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腹部健身器.pdf

  • 上传人:xia****o6
  • 文档编号:7732930
  • 上传时间:2019-10-28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669.5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71377.7

    申请日:

    20101221

    公开号:

    CN202096662U

    公开日:

    2012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23/02

    主分类号:

    A63B23/02

    申请人:

    国际边缘公司

    发明人:

    阿吉特·库巴尼

    地址:

    美国新泽西州费尔菲尔德双桥路79号

    优先权:

    12/804,554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华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部健身器,包括一支架及一与上述支架相连的底座,一摆杆绕一摆杆轴与上述支架枢接,一靠背绕一靠背轴与上述摆杆枢接;上述靠背轴与摆杆轴大致垂直;还有一扶手杆绕一扶手杆轴与上述摆杆枢接,上述扶手杆轴与上述靠背轴大致平行。

    权利要求书

    1.一腹部健身器,包括一支架及一与支架相连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摆杆与支架枢接,并绕一摆杆轴相对于支架转动;一靠背与上述摆杆枢接,并绕一靠背轴相对于摆杆转动,上述靠背轴与上述摆杆轴相互垂直;以及一扶手杆,上述扶手杆与上述摆杆枢接,并绕一扶手杆轴相对于上述摆杆转动,上述扶手杆轴与上述靠背轴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扶手杆绕扶手杆轴的转动带动靠背绕靠背轴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摆杆轴朝向与重力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摆杆还包括一对固接在上述支架或上述摆杆上的转动挡栓,上述转动挡栓将上述摆杆绕上述摆杆轴的转动限制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摆杆还包括一辅助支持部件,上述辅助支持部件与上述支架连接,并将部分压力通过上述摆杆转移到上述支架上,上述辅助支持部件不设置在摆杆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部健身器进一步包括一承接部件,一对摆杆转动挡栓通过上述 承接部件相互连接,上述承接部件与支架相连接,上述摆杆转动挡栓将摆杆绕摆杆轴的转动限制在一预设的角度范围内,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辅助支持部件与上述承接部件部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支架包括一中央支架,上述中央支架将底座平分为两部分,上述摆杆轴从底座一端贯穿上述中央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靠背轴和上述摆杆轴指向相互对立的方向,上述扶手杆轴与上述摆杆轴的距离比上述靠背轴与上述摆杆轴的距离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靠背轴与上述摆杆轴相互交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肌肉锻炼和塑形的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强化锻炼腹部肌肉的健身器械。 

    背景技术

    健身器材一直以来都被用作帮助锻炼身体各处肌肉群强度和塑造肌肉线条。 

    尤其对于腹肌的训练,现有器械一般在传统的重复仰卧起坐法中通过对下背部的弯曲运动进行控制或施加阻力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有一类健身器械是在传统仰卧起坐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加入了包括座椅、用于头部或背部的托架和/或一些可变的提供阻抗力的部件在内的组合器械。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第7,344,486号专利,具体内容请参考其完整文献。 

    健身者锻炼的目标通常是腹肌群中不同的特定部位,比如说,腹斜肌和侧腹肌就是健身者们很乐于进行专门锻炼的。为了达到锻炼这些特定腹肌群的目的,现有一种方法是在仰卧起坐运动的同时让脊椎沿纵向中轴向左或向右扭转。这类扭转运动能使健身者腹部、躯干、臀部等部位的肌肉群都得到压力和锻炼。但是,这类扭转脊椎的运动通常不能单独地对身体特定区域起到锻炼作用,对于曾有过背部疼痛或受伤历史的健身者来说,这类运动还可能导致伤痛复发。因此,一种可以对腹斜肌和侧腹肌起到专门锻炼作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脊椎扭转运动和其他对收紧腹部特定肌肉群不起作用的运动的健身器械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炼腹部肌肉,尤其是腹斜肌和侧腹肌的器械,通过让使用者在以臀部为支点做扭转躯干的运动的同时限制肩部和脊椎的任何扭转运动来实现。 

    一腹部健身器,包括: 

    一支架; 

    一底座与支架相连; 

    一摆杆与支架枢接,并绕一摆杆轴相对于支架转动; 

    一靠背与上述摆杆枢接,并绕一靠背轴相对于摆杆转动,上述靠背轴与上述摆杆轴相互垂直; 

