螺帽27。 借此, 可将两角度调整杆 30、 30a分别轴合于心轴25的弹性件24外侧与支架21的立板23间, 再通过两侧螺帽27向内螺锁, 迫使两角度调整杆30、 30a同时朝向中央的弹性件24挤压, 进而利用该弹性件24 所受压迫 的程度产生的反作用力, 以达到可调整阻力的功效。 0046 该上杆、 下杆平面两角度调整杆。
19、30、 30a, 枢设于轴座20上, 受轴座20的阻力作用呈 可调整至任意角度而定位的组装于底板10, 所述底板10上方更于图式无示出的可实施例 子, 可进一步的盖设有壳盖, 于两上杆、 下杆平面角度调整杆30、 30a的作动端分别各衔接有 可延伸的杆件31、 31a, 并于其中杆件31上枢接有两位移的对应环40、 40a, 另一杆件31a上枢 接有一位移的对应环40b。 实施时, 各对应环40、 40a、 40b于环体内部设有一贯通的管柱41, 且于管柱41内结合有一软质套管42, 令环体可紧密的套接于杆件31、 31a上滑移并定位, 另 于角度调整杆30、 30a与杆件31、 31a的衔接。
20、端可分别设有螺孔及螺柱, 并采以螺合方式组 装, 借以方便拆卸收纳, 而该杆件31、 31a亦可为一体式固定的杆体或为多节式可伸缩的杆 体。 0047 附参如图3A所示, 再者, 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杆30、 30a不仅可通过可调阻力的 轴座 20, 施予一适当力量旋转来调整角度外, 更可于角度调整杆30、 30a的转轴端枢设有一 具棘齿32的轴套33, 且于棘齿32对应处设有一端部外凸的棘爪34, 并通过该棘爪34常态的 制动于棘齿32, 使该角度调整杆30、 30a具有单向步进的角度调整功效, 而当使用者将棘爪 34 拨离棘齿32的嵌制时, 即可将该角度调整杆30、 30a逆向复归。 说 。
21、明 书 3/6 页 6 CN 207614302 U 6 0048 请同参图1、 图4、 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该挥杆平面校正仪为摆设于打击者 70击球方向后侧适当距离, 并使其轴座20的轴心对应于高尔夫球73的球位对应点处, 同时 将角度调整杆30、 30a延伸的杆件31、 31a朝打击者70方向平行的设置, 参如图4所示。 并依打 击者70身高及所使用球杆杆身71的长度需求, 分别将枢设有对应环40、 40a的角度调整杆30 调整至标准的上杆平面角, 该上杆平面角是以打击者70后三角肌为基准点, 进而使后方杆 件31延伸形成可校正上杆平面的基准轴线, 而另枢设有一对应环40b一角。
22、度调整杆 30a则 调整至标准的下杆平面角, 该下杆平面角是以球杆杆身71为基准, 以形成后方杆件31a 可 校正下杆平面的基准轴线, 再将枢设于上杆平面杆件31的两对应环40、 40a分别微调至打击 者70的三角肌以及上杆顶点双手位置的对应处, 枢设于下杆平面杆件31a的对应环40b微调 至打击者70的球杆握把末端处, 参如图5所示。 借以形成校正挥杆姿态上杆时双手位置的观 察点及下杆击球前杆头位置的观察点。 0049 请参图5图9所示, 上杆时, 打击者70是以后脑、 肩胛、 后臀呈一直线的脊柱旋转 轴, 同时配合上杆顺序、 双臂、 躯干髋部的旋转及重心的转移, 即可使杆头72沿着该校正仪。
23、 的上杆平面杆件31于正确的上杆平面上移动, 附参如图6图8所示。 倘若在上杆的过程中 杆头 72偏离杆件31时, 使用者即可从旁观察杆头72偏离状态, 而一般上杆过于陡峭者通常 是因肩膀转动不正确或仅靠双手在移动或起杆时将手腕杆头压低所导致, 另外过于浅平时 大多是因于起杆时手腕翻转或双手直接将杆头72往身体后方拉所造成, 所以精准的找出挥 杆问题所在, 立刻加以修正改善; 当双手到达上杆顶点时, 若打击者70身体能够正确的完全 转动, 使肩部位于下巴底下, 背部正对着目标, 此时躯干与髋部间因旋转、 收缩而产生最大 肌力, 而最大肌力指的是肌肉抵抗阻力, 最大收缩产生的张力, 可说是某作用。
24、肌群产生的最 大力量, 双手则会准确的落于杆件31对应环40的观察点处, 附参如图9所示。 0050 请再参图10图12所示, 下杆时, 则延续着上杆顶点的张力配合着正确的髋部躯 干转动及重心的转移, 带动双臂转动顺势的引导双手将杆头72转换至校正仪杆件31a所形 成的下杆平面上, 附参如图10、 图11、 图12所示, 并加速启动挥杆力量, 借以得到扎实的击球 效果, 倘若打击者70双手于下杆时就往下移动, 将形成过于陡峭的下杆平面; 或过于强调腰 部的转动时, 将形成过于浅平的下杆平面, 不仅会影响击球方向的准确性, 亦或刻意的修正 击球路径而无法让力量完整发挥影响击球距离, 因此使用本新。
