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分类钱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分类钱包.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651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 CN 203986518 U (21)申请号 201420429636.3 (22)申请日 2014.07.31 A45C 1/06(2006.01) A45C 1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刘凯 地址 200443 上海市闸北区三泉路999弄34 号 302 室 (72)发明人 刘凯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代理人 林炜 (54) 实用新型名称 RFID 分类钱包 (57) 摘要 一种 RFID 分类钱包, 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 域, 所解决的是现有。
2、 RFID 防盗屏蔽钱包使用不便 及多种制式 RFID 互相干扰的问题。该钱包的钱 包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片用于屏蔽射频信号的屏 蔽片, 及至少两个卡片插袋, 各个卡片插袋分成两 类, 其中的一类为 A 类插袋, 另一类为 B 类插袋, A 类插袋与 B 类插袋之间设置有软磁性的吸波片, 各屏蔽片、 各吸波片及各卡片插袋以层叠方式布 设 ; 所述吸波片有 1 或 2 片, 吸波片将 A 类插袋、 B 类插袋相互隔开, 并将 A 类插袋、 屏蔽片相互隔 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钱包, 兼具安全性及便利 性, 并减少了多种制式 RFID 彼此影响通讯的概 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3、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6518 U CN 203986518 U 1/1 页 2 1. 一种 RFID 分类钱包, 包括钱包本体, 所述钱包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片用于屏蔽射频 信号的屏蔽片, 及至少两个卡片插袋, 其特征在于 : 各个卡片插袋分成两类, 其中的一类为 A 类插袋, 另一类为 B 类插袋, A 类插袋与 B 类 插袋之间设置有软磁性的吸波片, 各屏蔽片、 各吸波片及各卡片插袋以层叠方式布设 ; 所述吸波片有 1 或 2 片, 吸波片将 A 。
4、类插袋、 B 类插袋相互隔开, 并将 A 类插袋、 屏蔽片 相互隔开, 且吸波片的数量为 2 片时, B 类插袋及屏蔽片均设置在 2 片吸波片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86518 U 2 1/3 页 3 RFID 分类钱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 特别是涉及一种 RFID 分类钱包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人们通常会在钱包内放置有多种 RFID 卡 (射频识别卡) , 普通的钱包安全性较差, 对 RFID 卡没有保护功能, 容易被附近的读写器读取钱包内 RFID 卡的信息, 导致钱包内的 RFID 卡信息被盗刷, 而且钱包内的多种制式 RFID 之。
5、间还存在着互相干扰的问题, 有时候必 须将 RFID 卡取出钱包才能使用。 0003 为了避免RFID卡信息被盗刷, 出现了一种RFID防盗屏蔽钱包, 这种钱包都在钱包 本体的单侧或双侧贴置有导电的屏蔽片对放置在钱包本体内的 RFID 卡进行电磁场保护, 这种屏蔽片通常采用导电板件或导电金属编织物。当钱包内 RFID 卡的天线标签接收到读 卡器发出的电磁信号后, 自身激发产生一个感应的交变磁通, 在 RFID 卡贴近导电屏蔽片表 面的情况下, 由于天线标签与导电屏蔽片的表面很近, 此交变磁通必然会流经导电屏蔽片, 会在导电屏蔽片表面及一定的趋伏深度区域内产生一个感生电磁涡流区域, 该感生电磁涡。
6、 流与天线标签产生的交变磁通方向相反, 因而会削弱该交变磁通, 从而减弱天线标签的电 磁读取敏感度, 使得 RFID 卡的读取距离大大降低, 在极限情况下, 无论读卡器离钱包有多 近, 也无法读取钱包内 RFID 卡的信息。 0004 RFID 防盗屏蔽钱包可以确保钱包内的 RFID 卡信息不被盗刷, 但是却把钱包内所 有的RFID卡都一起屏蔽了, 使得所有的RFID卡都需要从钱包中取出后才能使用, 给钱包内 一些不需要屏蔽保护的 RFID 卡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 为需要保护的RFID卡提供屏蔽保护。
7、, 无需屏蔽保护的RFID卡也无需取出即能方便使用, 且 能有效避免多种制式 RFID 卡之间互相干扰的 RFID 分类钱包。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 RFID 分类钱包, 包括钱包本 体, 所述钱包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片用于屏蔽射频信号的屏蔽片, 及至少两个卡片插袋, 其 特征在于 : 0007 各个卡片插袋分成两类, 其中的一类为 A 类插袋, 另一类为 B 类插袋, A 类插袋与 B 类插袋之间设置有软磁性的吸波片, 各屏蔽片、 各吸波片及各卡片插袋以层叠方式布设 ; 0008 所述吸波片有 1 或 2 片, 吸波片将 A 类插袋、 B 类插袋相互隔开, 。
8、并将 A 类插袋、 屏 蔽片相互隔开, 且吸波片的数量为 2 片时, B 类插袋及屏蔽片均设置在 2 片吸波片之间。 000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RFID 分类钱包, 利用屏蔽片对 B 类插袋内需要保护的 RFID 卡 进行电磁屏蔽保护, 利用吸波片将 A 类插袋与屏蔽片隔开, 并利用吸波片的优良导磁特性 对 A 类插袋内无需屏蔽保护的 RFID 卡进行磁场增强, 增强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的可读写 距离, 为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的读写带来便利, 使得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无需取出即能方 说 明 书 CN 203986518 U 3 2/3 页 4 便使用, 且能有效。