    以及一扶手杆,上述扶手杆与上述摆杆枢接,并绕一扶手杆轴相对于上述摆杆转动,上述扶手杆轴与上述靠背轴相互平行。 

    所述扶手杆绕扶手杆轴的转动带动靠背绕靠背轴的转动。 

    所述摆杆轴朝向与重力方向平行。 

    所述摆杆还包括一对固接在上述支架或上述摆杆上的转动挡栓,上述转动挡栓将上述摆杆绕上述摆杆轴的转动限制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 

    所述摆杆还包括一辅助支持部件,上述辅助支持部件与上述支架连接,并将部分压力通过上述摆杆转移到上述支架上,上述辅助支持部件不设置在摆杆轴上。 

    所述的腹部健身器进一步包括一承接部件,一对摆杆转动挡栓通过上述承接部件相互连接,上述承接部件与支架相连接,上述摆杆转动挡栓将摆杆绕摆杆轴的转动限制在一预设的角度范围内,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辅助支持部件与上述承接部件部分接触。 

    所述支架包括一中央支架,上述中央支架将底座平分为两部分,上述摆杆轴从底座一端贯穿上述中央支架。 

    所述靠背轴和上述摆杆轴指向相互对立的方向,上述扶手杆轴与上述摆杆轴的距离比上述靠背轴与上述摆杆轴的距离远。 

    所述靠背轴与上述摆杆轴相互交叉。 

    在本实施例中,一腹部健身器,包括一支架,一底座与支架相连,一摆杆与支架枢接,并绕一摆杆轴相对于支架转动;一靠背与上述摆杆枢接,并绕一靠背轴相对于摆杆转动,上述靠背轴与上述摆杆轴相互垂直;以及一扶手杆,上述扶手杆与上述摆杆枢接,并绕一扶手杆轴相对于上述摆杆转动,上述扶手杆轴与上述靠背轴相互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扶手杆绕扶手杆轴的转动带动靠背绕靠背轴的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摆杆轴朝向与重力方向接近平行。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上述摆杆具有一辅助支持部件与上述支架相接触。 

    仍是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腹部健身器还包括一摆杆转动挡栓,上述转动挡栓将上述摆杆绕摆杆轴的转动限制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上述已提到以及其他方面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会结合说明书中所提及的附图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以更清晰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1为一典型实施例中腹部健身器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另一典型实施例中腹部健身器的立体透视图 

    图3为另一典型实施例中腹部健身器局部结构的立体透视图 

    图4为另一典型实施例中腹部健身器局部结构的立体透视图 

    图5为另一典型实施例中腹部健身器局部结构的立体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将通过一些典型的实施例来描述说明一种腹部健身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对典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引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这份专利申请说明的公开并不局限于所引用的特定术语,应理解,每个特定的部件都包括了可以通过相似的方法实施的所有同等技术范围内的部件。 

    在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腹部健身器10,包括底座12、支架14、摆 杆16、靠背18、扶手杆20。上述摆杆16与支架14枢接从而使摆杆16绕一摆杆轴22相对于支架14转动。上述靠背18与上述摆杆16枢接从而使靠背18绕一靠背轴24相对于摆杆16转动,上述靠背轴24与摆杆轴22大致相互垂直。上述扶手杆20与摆杆16枢接从而使扶手杆20绕一扶手杆轴26相对于摆杆16转动,上述扶手杆轴26与靠背轴24大致相互平行。以下将对上述部件及其相互作用和连接关系作进一步阐述。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2与支架14固接。支架14在使用过程中应相对于地面保持固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支架14底部支架稳定部件的两端设置了摩擦力增强部件28,上述摩擦力增强部件28可以是橡胶垫或者其他设置在支架14上并使支架14更稳固地抓牢地板和/或使地板免遭划伤的类似部件。当健身器暂不使用时,支架14和底座12以及其他部件均设置为易于搬运到储藏处。下文将对上述便于储藏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上述底座12可由单一的刚性或半刚性的材料组成,如金属、塑料、木料等等;也可包括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2包括一刚性基座及一层复合在其上的泡沫橡胶或棉絮层,另有一层由片状织物或塑料或类似材料组成的覆盖层,上述覆盖层将复合层包覆并固定在刚性基座上,形成刚性基座-复合层-覆盖层的夹层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2的座面30通常是与重力方向垂直的,也就是说,与地平面平行。“座面”这个词在本说明书中指底座上起主要支撑作用的表平面,若无这样一个单一的平面存在的话,则代指最接近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底座表平面的一个平面。 

