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李箱.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711650.6 (22)申请日 2017.06.19 (73)专利权人 吴怡明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72)发明人 吴怡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李林 (51)Int.Cl. A45C 5/04(2006.01) A45C 5/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行李箱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 其具有一壳体 及一把手, 该把手通过两伸缩杆与该壳体连接, 以供该把手相对于。
2、该壳体伸缩, 而该壳体底部具 有二轮子, 特征在于: 该二轮子位于该壳体内, 而 该行李箱具有二连动件, 该二连动件分别与该两 伸缩杆和该二轮子相连接, 以于移动该把手时透 过该二连动件将该二轮子从该壳体内向外移动 或是从该壳体外向内收回。 其中, 当该把手朝向 该壳体外拉伸时, 该二轮子从该壳体内向外移 动, 而当该把手朝向该壳体缩回时, 该二轮子从 该壳体外向内收回。 如此一来, 通过上述的连动 件便能使轮子向外移出或向内收回, 以降低行李 箱的高度, 进而方便收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 CN 207011854 U 2018.02.16 CN 207011854 U 1。
3、.一种行李箱, 其具有一壳体及一把手, 该把手通过两伸缩杆与该壳体连接, 以供该把 手相对于该壳体伸缩, 而该壳体底部具有二轮子, 其特征在于: 该二轮子位于该壳体内, 而该行李箱具有二连动件, 该二连动件分别与该两伸缩杆和 该二轮子相连接, 以在移动该把手时透过该二连动件将该二轮子从该壳体内向外移动或是 从该壳体外向内收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 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底部对应该二轮子处设有二孔 洞, 以供该二轮子从该壳体内向外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 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位于该二孔洞处对应设有二挡 板, 且该二挡板相对该二孔洞横向移动, 当该二轮子位于该壳体内时,。
4、 该二挡板将该二孔洞 封闭, 以将该二轮子完全隐藏在该壳体内, 而当该把手朝向该壳体外拉伸时, 该二挡板横向 移动使该二孔洞呈开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 其特征在于, 每一该伸缩杆底部内设有一弹簧, 当该 把手朝向该壳体缩回时, 该两伸缩杆压缩两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 其特征在于, 每一该轮子与该壳体连接处具有一限位 部, 而该壳体对应两限位部具有二限位槽, 该两限位部分别在该二限位槽内移动, 当该二轮 子固定于该壳体外时, 该两限位部卡于该二限位槽的一端, 以在滚动时该二轮子不会受该 行李箱的重量而被压回该壳体内。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5、 207011854 U 2 行李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领域, 尤其是一种轮子能够自由收起或伸出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0002 行李箱是现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 以便人们在旅行或从事各种商业行为时, 可于行李箱中装入个人随身使用物品, 并能轻易地带着行李搭乘车辆、 火车、 邮轮或飞机等 各式交通工具, 前往旅途中的各个地点。 在早期, 行李箱仅有提把设置, 以供人们提起携带, 不过由于提起行李箱行走相当的费力与不便, 因此, 将于行李箱的底部加装拖轮, 使人们将 可以拖行的方式携带行李箱, 以节省提携行李的力。 0003 并且, 传统的行李箱底部的轮子为固定式, 无论行。
6、李箱为静止状态或是移动状态, 轮子都位于同一位置。 然而, 行李箱底部的轮子须承受整个行李箱的重量, 且轮子又为固定 位置设置而无法收纳, 当使用时间一长, 会使得轮子常因重量负荷而产生耗损的情形, 导致 行李箱的功用大打折扣。 并且, 若是轮子一直处于外露的状态, 会使行李箱占用的空间较 大, 使得收纳较不方便。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苦心研究, 并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 年的累积经验, 进而提供一种行李箱, 以期可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 旨在提供一种行李箱, 使底部的轮子能够于行李箱静止状 态下收起, 当行李箱欲移。
7、动时再伸出, 以降低行李箱的高度, 利于收纳。 0006 为达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 其具有一壳体及一把手, 该把手通过 两伸缩杆与该壳体连接, 以供该把手相对于该壳体伸缩, 而该壳体底部具有二轮子, 其特征 在于: 0007 该二轮子位于该壳体内, 而该行李箱具有二连动件, 该二连动件系分别与该两伸 缩杆和该二轮子相连接, 以在移动该把手时透过该二连动件将该二轮子从该壳体内向外移 动或是从该壳体外向内收回。 0008 所述的行李箱, 其中, 该壳体底部对应该二轮子处设有二孔洞, 以供该二轮子从该 壳体内向外移动。 0009 所述的行李箱, 其中, 该壳体位于该二孔洞处对应设有。
8、二挡板, 且该二挡板相对该 二孔洞横向移动, 当该二轮子位于该壳体内时, 该二挡板将该二孔洞封闭, 以将该二轮子完 全隐藏在该壳体内, 而当该把手朝向该壳体外拉伸时, 该二挡板横向移动使该二孔洞呈开 启状态。 0010 所述的行李箱, 其中, 每一该伸缩杆底部内设有一弹簧, 当该把手朝向该壳体缩回 时, 该两伸缩杆压缩两弹簧。 0011 所述的行李箱, 其中, 每一该轮子与该壳体连接处具有一限位部, 而该壳体对应两 限位部具有二限位槽, 该两限位部分别在该二限位槽内移动, 当该二轮子固定于该壳体外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011854 U 3 时, 该两限位部卡于该二限位槽的一。
9、端, 以在滚动时该二轮子不会受该行李箱的重量而被 压回该壳体内。 0012 如此一来, 通过上述的轮子移动装置便能使轮子向外移出或向内收回, 以降低行 李箱的高度, 进而减少所占用的空间更便于收纳, 并且轮子收于壳体内时是完全隐藏以减 少轮子的耗损。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行李箱于非移动状态时的部分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轮子移动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行李箱于移动状态时的部分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动件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