9、避免 B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对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的干扰。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 RFID 分类钱包的立体示意图 ; 0011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 RFID 分类钱包的仰视剖切图 ; 0012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 RFID 分类钱包的立体示意图 ; 0013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 RFID 分类钱包的仰视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但本实施例并不用 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 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
10、0015 如图 1- 图 2 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 RFID 分类钱包, 包括钱包 本体10, 所述钱包本体10内设置有一片用于屏蔽射频信号的屏蔽片14, 及至少两个卡片插 袋, 其特征在于 : 0016 各个卡片插袋分成两类, 其中的一类为 A 类插袋 11, 另一类为 B 类插袋 12, A 类插 袋 11 与 B 类插袋 12 之间设置有一片软磁性的吸波片 13, 屏蔽片 14、 吸波片 13 及各卡片插 袋以层叠方式布设 ; 0017 所述吸波片 13 将 A 类插袋 11、 B 类插袋 12 相互隔开, 并将 A 类插袋 11、 屏蔽片 14 相互隔开, 即 A 。
11、类插袋 11 设置在吸波片 13 的一侧, B 类插袋 12 及屏蔽片 14 设置在吸波片 13 的另一侧。 0018 如图 3- 图 4 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 RFID 分类钱包, 包括钱包 本体20, 所述钱包本体20内设置有两片用于屏蔽射频信号的屏蔽片24, 及至少两个卡片插 袋, 其特征在于 : 0019 各个卡片插袋分成两类, 其中的一类为 A 类插袋 21, 另一类为 B 类插袋 22, A 类插 袋 21 分成两组, 该两组 A 类插袋 21 分置于 B 类插袋 22 两侧, B 类插袋 22 的两侧各设置有 一片软磁性的吸波片 23, 两片屏蔽片 24、 两。
12、片吸波片 23 及各卡片插袋以层叠方式布设 ; 0020 两片吸波片 23 将 B 类插袋 22 与其两侧的两组 A 类插袋 21 分别隔开, 并将 A 类插 袋21与两片屏蔽片24相互隔开, 即B类插袋22及屏蔽片24均设置在两片吸波片23之间。 0021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 也可以采用两片吸波片, 并在两片吸波片之间设置一 片屏蔽片, 即将第二实施例中的屏蔽片减去一片。 0022 本实用新型第一、 第二实施例中, 屏蔽片均与吸波片相邻布设,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 施例中,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 吸波片与屏蔽片也可以由若干个 B 类插袋隔开。 0023 本实用新型第一、 第二实施例中,。
13、 屏蔽片、 吸波片、 卡片插袋彼此独立, 本实用新型 其它实施例中, 也可以将屏蔽片、 吸波片相互贴合, 也可以将屏蔽片、 吸波片贴置在卡片插 袋上, 或嵌置在钱包本体的夹层中。 0024 本实用新型第一、 第二实施例中, 屏蔽片、 吸波片的厚度均在0.1mm0.5mm之间。 0025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 所述屏蔽片可采用电磁波屏蔽材料 (如银、 铜、 铁、 不锈 钢、 镍、 铝、 镁及其合金) 制成的板材, 也可采用电磁波屏蔽材料制成的编织品 (如金属屏蔽 说 明 书 CN 203986518 U 4 3/3 页 5 布、 导电纤维布、 导电胶带等) , 也可采用非金属导电材料制成 (如。
14、碳纤维、 导电炭黑等) 。 0026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 所述吸波片由以磁介质型为主的软磁性电磁波吸波材料 (如铁氧体、 镍锌铁氧体、 铁硅合金、 铁硅铝、 铁镍钴等) 制成。 0027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 可以对 B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进行电磁屏蔽保护, 同时可 以对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进行磁场 (反屏蔽) 增强, 增强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的可读写距 离, 为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的读写带来便利,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无需取出钱包即可直接 刷卡读取, 而B类插袋内的RFID卡只有取出钱包才可刷卡读取, 平时在屏蔽片的保护下, 能 避免被恶意读。
15、取私人信息、 卡号和交易信息。 0028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 0029 将需要屏蔽保护的RFID卡 (如银行卡) 插置在B类插袋内, 不需要屏蔽保护的RFID 卡 (如交通卡、 门禁卡) 插置在 A 类插袋内 ; 0030 当钱包本体靠近读写器时, B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由于贴近屏蔽片, 其天线标签产 生的交变磁通会流经屏蔽片, 会在屏蔽片表面及一定的趋伏深度区域内产生一个感生电磁 涡流区域, 该感生电磁涡流与天线标签产生的交变磁通方向相反, 因而会削弱该交变磁通, 从而减弱天线标签的电磁读取敏感度, 使得 B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的读取距离大大降低, 从 而对读写。
16、信号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 可以确保 B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信息不被盗刷 ; 0031 当钱包本体靠近读写器时, 由于吸波卡将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与屏蔽片隔开, 而 且软磁性的吸波片具有优良磁性能, 磁导率高, 损耗小, 为磁力线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这样 大量的磁能可以顺利流经吸波片, 能增强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读取特性, 因而屏蔽片对 A 类插袋内的 RFID 卡起不到电磁屏蔽作用。 说 明 书 CN 203986518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6518 U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6518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