    与底座12相连的支架14可由任意适合的刚性材料制成。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4由空心的正方形金属管组成。支架14可设置为直接与地面接触,但如上所述,在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摩擦力增强部件28的情况下,支架14也可设置为不直接接触地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4包括一中央支架32。中央支架32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大致垂直,从一个坐在底座12并将背倚靠在靠背18上的使用者的角度看,中央支架32所在的平面将底座12等分为尺寸大致相同的左右两部分。上述平面被称为“底座等分面”。 

    支架14还包括第一支架稳定部件34和第二支架稳定部件36,第一支架稳定部件34和第二支架稳定部件36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腹部健身器10在使用过程中倾翻。“第一支架稳定部件”在本说明书中指固定在支架14一端,距离一背部倚靠在靠背18上的使用者脚部较近的支架稳定部件34。相应地,“第二支架稳定部件”在本说明书中指固定在支架14另一端与支架稳定部件34相对的支架稳定部件36。第一支架稳定部件34和第二支架稳定部件36可以是相同部件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支架稳定部件36从底座等分面向两边对称延伸的长度要比第一支架稳定部件34长。 

    支架14还包括一可选部件腿部接触部件58。腿部接触部件58设置在支架14或第一支架稳定部件34附近的位置,为使用者的脚或脚踝提供一个阻遏的力量,使用者在做仰卧起坐运动时可用脚顶住腿部接触部件58。腿部接触部件58沿靠近或远离地面方向可移动调节和/或沿与地面平行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底座12可移动调节。要实现这一类可移动调节,一种方法是在支架14和腿部接触部件58上设置一系列互补的可利用螺栓或类似部件固定的开孔。在另一实施例中,腿部接触部件58上设置一可旋转部件使其相对于支架14以预设的角度旋转。旋转的角度可设置为可连续调节的角度或一系列独立不相连的固定角度。 

    摆杆16可绕摆杆轴22相对于支架14转动。如图1所示,摆杆16旋转形成的平面与底座等分面大致垂直。如图2所示,摆杆16可相对于支架14以任意角度转动。摆杆轴22相对于底座12和支架14的位置是高度可自定的。为了使上述腹部健身器10的整体构架平衡,优选地,摆杆轴22设置为朝向沿底座等分面方向。例如,摆杆轴22可设置为贯穿中央支架32。 

    在一实施例中,摆杆轴22设置为朝向沿底座等分面方向并垂直于座面30,也就是说,与重力是同一个方向。摆杆轴22通过轴承、内孔、轴套或其他现有技术中的机械部件来界定以使各部件绕轴运动而不发生相对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架14具有一内置的带螺纹的圆形轴套62,上 述圆形轴套62固定在支架14上表面,其轴线与重力方向平行。由摩擦力较小的材料制成的一带翻边的平滑轴承64沿圆周方向包覆在圆形轴套62外表面,平滑轴承64的翻边沿支架14的方向翻折。与圆形轴套62和平滑轴承64配套的一圆形内孔66固定在摆杆16上,圆形内孔66由平滑轴承64的向上翻边支撑,并通过嵌接入圆形轴套62内部螺纹部分的垫圈68和螺栓70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与支架14相接的圆形轴套62的圆周外表面和与摆杆16相接的圆形内孔66的圆周内表面共同界定了摆杆轴22。 

    在另一实施例中,摆杆轴22设置为沿底座等分面方向但并不与重力方向平行,而是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在此实施例中,摆杆16相对于底座12和支架14转动形成的平面与座面30也并不平行,而是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在此例中,摆杆轴22向上的延长线朝向远离第一支架稳定部件34的方向倾斜,此设置可增加摆杆16向底座等分面两边转动时的阻抗力。 