25、型时可依据杆头72偏离杆件 31a的状况, 附参如图11图12所示, 找出问题所在, 并适时的加以修正改善, 使其能以正确 的下杆路径来释放杆头72力量触球通过击球区, 附参如图12图14所示, 最后再配合完整 的送杆动作, 附参如图15、 图16所示, 及收杆动作, 附参如图17图1 9所示, 以完成整个挥 杆训练。 0051 请参图20、 图21所示, 为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设高尔夫球挥杆 平面校正仪, 是由一底板10、 一轴座20以及两角度调整杆30、 30a以及一立柱50所构成。 0052 上述所提的轴座20具有可调阻力的结合于底板10上方, 而于本较佳实施例中, 该。
26、 轴座 20于两侧分别设有一供结合于底板10的支架21, 该支架21旁侧设有具轴孔22的立板 23, 一两端分别具有螺牙26的心轴25, 于中央套设有一弹性件24, 两侧分别供角度调整杆 30、 30a枢设, 并穿置于支架21立板23的轴孔22中, 再于立板外侧通过螺帽27的螺锁, 迫使 两侧角度调整杆30、 30a朝中央弹性件24压迫, 并利用弹性件24受压程度的反作用力, 如图 2,图3所示, 达到可调整阻力的功效。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207614302 U 7 0053 前述于两角度调整杆31、 31a的延伸侧更设有一立柱50, 而该立柱50则与地面呈垂 直的立设于打击者。
27、70的对应处, 并于立柱50上结合有数个可调整高度位置的校正器51, 分 别可供杆件31、 31a搭接使用。 实施时, 该校正器51为概呈一块状体, 且于至少一垂直面上设 有一通孔52, 可供该校正器51可滑移调整高度并加以定位的紧密穿置于立柱50上, 又通孔 52 一旁设有一斜面块53, 斜面块53上则设有一朝两侧外扩呈长槽状54的穿孔55, 供杆件 31、 31a穿置, 并通过该校正器51所设定的高度, 即可调整各杆件31、 31a的倾斜角度。 0054 本实施例使用时, 杆件31、 31a分别穿置搭接于校正器51的穿孔55中, 并将其中一 校正器51调整至打击者70三角肌的对应点上, 使。
28、杆件31通过地表及校正器51两点连结成一 标准的上杆平面角, 以形成校正上杆平面的基准轴线, 再将枢设于该杆件31的一对应环40 微调至上杆顶点双手位置的对应处; 另一杆件31a则以球杆杆身71为基准, 亦通过地表及校 正器51两点连结成一标准的下杆平面角, 以形成校正下杆平面的基准轴线。 0055 请参图22图25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不仅于杆件31、 31a的延伸侧设有一立柱50外, 更可进一步的设有一转换平面杆60, 而该转换平面杆60则可 通过另一校正器51a呈调角度的搭接于两杆件31、 31a间的立柱50上, 并将对应环40、 40a分 别枢设于该转换平面杆。
29、60的两端。 另本实施例于实施时, 该校正器51a同样可于一端面上设 有一供立柱50穿置的通孔52a, 且于通孔52a一旁的侧面处则通过一螺栓56枢接有一调角度 的旋转块57, 并于旋转块57上设有一供转换平面杆60穿置固设的衔接孔58, 附参如图22A所 示。 0056 本实施例使用时, 同样的可利用校正器51将一杆件31以打击者70的三角肌为基 准, 调整至形成校正上杆平面的基准轴线, 另一杆件31a则以球杆杆身71为基准, 调整至形 成校正下杆平面的基准轴线, 并将转换平面杆60通过另一校正器51a调整至最适当的高度 及角度后, 再将转换平面杆60两端的对应环40、 40a微调至上杆顶点。
30、与下杆触球点前的双手 位置对应处, 借以形成校正双手位置的观察点; 上杆时, 即可通过杆件31校正杆头72沿着正 确的上杆平面路径移动, 当打击到达上杆顶点时, 则可通过转换平面杆60的对应环40, 观察 打击者70 双手是否准确的落于该对应环40的观察点处, 附参如图24所示。 于下杆时, 同样 可通过杆件31a校正杆头72沿着正确的下杆平面路径移动, 而当下杆过程来到触球前瞬间, 亦可通过转换平面杆60的对应环40a观察打击者70下杆触球前的双手位置, 附参如图25所 示。 使其能以正确的双手位置来释放杆头72力量触球通过击球区, 最后再配合送杆及收杆 动作, 以完成整个正确的挥杆姿势训练。
31、。 0057 由上可知, 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球挥杆平面校正仪为具有如下实用优点: 0058 1、 该校正仪可依身高、 杆身长度加以调整, 将抽象的挥杆平面转化为有形, 进而能 有效的发现打击姿势问题所在, 并适时的加以修正改善, 提升学习成效, 增进技能。 0059 2、 通过该有形的挥杆平面, 可以引导使用正确的核心肌群及肌群运用顺序, 加强 肌群间的协调性, 同时可适时运作正确肌肉功能增加柔软性, 进而强化肌力。 0060 3、 可产生良好的挥杆节律, 稳定挥杆相对平衡, 提升挥杆效能增加爆发力。 0061 4、 可促使挥杆动作更具一致性与协调性, 令挥杆轨道更加稳定、 加速更顺畅, 以创。
