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型护脊背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型护脊背幅.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1151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8.03 CN 201911511 U *CN201911511U* (21)申请号 201020672683.2 (22)申请日 2010.12.21 A45F 3/08(2006.01) (73)专利权人 熊若仪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宝龙路 11 号 (72)发明人 熊若仪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5203 代理人 彭长久 (54) 实用新型名称 川型护脊背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川型护脊背幅, 包括有 背板, 该背板上设有中间凸条、 左侧凸条。
2、和右侧凸 条, 该中间凸条、 左侧凸条和右侧凸条均贯通该背 板的上下端, 由该中间凸条、 左侧凸条和右侧凸条 组合形成川字型的凸起物 ; 该左侧凸条和中间凸 条之间形成有第一导气槽, 该右侧凸条和中间凸 条之间形成有第二导气槽 ; 藉此, 通过于背板上 设置有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和中间凸条, 该左侧凸 条、 右侧凸条和中间凸条符合人体背部的生理曲 线的要求, 使得背包的重量均匀分配于人体背部 上, 平均受力, 减轻肩部负担, 以舒缓背包者的肌 肉疲劳, 从而达到护脊、 保健的目的, 以及, 该两导 气槽有利于背部空气的流通, 有效解决背部闷热, 舒适健康。 (51)Int.Cl. (19)中华。
3、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CN 201911514 U1/1 页 2 1. 一种川型护脊背幅, 包括有背板, 其特征在于 : 该背板上设置有用于承托人体脊柱 的中间凸条以及用于承托人体脊柱两侧腰背肌肉的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 该中间凸条、 左侧 凸条和右侧凸条均贯通该背板的上下端, 由该中间凸条、 左侧凸条和右侧凸条组合形成川 字型的凸起物 ; 以及, 该左侧凸条和中间凸条之间形成有第一导气槽, 该右侧凸条和中间凸 条之间形成有第二导气槽, 该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均贯通背板的上下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川型护。
4、脊背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左侧凸条和右侧凸条的厚 度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川型护脊背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间凸条上端厚度小于下 端厚度, 且该中间凸条的厚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加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911511 U CN 201911514 U1/3 页 3 川型护脊背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背负用具领域技术, 尤其是指一种能够舒缓背包者肌肉疲劳 的川型护脊背幅。 背景技术 0002 学生书包过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书包总重量超过体重 15便定义为过重, 书包 过重会有机会引起颈肩背痛、 腰肌酸痛及寒背等问题, 尤其对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
5、年危害 最大, 另一方面, 不正确的背包姿势也是引起颈肩背痛、 腰肌酸痛及寒背等问题的一个主要 原因。 现有的书包其受力点过于集中在肩部上, 容易造成肩部肌肉疲劳, 甚至是腰椎变形等 问题的出现, 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发育, 给家长带来困扰。 0003 针对上述问题, 有人提出于书包与背包接触的侧面上安装有背幅, 然而, 现有的背 幅大多只在于纠正使用者的背包姿势, 而且现有的背幅其设计过于简陋, 不能使书包的重 量平均分配于背部上, 对人体的脊椎也起不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川型护 脊背幅, 其能有效解。
6、决现有之背幅不能对人体的脊椎起到保护作用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川型护脊背幅, 包括有背板, 该背板上设置有用于承托人体脊柱的中间凸条 以及用于承托人体脊柱两侧腰背肌肉的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 该中间凸条、 左侧凸条和右侧 凸条均贯通该背板的上下端, 由该中间凸条、 左侧凸条和右侧凸条组合形成川字型的凸起 物 ; 以及, 该左侧凸条和中间凸条之间形成有第一导气槽, 该右侧凸条和中间凸条之间形成 有第二导气槽, 该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均贯通背板的上下端。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左侧凸条和右侧凸条的厚度相同。 0008 作。