    在一个同类型但相反的实施例中,摆杆轴22沿底座等分面方向设置,摆杆轴22向上的延长线朝向接近使用者脚部的方向倾斜。使用这种架构的话,摆杆16会倾向于往偏离底座等分面的方向转动,相应地要求使用者在转动扶手杆20或靠背18时有较强的肌肉调适能力,使摆杆16相对于底座等分面保持平行或相对于底座12和支架14保持一个预设的角度。 

    摆杆轴22与座面30的相交位置也是可以高度自定的。摆杆轴22与座面30的相交点最好是沿底座等分面设置,但具体位置在座面30和底座等分面的何处在很大程度上并无限制。在一实施例中,摆杆轴22与座面30的相交点设置在底座12距离使用者的脚部距离最远的一端。在这种架构下,使用者在利用摆杆16转动躯体时,便可通过在脊椎和臀部连接处附近位置延伸的轴来控制躯体的运动。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腹部健身器10还包括一转动挡栓38,上述转动挡栓38将摆杆16的相对于底座12和支架14的转动限制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上述转动挡栓38可单独设置在支架14或摆杆16上,也可同时设置在支架14和摆杆16上。如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挡栓38固定在支架14上,两个转动挡栓设置在摆杆16的转动路径中, 并在底座等分面的两侧对称分布,如此一来,摆杆16绕摆杆轴22的转动被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即两个转动挡栓38之间。 

    摆杆16还包括一辅助支持部件40,上述辅助支持部件40可一定程度上减轻部分由使用者的体重在摆杆轴22上造成的压力。辅助支持部件40可设置为沿与支架14相接的固定轨道42滑动。在此实施例中,辅助支持部件40由一放置在摆杆16下方的表面凸起部件组成,如一凸起块或滚珠。上述辅助支持部件40和与之互补的固定轨道42相接并将部分压力转移到连接在支架14的固定轨道42上。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固定轨道42包括一凹槽,也可设置一平板或设置凸起部件来代替凹槽或与凹槽并存。上述固定轨道42可通过一承接部件44与支架14相连接,上述承接部件44之上还连接了一对上文所述的转动挡栓38。在一实施例中,摆杆16的辅助支持部件40由螺丝钉、铆钉、焊珠等类似部件的顶端构成。在这样一个实施例中,固定轨道42和辅助支持部件40之间润滑剂的可选范围很广,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合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润滑剂可以是液态或固态的油脂,也可以是具有润滑作用的粉末。 

    摆杆轴22位于摆杆16的一端,靠背轴24和扶手杆轴26通常均垂直于摆杆轴22,靠背轴24与扶手杆轴26相互平行。与扶手杆轴26相比,靠背轴24距离摆杆轴22较近,靠背轴24可设置为与摆杆轴22相交也可设置为不与摆杆轴22相交。 

    靠背18的架构组成可设置为与底座12类似或不同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靠背18的架构组成与上文所述的底座12架构类似,包括一刚性基体、一复合在基体上的泡沫橡胶层或棉絮层、一将复合层包覆固定在基体上的覆盖层。靠背18具有一大致平坦的背部接触面46或具有一波状外形的背部接触表面以承接使用者的背部、躯干和/或头部。“靠背平面”在本说明书中指背部接触面46所在的平面,如果并无这样一个单一的平面存在的话,则指靠背18上最接近与使用者背部有主要接触的表平面的一个平面。 

    靠背18在其下表面,即与背部接触面46相对的另一面设置了一靠背支柱48。上述靠 背支柱48由一个或多个刚性部件组成。构成靠背支柱48的材料与上文提到的构成支架14的材料类似。在一实施例中,靠背支柱48由一与靠背18连接并将靠背18大致平分为两等分的刚性部件组成。设置靠背支柱48可增加靠背18的结构刚性,靠背18通过靠背支柱48与摆杆16活动连接。 

    靠背轴24可由一个或多个机械部件界定以限制各部件仅能绕轴运动而不发生相对运动。在一实施例中,靠背18包括靠背支柱48和在靠背支柱48较低的一端设置的一圆柱形钻孔以及摆杆16上与上述钻孔互补的部件72的内表面圆周共同界定了靠背轴24的位置。一与上述钻孔互补的钢钉或类似部件均可代替部件72起到连接靠背支柱48和摆杆16的作用。 