32、 造出更快的杆头速度, 能有效的提升击球距离及方向的准确性。 0062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确实可达到所预期的目的, 供消费大众使用, 具有实 用价值无疑, 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惟以上所述, 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207614302 U 8 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 故, 凡依本案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简单的等效变 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案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207614302 U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6 页 10 CN 207614302 U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33、 2/26 页 11 CN 207614302 U 11 图3 图3A 说 明 书 附 图 3/26 页 12 CN 207614302 U 12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26 页 13 CN 207614302 U 13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26 页 14 CN 207614302 U 14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26 页 15 CN 207614302 U 15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26 页 16 CN 207614302 U 16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8/26 页 17 CN 207614302 U 17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9/26 页 1。
34、8 CN 207614302 U 18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10/26 页 19 CN 207614302 U 19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11/26 页 20 CN 207614302 U 20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12/26 页 21 CN 207614302 U 21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 13/26 页 22 CN 207614302 U 22 图14 说 明 书 附 图 14/26 页 23 CN 207614302 U 23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 15/26 页 24 CN 207614302 U 24 图16 说 明 书 附 图 16/26 页 。
35、25 CN 207614302 U 25 图17 说 明 书 附 图 17/26 页 26 CN 207614302 U 26 图18 说 明 书 附 图 18/26 页 27 CN 207614302 U 27 图19 说 明 书 附 图 19/26 页 28 CN 207614302 U 28 图20 说 明 书 附 图 20/26 页 29 CN 207614302 U 29 图21 说 明 书 附 图 21/26 页 30 CN 207614302 U 30 图22 说 明 书 附 图 22/26 页 31 CN 207614302 U 31 图22A 说 明 书 附 图 23/26 页 32 CN 207614302 U 32 图23 说 明 书 附 图 24/26 页 33 CN 207614302 U 33 图24 说 明 书 附 图 25/26 页 34 CN 207614302 U 34 图25 说 明 书 附 图 26/26 页 35 CN 207614302 U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