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伞的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折叠伞。
背景技术
折叠伞由于能够折叠,携带方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折叠伞在使 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现有折叠伞的带扣设有伞面上,折叠伞打开的时候,用来收伞的带 扣总是遮挡到眼睛或扫到头发;
2)现有折叠伞的带扣与把手没有连接,当手握把手时,折叠伞除把手外的 其他部分容易与把手脱离。
3)雨伞套与折叠伞分开设置,非常容易丢失;
4)现有的折叠伞的把手均为塑料材料成型,手感较硬,使用时握持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多种功能的一 种新型折叠伞。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折叠伞,所述折叠伞包括把手、拉杆、支撑骨架和伞面,所述拉 杆的一端连接把手,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为可折叠, 支撑骨架支撑伞面,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带扣和固定套,所述把手本体上 设有收纳带扣的收纳结构,所述带扣的一端固定于收纳结构上,所述带扣的另 一端连接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可套设于折叠伞折叠后的顶部或把手本体上。
采用以上结构,折叠伞折叠状态时,带扣由收纳结构中抽出,缠住折叠后 的折叠伞,起到固定伞面和支撑骨架的作用,此时固定套套设于折叠伞折叠后 的顶部,起到进一步固定的作用以及保护折叠伞折叠后的顶部的作用,同时把 手不易与拉杆、支撑骨架和伞面脱离。折叠伞打开状态时,把手本体的收纳结 构收纳多余部分的带扣,固定套套设于把手本体上,由于带扣和固定套设于把 手本体上,因此解决了遮挡到眼睛或扫到头发问题。由于带扣和固定套与把手 本体为连接状态,因此不易丢失。
优选地,所述把手本体包括第一把手本体和第二把手本体,所述第一把手 本体的一端与拉杆可拆卸连接,第一把手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把手本体转动连 接。由于现有折叠伞的把手大部分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把手本体 与现有结构的折叠伞相衔接,第二把手本体承载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因此现有 结构的折叠伞可以通过更换现有折叠伞的把手,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把手本体与第二把手本体的轴线相同。容易生产,结构 简单且牢固,外形美观。
优选地,所述第一把手本体与拉杆连接的一端设有容纳折叠后支撑骨架的 凹槽。折叠伞在折叠状态时,由于其顶部有固定套进行固定,周侧有带扣进行 固定,折叠后支撑骨架可放置于凹槽内,起到进一步固定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收纳结构包括收纳带扣的空腔、固定带扣的固定柱和供带扣 穿过的通孔,所述空腔设于第二把手本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柱设于空腔内,所 述通孔设于第二把手本体的侧壁上,所述带扣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柱上。由于带 扣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柱上,因此旋转第二把手本体,带扣能够通过通孔缠绕于 固定柱上,收纳于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沿第二把手本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固定柱与第二把手 本体的轴线相同。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优选地,所述收纳结构包括环槽,所述环槽设于第二把手本体的侧壁上, 所述带扣的一端固定于环槽内。可通过旋转第二把手本体将带扣缠绕于环槽内, 或者直接将带扣缠绕于环槽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的内径分别与折叠伞折叠后顶部的外径和第二把手本 体的外径相同。方便固定套能够套设于折叠伞折叠后顶部或第二把手本体。
优选地,所述带扣靠近固定套的一端设有卡块。卡块能够起到定位带扣的 作用,使带扣卡于通孔或环槽外,方便拿取。
优选地,所述带扣和固定套均为硅胶材料成型。硅胶材料吸附性能高、热 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因此即使折叠伞折叠后的顶 部的外径或把手本体的外径存在差别,带扣和固定套也能够使用。同时,硅胶 材料成型的固定套由于具有弹性,因此使用时握持的手感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伞把手,折叠伞折叠状态时, 能够固定伞面和支撑骨架,以及保护折叠伞折叠后的顶部,同时把手不易与拉 杆、支撑骨架和伞面脱离。折叠伞打开状态时,带扣和固定套设于把手上,不 存在带扣遮挡到眼睛或扫到头发的问题。此外由于带扣和固定套与把手本体为 连接状态,因此也不易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伞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伞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折叠伞把手的第一种收纳结构以及第一种连接 结构的示意图;(省略拉杆)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折叠伞把手的第一种收纳结构以及第二种连接 结构的示意图;(省略拉杆)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折叠伞的把手的收纳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 图。