    扶手杆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组成部件。扶手杆20绕扶手杆轴26相对于摆杆16转动。在健身器使用过程中,坐在底座上的使用者用手抓握住扶手杆使其手臂相对于躯干向外伸展。扶手杆20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抓握垫60。抓握垫60可由橡胶、泡沫材料或类似材质的物质制成,主要用来增加使用者手部与扶手杆20之间的摩擦力并使抓握时手感更舒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扶手杆20呈弓形或“U”字形。“U”字形扶手杆的两个支脚都朝向靠近扶手杆轴26的方向,“U”字形弯曲的部分供使用者抓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扶手杆20由两个分别位于底座左右两侧的扶手部件组成。两个扶手部件的一端为抓握部分,另一端均朝向靠近扶手杆轴26的方向。 

    扶手杆20与摆杆16之间的枢接利用何种机械架构实现并无限制,可利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架构方法,部分架构方法在上文中也有提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扶手杆20绕扶手杆轴26的转动可带动靠背18绕靠背轴24转动。举例来说,扶手杆20可包括一促动杆50,促动杆50与靠背18相接。在此例中,扶手杆轴26与底座12间的距离比靠背轴24与底座12间的距离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促动杆50由促动臂54及位于促动臂54末端的转动轴承52组成。转动轴承52的外径部件74与靠背18接触并沿靠背18下表面滚动。转动轴 承52的内径部件76与促动臂54末端连接。促动臂54与末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扶手杆20上。促动臂54在靠近扶手杆轴26的位置与扶手杆20连接,上述连接的位置可调。 

    如此一来,当扶手杆20向前朝使用者脚部方向转动时,扶手杆20通过促动杆50带动靠背18联动,牵引靠背18转动到一个更趋直立的位置。相应地,当使用者的背部倚靠向靠背18时,靠背18带动促动杆50牵引扶手杆20朝远离使用者脚部的方向转动。 

    与扶手杆20相连的促动杆50通过一靠背轨道56与靠背18活动连接。靠背轨道56位于靠背18的下表面,即与背部接触面46相反的另一面。靠背轨道56可呈直线形或呈现更为复杂或呈弯曲的轮廓。在一实施例中,靠背轨道56的朝向轨迹将靠背18大致分为左右均等的两部分。另外,如图3所示,靠背轨道56可设置在靠背支柱48的外表面。 

    同样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靠背轨道56的表面设置一凹槽,与扶手杆20相连的促动杆50通过此凹槽与靠背轨道56接触。上述凹槽的设置可防止促动杆50与靠背轨道56脱离接触。促动杆50则相应设置了与凹槽互补的凸出部件。在一个类似的实施例中,靠背轨道56可设置为轮廓凸出的部件,而促动杆50则相应的设置一互补的下凹部件。在另一类似实施例中,靠背轨道56和促动杆50都采用了定向的法兰折边或是类似的特征结构来防止促动杆50与靠背轨道56脱离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扶手杆20大致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在此称之为“扶手杆平面”。如果扶手杆20整体并不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话,则扶手杆平面可通过以下方式定义:一个同时与扶手杆轴26和扶手杆20上的抓握位置或抓握部件相交的平面。在上述例子中,促动杆50与扶手杆20的连接位置是可调节的,因此扶手杆平面与背部接触面46的角度关系也可以在一个预设的角度范围之内调节。 

    如上所述,由于促动杆50的位置可调节,促动臂54与扶手平面之间的角度也可调节。比如,促动杆50具有一管状部件,上述管状部件的中心轴与扶手杆轴26共一条轴线。扶手杆20的支脚末端部分套入促动杆50的管状部件中并通过此方式与促动杆50连接,由此促动 杆50可绕扶手杆20转动调节。上述扶手杆20的支脚末端和上述促动杆50的管状部件均设置多个互补的开孔,促动杆50绕扶手杆20转动,使上述扶手杆20上的开孔和上述管状部件的开孔对应一致,并利用一固定钢钉嵌入相互对应的开孔中固定上述扶手杆20和上述管状部件的相对位置,通过此方法来调适出促动杆50相对于扶手杆20,即相对于扶手杆平面的预设倾斜角度。 