10、非移动状态时的外表面示意图。 0019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状态时的外表面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1-行李箱; 11-壳体; 111-孔洞; 12-把手; 13-伸缩杆; 14-轮子; 141- 限位部; 15-连动件; 151-轨道; 152-限位槽; 16-弹簧; 17-挡板; Fa-力量作用方向; Fb-力量 作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 敬请参 阅。 0022 请参阅图1至图7, 其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行李箱非移动状态时的 部分示意图、 轮子移动示意图、 行李箱移动状态时的部。
11、分示意图、 连动件示意图、 非移动状 态时的外表面示意图和移动状态时的外表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1, 其 具有一壳体11及一把手12, 该把手12通过两伸缩杆13与该壳体11连接, 以供该把手12相对 于该壳体11伸缩, 而该壳体11底部具有二轮子14, 而该二轮子14位于该壳体11内, 而该行李 箱1具有二连动件, 该二连动件系分别与该两伸缩杆和该二轮子相连接, 以控制该二轮子14 从该壳体11内向外移动或是从该壳体11外向内收回。 具体来说, 请续参阅图2与后续图示, 在图中系省略该行李箱1的部分结构, 且由于二该轮子14通过同样方式移动, 因此仅显示其 中一个该轮子1。
12、4附近的结构, 如此可一目了然该轮子14移动时的结构变化。 如图所示, 该伸 缩杆13及该轮子14与一连动件15相连接, 该连动件15也设于该壳体11内, 而当该行李箱1在 静止状态时, 该轮子14位于该壳体11内。 当使用者欲移动该行李箱1时, 使用者通过将该把 手12向上拉, 以施予该伸缩杆13一向上的力Fa。 而当该伸缩杆13受力向上移动时, 由于该伸 缩杆13与该连动件15相互连接, 因此力Fa也会作用于该连动件15上, 而该轮子14也与该连 动件15相互连接, 此时该连动件15作为改变力量的作用方向的元件, 将力Fa转变为向下的 力Fb并施加于该轮子14, 使该轮子14受力向下移动而。
13、凸出该壳体11, 如图3所示。 当该伸缩 杆13拉伸至一定位置时, 该轮子14会固定, 以使该行李箱1处于能够移动的状态, 如图4所 示。 相反地, 若是要将该轮子14收回, 则与上述的方式相同, 使用者将该把手12向下压, 以施 于该伸缩杆13一向下的力, 再通过该连动件15的转换, 使该轮子14受到向上的力, 以使该轮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011854 U 4 子14向上回到该壳体11内。 0023 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 该连动件15是板状体, 且上面具有复数轨道151, 以分别供该 伸缩杆13与该轮子14连接之用, 并且通过该些轨道151使该连动件15于受力时, 改。
14、变力量作 用方向, 让该伸缩杆13与该轮子14朝向不同方向移动。 并且, 该连动件15上还具有一限位槽 152, 而该轮子14则对应该限位槽152具有一限位部141, 两限位部141分别于该二限位槽152 内移动, 当该二轮子14固定于该壳体11外时, 两限位部141卡于该二限位槽152的一端, 以于 滚动时该二轮子14不会受该行李箱1的重量而被压回该壳体11内, 以避免使用者需要一直 拉动该把手12将该轮子14推出该壳体11的情况。 该连动件15也可以为其他型态如齿轮等, 并不以此为限。 0024 并且, 每一该伸缩杆13底部内设有一弹簧16, 当该把手12朝向该壳体11缩回时, 该 两伸缩。
15、杆13压缩该些弹簧16, 以于使用者欲拉伸该把手12时, 该些弹簧16能提供回复弹力, 让使用者更容易将该把手12拉伸出来, 如此使用者所施以该把手12的力量不需要太多即可 轻松将该两伸缩杆13向上移动, 驱使该轮子14向下移动。 0025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本实用新型于该壳体11底部可对应该二轮子14处设有二孔 洞111, 以供该二轮子14从该壳体11内向外移动, 且该壳体11位于该二孔洞111处对应设有 二挡板17, 该二挡板17通过该两伸缩杆13的控制以相对该二孔洞111横向移动, 当该两伸缩 杆13向下缩回使该二轮子14回到该壳体11内时, 该二挡板17将该二孔洞111封闭, 而。
16、当该两 伸缩杆13向上拉伸使该二轮子14向该壳体11外移动时, 该二挡板17横向移动使该二孔洞 111呈开启状态, 以供该二轮子14进出, 通过该二挡板17的设计能使该行李箱1于静止状态 时, 封闭该二孔洞111避免灰尘等物质侵入, 并且该二挡板17能使该二轮子14完全隐藏在该 壳体内, 进而避免该二轮子14产生耗损。 0026 综上所述, 通过上述的连动件和其他结构辅助, 让该行李箱1的该二轮子14能够自 由地从该壳体11内伸出或是缩回该壳体11内, 以使该行李箱1整体的高度降低, 进而减少该 行李箱1所占用的空间, 达到更利于收纳的功效。 并且, 该二轮子14于收纳状态时, 系完全隐 藏于。
17、该壳体11内, 更能降低该二轮子14耗损的可能性。 0027 然而, 以上所述者,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的范围; 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都应涵盖于 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01185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6 CN 207011854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7 CN 207011854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8 CN 207011854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9 CN 207011854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0 CN 207011854 U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1 CN 207011854 U 11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2 CN 207011854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