图中:1、把手;11、把手本体;111、第一把手本体;112、第二把手本体; 113、凹槽;12、带扣;121、卡块;13、固定套;14、收纳结构;141、空腔; 142、固定柱;143、通孔;144、环槽;2、拉杆;3、伞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折叠伞,所述折叠伞包括把手1、 拉杆2、支撑骨架(图中省略)和伞面3,所述拉杆2的一端连接把手1,所述 拉杆2的另一端连接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为可折叠,支撑骨架支撑伞面3, 所述把手1包括把手本体11、带扣12和固定套13,所述把手本体11上设有收 纳带扣12的收纳结构14,所述带扣12的一端固定于收纳结构14上,所述带 扣12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13可套设于折叠伞折叠后的顶部或 把手本体11上。
采用以上结构,折叠伞折叠状态时,带扣由收纳结构14中抽出,缠住折叠 后的折叠伞,起到固定伞面和支撑骨架的作用,此时固定套13套设于折叠伞折 叠后的顶部,起到进一步固定的作用以及保护折叠伞折叠后的顶部的作用,同 时把手不易与拉杆、支撑骨架和伞面脱离。折叠伞打开状态时,把手本体11的 收纳结构14收纳多余部分的带扣12,固定套13套设于把手本体11上,由于带 扣12和固定套13设于把手本体11上,因此解决了遮挡到眼睛或扫到头发问题。 由于带扣12和固定套13与把手本体11为连接状态,因此不易丢失。
优选地,所述把手本体11包括第一把手本体111和第二把手本体112,所 述第一把手本体111的一端与拉杆可拆卸连接,第一把手本体111的另一端与 第二把手本体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把手本体111与第二把手本体112的轴 线相同。由于现有折叠伞的把手大部分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把手 本体111与现有结构的折叠伞相衔接,第二把手本体112承载本实用新型的功 能,因此现有结构的折叠伞可以通过更换现有折叠伞的把手,而实现本实用新 型的功能。折叠伞在折叠状态时,由于其顶部有固定套13进行固定,周侧有带 扣12进行固定,因此为了对折叠伞进一步固定,所述第一把手本体111与拉杆 连接的一端设有容纳折叠后支撑骨架的凹槽113。折叠后支撑骨架可放置于凹槽 112内。
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结构包括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如下所述:
如图3所示,所述收纳结构14包括收纳带扣12的空腔141、固定带扣12 的固定柱142和供带扣12穿过的通孔143,所述空腔141设于第二把手本体112 的内部,所述固定柱142设于空腔141内,所述通孔143设于第二把手本体112 的侧壁上,所述带扣1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柱142上,所述固定柱142沿第二把 手本体112的轴向设置,所述固定柱142与第二把手本体112的轴线相同。由 于带扣1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柱142上,因此旋转第二把手本体112,带扣12 能够通过通孔143缠绕于固定柱142上,收纳于空腔141内。
第二种结构如下所述:
如图5所示,所述收纳结构14包括环槽144,所述环槽144设于第二把手 本体112的侧壁上,所述带扣12的一端固定于环槽144内。可通过旋转第二把 手本体112将带扣12缠绕于环槽144内,或者直接将带扣12缠绕于环槽144 内。
为了方便固定套13能够套设于折叠伞折叠后顶部或第二把手本体112。一 种情况,所述固定套13的内径分别与折叠伞折叠后顶部的外径和第二把手本体 112的外径相同。优选地,所述带扣12靠近固定套13的一端设有卡块121。卡 块121能够起到定位带扣12的作用,使带扣卡12于通孔143或环槽144外, 方便拿取。
另一种情况,所述带扣12和固定套13均为硅胶材料成型。硅胶材料吸附 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因此即使折叠伞 折叠后的顶部的外径或把手本体11的外径存在差别,带扣12和固定套13也能 够使用。
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把手本体111的一端与拉杆2可拆卸连接,具体 为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把手本体111的另一端与第二把手本体112转动连 接,如图3所示,为通过竖截面为“工”字型的连接柱进行连接,第一把手本 体111和第二把手本体112的连接端分别设有连接腔,“工”字型的连接柱的 两端分别置于两个连接腔内。如图4所示,为通过竖截面为“T”字型的连接柱 进行连接,所述“T”字型的连接柱的一端设于第一把手本体111的底端,且与 第一把手本体11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把手本体112在于第一把手本体111的 连接端设有连接腔,所示“T”字型的连接柱的另一端设于连接腔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 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 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