    同样,扶手杆20的抓握位与背部接触面46的相对位置也可以通过促动杆50和扶手平面之间倾斜角度的改变来调节。比如,促动杆50与扶手平面之间调节为第一种预设角度,则当靠背平面向负角方向倾斜,即使用者头部与地面的距离比臀部与地面的距离近时,扶手杆20上的抓握位与背部接触面46相交。相应地,如促动杆50与扶手平面之间调节为第二种预设角度,则当靠背平面向正角方向倾斜,即使用者头部与地面的距离比臀部与地面的距离远时,扶手杆20上的抓握位与背部接触面46相交。因此,在背部接触面46与地面垂直或平行时扶手杆20的抓握位相对于靠背18的位置,也随着促动杆50的预设倾斜角度的调整而改变。 

    在另一实施例中,扶手杆20可包括两个或多个促动杆50。相应的,靠背18也包括与之互补的两个或多个靠背轨道56。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腹部健身器10可包括两个扶手部件,两个扶手部件可分别绕扶手杆轴26旋转。在此例中,促动杆50可被较直立的扶手部件单独牵引,也可被较不直立的扶手部件单独牵引,或是同时被两个扶手部件的复合动作牵引到一个较直立的位置。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独立的扶手部件都会配备一个相应的促动杆50。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摆杆16或扶手杆20可配备一扶手杆转动限制部件,用于将扶手杆20相对于摆杆16的转动限制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比如,在摆杆16靠近扶手杆轴26的位置设置一钢钉,当扶手杆20的伸展达到一个预设的角度时,钢钉与促动臂54相触。靠背18的最大倾斜角度也可由通过上述扶手杆转动限制部件限制。如上所述,扶手杆20或靠背18所能转动的最大角度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节的。优选地,还可设置一靠背转 动限制部件,上述靠背转动限制部件与上述扶手杆转动限制部件起同样的作用,可与上述扶手杆转动限制部件同时设置或代替上述扶手杆转动限制部件。 

    为了腹部健身器10更易于储藏,腹部健身器10设置为可折叠或可拆卸,以便形成一个更便于放置收藏,与使用状态不同的形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4配备有一个或多个可拆卸的铰链。比如,上述铰链可被设置在底座12的两端。第一铰链,可设置在支架14朝向第一支架稳定部件34的一端,并通过一固定钢钉调整至使用状态或储藏状态。类似的第二铰链可设置在底座12的另一端,靠近第二支架稳定部件36。则当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分别处于拆卸状态时,第一支架稳定部件和第二支架稳定部件,以及支架14上相应的部件,都会折叠成一种更紧凑的形态,便于腹部健身器10的搬运和储藏。 

    另外,应理解,对于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的实施例,均可通过相应部件或方法来增加或减少摆杆轴22、靠背轴24和扶手杆轴26上的摩擦力,以增加或减少使用者使用器械锻炼时的阻抗力。这类改变摩擦力的部件或方法可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决定是否应用,使用者可通过这类部件或方法提高或降低腹部健身器10的锻炼难度,使上述健身器械更人性化,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优选地,腹部健身器10的使用方法是:使用者先坐在底座12上,背部倚靠在靠背18的背部接触面并用手抓握住扶手杆20。使用者以臀部为支点左右扭转躯干,带动摆杆16沿摆杆轴22相对于支架14转动。使用者可绕扶手杆轴26转动扶手杆20并带动靠背18沿靠背轴24转动。 

    扶手杆20相对于摆杆16的转动可在使用者扭转躯干并使摆杆16相对于支架14转动之前或之后实施。 

    如希望单独的肌肉群得到锻炼,则在扭转躯干使摆杆16绕摆杆轴22转动和/或向外转动扶手杆20时,使用者可尽量保持背部倚靠在靠背18上。在进一步的例子中,锻炼时使用 者的肩部和上背部应控制不随头部或脊椎转动。 

    通过上述方法和实施例,可实现对腹斜肌和侧腹肌的强化锻炼和塑形,同时可减少不必要的脊椎扭转运动和其他对收紧腹部特定肌肉群不起作用的运动。 

    另外,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力要求范围,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例如,在说明书范围内,不同实施例中的部件和/或技术特征可相互组合实施和/或相互代替。 

    关 键  词:
    腹部 健身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腹部健身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7329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