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2087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02 CN 202020875 U *CN202020875U* (21)申请号 201120041346.8 (22)申请日 2011.02.18 A63B 55/08(2006.01) (73)专利权人 稳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市永康区民东路 5 号 (72)发明人 廖聪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32 代理人 王顺荣 (54) 实用新型名称 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在提供一种高尔夫球袋车收合 装置, 包含 : 一上车架, 上端。
2、具有一把手管 ; 一后 轮脚架, 由一连结片与上车架连接, 下端具有后 轮 ; 一拉杆, 连接上车架与后轮脚架 ; 一下车架, 与上车架连接, 下端具有前轮 ; 及一连杆机构, 设 于上、 下车架之间 ; 收合时, 由该连杆机构连动, 使下车架与前轮可往后轮方向靠拢, 以省略再收 合前轮的步骤, 防止弄脏使用者身体或衣物, 且达 到操作简便之功效。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CN 202020876 U1/1 页 2 1. 一种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含 : 一上车架,。
3、 上端具有一把手管 ; 一后轮脚架, 由一连结片与上车架连接, 下端具有后轮 ; 一拉杆, 连接上车架与后轮脚架 ; 一下车架, 与上车架连接, 下端具有前轮 ; 及 一连杆机构, 设于上、 下车架之间 ; 在收合时, 由该连杆机构连动, 使下车架与前轮往后 轮方向靠拢, 以省略再收合前轮的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车架底端具有一 转接座。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连杆机构包括 : 一下车架, 与上车架连接 ; 一第二连杆, 连接上、 下车架 ; 一第三连杆, 连接下车架与前轮 ; 及 一第。
4、四连杆, 连接第二、 第三连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20875 U CN 202020876 U1/2 页 3 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尤指一种收合时, 前轮可同步与 后轮靠拢, 以省略额外再收合前轮步骤的装置, 防止弄脏使用者, 达操作简便的功效。 【背景技术】 0002 习知高尔夫球袋车, 在整体车架收合后, 需要额外再对前轮进行收合的动作, 依其 动作大致可分为 : 一、 由一旋转轴转动前轮使之与后轮靠拢, 例如 : 美国第 6,698,789B2 号 专利案, 二、 拆卸前轮等两种方式 ; 而拆卸前轮的方。
5、式会有需再次装配的问题, 以及会引发 前轮零件遗失的麻烦和困扰 ; 再者, 两种收合方式, 使用者均需采弯腰或蹲坐的姿势, 一手 将车架保持特定的倾斜状态, 另一手进行收合(拆卸)前轮的动作, 不但操作繁琐且姿势不 良, 并且容易弄脏使用者身体或衣物, 显然麻烦又不便, 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即在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使车 架收合时, 前轮可同步与后轮靠拢, 以省略前轮收合的步骤, 并可防止弄脏使用者。 0004 一种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含 : 0005 一上车架, 上端具有一把手管 ; 0006 一后轮脚架,。
6、 由一连结片与上车架连接, 下端具有后轮 ; 0007 一拉杆, 连接上车架与后轮脚架 ; 0008 一下车架, 与上车架连接, 下端具有前轮 ; 及 0009 一连杆机构, 设于上、 下车架之间 ; 在收合时, 由该连杆机构连动, 使下车架与前轮 往后轮方向靠拢, 以省略再收合前轮的步骤。 0010 其中, 该上车架底端具有一转接座。 0011 其中, 该连杆机构包括 : 0012 一下车架, 与上车架连接 ; 0013 一第二连杆, 连接上、 下车架 ; 0014 一第三连杆, 连接下车架与前轮 ; 及 0015 一第四连杆, 连接第二、 第三连杆。 0016 本实用新型优点及功效在于 :。
7、 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高尔夫球袋车收合装置, 使车 架收合时, 前轮可同步与后轮靠拢, 以省略前轮收合的步骤, 并可防止弄脏使用者。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8 图 2 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动作示意图。 0019 图 3 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收合后的侧视示意图。 0020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 说 明 书 CN 202020875 U CN 202020876 U2/2 页 4 0021 1 上车架 11 上承座 12 把手管 0022 13 转接座 2 后脚轮架 20 后轮 0023 21 连结片 22 拉杆 3 下车架 0024 30 前轮 31 底。
8、承座 0025 32, 33, 34 连杆 4 连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请参阅图 1-2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包含 : 0027 一上车架 1, 上端具有一上承座 11, 并可连接一把手管 12, 底端则具有一转接座 13 ; 0028 一后轮脚架 2, 上端由一连结片 21 与上车架 1 连接, 下端则连接有后轮 20 ; 0029 一拉杆 22, 连接于上车架 1 底端 ( 转接座 13) 与后轮脚架 2 之间 ; 0030 一下车架 3, 一端与上车架 1( 转接座 13) 连接, 另一端则具有一底承座 31, 且与一 底车架 33 连接, 该底车架 33 末端并连接具有前。
9、轮 30 ; 及 0031 一连杆机构 4, 设于上、 下车架 1、 3 之间, 包括 : 一第一连杆, 即为下车架 3 ; 一第二 连杆 32, 连接于上、 下车架 1、 3 之间 ; 一第三连杆, 即为底车架 33, 与下车架 3 连接 ; 一第四 连杆 34, 连接于第二、 第三连杆 32、 33 之间, 且该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连杆 3、 32、 33、 34 并 构成一平行四连杆。 0032 当收合时, 向上提下车架 3 由第二连杆 32 推动连结片 21, 以拉动后轮脚架 2 使后 轮 20 往内收合 ; 另一方面, 因下车架 3 与第三连杆 33 连接, 而第三连杆 33。
10、 的另一端并连 接第四连杆 34, 且由于下车架 3 与第二、 第三、 第四连杆 32、 33、 34 为一平行四连杆, 因此当 收合时, 第四连杆 34 会维持与下车架 3 平行的状态, 使得向上提下车架 3 的同时, 将可由第 四连杆 34 的连动, 使下车架 3 与第三连杆 33 逐渐折合, 并带动前轮 30 往连结片 21 方向移 动, 使前、 后轮 30、 20 逐渐靠近, 如图 2 所示 ; 直到收合后, 上、 下车架 1、 3 呈折叠状态, 而前 轮 30 则随着四连杆机构 4 往后轮 20 方向平移靠拢, 如图 3 所示, 此时已不需再对前轮 30 进行任何收合的动作, 而且球。
11、车整体也呈现出紧密贴合且较小材积的状态。 0033 故由以上说明可知, 本实施例于收合时, 只要向上提下车架 3, 便可借着由下车架 3 与第二、 第三、 第四连杆 32、 33、 34 所组成的四连杆机构 4, 同步带动前轮 30 与后轮 20 靠 拢, 上、 下车架 1、 3 相互折叠的收合状态, 不但在操作上相当简便, 而可省略再收合前轮 30 的步骤, 并可防止弄脏使用者身体或衣物, 显然远比习知者更为进步。 0034 简言之, 即本实用新型主要特征在于 : (1) 前轮的固定于下车架, (2) 上、 下车架之 间设有一连杆机构 ; 使当球车收合时, 透过该连杆机构便可对下车架进行收合, 并使前轮同 步与后轮靠拢, 以省去额外再收合前轮的步骤, 防止弄脏使用者身体或衣物, 达到操作简便 的功效。 说 明 书 CN 202020875 U CN 202020876 U1/3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0875 U CN 202020876 U2/3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0875 U CN 202020876 U3/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0875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