7、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中间凸条上端厚度小于下端厚度, 且该中间凸条的厚度 由上端向下端逐渐加厚。 000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具体而言, 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 : 0010 一、 通过于背板上设置有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和中间凸条, 该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 和中间凸条符合人体背部的生理曲线的要求, 通过结合利用该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和中间 凸条, 使得背包的重量均匀分配于人体背部上, 平均受力, 减轻肩部负担, 以舒缓背包者的 肌肉疲劳, 从而达到护脊、 保健的目的。 0011 二、 通过设置有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 利用该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一方 面可减少。
8、背包对脊椎的压力, 另一方面其有利于背部空气的流通, 并可将人体背部产生的 热量及时散去, 让背部保持通风干燥, 有效解决背部闷热, 舒适健康, 提高背包者背包的舒 适度。 说 明 书 CN 201911511 U CN 201911514 U2/3 页 4 0012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正面示图。 0014 附图标识说明 : 0015 10、 背板 20、 左侧凸条 0016 30、 右侧凸条 40、 中间凸条 0017 51、 第一导气槽 52、 第二导气槽 。
9、具体实施方式 : 0018 请参照图 1 所示, 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包括有背板 10 以及设置于背板 10 上的左侧凸条 20、 右侧凸条 30 和中间凸条 40。 0019 其中, 该背板 10 的形状和结构如图 1 所示, 该背板 10 的大小与人体的脊背相适 配。该左侧凸条 20 和右侧凸条 30 均采用特厚柔软背垫做成, 该左侧凸条 20 和右侧凸条 30 分别对应设置于背板 10 的左侧缘和右侧缘上, 且该左侧凸条 20 和右侧凸条 30 均贯通该背 板 10 的上下端, 该左侧凸条 20 和右侧凸条 30 的形状分别与人体脊柱两侧腰背相适配, 该 左侧凸。
10、条 20 和右侧凸条 30 的厚度相同, 该左侧凸条 20 和右侧凸条 30 用于承托人体脊柱 两侧腰背肌肉, 起到平均分配受力的作用。 0020 该中间凸条 40 亦采用特厚柔软背垫做成, 该中间凸条 40 位于前述左侧凸条 20 和 右侧凸条 30 之间, 且该中间凸条 40 贯通背板 10 的上下端, 该中间凸条 40 与人体的脊柱相 适配, 该中间凸条40的上端厚度小于下端厚度, 且该中间凸条40的厚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 加厚, 符合人体背部的生理曲线的要求, 该中间凸条 40 用于承托人体脊柱。另外, 该中间凸 条 40 与前述左侧凸条 20 和右侧凸条 30 组合形成川字型的凸起物,。
11、 利用该凸起物可将背包 的重量均匀分配到人体背部上。 0021 以及, 该中间凸条 40 与左侧凸条 20 之间形成有第一导气槽 51, 该中间凸条 40 与 右侧凸条 30 之间形成有第二导气槽 52, 该第一导气槽 51 和第二导气槽 52 均贯通背板 10 的上下端, 该第一导气槽51和第二导气槽52可以将人体背部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 让人体 背部保持通风干燥。 0022 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 0023 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书包或各种背包上, 亦可单独使用以保护人体脊椎。 使用时, 该左侧凸条 20 和右侧凸条 30 分别抵于人体脊柱两侧腰背肌肉上, 该中间凸条 40 抵于人体 。
12、脊柱上, 以此使得背包的重量均匀分配到人体背部。 并且该第一导气槽51和第二导气槽52 与人体背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人体背部产生的热量通过该间隙可及时散发出去, 保持人体 背部通风干燥。 0024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 首先, 通过于背板上设置有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和中 间凸条, 该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和中间凸条符合人体背部的生理曲线的要求, 通过结合利用 该左侧凸条、 右侧凸条和中间凸条, 使得背包的重量均匀分配于人体背部上, 平均受力, 减 轻肩部负担, 以舒缓背包者的肌肉疲劳, 从而达到护脊、 保健的目的。 其次, 通过设置有第一 说 明 书 CN 201911511 U CN 。
13、201911514 U3/3 页 5 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 利用该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一方面可减少背包对脊椎的压力, 另一方面其有利于背部空气的流通, 并可将人体背部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去, 让背部保持通 风干燥, 有效解决背部闷热, 舒适健康, 提高背包者背包的舒适度。 0025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 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 等同变 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1911511 U CN 201911514 U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11511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